大奉永平五年十月中旬。
當寧小川將最終的和平協議擬定出來,拿給回斛王耶律青石查看的時候,耶律青石的臉都是綠的。
按照協議規定,北蠻賠償大奉軍費白銀兩百萬兩,同時開放邊境貿易,在平牢關增設商貿市場,以供兩國商人互市之用,但北蠻商人入境需繳納百分之五的賦稅,大奉商人則不用。
還有就是北蠻不得在平牢關方圓一百里的範圍內駐軍,如有違者,大奉可隨時出軍予以殲滅,北蠻對此不得有異議。
這個條款在耶律青石看來與強盜協議並無二致,但這已經是他能爭取的最好的結果了,起初談判之時,童學思上來就是割地百里,建立大奉北巡司,專門和北蠻打交道。
這百里之地可把耶律青石嚇了一大跳,後來在雙方數日的談判下,寧小川他們才鬆口放棄了自己口中所謂的北巡司。
其實一開始童學思也就是想嚇唬他們,沒想到這個耶律青石這麼害怕,平牢關以北一百里,荒野戈壁,雖說也有草場,但就現在大奉的國力來說根本抽調不出人手進行管理。
若是在三百年前,那這百里之地肯定是打死都要讓北蠻吐出來的。
耶律青石身邊的北蠻官員無奈嘆息,最後不得不在這份屈辱的條約上簽字畫押,蓋上自己的玉印。
寧小川起身微微一笑,拱手說道,「王爺,這次我們的談判雖然中途有些坎坷,但好在結果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希望您回去見到大汗后,向他表示我們陛下的敬意。
也希望我們雙方能夠在這份協議的基礎上化干戈為玉帛,使兩國戰端不再,百姓永享太平。」
寧小川是笑得很開心了,但是耶律青石卻根本笑不出來,「哎,寧大人,為了這次和平,我們汗國已經付出了足夠的代價,希望兩國日後能和平相處,不再交戰。」
「那是自然,對了,為了這次談判的順利結束,秦將軍在關內略備酒宴,不知回斛王可否賞光啊?」寧小川起身將手中的條約交給於公明,起身笑道。
回斛王哪裏還有心情在這裏吃吃喝喝,當即搖頭苦笑道,「這次談判歷時許久,本王要抓緊時間返回王庭向大汗稟報此番議和結果,至於這宴席嘛,寧大人好意本王心領了,若是寧大人有機會的話,下次來我汗國,本王自當款待,以表歉意。」
寧小川心裏暗暗一笑,若是我去汗國的話,可就不是吃你宴席這麼簡單了。
「那本官就不強留了,王爺一路平安。」寧小川拱手說道,禮儀這方面,寧下次他們還是很到位的,躬身行禮,雙手立拱在前,基本禮儀不能少。
一個時辰后,在張醒山的護送下,耶律青石帶着一眾大臣踏上了回家的路。
平牢關城牆上,秦峰靜靜的看着眼前遠走的回斛王,沉聲說道,「這寧小川到確有幾分能力,怪不得當初父親要竭力把他留在殷都,這若是能為陛下所用,那定然是大奉的一大助力。」
可是話音剛落,秦峰猛然想到了什麼,神色又再度不自然起來,剎那間雙拳緊握,似乎在做很劇烈的思想鬥爭。
……
中州,殷都。
寧小川在平牢關談判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高遠高興的在朝堂上連說三個好字,並給寧小川,於公明,童學思三人記了大功。
這份合約不僅給大奉帶來了北蠻的市場,還給他們帶來了兩百萬兩白銀的賠款,讓大奉的國庫瞬間充盈了起來。
而趁著這個機會,吏部尚書孟彥上書奏請高遠希望調童學思去禮部擔任禮部員外郎。
童學思有着外交大才,屈居於國子監當一個禁酒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之前的童學思是受到范浩千的排擠才從禮部卸任,如今禮部尚書換人了,那童學思也該重回禮部了。
對於孟彥的這個建議,高遠自然是欣然應允,表示讓吏部退朝後就草擬任命狀,但是身為丞相的溫哲自始至終一句話也沒說,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童學思這件事。
或許是孟彥覺得此事無須向他這個丞相彙報,又或者說他們覺得沒必要讓他知道,但無論是那種情況,身為丞相的他對此就是一無所知。
寧楓站在朝堂下露出欣慰的表情,再抬頭看向前面的秦萬冢,秦萬冢的神色也很耐人尋味,說不上高興也不說不上失望,倒是有一種疑惑之感。
雙方議和結束后,寧小川也將啟程返京,而秦峰則要在平牢關再待一個月等到確認邊關不出意外后再班師回朝。
……
江南,蘇州金寧城,廣南王府。
