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雄霸三國» 北軍五校第二十五章 太原王凌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雄霸三國 - 北軍五校第二十五章 太原王凌字體大小: A+
     

    魏越有一種慶幸,若顧雍沒有沉浸在愧疚情緒之中,而是積極尋找低成本解決問題的手段。那麼,今夜他絕無生路,就連韓說也只能眼睜睜看着他死在自家院中。

    屋中,魏越抱劍斜倚着樑柱愣神,他旁邊賀彪拆解踏張弩,悶聲道:“少主或許多慮,顧公子有情之人,應該不會心存殺意兒來。再說四人之中有一人爛醉,於理不合。”

    見魏越不反對,賀彪扭頭勸慰道:“真要刺殺少主,來人應該以迅捷劍手爲主。四人之中,顧公子心神不屬,一人宿醉,陸公子劍技虛浮不善勇鬥,至於那位議郎曹操身形修短,雖步履穩健,然未免臃腫。以少主之敏健,足以脫身。故而,奴私以爲少主過於憂慮,不妨安心入睡。”

    魏越垂頭,思考片刻道:“虎臣以爲彼無殺心,無非是因蔡瑁宿醉、顧雍萎靡,但蔡瑁之醉恰好能讓尋常人無備、懈怠。”

    他還是堅持己見,讓賀彪先休息,自己守夜。

    天色啓明時,曹操匆匆出門他要回家換着上朝的冠服,卻見賀彪與兩名韓氏僕僮腰懸弓、劍,背掛箭匣,三個人牽着五匹馬一副出門打獵的裝扮。見此,他不由暗皺眉頭,陷入思索。

    陸駿與顧雍洗漱後,面對面盤坐享用清淡米粥,蔡瑁進來後直身跪坐在一旁,接住陸駿遞來的木碗時開口:“孟德兄走前又回來一趟,說魏越身邊健僕遠行。”

    陸駿也不由皺眉:“曹議郎還有什麼吩咐?”

    蔡瑁搖着頭,吹着碗中米粥熱氣道:“就這麼一句,魏越想要崔尚書手跡,此事季才兄可有良策?”

    顧雍也擡頭看過去,反倒見陸駿也看自己,就聽陸駿道:“此事還需元嘆來,今日元嘆就現身京中,先去太學處,屆時謄抄七經衆士子必然相邀。若遇到崔氏子弟,可與其闊談章草之法,務必明後兩日拜謁崔氏。”

    “表兄的意思是小弟上門求書?”

    陸駿緩緩點頭,將胡餅撕條泡入米粥中:“崔蔡之名當世稱頌,元嘆求取崔氏前人手跡,於崔氏弟子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榮耀?只是尋常家書手跡無法令魏越滿意,還需一樣寶物。”

    蔡瑁也好奇,直問:“何物?”

    陸駿微笑道:“此物於崔氏、我陸氏、顧氏,以及荊州蔡氏而言不過尋常之物。卻對於魏越這等豪強子弟無異於通天捷徑,給與其一套副本,足以令此人知足。”

    這下蔡瑁更爲好奇,再次追問時陸駿也只是笑而不語,示意用餐。

    守夜之後的魏越,一覺睡到下午時,沐浴更衣後,他一襲藍白兩色渲染的粗麻質地衣袍,以最常見、低微的衣料,通過他自己設計的染色,使得這套衣袍有一種清雅、簡直氣質;特意加厚的衣料,掩飾了少年身軀的單薄,使得魏越舉手投足之間擁有一種厚重感。

    就如韓說承諾的那樣,今日下朝後與王允同車而來,還是昨夜的那座待客大廳裡,魏越與韓胤並肩跟在韓說身後,與王允一行人一同入內,列坐。

    王允身邊也跟了兩名少年,一個個服色半舊色澤內斂,並肩而行時目不斜視,氣度沉穩。

    主位上,韓說與王允並坐,兩人都是頭戴進賢冠,穿着硃紅朝服,王允對韓胤有印象,卻對魏越不熟悉,落座後多看了魏越幾眼,不由暗暗點頭,這的確是個氣度出塵,讓人一見就能心生好感的高窕美少年。

    魏越之美不在五官清秀,而是面部線條剛毅方正,兼之眉宇間肅穆凝神,尚未冠禮的魏越一頭長髮以五色彩帶束在顱後,濃黑髮尾散披肩背頗具美感又不顯得凌亂,配合一身得體衣飾,一個能負重道遠、不畏艱辛的形象就出來了。

    隨王允前來的兩名少年也不由多打量了魏越幾眼,目光多落在魏越披在肩背上的濃黑長髮。冠禮之後的青年會用各種冠進行束髮,而這兩名少年未曾冠禮,一個可能是性格散漫以赤幘扎頭束住頭髮,另一個長相偏柔俊美的頭髮盤起,用兩枚玉環交疊束髮。

    主位上,韓說爲王允遞茶後,看一眼王允下首的玉環盤發少年,笑問:“子師,何不爲老夫介紹一番家中千里駒?”

    雙手接住茶碗的王允微微垂首,露笑:“韓公見諒,此間英武少年令老夫不由感慨良多,遙想少年時,王某自詡倜儻中流,也是銳意進取之輩。不似如今,一步三顧,事事猶豫。”

    說着還看一眼魏越,韓說也瞥一眼過去,撫須笑道:“揚祖,故人當面,何惜言辭哉?”

    魏越直身跪坐,聽聞後向王允拱手,又對着王允下首兩少年拱手,彼此拱手還禮,魏越氣度昂揚,語腔厚重咬字格外的清正:“小子五原魏越,曾見王公來去馬快如電疾,如今三公同舉,正當效力天下時,談何遲暮?”

