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異域孤軍沉浮記» 第24章 誰的利益(1)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異域孤軍沉浮記 - 第24章 誰的利益(1)字體大小: A+
     

    1.利益的背後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中,蔣介石匆匆離開成都官邸,乘機直抵臺灣。至此,號稱擁有800萬軍隊和500萬黨團員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土崩瓦解,徹底失敗,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國革命的勝利,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特別是在美國,一場政治風暴隨之而起,從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以至各大媒體,都在質問“國民黨是怎樣倒下去的?”本來,美國政府支持國民黨政權,是明白無誤的,是從未動搖的。單從1945年到1948年,美國就援助國民黨540餘架飛機,69個師的武器裝備,希望國民黨能夠長期統治中國,以維護美國在中國以至在遠東的利益。不料只經過了三年的戰爭,國民黨竟兵敗如山倒,不得不離開大陸,退守臺灣一隅。在這種形勢下,以麥卡錫爲首的右翼勢力,向美國政府提出了質詢,並掀起了****浪潮。首先受到攻擊的是被稱爲“三個出賣了中國的約翰”,即範宣德、戴維思、謝偉志。接着是對傳媒界、文化界、影視界的許多正直人士,由胡佛領導的聯邦調查局進行了審查,有的被稱爲“同路人”,有的被定爲“間諜”。再接着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聽證會上,麥卡錫等人直接指責華萊士、赫爾利、馬歇爾、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爲“親共分子”。在這種紛紛擾擾中,國務院發表了《對華關係白皮書》,對國民黨失敗的原因含糊其辭。但《紐約時報》評論說:“白皮書向人們透漏的信息是,中國並不是被某個陰謀集團出賣的,而是國民黨自己倒下去的。”在臺灣,蔣介石對自己的失敗,更如骨鯁在喉,箭穿於心。離開大陸前,蔣經國慨嘆道:“大好河山,幾無立錐之地!且溪口爲祖宗廬墓所在,今一旦拋別,其沉痛心情,更非筆墨所能形容。此一切,究竟誰爲爲之?孰令致之?”到臺灣後,蔣介石慨嘆道:“我們的整個大陸都淪陷了,究竟我們大陸的這種悲劇,這種浩劫,是誰爲爲之?孰令致之?”那麼,蔣介石的敗退,到底是“誰爲爲之,孰令致之”的呢?光慨嘆是不行的,面對撤退到臺灣的文武百官、殘兵敗將,蔣介石對失敗做了沉痛的總結。

    早在兩年以前,蔣介石說:“自從戡亂以來,我個人每經一次戰役,對於這次戰役的成敗利鈍,無不加以詳細的研究和檢討,而且每一天、每一時刻,我都在研究我們****所遭受犧牲的原因。”但據蔣經國敘述,他父親真正思考和研究失敗的原因,是在引退於奉化之後。他說:“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父親引退,離開南京。回到溪口故鄉之後,父親便開始埋頭研究戰爭失敗的原因,以及重整局勢和改造革命隊伍的方案。”這樣,蔣介石在臺灣“復行視事”後,便根據他研究的“原因”,在陽明山舉辦了“革命實踐研究院”,分批集訓高級幹部和高級將領。蔣介石親自主持,親自督導,發表了連篇累牘的“訓詞”。在這些訓詞及其他各種演講中,對國民黨的失敗有痛切的指陳。首先,蔣介石認爲國民黨的失敗,責任在於“國人”。他說:“抗戰以後,我確信可以在兩年之內,削平匪亂。不幸個人的主張,不能取信於國人。由此之故,在國內外種種阻力下,剿匪軍事受到了挫折。”蔣介石認爲,“戡亂”以來,“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紀綱掃地,黨不成其爲黨,軍不成其爲軍,國民不成其爲國民。”而“風氣囂張”的原因,又是因爲學校教育不良,“教不成教,學不成學,師不成師,弟不成弟。所謂校風校規,掃地殆盡;師道人格,蕩然無遺。卒致今日國破家亡。”蔣介石的這種分析,黨政軍學,無一倖免。總之,似乎是天下國民都辜負了他。

