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雄霸三國» 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之亡(八)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雄霸三國 - 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之亡(八)字體大小: A+
     

    滎陽城中,瘟疫滋生已歷月餘時間。

    李樂躺在牀榻之上,手裡握着一卷自兗州而來的帛書《瘟疫論》,這時候的李樂已感染瘟疫,面部浮腫眼眶粉紅,張口則有一股惡臭,聲音虛弱:“魏公有天人之能,可惜我河東健兒未曾從此英主。”

    “劉備、胡纔等人已棄城而去,我將死之人不足惜,然城中尚有千餘健兒,豈能與我共死?”

    “我這就開城,請楊奉入城。”

    城外,楊奉領軍入城進行大掃除時,衛仲道的棺木也運到河岸,乘船順流而下。他沒有倒在瘟疫中,而是勞累致死,他若不死,滎陽城中的白波軍餘部發展來的河東兵是不敢投降的。

    河岸邊,原尚書令裴茂登船,扶着衛仲道棺槨佇立無語。

    他視線內,一批漕船正向上游的孟津趕去,爲虛弱的雒陽朝廷補充糧食。

    衛仲道過勞而死,意味着河東士族與魏越之間的聯繫又削弱了一層……河東大族在幾次戰爭中受到重創,如衛仲道現在一死,意味着河東衛氏嫡脈斷絕。其他衛氏分支、庶流想要補上來,則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

    其中最關鍵的在於衛氏嫡流與朝野各處保持着直接聯繫,或是友誼,或是姻親……而這些人情關係,與衛氏庶流毫無關係。他們無法繼承嫡流的人脈力量,甚至無法繼承嫡脈的財富,能繼承的只有削弱了數倍的宗族影響力。

    而衛仲道這一死,河東境內影響力最大的反倒成了裴羲、裴茂兄弟,裴羲在家鄉教書,白波軍動亂時逃過一劫,補入魏越軍中繼續教書,在軍中基層有一些人脈,這光一點就取得了絕對優勢;何況裴茂又是魏越從尚書中選出來的尚書令,只是被董卓、王允擠了下去。

    雒陽,蘭臺。

    衛仲道的死訊傳來時,蔡邕正與一些擅長醫術的士人交流,這些人無法舉例反駁《瘟疫論》中的觀點,這令蔡邕十分恐懼。

    很明顯,《瘟疫論》中的理論若是正確的,那麼防治瘟疫自然事半功倍;反之,也可以控制瘟疫去給敵人造成致命破壞。

    自以爲對魏越十分了解,蔡邕沒做多少準備,就派王粲、仲長統帶着兩船文獻資料去參加衛仲道的葬禮。

    前腳剛打發王粲、仲長統,後腳呂布就來拜訪蔡邕。

    幽靜的書房之中,呂布行舉頗爲無禮,隨意檢查、翻閱着四周書架上的竹簡,說着近來的見聞:“兩日前,董太師親自教授天子、陳留王弓藝,當時太傅在側。天子雖聰穎果敢,可布卻以爲陳留王英武異常遠勝天子,不知太傅是何看法?”

    “實不知溫侯言下之意爲何,不妨明說。”

    見呂布沉吟,蔡邕放下筆,甩着手腕:“論英武,溫侯與揚祖亦在伯仲之間。今日卻尋老夫來說陳留王英武異常,若關係重大,溫侯直言就是。大不了,老夫隨溫侯出關,投揚祖去。”

    呂布反覆確認書房周邊無人後,才輕步挪到蔡邕面前,單膝蹲下低語:“太傅,當年在陽曲時,若是布隨揚祖一同去拜謁太傅,不知當時可有機會列入蔡氏門牆之中?”

    蔡邕撫須,緩緩點頭:“溫侯後來能入郭氏門下,可見資質非常。何況在吳地時,揚祖常常感慨此事,老夫早年對此也有憾意。”

    呂布聞言搖頭苦笑:“可笑當時少年意氣,明知太傅乃海內大儒,卻與揚祖賭氣,心中雖願,卻因揚祖之故又不願。”

    感慨完,呂布斂去笑容:“太傅應該記得揚祖童時模樣,陳留王比之如何?”

    蔡邕皺眉不語,呂布又說:“太傅還未見過犬兒,實不相瞞,家中老人都說揚祖幼年時類我,就連我那犬兒也酷似揚祖。前日見了陳留王,布險些誤認爲自家兒子。”

    “溫侯此言若流露出去,縱然揚祖有些麻煩,但溫侯必不好過。”

    蔡邕索性將紙頁收入木匣中,沒心再寫:“事至如今,溫侯又有何打算?”

    “太傅乃揚祖至親,布亦是至親,就雒陽之中來說,能與布休慼與共者,唯有太傅一人而已。”

    呂布說着抿抿脣角:“今雒陽各軍仰河北鼻息而存,作壁上觀以待中原戰事落定。我以爲袁術必然大敗,揚祖獨霸天下指日可待。可是,朝中諸公可會束手待斃?”

    “布雖粗鄙之人,近來發跡位列廟堂之中,多少也有所聽聞。”

    這話說的含糊,蔡邕擡手撫須,半眯的眼睛睜開:“那溫侯意欲如何?”

    “如今朝廷視河北漕糧爲甘霖,布有意假揚祖之命,向朝廷索要陳留王爲質。有陳留王爲質,今後朝廷有所變故,揚祖也不至於被動、無措。”

    呂布說着露笑:“這不僅是布與太傅脫離雒陽囚牢之良機,也是董太師所求之事。”

    放陳留王去關東?

