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異域孤軍沉浮記» 第52章 還我國籍(8)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異域孤軍沉浮記 - 第52章 還我國籍(8)字體大小: A+
     

    美斯樂聲名遠播,是因爲那裏聚居着原國民黨九十三師的後裔,他們大多祖籍雲南昆明、保山一帶。隨着歲月的流逝,那段充滿悲酸的歷史已經沉澱爲一份沉甸甸的記憶,成爲今日美斯樂向遊人述說的一個故事。從飽經滄桑的健在老人,從餐廳牆上懸掛的黑白老照片,從村中小店出售的《被遺忘的泰北美斯樂中國人》等一本本書籍……逝去的往事,歷歷浮現在人們眼前。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部分國民黨軍隊從雲南敗退至緬甸邊境,流離失所,幾經輾轉落腳泰北,困居於高山密林中,美斯樂就是他們的一個安身處。迄今爲止,原國民黨93師後裔不斷繁衍壯大,已經從當年只有一千餘人發展爲約十萬人,寓居世界各地。

    美斯樂人不怕說起自己的過去,也不沉淪於往日的辛酸、困苦、血淚中。苦澀的過去卻更加激勵他們頑強地活着,用自己的雙手開發、建設起一個美麗的新家園。茅草屋變成了磚瓦房,度假山莊矗立山村裏,絡繹不絕的遊人來了走、走了來。隨着泰國政府對美斯樂農業和旅遊業開發的扶持,美斯樂日漸成爲泰北新興觀光度假勝地,美斯樂人的日子正越來越美好。

    美斯樂地處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上,風景優美,山林層疊,全年氣候溫暖如春。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奠定了美斯樂茶業發展的先天優勢。放下武器的泰北殘軍受惠於皇家計劃,從臺灣引種烏龍茶。而今,美斯樂已有高山茶園,還擁有數家大型茶葉加工廠和茶葉加工家庭小作坊,年產茶葉數百噸。作爲美斯樂的品牌特產,美斯樂的茶葉、咖啡行銷泰國國內外。在美斯樂,只要走進一家小店,店主、店員就會用中文、中國人的方式熱情招呼:“來喝杯茶吧。”濃濃的茶香,沁人心脾。

    美斯樂人一樣過中國的傳統節日,一樣熱衷說中文、學中文。大力發展的華文教育,成爲美斯樂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接踵而來的遊人,紛紛開辦的旅館、飯店、商鋪等各類旅遊設施,已經使這個安靜、淳樸的山村漸漸改變,變得喧鬧了許多。但美斯樂還是美斯樂,保留着華人的傳統。

    遠遠望去,羣山環抱之中,一座金碧輝煌的佛教寺院如極樂世界高高矗立。這座佛寺是當今泰王九世的母親,也就是皇太后親自捐贈給美斯樂居民的,以示皇宮對於這些歸順政府的漢人難民的一種特殊恩典。佛教乃泰國國教,皇室此舉寓意在於,既然歸順政府,就不能再信仰“三民主義”,而必須皈依佛門。歸順不僅要歸身,還要皈心。所以這座佛寺就成了難民村的精神和政治象徵,每逢政府規定的宗教節日,佛寺里人頭攢動,香火旺盛。

    在美斯樂,有一座博物館,記錄了國民黨殘軍流亡金三角的沉甸甸的歷史。博物館正面是一座牌坊,上書“泰北義民文史館”幾個大字。走過牌坊約100米,一座氣勢宏偉的建築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是一座仿臺北故宮博物館風格的建築,由臺灣援建,2002年3月開工建設,2003年7月竣工,2004年2月正式開館。文史館坐北朝南,背後青山掩映。進入山門是三間房屋,正中是大殿,大殿正對的牆上是“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下面是密密麻麻的靈位。中間最大的三個靈位供奉的,分別是段希文將軍(殘軍第五軍軍長,美斯樂村創建人)、李文煥將軍(殘軍笫三軍軍長,唐窩創建人)與劉紹湯(殘軍第三軍副軍長)。文史館兩側的配殿均爲圖片展覽,西側講述了泰北殘軍抗日戰爭以來的經歷,東側爲講述近30年美斯樂的發展變化。

