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科幻靈異 » 尋墓記» 第23章 盜墓高手(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尋墓記 - 第23章 盜墓高手(下)字體大小: A+
     

    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後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庫。疊疊累累的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爲某些區域的地方風習,成爲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爲某些社會羣體的行業特徵。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爲益爲盛行。

    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於秦漢時期達到全盛。比如漢代制度規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墳墓。即使史稱“簡約”、在遺詔中明令不許厚葬的漢文帝,其霸陵在晉代被盜時,也“多獲珍寶”。李山教授說,厚葬習俗根源於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與古人相信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有直接關係。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記載,當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能顯示身份、地位的專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隨葬,其後人也以此爲榮。正所謂“欲侈其葬,則心非爲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司馬遷寫述中山地方風習,注意到“掘冢”行爲的普遍。掘冢盜墓雖然是“奸事”,當時卻有人因此起家致富。西漢時不法貴族作惡地方,盜墓竟然成爲一種驕悍者嗜好的遊戲,於是有“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所發冢墓,不可勝數”的情形。兩漢一些嚴重的社會動亂,如吳楚七國之亂、推翻新莽王朝的民衆暴動等,都有大規模盜墓的記錄。漢魏之際曾經發生盜墓的高氵朝,據說曹操軍事集團甚至設立了名號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指揮盜掘冢墓的官職。

    唐人所謂“羣盜多蚊虻”,“荒冢入鋤聲”,“髓髏半出地”,“白骨下縱橫”等詩句,也反映了盜墓風習的普遍。唐代宗時,郭子儀父親的墓葬被盜掘,有人疑心是魚朝恩指使。而郭子儀在御前說到此事時,承認自己所統領的軍隊也多有破壞陵墓的行爲。據史書記載,自唐末到五代初,關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則天合葬乾陵外,被逐一盜掘,無一倖免。

    宋元明清時代的冢墓發掘和冢墓破壞事件史不絕書。作爲政府行爲的掘墓事件,最爲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僞齊政權在中原地區對兩京冢墓的大規模破壞。劉豫曾經專設主管盜掘陵墓的官員“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元代蒙古貴族信用的僧侶,有發掘南宋陵墓的行爲。明萬曆年間,宦官陳奉處理民間盜發李林甫妻楊氏墓一案,爲“得黃金鉅萬”的信息所誘使,竟然“悉發境內諸墓”。武昌市民反對其惡行,曾經掀起激烈的抗議風潮,幾乎形成暴動。

    盜墓現象的普遍,歷代都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記憶,於是有“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的說法。

    對隨葬品的某些特殊需求,也是我們在分析歷代盜墓動機時不能不注意的。宋代有盜墓以取犀帶、玉帶的史例。有人因此甚至不惜發掘自己父親的墓葬。張邦基說,宋徽宗喜好古青銅器,於是地方官紛紛發掘冢墓求其器以獻上。陶弘景墓被盜掘,據說是爲了劫取其中的“丹砂異書”。盜墓者分割“殭屍人肉”以爲藥,以及盜竊枯骨“以之合藥餌”,則是盜墓史中的奇聞。通過發掘前人墓葬,取其營造材料以爲己用,也是值得重視的歷史現象。在河南南陽的考古發掘資料中,可以看到晉人發掘漢墓,並利用漢畫像石作爲建墓材料的實例。江蘇徐州還發現晚唐時人利用漢墓墓室重新下葬的情形。這樣的現象,在文獻資料中也有反映。

    發掘政敵及政敵家族的冢墓,在中國古代權力爭奪中曾經被作爲厭服對方的極端手段。掘墓,又是政治懲罰與政治迫害的一種形式。發墓,剖棺,鞭屍,同時又都用以發泄政治仇恨。中已有掘墓復仇的史例。司馬遷記述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的故事,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清雍正年間興文字獄,曾經發生呂留良因此被戮屍的著名事件。

    盜墓技術的發明和傳承,在史籍中有資料反映。而相應的反盜墓技術也逐漸成熟。如以疑冢或虛墓迷惑盜墓者的方式等,以石槨鐵壁和儲水積沙等強化防護的方式,以及以機弩、伏火、毒煙等殺傷盜墓者的方式等,都各有防盜的效用。

    傳統禮制對墓葬的保護,表現出中國文化對宗法關係的重視。歷代多有嚴禁盜墓的法律。社會輿論對於盜墓行爲也予以嚴厲譴責。古來還流行這樣的民間傳說,盜墓時會遇到崩雷晦雨、狂風大霧、鼓角之聲或者神異動物的警示,如果不理會這種警告,常常會遭致嚴酷的報復。