    董卓自然是樂意的,原因太過簡單。

    當今天子劉協是魏越和他在政變後第一時間扶上去的,沒有必要的話,魏越沒必要另立天子。他董卓也沒另立天子的必要,只要劉協這個天子在位一天,魏越、董卓扶他上位的功績就不能磨滅。

    除非董卓頂不住內部壓力向魏越開戰,否則魏越沒必要另立天子。在考慮魏越另立天子這個邏輯下,陳留王留在雒陽還是外放關東,並無多少區別。

    可讓陳留王留在雒陽,董卓擔心自己外聯魏越繼續壓制內部,會導致內部發生軍事政變。

    陳留王的母親宋氏是扶風著姓,論根基,西州士人更喜歡關中背景的陳留王。這股力量聯合起來發動政變,的確很不好應付。

    真到這一步,朝廷內耗不止,魏越帶兵上雒就成了無法阻擋的事情。

    現在魏越對朝廷、董卓多有扶助……這也是時局所使然,真能一腳踩死雒陽朝廷裡的各方面大佬,魏越還會不動心?

    眼前,陳留王已成爲雒陽朝廷內部的動亂因子,是董卓的心患所在,也是朝中公卿力量的一張備用牌。

    再怎麼說當今天子劉協是魏越、董卓扶植起來的,要徹底清算、反攻魏越、董卓一系,那麼必須換一個新天子。這樣才能從頭到尾進行一場大清洗,不留任何的隱患。

    將唯一的天子備選人物從雒陽送出去,這會減少一些麻煩。

    呂布不做隱瞞:“董太師有此心久矣,奈何朝中公卿作梗。若假借揚祖之意,那朝中公卿不允也得允了。”

    “揚祖大破袁術已是定局,爲免戰後朝廷以太傅爲質,不若乘機一同出雒。再者,布觀陳留王英武聰穎,太傅不若納入門下早晚教導。”

    整個雒陽之中,呂布這個驃騎將軍手裡只有一個個人衛隊,他的軍隊駐紮在河內,此時的他已下定決心脫離雒陽朝廷,全面投入自己的親族陣營。

    他頑強的態度改變之迅速,令蔡邕愕然不解……魏越脾性頑固,呂布的也好不到哪裡去。

    按着他的理解,哪怕魏越的軍隊進攻虎牢關,說不好呂布都敢帶兵上去打一場。

    怎麼眼前就因爲魏越即將制霸關東,呂布就要如此急促的脫離雒陽朝廷?

    雖不解其真正原由,可蔡邕也是樂意多活兩年的,有董卓、呂布的支持,借魏越的壓力,足以保證他安全離開雒陽。

    沉默片刻,蔡邕緩緩道:“陳留王之事,還望溫侯謹慎爲好,此事或許乃是巧合。”

    見他默許,呂布則是笑着應下。

    太師府,呂布再次追問:“真要令宋貴人一同就藩?”

    董卓端着茶湯,瞥一眼呂布:“此乃慣例。若非眼前局勢棘手,豈能讓她活着出去?”

    宋貴人並不安分,有凝聚關中豪強的舉動,這令董卓如芒在背。

    不清楚這是宋貴人個人舉動,還是一種試探,或者是迷惑他的棄子。

    “那……布將全力以赴,促成太師心願。”

    “奉先不必如此緊張,事到如今兩家聯姻,此合則兩利之事,揚祖不會拒絕。”

    董卓笑呵呵說着,袁氏及汝穎士族即將在最後的瘋狂後滅亡,他身上的枷鎖又去了一道。

    比如,在這個即將平定袁氏反漢集團叛亂的前夜,不妨坐下來,好好討論一下我當丞相,你當藩王的事情。

    雙方合作,魏越支持他做漢室丞相,他則協助魏越進封王位,此事若達成,對雙方局勢都有裨益。如董卓,將能借魏越的聲勢穩固內部,拉攏、分化更多的力量;魏越更簡單,將在封王一事中取得法理之內的更多子民。

    如魏公國,魏公國建立後,魏公國內的官吏將士效忠的第一對象不再是漢室,而是魏越;魏越身爲漢室藩屬,情理、道德上是不該繼續謀求漢土的。可魏公國的官吏、將士卻沒有這類道德顧慮,幫助自家主上取得更多的疆土、人口,消滅眼前、長遠的隱患,纔是他們身爲人臣的第一要務。

    他們沒必要對漢室存亡做負責,考慮魏公國的發展,考慮魏公的憂患,纔是他們的本職。

    官吏將士如此,境內人口也是如此。在法理之內,魏越是他們的君父,他們就該爲魏越效力,魏越則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一個強化後的魏公國四十五個縣二百萬人口,現在魏公國若晉升爲王國,州一級單位,又該統轄多少個郡?

    董卓的打算是很適合當下的,呂布也有出全力的必要……可呂布還是要跑,不是他害怕雒陽朝廷再發生軍事政變,他巴不得發生政變,這樣他甚至有機會取代董卓,成爲魏越在朝廷的代理人。

    他害怕的是董卓……



    上一頁 ←    → 下一頁

    紈?棄少秦吏校園絕品狂神茅山捉鬼人早安,總統大人!
    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天才兒子腹黑娘親英雄聯盟之指尖浮生火影之禍害首都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