    在距美斯樂村外一公里的他那翁山上,一座樹木茂密的山頭,一座輝煌的琉璃瓦頂建築從萬綠叢中跳出來,那是美斯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希公墓”,它的主人叫段希文。

    1982年,雲南同鄉、泰國華人捐資興建希公墓(捐建者名錄的第一行就刻着“張奇夫”),1990年竣工。希公墓南北朝向,氣魄宏大,據記載耗資上千萬臺幣。一道寬大石級沿山而上,仿故宮太和殿雕樑畫棟,石壁上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公墓爲花崗石鑲嵌,屋頂琉璃瓦,大理石圓柱,中央是一座大理石靈柩,供遊人參觀憑弔。整體感覺讓人聯想到著名的南京中山陵。

    主人的遺像懸掛在正面,從外貌看,他是一個白白胖胖的老人,樣子很斯文,目光和藹。然而就是這個和藹可親的人,一度接管軍隊權力,稱霸金三角達二十年,名聞遐邇,人稱“美斯樂之父”。人們心靈深處的依賴意識習慣於把一個具有威力的凡人奉爲神明,“沒有希公,就沒有美斯樂!”現在這句話在金三角還廣爲流傳。“今天我們金三角的和平時代,金三角百萬漢人難民的安定生活都離不開他,是他帶領大家走出戰爭的苦海。他是我們真正的領袖,是他把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並給我們帶來希望。一句話,沒有希公,就沒有美斯樂。”多年後雷雨田老人亦如是說。

    幾年前,在希公墓,遊人總能見到一個個子不高,頭戴鋼盔,身着陳舊的美式軍服,全副武裝的士兵爲段將軍守墓。他每天都將陵墓的花崗石和柱子、地面擦洗得十分潔淨,風雨無阻爲陵墓做保潔工作。此人名叫黃家福,是一位老人,是希公的老傳令兵,抗戰時期就跟着段希文。希公仙逝,他就自願爲希公守靈,22年如一日,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直到2005年去世。

    黃家福是義務爲段將軍守墓,主動提出不要任何報酬。他的家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貧窮之家,基本上家徒四壁。據說,很多華人知道老兵自願爲將軍守墓的事情,紛紛從世界各地寄來錢物。但老兵多次拒絕,他認爲這違反了他的本意。後來臺灣救濟總會定期救濟他的生活。

    “黃叔叔,你爲什麼要爲我父親守墓?”1991年段希文之子段浩川第二次前往泰國,在陵墓前見到已60餘歲的黃家福,這樣問他。老人的回答十分質樸:“二少爺,你不知道,如果沒有段將軍,我們不可能活下來,也不可能有今天。”段浩川感動得流下淚來。

    每隔幾年段浩川都會攜妻帶女趕在清明節去一趟泰國,爲父親掃墓,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他說,父親段希文一直在影響着他,他是段氏家族的驕傲。

    段希文德配李惠芳,系宜良縣城北村人,賢淑仁慈;1920年段希文因軍務離家後,其孤身一人撫養子女成人,歷盡艱辛。28年後(1973年)李氏在香港和段希文見面,段希文泣稱其是“偉大的母親”。李氏於1992年病故於昆明。而段希文原南京所娶李麗員、在泰國所娶刀世慧均已離異。段希文一生共育有6子6女,子女均各有所成。

    “我其實沒享受過什麼父愛,因爲我才1歲,父親就離家參加抗戰去了。”多年後段浩川老先生回憶自己的過去,追憶父親段希文。言語間沒有責怪,沒有抱怨,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說到動情處,時而淚光閃爍,時而開懷大笑,如同一個快樂的小孩。