    其次,蔣介石認爲,國民黨的失敗,在於國民黨本身的腐朽。他說:“抗戰勝利以來,我們一般同志精神墮落,氣節喪失,把本黨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毀無餘。甚至毀法亂紀,敗德亂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他說:“我們黨和團的組織複雜、散漫、鬆懈、遲鈍,黨部成了衙門,黨員成了官僚,在社會上不僅不能發生領導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譏笑侮辱的對象。”他甚至氣憤地說:“自抗戰以來,本黨在社會上的信譽一落千丈,我們的革命工作苟且因循,毫無進展。老實說,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淘汰了。”敗逃到臺灣的蔣介石先生對自身黨派的批評,雖然只是泛論,沒有具體指出諸如搜刮民脂民膏的孔宋家族,殘民害民的中統、軍統特務,鉤心鬥角、爭權奪利的上層官吏,但能指出國民黨的腐朽,甚至認爲“早就應該消滅淘汰”,也算是一點進步。

    再次,蔣介石認爲國民黨的失敗,是由於國民黨軍的作戰不力。他說:“目前我們部隊的情形,各長官嫖賭吃喝,無所不爲。尤其是賭博一項,相沿成風。****的紀律那樣嚴肅,而我們的軍紀如此廢弛,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被敵人所消滅?”他說:“軍民感情的隔膜,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我們國民革命軍原是以愛國救民爲目的,而事實的表現,不僅不能愛民,而且處處擾民害民。”過去,對國民黨軍是不可以批評的。早在1946年,蔣介石說:“****在國內外大肆虛僞的宣傳,說本黨如何,政府如何,政治如何黑暗,尤其侮辱我們國民革命軍如何擾民,甚至說我們軍官人人都營私舞弊。”到了臺灣,他則大講特講“軍不成其爲軍”的種種表現,這至少證明了過去人民對國民黨部隊的厭惡,並非“虛僞的宣傳”。在指責國民黨軍的作戰不力時,蔣介石對高級將領的批評尤爲嚴厲。他說:“我們此次大失敗的恥辱,不僅是由於一般黨員喪失了革命精神,背叛了革命主義,尤其因爲我們多數將領氣節掃地,廉恥盡喪,敗德亂行。”蔣介石歷來提倡“不成功,便成仁”,因而對那些臨戰而未“成仁”的將領特別憤恨,即使是嫡系親信,亦不肯有所寬宥。以湯恩伯爲例,他稱得上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在國民黨敗退前夕,他不僅向蔣介石密告了自己的恩師陳儀,而且幫蔣介石祕密運走了國庫所有的黃金、白銀與外匯,最後將華東地區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帶去臺灣。所以蔣經國曾稱湯恩伯爲“國之干城”,說:“父親引退之後交我們辦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定海的飛機場建築起來。到了淞滬棄守,湯恩伯將軍的部隊,就是靠了由定海起飛的空軍的掩護,才安全地經過舟山撤退到臺灣,而成爲現在保衛臺灣和將來***的一支重要兵力。假使這一支部隊在上海就犧牲了,對於我們重建武力將增加很多困難;乃至我們能否安然度過三十九年(指1950年)上半年那一段最暗淡的時期,也許都成了問題。”蔣經國在這篇文章裏着重描述了蔣介石對湯恩伯的愛護和倚重,但蔣介石本人並不如是觀。1954年湯恩伯在日本病逝,蔣介石發表演說道:“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夠在他指揮的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的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的光耀。可惜他當時在上海撤退的時候,未能爲主義爲革命捐軀殉職,卻在五年以後的今日病死日本,雖多活了一些日子,但失去了一個爲國家、爲民族、爲千秋歷史重若泰山而死的機會。”真是天威難測,連自己的兒子也摸不準。

