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新書» 第1章 傳火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新書 - 第1章 傳火字體大小: A+
     

    新朝天鳳五年(公元18年)秋八月,關中,列尉郡首府長平縣官學廳堂。

    明明是大白天,青銅燈盞上的黃蠟燭卻被點燃,火焰在燭芯上微微跳躍,縷縷青煙於屋內飄散。

    此時,臺上兩位官吏竟忘了今日正事,儼然將官學當成辯壇,指着燈燭你一言我一句,說得正起勁。

    “君山方纔與我同車而行時,曾有形神燭火之喻,你說:精神居於形體之中,就像火焰在蠟燭上燃燒。蠟燭燃盡,火亦不能獨行於虛空。”

    “然也,蠟炬之灰燼,猶人之衰老,齒墮發白,肌肉枯槁。到這時,精神再不能爲血氣滋潤,等到身體氣絕而亡,精神也如火燭之俱盡,徹底消失。”

    “但我有一惑,君山能否解答?”

    “伯師請講。”

    “燈燒乾了,可以加膏油續上,燭點盡了,可以再換一支,只要傳火不停,焰亦不滅。那麼人將死之時,精神能不能也換一個身體,繼續長存呢?”

    而在他們面前,十名少年正襟危坐,都聽得目瞪口呆。關乎精神肉體、生死靈魂的深奧哲學,涉世未深的小學弟子哪聽得懂?

    第五倫卻全聽明白了。

    他複姓第五,單名倫,字伯魚,年才17,從打扮上就與旁人有區別。

    其他同學都穿着寬大袍服,背部浸出了汗仍不肯取下頭上儒冠。第五倫卻只扎幘巾,穿了件黑底遊獵紋深衣,好不涼快。此刻正睜大一對黑黝黝的眼睛盯着臺上二人,不想漏掉一個字。

    “精神換一個身體長存,說的不就是我麼?難道說,我穿越者身份暴露了!?”

    穿越究竟怎麼發生的,他也難以說清楚,只記得大巴車翻下山時,自己正閉着眼睛聽伍佰老師的《last dance》。

    痛感慢慢遠去,耳邊音樂旋律也漸漸消失,當他從病榻上驚醒時,發現自己變成名爲第五倫的少年,所處時代則是……

    新朝!

    在位的皇帝名諱是……王莽!

    作爲理科生,他歷史知識有限,對這冷門朝代就知道兩個人:一個是“疑似穿越者”王莽。還有被稱爲“位面之子”“大魔導師”的劉秀,此外一概不知。

    好在腦海中殘存着身體些許記憶,能聽懂上古漢語,關於這個時代的情報被他一點點收集消化。

    第五倫病癒後在銅鑑裏一照,發現自己除了個矮點外,居然細皮嫩肉,咧開嘴笑時能看到一口白牙,這是衣食無憂頓頓**米的象徵。

    他很幸運,第五氏算不上武斷鄉曲的豪強,但也是本縣地主,可以算最低級的“里豪”。

    比起行色匆匆拿着驗傳趕去服役的甿隸,比起流放到邊境守衛置所的罪官後人,第五倫的起點不知高到哪裏去,家裏甚至還能供他讀書。

    眼下第五倫所在屋舍,便是列尉郡官學,坐落於長平縣南城牆下,矮垣裏有三五間青瓦屋舍,土坯牆夾着麥稈,外面刷了層蛤灰。學堂地方不大,包括第五倫在內,十名成童只跪坐在蒲席上。

    他們都是已通過小學考校,又得到郡大夫、三老推舉的優異者。只等來自朝中的掌樂大夫巡視一番,隨便問點問題走完流程,十月份就能前往京師太學深造,一頭扎進名爲五經的大坑。

    本以爲是走個過場,豈料今天來的兩位大夫不太着調。尤其是那個四十餘歲年紀稍長,頭頂髮量有些少的掌樂大夫桓譚,剛進門就撂下一句話。

    “我與劉大夫路上說起一事,尚未聊完便抵達官學,其興未盡,反正時辰尚早,不如先讓吾等談完,縣宰、三老與諸生請自便!”

    然後就丟下一屋子人不管,自顧自聊起剛纔的內容。

    “不愧是敢在天子面前說這世上沒有神明的桓君山啊,果然狂生,不受禮儀法度所限。”

    第五倫聽到旁邊有人小聲嘀咕,提起這位與衆不同的大夫事蹟,聽說他在前漢就做過官,博學多通,遍習五經,但都只訓詁大義,不爲章句。爲人衣着簡易沒有威儀,身上粗麻衣冠小冠,搖着一把便扇,若非腰上系的銅印墨綬,都看不出來是個官兒。

    反觀與他對話那位大夫,名叫劉龔,字伯師,聽說是新朝國師公的侄兒,服逢掖之衣,冠章甫之冠,看上去一本正經。可什麼“人死了精神能不能換個身體”這種話,偏偏出自他口。

    卻聽桓譚迴應道:“伯師說燭點盡了,可以再換一支,那麼,是誰來換了蠟燭呢?”

