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雄霸三國» 北軍五校第二百四十二章 暗勾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雄霸三國 - 北軍五校第二百四十二章 暗勾手字體大小: A+
     

    因氣候限制和左大部貴族態度變化,王庭,張修立場先後發生變動,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背叛,可王庭有王庭的根本利益,張修也有張修的理想。這種小小的背叛,在大漢帝國這個共同的體系下,並不算什麼嚴重的政治事件,此事件性質更接近同僚之間使絆子。

    在大漢帝國這一個大體系下,這種小小的意見分歧、利益衝突自然是可以調解的,也是可以諒解的,可大漢帝國若不在了呢?

    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實力派之間的矛盾幾乎都是靠嘴炮、外交斡旋、利益共享妥協解決,而不是刺殺和戰爭這類激烈、暴力手段。

    所以前腳魏越帶着自家部曲挽救了危急形勢,可後腳因形勢變動,王庭、張修雖感激魏越,也會坦然的去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小小的背叛、犧牲魏越的一點利益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權當給年輕人一個經驗,後續再補償就是了。

    可魏越無法接受,張舉也無法接受,不將戰爭擴大,魏越的三個目標無法達成,而張舉的軍隊失去戰爭的溫養、鍛打,會危及張舉本人的生存。從切身、根本利益上來說,魏越、張舉一定要打這場戰爭,哪怕顛倒黑白也要打。

    張楊、黃蓋也是堅決的主戰派,這一戰打起來,並打贏,能節省兩人仕途五年的奮鬥。而且已經夥同魏越篡奪了兵權,若不開戰,張楊絕對會被清算,而黃蓋的下場大概就是調任閒職,或下野賦閒躲避風頭。

    在等待長史荀攸上任的這幾天裡,魏越反覆計算着強行發動戰爭的可行性。

    幾乎,整個塞外漢軍指揮權都在自己與張舉手中,包括徵調動員武裝後的八千匈奴義從騎士,義從騎士的指揮權在暴雪降臨前,就被張修轉交給了魏越。魏越手中又不缺人手,打散三百部曲充當軍吏,足以完全掌握着八千義從騎士。

    王庭方面目前動員了約三萬騎,指揮權在於夫羅手中,會隨着戰爭擴大而繼續動員。反正匈奴軍隊只要有草料就能維持生活,不需要額外的糧餉支出,動員三萬與兩萬騎兵的問題差別就在於軍械夠不夠,而不在糧餉充足與否。

    若自己及整個漢軍執意要打,王庭方面只能跟着打,張修也是沒辦法。可這樣一來,戰後南匈奴人口折損十幾萬,必然與王庭方面決裂,別說是漢化匈奴使其成爲兵源地,就連商隊的事情都會告吹。

    如何策動這場戰爭,不讓自己成爲戰爭發動者,就成了魏越近幾日考慮的問題。

    戰爭必須爆發,自己可以寸步不讓的堅持主戰,但決不能是自己引燃火藥桶,否則王庭方面必然記恨,成爲大仇。

    爲了儘可能的在一系列小動作中撇清自己,魏越需要一個與南匈奴各部相熟,卻也一心主戰的人物來執行一些必不可少的小動作,他選擇了張楊。

    在十年前越騎舊部入塞時,在匈奴王庭中張楊與呂布的差距僅僅是各類比武的第一名,第二名的差別,差距小的幾乎可以忽略。入塞後,呂布求學陽曲郭氏,還有一個手腳通天的內弟,使得彼此之間的距離迅速拉大。

    魏越相信張楊會答應下來,因爲丁原給不了張楊想要的機會,而他可以,甚至此戰後保舉張楊一個千石軍司馬,一舉成爲中級軍官。

    幸好幷州方面派來的是張楊,若是其他人的話,還真沒法這麼順利的搞事情。

    黃蓋作爲見證者,看着張楊答應魏越的謀劃,不由思緒紛飛想起了與魏越最初見面的時刻。

    那時候正是黃巾軍四起,朝廷即將解除黨錮的前夕,被舉爲零陵郡孝廉的黃蓋入京接受考覈,沿途與黃琬同行。黃琬還沒被朝廷徵辟爲議郎時,魏越就上門來拜訪,多麼單薄的一個少年,如今不過五年時間便已手握雄兵,以佐官之職影響數郡軍政,一言一行直接決定着雙方二十萬人是戰是和。

    魏越看着張楊闊步離去,收回目光扭頭見黃蓋沉思,就笑問:“蓋叔思慮何事竟如此專注?”

    “正在想長沙太守孫文臺,此前隸屬右路軍時便知此人勇烈,未曾想今日以勇違亂朝廷法度。”

    黃蓋說着眯眼,微微垂頭看着地上踩平的積雪:“雖形勢所迫,就是不知朝廷事後如何論斷。”

    孫堅平定長沙區星之亂時,零陵周朝、貴陽郭石也同時起兵攻掠各縣以策應區星,很不巧叛軍進攻宜春縣。宜春縣令陸駿是魏越的老熟人了,廬江太守陸康路途遙遠無法救援自己侄兒,就請託老朋友孫堅。

    於是孫堅在沒有朝廷及州刺史王睿等上級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出兵進剿周朝、郭石叛軍,雖說救了陸駿,也遏制了周朝、郭石叛軍的發展,可也極大的觸犯了朝廷禁令。

    這件事情若在以往時期,朝廷處置起來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個情有可原法理難逃的辯論,處罰輕了就是個功過參半保留原職,處罰重了就是降職任用,再重就是奪職爲白身、流放邊郡,又或者斬首問罪。

    但現在這種情況,誰敢殺孫堅這樣的良將?