    憶起往事,段浩川唏噓不已:“那些年真是不容易啊。”當年他父親離家參加抗戰後,在爺爺的提議下,母親帶着他幾兄妹從宜良來到了昆明。1946年他開始在昆師附小上小學,6年間學習成績一直是前三名,但在參加中考時因頑皮錯過了政治科的考試時間,未能繼續上中學。約半年時間,他得知有人發出倡議書,呼籲有志向的年輕人到邊疆去墾荒,爲國家做貢獻,他也去報了名,結果再次遇挫。15歲的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了半年後,最終成爲一個小學的代課教師,但也僅僅待了三個月。他申請再次參加中考獲批准後,最終考取了天祥中學。三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昆明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四年後分配到雲南冶金設計院工作。

    雖然父親參軍之後段浩川留在昆明,但是他從各種資料上了解到了父親當年的經歷: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雲南繼第60軍後又編成第二批抗日部隊(第58軍)。段希文被編在該軍新11師1旅1團,擔任三營中校營長。

    1942年春,段希文升任31團中校副團長。1943年,10餘萬敵軍進犯湘西,守軍57師餘程萬部守城半月,傷亡慘重,最後僅率領200餘人突圍,常德失守。58軍奉命馳援。12月10日,58軍在野炮營的掩護下和新10師及段希文所在的新11師共同作戰,經過激烈巷戰,終擊潰來犯之敵,常德得以全部收復。在此次戰役中,段希文率部奮勇殺敵,不幸被敵彈擊中身負重傷,後住院兩月痊癒。1944年,段希文所在的58軍完成前方掩護任務後,轉向敵後方開展游擊戰,攻佔朱亭火車站,並協助友軍火力封鎖湘江,擊沉敵運輸船數艘,完全截斷敵人的水上運輸。9月以後,段希文團奉命隨軍南下,在攸縣、茶陵、資興、郴州一帶與敵展開激戰。

    1945年1月,段希文率團隨軍東進江西贛江西岸地區,激烈交戰後,收復了永新、遂川,使遂川國際機場的運輸得以恢復。

    1945年6月以後,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戰事已完全失敗。段希文率團和兄弟部隊一道,在贛江以西的地區接連收復大片失地;到8月15日日軍投降前,南昌三江口以南的失地已全部收復。抗戰勝利後,奉命代表政府在九江受降。

    1948年段希文任12師師長。1949年任265師師長兼武漢衛戍區司令。1949年所部在廣西被解放軍殲滅後,他隻身一人經廣州到香港,邂逅李彌將軍等人,被招募到金三角,歷任軍區司令、第五軍軍長等職,後爲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總指揮。1961年蔣軍殘部1、2、4軍撤往臺灣,段希文拒絕從命,率殘部來到泰北美斯樂。

    “到上初中時我都不知道父親是死是活。”段浩川說。上初中時,經常要填各種表格,在“父親”一欄裏,他一直填的是“父親生死不明,曾是舊軍官”。直到1957年他才知道父親還活着。一日,*來人告知,“你父親還活着,現在在泰國,任蔣軍殘部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獲知這個消息後,他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父親終於有下落了,擔心的是具有特殊海外背景的父親是否會對家庭產生不好的政治影響。用他的話說“知道這個消息簡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結果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他在惶恐中讀完了中學,最後如願上了大學。

    1965年,段浩川突然收到父親寄來的一筆鉅款,整整500元,而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50元。他不敢花一分一文,將這筆鉅款全部存進了銀行,一直到1978年文革結束後纔將錢取出一併交給了母親。雖然國民黨殘軍流浪金三角,爲生存而戰,但是無論大陸還是臺灣的一舉一動還是牽扯他們的神經。段希文常暗自嘆氣,他前妻和兒女都在昆明,隔絕二十年了,不知道她們處境怎麼樣?1972年,段希文託龍雲之子龍純勳將一封信從香港帶回轉交給了段浩川的母親,信不長,大意是詢問家人是否安好,希望家人和他聯繫,他現在的經濟比較寬裕。這是段浩川收到的父親的第一封來信。之後段浩川迅速召集全家照了張全家福夾在信裏做了回覆。看到回信後,段希文親自給當時的昆明市市長潘朔端寫了感謝信,大意是:看到了家人的照片我老淚縱橫,感謝你對我家人的悉心照顧,恩情容圖後報。之後段浩川和父親段希文的聯繫就開始緊密起來,每次寫回信還是由段浩川親自執筆。在書信往來的同時,父親也經常寄錢回來,數目越來越大。