    另一方面,自古以來多有盜墓行爲與再生奇蹟相聯繫的傳說,甚至正史中也不乏此類記載。我們還看到,盜墓這種不光彩的行爲,有時卻可以導致原先皇室貴族專有的寶用之器得以流散民間,使得黯然埋沒於屍骨旁的許多絕世珍寶重見天日,放射出古代文明之光。這種盜墓行爲於是具有了與原始動機完全無關的工藝史意義和藝術史意義。骨董多來自盜墓所得,而因此所促成的金石研究的進步,有積極的學術文化影響。簡牘資料曾經多次充實我們民族文化的寶庫,而有時發現途徑是由於盜墓活動。例如汲冢遺書的出土,就是中國文化史的幸事。當然,盜墓者因文化品味的低下、鑑識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習慣之粗暴,往往導致許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直接在盜墓現場或轉賣途中即被破壞。這種行爲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的嚴重損害,無疑是不可寬恕的。

    盜墓,中國現代意義上、由國家發起的、有組織、有針對性的“考古發掘”活動還不到一百年,記得十多年前看過幾篇幾十年前的發掘報告,那與其說是“發掘”……倒不如說是“盜墓實錄”。因爲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完全全是盜墓者的那一套,沒有“自己的”東西。到現在,在有些手段上可能先進了……加入了一些高科技成分,比如探地雷達、金屬探測儀、氣體分析儀等等,但原理還是一樣的。

    真正的民間盜墓者受各種限制,他不可能帶着雷達去盜墓,連個洛陽鏟還得想辦法拆開“藏起來”……,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絕招。他要想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就要想各種辦法,有些是很精妙的。

    一般的洛陽鏟已經被淘汰,用的鏟子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造的,分重鏟和提鏟(也叫泥鏟)。由於洛陽剷剷頭後部接的木杆太長……目標太大,所以棄置不用,改用螺紋鋼管……半米上下,可層層相套……隨意延長。平時看地形的時候,就拆開……背在雙肩挎包裡。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探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挖唐墓時用扁鏟(類似魯智深的月牙鏟),進入漢墓墓室(漢墓多爲墓坑,多已塌陷)搗土時用滾叉和撇刀。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誌。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大墓除外),多爲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爲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歷史久遠,標誌難尋,先有一個“找地方”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後才能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東倉西庫)蒐羅,……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不顧。“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爲“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園‘;。

    就說洛陽鏟吧!洛陽鏟是盜墓賊必備的盜墓工具,它的由來是這樣一來的。以前在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人姓李,從小就以盜墓爲生,在民國十二年,有一天,他到十幾裡外的一個縣去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人熟人正在搭棚子,資金積累賣煎包子.雙方見面打個招呼,他見這人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起的小坑,以便放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下一走.擔上來時帶出不少士,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這傢伙比鐵杴省事,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得判斷地下不同地層的情況,於是找了張紙,貼着鏟畫出了一張原大圖樣,回家後找人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於是得到了推廣。

    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的被盜最早的墓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距今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個玉印,上有十字,無一人識得。

    專業盜者平常是兩個人合夥,多人團伙是少數,獨乾的更少,因一個人顧不過來.需要一個人挖,一個人放風和清土,以後一個進入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物品,兩個合作可朋友可親戚,但父子合作的卻很少.在找合作伙伴的時候需要很小心,防止有人見財起意。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爲職業,有很豐富的經驗,善於僞裝,並對防盜機關很有辦法,他們在確定目標後,如果小墓不會費多大功夫,用幾個晚上挖開,,取出物品走人.如果是大中型墓,便一是以種地爲名,在周圍種下玉米高粱等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個兩個月的盜掘活動.二是在墓邊搞個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內,從外面看是什麼也看不出來的的.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墓內盜掘財物。

    在南方水多,洛陽鏟不太好使,經古人將多方經驗積累歸納瞭望,聞,問,切四字要決。

    一望爲看風水,也就是盜墓者多會風水之術,以風水判斷墓地的大小,這個一般多指摸金校尉。“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無乎百發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着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佔七成。衆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二聞爲聞氣味,多玩鼻子之術,可於一小撮土就可斷出爲哪代墓葬,爲信驚歎。“聞”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有一傳說:有一盜墓者三代盜墓,練就一身本事,但於70年代被擒,本應死罪,可正因有其一身本事,改爲無期刑,終身爲考古事業勞作,但是這個終究只是一個傳說,據白露所說,他們考古界從來就沒有出過一號這樣曾經當過盜墓賊的人物。

    三問多爲口才好之人,去各地遊訪,專與老人談古論今,用以得取墓葬信息。“問”就是踩點。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羣賊在夜間盜掘。

    四切爲把脈診斷之意,有三層說法,一爲根據土層來判斷墓葬的年代和大小,二爲在墓中棺材裡摸死者身上的物品,先頭後口至肛門最後到腳,作爲無所差池,必然爲心思細膩者,三爲用手摸出土物品,以判斷物品的價值大小。“切”即把脈之意。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前幾年曾國藩墓即被用此法盜掘。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啓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從頭上摸起,經口至肛門,最後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盜墓覓寶之事古來有之,到今天更加高明,其方法技術,工具演變到80年代這時已經是現代化,集團化,智能化,他們用上了探測用的軍用羅盤儀,探測儀.雷管,炸藥,電鋸,運輸用的汽車,因而如果想學習此術,可謂之複雜艱鉅,任重而道遠呀!不過在這些事情的前提下是必須要有一定的關係人脈和金錢去弄這些現代工具。