    又次,蔣介石把在大陸的失敗還歸咎於知識分子。他說:“我們在大陸的失敗的最大的癥結,就是在學校教育。當時在校的青年和教授們,幾乎大半都作了****的外圍,成爲敵人的工具。”他說:“一般知識階級隨風逐浪,道聽途說,以****所好好之,以****所惡惡之,以****之是爲是,以****之非爲非,就是這樣斷送了我們的大陸。”他說:“一些自命爲自由民主主義的人們,直接間接幫助****,在政府區域內開展反內戰運動。政府爲剿匪的動員,特別是徵兵徵糧,到處遭受這一運動的阻礙。這些民族的敗類,無恥的漢奸,更利用‘和平’的美名,粉飾其投共投俄的罪行。****陣營因而動搖,而士氣民心亦爲之頹喪。”這裏所指的是1947年在國統區開展的反迫害、反飢餓、反內戰運動,這一運動給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以沉重的打擊。因而蔣介石每提到這一運動,就發出切齒之聲。蔣介石在大罵一通大陸的知識分子以後,話頭一轉,又指向了臺灣:“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反動分子,像過去大陸的所謂民主人士,假借其民主自由的口號,來搖惑人心,擾亂社會,企圖渾水摸魚,投機取巧,以遂其卑鄙無恥、賣國害民的目的。”蔣介石不斷以大陸知識分子爲例,教訓這些“反動分子”。

    此外,對於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還認爲是由於美國支持不力。他說:“美國人對我們訓政的必要,沒有深刻的認識,加上穿鑿附會,惡意宣傳,因此在美國人頭腦中間,造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觀念,就是中國的政治是獨裁的政治,國民黨是獨裁的政黨。”在大陸時,蔣介石對美國使團人員雖多有不滿,但不敢惡語相向。到了臺灣以後,越想越氣,便經常開罵。如稱史迪威“不自量力”,“餘爲總司令,史迪威只系餘任命之參謀長,有何權力未經餘之批准,即建議將武器分給?如何對付中國,乃餘之責任,彼絕對不能過問。”稱赫爾利爲“無知之輩”,“赫爾利對中國一無所知,彼從延安帶來之協定草案,表面上都是民主、自由、和平、進步等民主國家人士最喜歡聽的名詞,實際上是國際的基本戰略。故餘對其‘聯合政府’的提議加以拒絕。”在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曾要求美國出兵援助,被杜魯門嚴詞拒絕。到臺灣後,他不敢指名罵杜魯門,只是大罵“國際姑息分子”。他說:“剷除是自由世界的共同事業,但由於國際姑息分子的盲目短視,養虎遺患,遂造成今日之局面。”

    當時來中國的美國使團,大多數人對中國確實一無所知,但是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比較,作出自己的結論。許多美方人員經過比較,特別是通過到延安及其他解放區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一、“雖代表少數,但頗強。”二、“擴張其地區,系人民之擁護。”三、“佔領區人民之生活,較國統區爲優。”四、“之徵兵與稅收,亦較國統區公平。”五、“受進步之中產階級擁護,有越封鎖線而逃入共區者。”六、“之現行制度,較國民黨民主。”七、“中國之小政黨願託附,可以得到保護。”八、“國共兩黨應有政治上之協定,組成各黨派聯合政府。”這些觀點,當然也影響了美國的某些決策。但從根本上來講,美國政府對中國是從不“姑息”的,中國的力量也不是在美國“姑息”下發展壯大的。當蔣介石大罵“國際姑息分子”時,杜魯門沒有還罵。若干年後,杜魯門在其《口述自傳》中說:“蔣軍從來不是良好的部隊。我們把大約三十億五千萬元的軍事裝備,送給了這些所謂自由中國人士,結果,從北京到南京的戰線上,蔣介石約五百萬軍隊,卻敗給了三十萬****,拿了這些軍事裝備,把蔣和他的手下,掃出中國大陸。說實話,他一直都不是個東西。他們曾要求我派出數百萬美國部隊去拯救他,被我一口回絕。蔣介石實在無可救藥,他們的是與生俱來的,我決心不虛耗哪怕是一個美國人的生命去挽救他。我不在乎他們怎麼說。他們繼續嘲罵與控訴,說我對軟化,又說我庸碌無知,但我不會屈服於這些指責。對於蔣和他的一夥人,我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看法,這羣混蛋一個個都該關進牢獄裏。”

