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新書» 第443章 故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新書 - 第443章 故事字體大小: A+
     

    鴻門自有高臺,七年前,北伐匈奴前夕,王莽曾來此觀禮,第五倫那時候還是個小小的軍司馬,第一次與新朝皇帝相見。

    兩年前,第五倫亦是在此接手四萬雜兵,於鴻門臺上斬王莽使者,吹響了“弔民伐罪”,以下克上的號角。

    而今日,高臺又被裝點一新,臺下是百官羣臣,臺上是十二卿,儘管許多官員因要鎮守一方未能盡來,但奉常王隆、中尉第七彪、治粟內史任光、少府宋弘、典客馮衍、廷尉彭寵等多在,他們中不少人亦是鴻門舉事的見證者。

    而王祖父第五霸也拖着病體來此,安排在較爲舒服的位置上,別人得站,他卻能坐着,但當孫兒的身影開始向高臺頂端邁步時,老爺子也忍不住站立起來,手竟有些哆嗦。

    昨天抵達鴻門時,第五倫是這麼與他說的。

    “大父,可還記得當初孫兒辭官時,與你許下的諾?”

    老爺子馬上滿八十歲,年紀大了,記性也漸差,一時間有些想不起來:“你辭官那麼多次,究竟是哪回?”

    第五倫道:“便是處置第七、第六兩家爭水後,辭了鄉孝悌時,那時我說過,爲大父,豎起這天底下,最高大的閥、閱!”

    “是,是有這麼回事!”

    第五霸記起了,頓時哈哈大笑,笑的是他那時候志氣小,膽子也小,想着自己雖碌碌無爲一生,卻在死前栽培出了一個孝廉,也算對得起先祖了……

    “卻沒想到,老夫居然培養出了一位皇帝!”

    第五霸又笑起來,身子也在高臺最好的觀禮角度站得很直:“伯魚確實做到了。”

    “你豎起的這皇帝閥閱,高,確實是高!”

    ……

    在兩位大將:驃騎將軍馬援、衛將軍萬脩的拱衛下,第五倫穿戴十二章服,多繡五彩圖案,一步一步走上最高的二十四層石階,臺上有祭祀之社,在王隆主持下,燔燎告天,禋於六宗,望於羣神等繁瑣卻不可或缺的自不必提。

    倒是第五倫的策命即位儀式,就有意思多了。

    比如戴冠冕這一項,漢時本該由大司馬大將軍給皇帝戴,但第五倫卻自爲之。

    而漢時皇帝即位,總是要搞點神器加持作爲道具,除了傳國玉璽,還有,玉具、隨侯珠,以及高皇帝當年在沛縣大澤斬蛇寶劍。如今玉璽在公孫述手裡,斬蛇劍則被第五倫送給了劉嬰,也算物歸原主,隨侯珠和玉具不知所終。

    而王莽也搞了新的神器:十二神物,分別是武功丹石、三能文馬,鐵契、石龜、虞符、文圭、玄印、茂陵石書、玄龍石、神井、大神石、銅符帛圖等。不過它們在新莽覆滅時,因爲大多太過笨重帶不走,基本在劉伯升燒莽三廟的大火裡報銷了。

    聽說王莽的頭顱,居然被綠漢劉玄製作成了“神器”,只不知那頭現在何處。

    第五倫則是獨樹一幟,神器只有二物:鴻門起兵時自持的斧、鉞。

    斧是一柄陳舊的砍柴斧,柄上綁着布條,黑黝黝的斧身盡頭是雪亮的刃部,沒人搞得清楚此斧來歷,只傳是第五倫年少時所用,後來也隨身帶着,在軍中與士卒同辛苦,劈柴之類。

    至於那鉞,形制其實更像是一把鐮刀,第五倫當初持此二物起兵誅莽,號稱它們不由暴君、一夫來授。而授之於天意,授之於民心。

    第五倫心中是如此想的:“漢高的斬蛇寶劍,最初不也是三尺殘劍,後來承載各類神話含義,硬生生加到七尺麼?”

    神器靠的不是其原本的價值,而是包裝,英王加冕的蘇格蘭石之類,不就是塊破石頭麼,但只要加進故事,摻了傳承的歷史,普通之物也能讓你看出光輝來。

    就比如現在,王隆看着魏王舉起左手持斧,不由想起自己旁敲側擊問此兵來歷時,第五倫打趣胡謅說道:“餘年少時,曾持此斧砍倒過一棵櫻桃樹。”

    櫻桃?王隆卻認真了,他知道這種稀少的樹種,又叫楔樹,因爲擁有熒惑晶華般的赤色,耀眼的外觀與先百果而熟的特質,櫻桃素有仙果之譽,一般只有皇室才能享用,連他們家都不配吃。漢朝時,上林苑的櫻桃園配有專人看守,防止鳥雀偷食。

    所以第五倫少時微末,怎麼可能砍櫻桃樹呢?這一定有內涵!王隆思來想去,只覺得莫非是天賜神斧,而令第五倫伐倒了象徵皇家秩序禮儀的櫻?