    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佈各地,人數衆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伙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乾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隨葬品。這兩人多爲有血緣親戚關係(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係的較少,這也許是幹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幹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幹,做兒子的後來發現了也裝着不知道。兩人合夥爲什麼要找有血緣的親戚呢?這是爲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圖財害命。就是說,洞下的人把活幹完將財物都傳遞上去了,他就會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鬆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無疑。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爲職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善於僞裝掩人耳目,並有對付墓內防盜機關的一套辦法。他們在確定盜掘目標後,如果小墓不須費多大功夫,用幾個晚上挖開,速戰速決,取出隨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採取以下幾種辦法:一是以開荒種地爲名,在墓葬周圍種上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兩個月的盜掘活動。二是在墓邊蓋間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從外面看不出什麼問題,而墓內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內盜取財物。

    盜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術、經驗;一方面靠工具操作,舊社會民間盜掘工具爲鍬、鎬、鏟、斧和火把、蠟燭等。明代以前,盜墓賊沒有探測專用工具,明代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使盜掘者僅以地面有明顯標誌(如封土、墓碑)的墓葬爲對象一去不復返。盜墓者利用特製的鐵錐,向地面無標誌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據錐上帶上來的金屬氣味,選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盜掘。明代王士性在中說:“洛陽水土資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味),則發(掘)。”

    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北方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一個飛躍。北方特別是洛陽、關中地處黃土塬區,水深土厚,“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把此鏟每向地下鑽插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地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再來就是盜墓者一般看重輕便易攜而又價值昂貴的金屬器,對於大件的陶器有時會因無法從狹窄的盜洞中搬出而進行惡意毀壞,另外,他們對墓葬的方式等風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

    說到這裡,元清這纔對我透露了他們元姓太祖先的盜墓訣竅,他說太祖先雖然沒有像我們摸金校尉一般風水尋龍脈,但是卻有着一身聽雷聲,辨墓地的本事。

    關於這個聽雷聲,辨墓地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不過以前也只是從家裡收着的一本書籍上面看過這等技巧,卻是沒想到還真的有人用上了。

    有“焦四以盜墓致富”披露了盜墓的技巧:”廣州劇盜焦四,駐防也,常於白雲山旁近,以盜墓爲業。其徒數十人,有聽雨、聽風、聽雷、現草色、泥痕等術,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時方卓午,雷電交作,焦囑衆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謂雖疾雷電,暴風雨,不得稍卻,有所聞見,默記以告。焦乃屹立於嶺巔雷雨之中。少頃,雨霽,東方一人歸,謂大雷時,隱隱覺腳下浮動,似聞地下有聲相應者。焦喜曰:“得之矣……”

    這個焦四不愧是個盜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盜墓人都會的分辨土質、土色的本領,還善於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幫他尋找墳墓的所在。比如“雷電”,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盜墓,他讓跟他盜墓的人分別站在四個不同的方位,雨過後,東邊的人跑過來說,剛纔打雷的時候,聽到他哪個方位的地下有隱隱的聲音想應和。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裡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當大雷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共鳴,聽起來好像是地下有東西和雷聲相應和了。

    而元清的太祖先所掌握的尋墓技巧可能就是上面提到過的一種了,白露此時問我:“你們盜墓賊真的有這般複雜?”

    我說:“那還用着說的嗎?你以爲那屁股拽兩下就能跑到地宮裡面去玩耍呀!”

    元清奇怪白露爲什麼剛纔那樣問話,問她是不是摸金校尉,白露這時候沒敢說是考古家,因爲怕他聽了恐怕就不把手記裡面關於日清的內容說給我們聽了,於是我便替白露胡編說她只是一個剛入門的新兵蛋子,什麼也不懂,還以爲咱摸金校尉那麼好當的,你瞧她就喜歡跟着我跑。

    白露聽了氣得臉紅,但是卻又發作不得,只好悶聲不坑的瞪着我看。

    白露對元清說:“你也是時候該說說你太祖留下來的那塊日清的事情了吧!真的是你們元姓祖傳的嗎?你太祖先留下來的手記上是怎麼說的呢?”

    元清想了半餉才說道:“關於那塊日清的秘密,其實也並不是屬於我們元宗所有。”

    這早就在我的意料之內,我點燃了一支菸,這才問問他那東西是怎麼得來的呢?

    元清也不避嫌,隨即就把太祖先的手記中記載之事說了出來。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三界紅包群寒門狀元西遊大妖王最強妖孽三國之召喚猛將
    會穿越的流浪星球唐朝好地主明天下我的大小美女花爆萌小仙:撲倒冰山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