    不給孫堅留活路,若孫堅一口氣提上來犯了,整個荊州就會大亂,沒人敢賭孫堅會乖乖束手待斃。而且尷尬的是,孫堅若被逼反,朝廷一時間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平叛主將,一來是真沒有合適,並敢跟孫堅對陣的人物,二來是那種敢跟孫堅交手的人物自然也是孫堅這一檔次的人物,見孫堅被逼反,自然會心寒。

    當前形勢朝廷不可能重懲孫堅,與其輕打板子落了面子讓孫堅不高興,不如裝糊塗,就當這事情沒發生過……開了這個郡守擅自率兵越界戰鬥卻不受懲戒的很壞先例,即便天下譁然人心動盪,朝野也只能裝啞巴。

    除非朝廷手裡還有三五個類似於孫堅一樣的打手團隊,否則是不敢過度給孫堅添堵的。

    前後思慮一遍,魏越神色沉穩,口吻確鑿:“蓋叔多慮了,今各方先後造逆,朝廷正缺良將,而孫文臺乃江東猛虎,如此勇烈之人必然受不得委屈。與其令孫文臺氣屈,不若厚賞以勵其心。”

    魏越說着眨眨眼,詢問道:“零陵賊酋周朝,不知蓋叔可曾識的?”

    黃蓋擠出一個微笑:“家醜而已,先父在時周朝乃我父故吏、弟子,後家中生變,周朝夥同我黃氏僕僮,奪去了家中產業。”

    魏越聽了挑挑眉,黃蓋是以孝廉身份在右郎署爲郎,自然以部屬的身份跟隨右中郎將朱儁的右路軍作戰,與右路軍的總參謀長孫堅相熟也是順理成章的。孫堅跨境擊賊,不算黃蓋的私仇,光是孫堅事後不受朝廷懲戒,就能讓很多故意做夢不願醒來的人驚醒……朝廷已不是當初那個說一不二的強力朝廷,世道也不再是之前那個世道了。

    想到孫堅的行爲,魏越還是排除了黃蓋追隨孫堅的可能性。因爲黃蓋從黃琬手中拿資源,與從魏越手中拿資源是不一樣的概念,雖然用的都是黃氏資源,可前者黃蓋是欠黃琬的,後者則是借魏越的。在魏越手中將分散各地的黃氏聚攏起來,是黃琬的心願所在,其中各地黃氏多少也是贊同的。

    作爲當年黃氏分裂的親歷者,黃蓋、黃忠等人是不會在黃琬時期迴歸江夏的,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父祖的顏面。若輕易回江夏,豈不是向天下人表示,是他們服軟了,是他們父祖當年錯了?

    黃蓋已從自己手中拿到了足夠多的資源,以至於現在黃蓋、虎步軍以及他魏越這三者已牢牢綁在一起,頗有些榮辱與共的味道。至於黃忠則有些棘手,這是個脾氣不太好的人,因黃蓋與黃琬一脈走得近,黃忠與自己的親堂兄黃蓋已沒了走動,可見黃忠對黃琬一脈懷有多大的怨念。

    兩日後,長史荀攸抵達王庭,一場小規模宴會後,荀攸立刻開始系統的研究王庭內外形勢。

    當夜,魏越抱着一疊公函來到荀攸研讀資料的書房中,落座在火塘邊的胡櫈上,問道:“今左大部態度綿軟,看似好欺,以至於王庭生出允許和談,再徐徐肢解左大部的心思。然而,無我手中五萬漢軍做刀,王庭又該如何肢解左大部?”

    “公達兄,邪利及左大部之叛,若無魏某力挽狂瀾,如今南匈奴形勢又該是如何?”

    荀攸垂頭不語,魏越擡頭看着屋頂通風口,眯眼回憶:“我記得錢塘侯率右路軍平叛宛城時,就嚴詞拒絕納降勢窮之賊。所慮在於輕易納降,會讓百姓順則爲賊劫掠,逆則請降避罪。如此,百姓必然狡詐反覆,見利爲賊,見威則爲民,反反覆覆成爲地方禍患。如今之左大部,便是如此情況,輕言納降一事易也,如何根除禍患則千難萬難。”

    “單于父子也明白如此道理,可其不願南匈奴國力受損,不願同室操戈……更不願在我漢軍左右下內戰。他們寧願忍受虎狼在側之險,也不願讓我漢軍梳理各部,以避免漢軍立威立信立法之機會。”

    見荀攸撫須沉吟,魏越又說:“至於張修贊同議和,原因也非張修無遠慮,逐利於眼前。而是張修年過六旬,他等不來匈奴全盤漢化、內遷,編戶齊民之時。與其耗費過來打一場勝負難料的大仗,他寧願死前看到一個形表大致漢化的匈奴。單于父子有私心,張修年老而生私心,公達兄正值壯年,不知可會生出這類私心?”

    荀攸只是輕嘆一聲:“揚祖,朝廷處處用兵。着眼於南匈奴,的確該打,以犁庭掃穴之勢,奠定百年基業。可,南匈奴終究不過天下之一隅,其患彷彿疥癬,即便左大部、邪利謀算王庭得手,除了歸附朝廷外,他們又能有神麼作爲?”



    上一頁 ←    → 下一頁

    諸天至尊從大秦開始統御萬界元尊武道獨尊無限動漫錄
    仙逆呆萌配腹黑:絕寵小冤家猛鬼夫君嬌寵令斗羅大陸III龍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