    至於那鐮,第七彪也在唾沫橫飛跟外姓人吹噓:“想當初我第六、第七兩家爭水,陛下爲吾等持平,說以兄弟之情說之,然後隨手拿起田中的鐮刀,不經意一揮,你猜怎麼着?”

    “如何?”

    第七彪伸手往那人伸長的脖子上一劈:“鐮刀劃過之處,厚實的土壤盡爲直溝,那成國渠的水,居然平均一分爲二,一半流向東,一半流向西,吾等驚呼此爲神蹟,遂無不心服。”

    彪哥純屬胡扯騙鬼,可不少人卻信之不疑。

    你看,故事,不就有了麼?就算是平平無奇的蠢物,只要和權力沾上了邊,人們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爲它尋找不凡之處。

    但在第五倫那,對它們的解釋就直接明白多了。

    “斧意味着征伐,是爲軍。”

    “鐮則意味着收穫,是爲民。”

    於是經典的一幕便出現了,魏皇雙持鍍了金的斧鐮,將它們高高舉起交叉,於豔陽下熠熠生輝,往後魏之後世,每逢登基即位,都得效仿老祖宗這個動作。

    “如此可叫世人及子孫,記住魏立國之本也!”

    第五倫說出了自己內心,真正想要講的,讓人們記住的故事:

    “有斧在手,可披荊斬棘,爲華夏開拓疆土;得鐮在握,上可割日月,下可造乾坤!”

    ……

    這一切完成後,而第五倫也頒佈了他的詔令:

    “予惟中國之君,自漢運既終,新室欲效堯舜之事,亂天下制度,以至九州潰亂,英俊不附。赤眉綠林並亂,飢寒並臻,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疾疫大興,災異蜂起。於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濱,風騰波涌,更相駘藉,匹夫僮婦,鹹懷怨怒。

    予本五陵布衣,雖爲孝廉,然無意於仕途,屢屢辭讓,後御胡於邊塞,願爲一破虜將軍足矣。然睹新政禍亂天下,憤然大慨,遂於鴻門,效湯武伐桀紂之事,弔民伐罪,終新莽十有五年之運。

    然諸漢不肖子孫,復辟亂國,竊予滅莽之果實,海內土疆豪傑分爭,四垂之人,肝腦塗地,死亡之數,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予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率關中之衆,將散亂之兵,喢血渭水,斬劉伯升,長驅周原,退隴右騎。破銅馬百萬之陳,誅假子輿,席捲河北,攘除禍亂,誅滅無道。賴諸將校奮揚威武,司、並、幽、冀四州戡定,民安田裡。

    今文武大臣、百司、衆庶合辭勸進,尊予爲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輿情,於魏三年五月初一日,告祭天地於鴻門之野,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魏,建元‘武德’!”

    這詔書就有意思了,首先是第五倫和諸漢皇帝一概痛斥王莽爲篡位逆賊不同,承認了新朝的正統地位!

    畢竟他第五倫早年的孝廉、爲官都是王莽提拔,這是繞不開的經歷,若全盤否認新朝,諸漢復辟就有合理性了,第五倫只能兩害取其輕,畢竟湯放桀,武王誅紂,都不曾否定夏殷的正統。

    其次,第五倫決定不稱朕,仍和王莽一樣,稱予!

    作爲新朝昔日的重臣,少府宋弘看了看太師張湛,二人都不由得鬆了口氣,新莽雖然搞砸了事情,但畢竟投入了不少有志者的理想,亦是一次亙古未聞的常識,在內心深處,他們並不希望全盤否定新制。

    皇帝對待諸漢的態度明顯,必盡滅而後快;但對新朝,竟能夠加以揚棄,屬實不易。

    至此,第五倫即位典禮大體結束,羣臣向新皇帝表示祝賀,伏拜高呼萬歲。

    作爲魏的建立者,羣臣多少能體會第五倫的良苦用心。

    但距離較遠的地方,高臺兩翼、臨時搭建的低矮木製觀禮臺上。被千里迢迢召來觀禮的郡國父老,對這些冗長的儀式,看了個新鮮後,就只剩下無聊了。

    好在接下來的大演武環節,卻讓他們精神一振!