    1972年段浩川的母親帶着其二姐段德麗趕到香港和父親見了一面。次年,段德麗又到香港和父親見了面。但在其間段浩川始終沒能和父親見過一面。

    據一本公開出版的資料披露,1981年,對在泰國北部的這支國民黨殘軍,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做出指示:鑑於金三角國民黨殘軍同臺灣在組織上已無隸屬關係,殘軍人員大多數在當地安家,取得所在國居留證或國籍,不再從事危害祖國的活動,根據中央和總政指示,停止對這股前國民黨武裝的工作。等等。

    金三角最後的靈魂人物雷雨田將軍非常欣慰。他多次提到對領導人*的尊敬。他認爲*是個經邦治世的人才,大陸有*領導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他對大陸改革開放的政策有很好的印象,他曾經說過:“從前作爲軍人,看問題是一種立場,一種方式。現在作爲華僑,作爲平民,看問題又是另外一種方式。原先我反對,一心***,光復神州,現在我不反對了。不管什麼黨,只要你把國家治理好,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就擁護你……()發現錯了(指文革。作者注),改了就好;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的政策對頭,國家發生很大變化,老百姓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爲什麼要反對呢?”

    雷將軍對大陸的事情非常關心,家裏有一臺專門收看北京中央電視臺節目的衛星電視,據說當時整個金三角只此一家。近幾年,應雲南省政協邀請,雷雨田回家鄉雲南建水兩次,政協劉主席還請他吃飯。國共兩家早已化干戈爲玉帛,都是中國人,炎黃子孫,正所謂“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雷將軍總共去過大陸訪問3次,也去臺灣訪問3次。“絕無偏心,哈哈……中國人不要再打中國人了,臺灣同大陸,大家都是中國人嘛。”他說。

    直到九十年代,雷將軍對美國人還一直存在着反感和厭惡情緒。美國駐清邁總領事親臨金三角拜會雷將軍,提出“互相幫助”計劃:美國政府資助金三角搞建設,興修水利;作爲交換,他們應該幫助美國人“做一些事情”。雷將軍一口回絕了美國人的好意。他們自力更生,開掘一條十三公里長的環山水渠,把河水引到美斯樂,解決山區的生活和生產用水。

    雷將軍還自建了一座豪華墓葬虛席以待,在半山腰,爲夫妻合葬墓。墳墓雕樑畫棟,很是氣派。大理石上刻有約兩千餘字自傳,嵌於石壁,爲雷將軍自撰。文字流暢,文白夾雜,描述將軍戎馬一生,感嘆時事人生,勉勵後人,複雜心境流諸筆端。

    自從19世紀初,英法殖民者入侵金三角,交給當地人種植鴉片,種下惡魔的種子,再到1950年國民黨軍隊闖入這片原始而寂寞的土地,金三角變成了一座魔窟。戰爭、毒品、苦難的煙霧便籠罩在這片美麗土地的上空再也沒有消散。罪惡的魔影無處不在,原本純淨的心靈被打下無數醜陋的烙印。

    鴉片早已深深植根於金三角人的心中,化爲一種生活的理念。一個撣邦頭人曾說:如果我們不種大煙,我們拿什麼東西換回我們需要的鹽巴、酒精、布匹、煤油、火藥、子彈、農具和其他日用品呢?不種鴉片,我們怎樣生存下去呢?鴉片已形成他們特有的思維方式:因爲貧窮,方圓百里竟沒有一座醫院,甚至一所小小的衛生所,他們就用鴉片治病;剛生完孩子的母親沒有奶水,便用鴉片發奶;用鴉片做成諸如“煙仔豆腐”之類的美味;用鴉片放鬆身心,麻痹痛苦的神經。



    上一頁 ←    → 下一頁

    最強仙府升級系統妾歡龍王殿大唐貞觀第一紈 都市極品仙帝
    蛇王纏身:老婆,生個蛋我跟天庭搶紅包重生之賊行天下萬古第一神次元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