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雄霸三國» 北軍五校第八十四章 去留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雄霸三國 - 北軍五校第八十四章 去留下字體大小: A+
     

    因魏越無私傳授,張飛索性留在魏越營壘中一心學習,魏越對生性直率、好學的張飛也很是喜歡,一直猶豫着要不要挖張飛。可張飛不好挖,張飛自少年時就仰慕劉備,對待劉備就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

    張飛是涿郡豪強出身,劉備家中也僅僅是一時落寞而已,劉備祖父以孝廉做過東郡的範縣縣令,父親生前也被推舉爲孝廉,卻意外病逝。

    對於挖角關羽、張飛,乃至是劉備,是魏越很早就有的想法,可隨着跟蔡邕學習時間增長,施行這種想法的動力也慢慢減少。

    爲什麼後世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如此推崇,視爲道德楷模?這些人不論手段如何,本性如何,哪怕是僞裝,也是僞裝了一生的仁、義、忠、信;道德方面幾乎沒有多少瑕疵,不似曹操動不動就屠城,或孫權那麼冷血無情。

    道德方面是一回事兒,魏越隱隱察覺了到了另一個關鍵:國體。

    劉備若贏了,施行的必然是兩漢國策的延續;曹操、孫權若贏了,可能還是老樣子:士族干政。

    士族干政,一個人的成就由出身限定,會極大的抹消中下層積極性;只要你沒一個好出身,任何的奮鬥都是徒勞,那你還奮鬥什麼?出身上層的就更簡單了,沒有中下層的競爭者砥礪他們,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證自己的優渥、腐敗、荒唐生活。

    爲了保證這種生活,他們必須死死鎮壓中下層出身的人才;失去來自中下層的道德監督,這些人自然是什麼荒唐事都能幹的出來。不似先秦、兩漢時,高門出身又如何,你風評不好連當官的資格都沒有。

    正是因爲劉備、諸葛亮失敗了,人們纔對蜀漢充滿遙想:若是蜀漢贏了,是不是可以避免士族干政,避免五胡亂華,避免八王之亂?避免南北朝?

    後世社會的底層因道德而崇尚、喜愛蜀漢;知識分子痛恨士族干政引發的一系列慘絕人倫,令人駭然、義憤填膺的累累屈辱事,所以他們惋惜蜀漢之敗。上層,下層民衆都爲蜀漢惋惜,蜀漢自然成了文化常識中的正統,比曹魏要正統。

    士族干政,這是魏越十分痛恨的,這會抹消一個民族、國家的積極性。就如同種姓制度一樣,很多人都關心三哥的報道,就是因爲這個國家在國土、人口方面有威脅。條件類似的兩個國家,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懸殊差異?

    種姓制度,當種姓制度、思想、隔閡還存在一天,這個國家就很難追上來。

    士族干政,魏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非常的明顯,他從蔡邕那裡遭遇的種種冷落都是因此而起。他連敷衍、欺騙蔡邕的話都不願說,哪怕蔡邕只是要他一句假話,魏越就是不願說。這種態度,是他苦難、不順的根源。

    當天使左豐抵達廣宗代天子撫慰將士時,魏越詢問張飛,問他願不願意去蔡邕那裡學習,他可以推舉張飛去。

    張飛的態度令魏越詫異,張飛猶豫了很久,卻說:“魏先生在蔡大家門下進學,應無多少歡樂可言。幾日來與先生朝夕相處,飛知先生乃豁達之輩,卻多以嚴肅面目待人,喜悅時又會放浪高歌,從此可見魏先生心中久抑。先生七歲時隨蔡大家進學,飛七八歲時,盧公正講學縣中,先父有意令飛拜入盧公門下。”

    “哦?那張君又爲何不去?”