    父老們早就注意到了,在第五倫舉行儀式時,上萬人聚集在鴻門寬闊的曠野上,這些人是魏王的親衛旅,曾在周原之戰裡頂住了隴右突騎的進攻,又在河北下曲陽決戰中面對劉子輿的絕命衝擊巋然不動。

    他們二千五百人一旅爲一方陣,分爲前後左右中,坐北朝南,將皆建旌提鼓,挾經秉枹。那些身穿鎧甲、戴着圓帽的步兵將頭髮梳得整齊,貼在腦後邊,所持的兵器,時不時被午後的陽光親吻,爍出一道道懾人的寒光。

    即便是完全不懂陣法的父老,也能清楚地分辨,因爲他們穿着不同的服色和旗號。

    前軍象徵着北方水德,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馬隊盡爲烏驪馬,望之如墨。

    後軍意味着南方火德,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馬隊盡爲騂馬,望之如火。

    右軍則對應西方金德,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盡騎白馬,望之如荼。

    左軍標誌着東方木德,色青,裹青頭,馬隊爲青駹馬。

    中軍亦是中央土德,色黃,馬隊爲黃驃馬,頭上是昔日魏軍的標誌:黃巾!

    但從此以後,就是五德俱全的五色旗了。

    若是有見識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無恥效仿吳王夫差黃池之會、以及冒頓白登之圍的擺設,不足爲奇,但父老們不知道啊,只覺得色彩分明。

    當皇帝陛下手持斧鐮,將軍秉枹,鐘鼓鳴響時,樂官們也奮力振鐸,一時間,五旅勇怯盡應,三軍皆呼喝以振旅,其聲動天地!

    猶如浪潮撲擊海岸的礁石一般,歡呼聲一次又一次在三軍中響起,洶洶涌涌,浩浩蕩蕩,有着摧枯拉朽的勢頭。

    “武德皇帝萬歲!”

    ……

    這確實只是演武,既沒有士卒繞場,也沒有第五倫揮手致意。閱兵是不可能閱兵的,短短几天時間排練,即便是精銳的親衛師,也不可能做到整齊劃一,一旦走動起來,肯定就混亂了,還不如就用他們最擅長的站姿態,看個熱鬧即可。親自實踐過就知道了,後世的一些超大規模活動,靠的是現代國家的組織能力,古代真的是拿頭都辦不到。

    可前來觀禮的長安人,以及各郡國父老們已經滿足了,他們只記得今日到處飄蕩的五色旗,以及排成五色的陣列,何等武威。

    他們也忍不住加入了呼喊,與有榮焉,等回到故鄉,就是能說一輩子的談資!

    “老夫雖然經歷過好多個皇帝,但哪位皇帝即位,請過我觀禮?投桃報李啊,從今日起,老夫就是武德皇帝的忠臣了!”

    當然,也有路途勞頓病死累死的人……

    但第五倫勞民傷財,從各郡國召來數百人觀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第五倫道:“四州各郡國的百姓,不會理睬他們根本看不懂的詔書,聽那些大道理,甚至不關心即位的是哪位皇帝,姓劉、姓王,還是姓伍,反正都要收稅,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想讓目不識丁的百姓認同這位新的皇帝,印刷多少份詔書都不頂用,不接地氣。

    “但百姓們卻願意聽剛去過京師,見識大場面的家鄉有名望父老,回鄉後,作爲談資,反反覆覆,每次鄉社聚會,都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輩,講述關於武德皇帝有五色旗,五色兵的故事。”

    符號和意象的運用,能讓你的故事更加讓人記憶深刻,正如第五倫所願,今日之事,在之後許多年裡,確實靠着父老的嘴巴在他治下諸州郡散播,但言語傳了幾次後常易出錯,有時傳到深山裡時,這故事就變了個樣。

    幷州上黨太行深山裡,某地老農聽着旁人閒談,驚得鋤頭都倒了:

    “啥,你說啥,一次就登基了赤白黃綠黑,五個皇帝?”

    ……

    五德皇帝被山區老農理解成五帝共治,那自然是後話。

    至於短短數日內,鴻門稱帝諸事,最先傳到了渭北萬年宮的漢太后、新公主,王嬿耳中。

    負責來告知她此事的,是陰麗華,本以爲換來的會是孝平太后的一聲嘆,或是一句罵,哪怕是笑也好。

    豈料王嬿發出的,卻是一聲意味不明的……

    “哦。”

    ……

    PS:今天只有一章。這幾天跑醫院,家裡也有事,勉強維持更新,24號纔有時間補鴿的一章。

    我得的病和情緒有些關係,昨天驚聞很喜歡的漫畫家去世,在廁所裡又哭了十分鐘。物傷其類,然後想通了,身體和心情最重要,索性躺平,爭取國慶前把故事寫完就行。更新一般還是兩章,但就不定點了(反正以前也沒定成功過),給大家造成不便,見諒。



    上一頁 ←    → 下一頁

    聖者降臨權少,你老婆要跑了我的1979道之血單兵為王
    主神崛起絕品仙尊覆漢小小逃妃震江山最強網路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