    王允卻是細細打量魏越眉宇,一天時間足夠他想起魏越,緩緩點着頭,含笑:“不提老夫,倒是你這五原小童狡黠如故,不知蔡伯喈近來如何?”

    “蔡師蓄銳於江南,時刻不忘效力於天下之志。”

    魏越自始至終就沒說什麼效力於朝廷,因爲這是照搬王允的一句話,當時王允與蔡邕辯論的核心就是朝廷與天下,哪個更重。魏越看來這兩個主張的差別很明顯,以朝廷爲主的,主政思想是維持穩定,再談強盛、公平與否;以天下爲重者,主政思想是法家大公之道,只要能達到強盛目標,就沒有什麼不能犧牲的。

    其中最敏銳的一點也被魏越察覺,那就是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蔡邕主張合作;反倒是王允這個出身大族的人認爲日益龐大的世家大族羣體應該得到鎮壓,即便不清洗,也要效仿‘推恩令’將其上下人員的隸屬組織關係進行瓦解。

    他回答的簡單,王允聽來卻不簡單,追問:“蔡伯喈當真心存效力天下之志?”

    魏越微微頷首,道:“蔡師若無此心,豈會有今日之魏越?”

    這話讓王允遲疑,微微眯眼打量魏越,一旁韓說道:“蔡伯喈心力疲憊,有志而不敢爲。故而,差遣其門下兩位真傳並肩入京,吳郡顧雍顧元嘆交結京中名流,而這五原魏揚祖入北軍爲吏。”

    王允這才撫須,沉吟道:“可惜伯喈兄不能親至,此乃憾事。”

    說着扭頭看一眼韓說,又看廳中四人道:“至尊今日還特意詢問韓侍中,問及伯喈兄近況。可見至尊有心啓用伯喈兄,奈何伯喈兄避居江南,無意勞形於案牘之間。”

    對此韓說也只是一嘆,對魏越道:“揚祖入京時,蔡伯喈已有安排。就是不知子師是否樂意。”

    他開口提及,魏越從袖中取出信封起身,雙手遞交王允手中,王允翻開信紙頗有些受寵若驚的味道,雙目微微圓睜,眉宇綻着喜色感嘆道:“一時義憤之言,卻能讓伯喈兄惦掛至今……”

    王允是三公同時徵辟的侍御史又如何?現在的蔡邕在七經石刻面世之後,可以說是海內第一大儒,彼此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對於蔡邕如今的高隆名望,他心中不可能是平靜的。

    當初他不過是爲蔡邕際遇鳴抱不平,前後奔走爲蔡邕網羅護衛,一個辭官歸鄉的名門子弟,一個是家族勢力遭到滅頂之災的流放罪囚,彼此身份沒多大區別。面對遭受迫害的蔡邕,王允心有感觸大談朝中奸邪與時弊。可蔡邕明明一個流放之人,皇帝心裡惦掛着,次年找機會就免罪;而躲避仇家的蔡邕躲到吳地後,整個人消失在中原士林之中,卻名望一日高過一日。

    這次七經石碑面世,使得蔡邕的名望一舉達到頂峰,這種躲在僻壤之中,卻能名蓋天下的遭遇……讓目睹前後變化的人心中如何能平靜?

    而現在,魏越的遞來的書信卻表達着一個信息,那就是如今海內第一大儒至今銘記着王允當年的恩情,以及王允的志向。尤其是後者,說明蔡邕是認可他王允的,只是不方便自己挽起袖子下場,才把自己心愛的弟子託付給你,以示支持。

    這種志向上的認可,是最能鼓舞人心的。

    面綻紅光,王允彷彿年輕了十歲,右臂伸出指着魏越,左手又指着自家子侄介紹道:“這位就是陳留蔡大家門下高足,五原魏越。當年老夫與伯喈兄相遇於陽曲霍亭,暢談時局時,魏越就在其中。你二人或許還不知,當年伯喈兄反對夏育、臧旻、田晏三路出征鮮卑,而此少年卻斷言三路必敗!”

    說着又看向魏越,介紹自家子侄:“揚祖,這是家中二子,皆不成器,還望揚祖代老夫管教一二。”

    兩名王氏子弟起身,行禮自我介紹,赤幘裹頭的少年一臉好奇:“某太原王定,素有聽聞陽曲越騎舊部威名。當時揚祖能斷言三路大軍必敗,想來必是家學高深使然。”

    魏越也起身還禮,笑着頷首:“當時年幼豈能識得軍國大計?的確如王兄所言,乃是舅父與家父商談時,爲小子聽去,這才東施效顰於蔡師、王公當面。”

    這纔對嘛,王定緩緩點頭,稱讚道:“越騎舊部久戍邊塞,良將輩出,精熟邊事!就連揚祖賢弟,當時年幼也能關心兵戎,實屬不易。由此也可知,有越騎舊部在陽曲,我太原無憂矣。”

    “承蒙過獎,越愧不敢受。”

    魏越自謙時,另一名少年拱手自薦,氣度慵懶語言簡練:“某乃王定堂弟,太原王凌。”

    見王凌這做派,魏越笑着重複自薦:“如君所見,某乃魏越。”

    這下王凌露笑,深深作揖後坦然落座,扭頭去看王允,下巴一揚:“伯父,揚祖入北軍歷練,不知侄兒可否同去?”

    王允笑容詫異,更覺得有意思,撫須笑吟吟:“何出此言?”

    王凌端起黑陶酒碗對魏越遙遙示意,笑道:“無他,一見如故爾。”



    上一頁 ←    → 下一頁

    總裁寵妻很狂野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絕世天才系統
    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