    “是先母不允,說拜師盧氏,子非張氏子,乃盧氏臣僕而已。雖爲父母所生,卻要爲盧氏而死,那要這類不孝子何用?正因如此,張某名飛,取先母言中不羈之意。”

    張飛說罷眨眨略略溼潤的眼睛,遺憾道:“邊郡苦難之地,久歷兵禍,疫疾多發。今子欲孝而雙親俱不在,思及往事恍若昨日……此飛平生大恨也。”

    魏越也是輕嘆一口氣,勸道:“張君生來自由,不知要比多少人自在快意,確是讓魏某羨慕。”

    秉承父母逍遙意志而生的張飛是自由的,因此他可以毫不猶豫的變賣家產追隨自己的親人劉備,因爲他是自由的,他能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自由的張飛需要一個牽掛,就如風箏需要線一樣,他選擇了自己敬重的大哥劉備。

    張飛也稱讚魏越道:“先生乃飛平生所見第三英雄也,想來今後此世之中能超越先生者也無幾人。”

    魏越微微頷首也不客套:“就如張君名飛一般,魏某記事之初,父母便以‘越’字爲我名,取卓越出衆,超凡脫俗之意。平心而論,遠不及張君父母豁達逍遙,立意出塵。”

    “若非身在泥塵中,又何必生出塵之心?”

    張飛反問一聲,伸出手指指點彼此道:“皆爲豪強子,不論是飛是越,同懷脫俗之心,如此足矣,可惜無酒與先生共飲。”

    “黃巾即將平定,戰後魏某回陽曲陪伴父母數月,之後會入京。若劉君、關君、張君近側,不妨同飲。”

    魏越邀請,張飛脖子一歪答應下來,戰後憑他們的功勳和年齡,很有可能入京充任郎官,在京中與魏越相遇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張飛的回答解去了魏越的一個疑惑,爲什麼落魄豪強子弟劉備能拜在盧植門下,而豪強張飛卻沒有拜在盧植門下。盧植會兵法,懂武學,又生性肅正,他廣開大門授業,邊塞內外豪強能去的都會去聽一下,同縣豪強子弟不去聽講實在是反常。

    因李立一直不願找魏越和解,夾在其中的劉備也不好見魏越,通過張飛大致瞭解了魏越,魏越也從張飛這裡瞭解了劉備、關羽的一些事情。比如劉備、關羽已經成婚,而且都有兒子。

    而張飛卻沒有結婚,也沒有訂婚,是一件與風俗相左的事情,魏越覺得張飛沒有結婚更多的原因在於張飛自己。或許是親人接連過世給了張飛很不好的印象,讓他不願意面對這些。

    天使左豐撫慰各軍之後並未從廣宗離去,與張飛每日討論書法、練兵的魏越甚至都快忘記左豐這個人了。

    直到半月後的一天,盧植突然派劉備來邀請魏越。是邀請,不是命令或傳見。

    此時將近五月末,黃昏之時依舊熱風襲人。

    中軍大帳外,盧植的屬吏和部曲正對各類文檔分類,更多的人在謄抄,見這種情景魏越一副果然如此模樣,劉備問:“魏功曹早有預料?”

    “說不上有預料,只是覺得盧公該退了。”

    魏越語氣低沉,真要離開這裡,感覺自己有一點點捨不得。北路軍中有盧植,他留在北路軍中,那他就是很多人恭維、不願得罪的魏功曹;他的看法會得到盧植的尊重,他可以對河北戰局施加影響力,他的一言一舉能影響很多人的命運。

    這種源於影響力的成就感很令人緬懷、享受,要失去這種影響力時,魏越有深深的不捨,興致乏乏。

    空蕩蕩的帳中盧植正挽着袖子揉麪,麪糰略略泛酸是發酵後的麪糰,盧植擡頭見魏越,呵呵笑道:“揚祖啊,陪老夫做些胡餅。”

    魏越解去護腕,雲紋藍底水漆犀皮護腕隨手丟在地上,他挽起雙袖其洗手,就聽盧植問:“揚祖當日勸老夫,爲何今日揚祖反倒不情願了?”