    蔣介石在反省懺悔的時候,也積極爲***、重新奪回政權做準備。就在撤往臺灣前夕,國民黨瘋狂抓壯丁,13歲——50歲的壯丁都在強徵之列。一些壯丁帶着綁繩往海里跳,軍人往海里開槍,屍體像死狗死貓一樣在海浪裏起伏。碼頭解除封鎖後,大批前來尋找父兄、丈夫、兒子的婦女瞬間涌來,有的拿香祈禱,有的跪在海灘上拜,哭喊,哀求,詛咒,聲聲可聞。

    從1949-1950年間,大約二百萬人大遷徙去了臺灣。在軍營裏,他們白天出操、上課、訓練,傍晚則思家痛哭。當時處處貼着這樣的標語口號:“一年準備,兩年****,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國民黨政權瘋狂叫囂着,時刻準備着***。

    1950年,亞洲局勢風雲突變,6月25日,正當李國輝殘部與緬甸政府軍在大其力鏖戰之際,朝鮮戰爭爆發了。美軍出兵朝鮮半島,緊接着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美國派海空軍協防颱灣,給予蔣介石軍事和經濟援助,使蔣介石政權又起死回生。在這種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中,東南亞在亞洲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逃亡越南的三萬餘國民黨殘軍和打敗緬甸政府軍的李國輝殘部,也日益浮現在美國和蔣介石的視野中。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方面積極籌組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部隊,力圖使戰爭國際化。1950年9月,美國海軍少將厄斯金(GravesB.Erskine)率領“東南亞軍援顧問團”訪問泰國,其使命是努力爭取泰國參加聯合。滯留曼谷的李彌獲悉厄斯金來泰後,通過臺灣當局駐泰武官陳振熙與厄斯金取得聯繫,兩人先後三次進行會談。李彌主動提出率所部國民黨軍****雲南,牽制****軍力,減緩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壓力,同時希望美國方面給予援助。厄斯金認爲利用這支國民黨軍殘部牽制中國兵力是一個不錯的選項,表示願意提供武器裝備和經濟援助。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美國在戰場上陷入被動。11月5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政策協調辦公室根據厄斯金提供的信息,向杜魯門總統遞交了一份“白紙方案”(OperationPaper,臺灣檔案稱之爲OperationG)。這一方案的中心內容便是支援緬北的國民黨軍殘部進攻中國大陸,牽制中國兵力,以緩解美軍在朝鮮半島的壓力,同時阻止進入東南亞。美國政府內部對這一方案有不同看法,但杜魯門總統表示支持,撇開國務院批准了這一方案,並要求中情局祕密加以實施。按杜魯門總統的想法,武裝在緬甸的殘軍,使他們成爲緬中邊境(由西藏到泰國)堅固的屏障,“顯然是解決的辦法”。自1951年2月起,中情局在泰國政府的協助下,通過曼谷情報站,在曼谷設立了一家“東南亞國防用品公司”,負責向殘軍提供武器裝備。

    美國建議蔣介石借出兵朝鮮時,武裝這支殘軍部隊,在背後插上一刀,南北夾擊新生的***,乘機***。臺灣當局對曾經被忽視的這支殘部也重新加以審視,認爲他們不失爲一枚與美國討價還價以爭取美援的籌碼,一旦他們在雲南得手,還可以使那裏成爲***的基地,因而決定加強對他們的援助。



    上一頁 ←    → 下一頁

    斂財人生之新征程[綜]總裁寵妻很狂野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
    絕世天才系統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大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