    劉龔道:“自然是人。”

    “然也!”

    桓譚拊掌:“若沒有人主動去換,蠟燭依然會燃盡,既然如此,人衰竭老去之後,誰來替吾等換一個身體,又要如何換呢?”

    這下劉龔啞然了,良久後才道:“或許,只能靠神明……”

    “神明何在?”桓譚攤手道:“生之有長,長之有老,老之有死,這就像四季的代謝,而伯師想要變易其性,求爲異道,實在是太過糊塗了。”

    桓譚轉頭看向衆人,第五倫也沒心虛挪開目光,反而定定回望桓君山,仔細聽他說每一個字。

    “一支蠟燭,若是人善於扶持,經常轉動,那就能多燒一段時間,不至於中途夭折。人也一樣,與其去想死後能否換一個身體,還不如多求養性之道,方能壽終正寢。”

    桓譚的話,打破了第五倫對這時代士大夫迷信、反智的固有印象,只可惜他對新朝瞭解太少,也不知桓譚是否留名史冊,在即將到來的亂世裏,這個狂生能不能倖存?

    換在過去,第五倫作爲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肯定是雙手贊成桓譚的話,現在卻不敢那麼肯定了。

    “我穿越的緣由又是什麼呢?希望還是科學吧。”

    第五倫搖搖頭,不去想他一輩子都弄不明白的問題,現在能做的,就是如桓譚所言,好好珍惜新生命。當然,那些可能會影響他未來生存的麻煩,也得小心規避。

    就比如,今日之事!

    ……

    既然私事聊完,就得辦公務了,桓譚一反方纔的能言善辯,變得興致缺缺,甚至打起了哈欠,還得靠劉龔來主持,卻見他對衆人道:

    “讀書不易啊,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幼童成童皆要入小學。習《孝經》《論語》,一郡多至數百人,而經過郡大夫與三老考覈,出類拔萃者唯有在座十人,方可入選太學!”

    衆人都挺直了腰桿,唯獨第五倫不然,考覈在入秋時,是他穿越前的事,沒啥好驕傲的。

    再者,這身體原先的主人雖也熟讀儒經,可這時代的教育仕進,可不光看成績,還涉及到每個人背後的家族、財富、名望。

    不信且看看周圍,可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能走到這一步的,要麼是世吏之子在官府有人脈,要麼家傳儒經可由長輩加課,亦或像第五氏這樣的鄉中土豪。他祖父可給郡裏塞了不少好處,通過加錢擠掉了一個同族兄弟後,才讓第五倫得到名額。

    劉龔繼續道:“董子有言,太學者,賢士之所關,教化之本原也。然而前朝武帝時,太學博士弟子不過五十人,昭宣時增至百人,元成時至千人,仍不足以養天下士。”

    他手朝京師方向一拱:“直至今上登極既真,重視教化,遂於城南起萬舍,太學弟子增至萬人!”

    王莽自己就是儒生出身,做了皇帝后也很重視教育,這擴招力度可以說相當大了。

    劉龔又道:“興太學,置明師,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諸生入太學後,亦要謹記陛下之誨,修習五經。太學中一年一考,射策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郎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前朝大儒夏侯勝曾言,士人病在不明經術,經術若能精通,獲取青紫印綬,如俯身拾地上草芥那般簡單,諸生勉之。”

    這一席話讓衆人很激動,學而優則仕,天經地義,在場的弟子和他們背後的家族各顯神通爭奪名額,自是爲了讓子弟有個好的仕進,這關係到一族未來。

    接下來是兩位大夫隨意挑人起來問答,都是走個過場,只有太差勁的纔會在這一輪被刷掉。劉龔知道若桓譚這廝來問,肯定會問些偏門的學問刁難人,索性包攬了這活,讓桓譚落得輕鬆。

    ▲ttkan ▲C○ 可就算最簡單的問題,第五倫也答不上來。

    他穿越後不但得了嗜睡症,一天要睡上五六個時辰,記憶也殘缺得厲害,頂多能將親戚認全。至於所學的孝經、論語乃至更復雜的章句訓詁,早忘得一乾二淨。

    被老師點名起來卻一個字蹦不出來,無疑是很難堪的,辦法只有一個……

    只要我放棄速度夠快,尷尬就追不上我!

    輪到第五倫時,他不等劉龔發問,便先朝二人長作揖。

    “後學小子第五倫,拜見兩位大夫,我有一事,還望大夫允許。”

    桓譚擡起眼皮,劉龔也看向第五倫,卻聽這面相不錯的少年肅然道:“我願將自己的太學名額,讓出來!”

    這學,我不上了!

    ……

    “啊?”

    官學內其他人愕然,都回頭看向第五倫,桓譚則用便扇點着第五倫道:“孺子,你莫非是怕答不出劉大夫之問,故而退縮?”