    “捨不得。”

    洗着手,魏越毫不掩飾的神情低落:“盧公要走,軍中可知情?”

    “各營將佐已做安撫,明日一早就回京。”

    盧植看到魏越那副低落模樣不由露笑,終究還是少年啊:“張舉還特意詢問揚祖,若揚祖願留在軍中,張舉願以主簿之位相待。”

    魏越搖頭,來到盧植身邊一屁股坐下,接過一團面揉着,垂眉:“留在冀州只會傷懷,眼不見,纔會心安。”

    “老夫從京中徵辟於你,這回將你帶回京中,也算了卻了一處心疾。”盧植不願意再談河北之事,伸手從水盆裡拘了點草木灰水,繼續揉麪:“今後也就沒有北中郎將,北路軍了。”

    魏越揉着面不言語,揉好面跟着盧植出帳,製作這些胡餅盧植沒有用鐵鍋,而是用燒熱的圓石。攤開的麪餅平鋪到頭顱大小的圓石上,不一會兒就熟了。

    自左路軍皇甫嵩連續擊敗波才、彭脫後,使得潁川、陳國、汝南三處的黃巾軍大致平定,而後率軍向東徵發兗州黃巾軍卜己部,目前以兩萬兵力與卜己部近十萬兵力相持於東郡。而率領河南騎士營的曹操還在肅清後方殘敵,肅清殘敵後纔有餘力支援皇甫嵩。

    右路軍朱儁部南下支援宛城,五月中旬陣斬神上使張曼成,賊軍又以趙弘爲帥繼續對峙,而趙弘部吸納了大量從潁川、汝南逃來的黃巾軍,兵力膨脹到十幾萬,卻被動挨打。南陽戰場的主動權一支握在朱儁手裡,右路軍及荊州軍不過一萬八千而已。

    不論兗州戰場還是荊州戰場,皇甫嵩、朱儁與敵人有着極大的兵力差,卻能主動進攻,打的有聲有色;而北路軍盧植以五萬軍隊圍住張角十五萬,在兵力上的劣勢遠不如左路軍、右路軍那麼大,何況圍住的又是張角,只要打下廣宗俘斬張角,就能節省太多太多的元氣。

    而張樑小心翼翼行軍,不給幽州兵漏洞可鑽;一旦張樑、張寶合力來救廣宗,那大好的形勢就沒了。

    所以趕在張樑、張寶來源之前攻陷廣宗是很划算的,皇帝非常的着急,可偏偏盧植不願意強攻廣宗;而兵力?遠比北路軍少的左路軍、右路軍都強攻敵軍還打出不錯的戰績,爲什麼北路軍就不能抓住戰機強攻?難道非要等張樑、張寶帶兵集結到廣宗後再以五萬之軍,與三十多萬的黃巾軍決戰?

    皇帝理直氣壯的以怠戰之罪,解除盧植的兵權,派人以囚車押送盧植回京受審。

    各地黃巾軍還沒肅清乾淨,誰敢這麼草率的將一方主帥押解入京?

    於是囚車跟在隊伍裡,在羽林騎士護衛下,盧植輕騎入京坐牢;而魏越帶着近三百部曲騎兵,與劉備、張邈、張舉、趙風等人辭別後跟盧植同路,在河內汲縣分別。魏越向北太原郡前進,盧植則繼續向雒都走,過河到孟津大營時,盧植終於鑽進囚車裡了。

    他們向西的路上,與董卓率領的河東兵、河東騎士營相遇,董卓正急着去攻打廣宗,甚至沒時間跟盧植請教一點點廣宗方面的軍情,就那麼急衝衝的去搶時間:聽皇帝的命令,在張樑、張寶率軍抵達前攻陷廣宗。



    上一頁 ←    → 下一頁

    全職法師婚後相愛:腹黑老公爆萌寵妻無度:金牌太子妃柯南世界里的巫師神級奶爸
    我有一座冒險屋費先生,借個孕穿越諸天萬界惡漢贅婿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