對於蘇州牧趙放歌來說,他是怎麼都沒有想到新皇登基后居然將二皇子封了個廣南王,而且還是封到了蘇州。
要知道在江南之地,公孫家可是實打實的土皇帝,這次再來一個廣南王,這公孫家豈不是更要無法無天了,而且有公孫家支持的廣南王是否能安安穩穩的做一個王爺還真的說不定。
趙放歌在廣南王府下人的帶領下來到廣南王高陵的住處,江南風景秀美,這廣南王府更是如此,假山綠水,奇花異草,頗為雅靜,來到湖中心的亭子裏。
看着面前身着錦緞藍綢的廣南王,趙放歌深呼吸一口氣,沉聲說道,「蘇州牧趙放歌參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高陵一邊品著細茶一邊頷首笑道,「趙大人請起,早在殷都之時,就曾聽聞趙大人為人忠厚,一心為民,為官更是清正廉潔,如今見到本人了,本王很是高興,很欣慰在本王的麾下能有這麼一位能者賢臣。」
高陵上來就把趙放歌說成自己的麾下,還給趙放歌戴了這麼多的高帽,讓趙放歌越來越感覺這個王爺來者不善。
「下官乃大奉之臣,更是蘇州百姓的父母官,為國為民,皆乃下官分內之事,但求無過,不敢邀功。」趙放歌低頭說道。
「趙大人請坐吧,雖說這蘇州是本王的封地,但是在治理州城這方面還得多仰仗趙大人。」高陵一邊說一邊給趙放歌添茶,茶水清冽,趙放歌急忙伸手接茶。
風吹湖面,泛起陣陣漣漪,高陵望着湖面說道,「趙大人,聽說您是在關老丞相的舉薦下來蘇州的是嗎?」
趙放歌眼珠子直轉,拱手道,「承蒙關丞相抬愛,下官才有如今之地位,但下官知道關丞相讓下官來此是相信下官,讓下官造福百姓,所以下官來到蘇州后,不敢有絲毫大意,生怕辜負了朝堂和關丞相的厚愛。」
高陵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後突然一笑,「別這麼嚴肅,本王今天找你就是找你說說話,閑談幾句,別這麼緊張。」
這能不緊張嗎?
高陵看似有心無意的話在趙放歌眼中那都是一把把尖刀利刃,稍不留意就會被捅個透心涼。
「對了,蘇大人的府邸本王來的時候看到了,說句不好聽的,我大奉堂堂州牧,居然連一個五柱庭院都沒有,這也太不合適了,我已經讓手下幫您在城中修建了新的住宅,等到完工後,你就搬過去吧。」高陵有意無意的說着。
大奉房屋住宅也是有講究的,一般百姓住的都是茅草屋或者木屋住屋。
家境稍微好點的家庭會購置個瓦房小院,門口放上一個拴馬樁,在鄉下這就算是不錯的人家了。
到了城內住着的大多都是一些商戶官員,有錢人比比皆是,那從哪裏看出誰有錢誰沒錢呢,住宅,一般的商戶會蓋大瓦房,門上掛燈籠,門口擺兩尊石獅。
稍微有錢一點的還會給自己蓋個門樓,撐門樓的門柱就是他們身份的象徵,這也就是百姓口中的頂門柱,一般來說頂門柱都是上等的檬木雕刻製成,價格不菲。
越有錢的人家頂門柱就越多,就像禮國公寧延,門口就是九柱。
皇宮太和殿外單是一排就有十八根金絲楠木,而太和殿足有三排門柱之多。
身為地方州牧,住不起五柱庭院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一些稍微有點錢的商人家裏都是六柱。
這無功不受祿,這莫名其妙的送宅院可就讓趙放歌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王爺,這可使不得啊……」趙放歌急忙推辭。
可是高陵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直接就回絕了趙放歌,「難不成你是覺得本王給你的還不夠好,配不上你蘇州牧的身份?」
「屬下不敢,只是……」
「嘭。」
高陵手中杯子頹然落地,一聲脆響后,變成滿地玉屑。
這一聲脆響讓話到嘴邊的趙放歌硬生生把話憋了回去,高陵微微一笑,稍稍揮手,身邊的下人侍女趕緊來打掃乾淨。
「手滑,杯子掉了,剛剛趙大人想說什麼來着?」高陵目光凌厲的看向趙放歌。
趙放歌無奈起身拱手道,「屬下謝過王爺厚恩。」
高陵很是滿意的笑了笑,「這就對了,走,陪本王逛逛這金寧城,讓本王也感受感受江南風光。」
「是……」
趙放歌自然也不敢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