    瞎說什麼大實話?第五倫心裏有點慌,面上卻只淡淡一笑,旁人只當他少年老成,對桓譚的“玩笑”毫不在意。

    自然有人替第五倫打圓場,與第五氏有故舊關係的長平縣宰出面道:“敢告於掌樂大夫,此子敏而好學,識文數千字,孝經論語都得了甲等,頗受鄉里讚譽。”

    桓譚看着第五倫的裝扮:“旁人皆高冠儒衣,唯獨你這孺子身着勁裝便服,是爲織工省布料?總不能是家中窮困,去不了京師罷?”

    這自然是說笑,長達數年的脫產學習,還要去物價奇貴的京師,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但能坐在這的,怎會有中人之家?

    第五倫也不卑不亢,迴應道:“掌樂大夫不也粗麻衣冠小冠,卻認爲我服飾不正,這難道是隻許大夫放火,不許小民點燈?”

    這話成功將桓譚逗笑了,總結得好啊,這世道可不就是如此麼?

    “君山!”

    劉龔制止了桓譚的沒個正形,皺眉問第五倫:“孺子,能入太學殊爲不易,多少人求都求不來,你爲何不願去?”

    第五倫就等這句話,拱手道:“非不願耳,只是每年太學有千餘人入學,每個郡數人至數十人不等,列尉郡不多不少,正好十人,每縣分到一個名額。”

    “我在長平縣官學得了甲等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正是同宗兄弟第八矯。我與他有竹馬之誼,素來相善。”

    桓譚和劉龔都是博學之輩,也不奇怪爲什麼姓第八的和姓第五的是親戚,只因他們原本是一家,兩百年前都姓田,乃是楚漢之際齊王田廣之後。

    漢朝建立後,爲了強幹弱枝,劉邦將諸田從齊地遷徙到陵邑居住。按照遷徙順序,產生了從第一到第八8個姓氏,但祭祖仍是在一塊,且相互間不通婚。

    然而除了這點外,第五倫全在扯謊,他和第八矯只是泛泛之交,根本不是朋友。

    “宗兄年歲長我,勤勉好學,寒來暑往從未缺席,學問素來優異,只是考校時因病失常,屈居第二,實在可惜。”

    第五倫滿臉慚愧:“作爲朋友,乘他有疾時奪了第一,是爲不義;身爲族弟,卻擠佔了兄長的名額,是爲不悌。不義不悌之人,豈能入太學習聖賢書?再加上我對孝經、論語只懂得皮毛,願再讀一年讓學問精進,而將今歲名額讓給宗兄!”

    這種事還真沒遇上過,劉龔轉過頭看向桓譚,想商量商量,豈料桓譚卻很隨意,扇子一揮:“不去就不去,既然他志不在此,何必強求?”

    或許是桓譚在上面搖着便扇打哈欠時,也看出滿屋肅穆之下,唯獨第五倫聽劉龔大談太學仕進時的不以爲然吧。桓譚最喜非毀嘴上仁義道德,實則一心仕祿的俗儒,也因此在朝中多遭排抵,混了這麼久還是下大夫,第五倫的性格倒是挺對他胃口。

    第五倫確實沒把讀書當官當回事,沒辦法,這什麼五經六經實在太枯燥了。他打聽過,除非是天賦異稟,否則學五經的時間成本大到驚人,從前漢開始,就有十五六歲入太學習五經,結果到了頭髮全白,仍只能通一經者。

    皓首窮經,豈是虛言?

    再者,太學是擴招了,但工作崗位沒擴啊。每年入學千人,卻只有百人能射策爲官,十里挑一,競爭還越來越大。看來不管哪個時代,考試這玩意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第五倫可不想一頭扎進竹簡堆裏浪費時間,與其去研讀那些舊文章,還不如在家裏繼續推進自己的計劃——如何在即將到來的亂世裏自保。

    走出官學時,外面的炎熱已經消退,涼爽的秋風吹得人很舒服。

    今日之事,負責選定名額的縣宰有些尷尬,其餘九名弟子低聲議論着第五倫的“獨行”,屋外的吏卒則看着他笑,覺得這孩子太傻了。

    第五倫卻自有計較:“且不說入了太學不一定能仕進,就算嘔心瀝血苦讀幾年,混上個沒有實權的郎中、文學掌故又如何?手中能有一兵一卒麼?”

    “我沒記錯的話,新莽是個短命王朝,看這形勢,距離傾覆恐怕不遠,現在趕着去做新朝的官……”

    “那不是49年加入果軍麼!”

    ……

    PS:新人新書,求推薦票啊諸君!封面是智能生成,稍後會換。

    也不怕透露大綱,就一句話:真.穿越者大戰位面之子!



      → 下一頁

    最強惡魔妖孽係統重生之特種兵的呆萌妻修真高手的田園生活神級反派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
    權少誘歡,寵妻成性末日輪盤權武風云大聖傳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