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異域孤軍沉浮記» 第19章 抗爭(4)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異域孤軍沉浮記 - 第19章 抗爭(4)字體大小: A+
     

    緬軍俘虜中的最高長官是上校團長波吞溫。錢運周、蒙寶業想將其祕密處死,被李國輝勸止。錢運周不解:“爲什麼不宰了這條狗?”李國輝道:“正因爲他是一條狗,才把他放了。這條狗對我們很有用處。等着吧,他回去後不久,我們就會有意外的收穫。”接着,嘆了一口氣道,“國有佞臣,謀臣不用,實敵國之福也。”

    軍人將波吞溫押了過來,李國輝忙親解其縛,請其上座。波吞溫臉色蒼白,渾身顫抖,好似大病一場,見此情景,不免受寵若驚。“這幾天,上校受委屈了。其實,我李某人很敬重上校的人格。上校英明神武,您指揮的部隊給我軍造成重創,讓我們聞風喪膽,李某實在是佩服之至。希望您回去後,多爲我部美言幾句,我們有很多事情還需要您大力協助。”,被李國輝拱到了雲端裏,不僅沒有了生命危險,而且還會被釋放,波吞溫竟然又恢復了神氣:“敗軍之將,怎敢言勇?不過承蒙將軍放我回去,我一定竭盡全力,爲貴部效命!”“好,既然如此,李某先行謝過。來人,把武器還給上校;牽一匹馬來,爲上校送行。”

    波吞溫神氣活現地騎馬離開了。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李國輝對衆人道:“這樣的賤人、廢物,在對手中越多,對我們越有利。我想,我們的未來可能就落在這樣的狗身上。”

    上校團長波吞溫“風光、體面”地回到了自己的部隊,這讓人們很驚訝。據他說,他被俘後,雖遭嚴刑拷打,但寧死不屈,義不變節,就連敵人頭領李國輝都對自己敬佩之至,甚至還向自己請教過一些軍事方面的問題;後來他奪取武器,殺死了十幾個敵人,趁機逃脫了。在隱去、篡改了部分情節後,波吞溫上校不但未辱沒國防軍尊嚴,赫然還是個英雄。聽了他的彙報,波昂基司令員微微一笑。

    政府軍戰敗的消息在緬甸輿論界引發了一場大地震。

    擁有飛機大炮重型裝備的一萬多名國家正規軍,居然被區區兩三千人的漢人殘軍打敗了!這不啻一個晴天霹靂。軍事上的慘敗深深刺傷了這個剛剛獨立的年輕共和國的民族自尊心。報紙將國防軍戰敗之日稱爲“國恥日”;仰光學生上街遊行,要求政府罷免國防部長;市民愛國熱情高漲,新聞媒體推波助瀾,反對派乘機跳出來對政府施壓,要求吳努內閣集體辭職,一時間全國上下沸沸揚揚。這是緬甸獨立後出現的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

    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吳努政府決定化壓力爲動力,於是和羣衆聯合起來,在全國發動了一場問責作戰失職人員的運動。“民族英雄”、“一代名將”軍團司令波昂基將軍難辭其咎,榮譽的桂冠被憤怒的民衆狠狠地踏進了垃圾堆裏,他的無能和愚蠢成爲公衆熱議的話題。人們從將軍現在的光環層層剝皮,逆推至歷史的源頭,才發現將軍的經歷真是不同尋常:“民族英雄”、“一代名將”,“國家棟梁”,“清廉的父母官”原來是陰險家,官痞,種豬,貪污犯,吝嗇鬼,馬屁精,小偷。蛤蟆要回首,曾經是蝌蚪,人們對不斷曝光的層層真相嗟呀不已,很難想象政府對這種人竟如此重用。

    上校團長波吞溫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揭露波昂基將軍的運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給敵人李國輝送去了“意外的收穫”。因爲密切,所以熟悉;因爲熟悉,所以知情;因爲知情,所以舉報;因爲舉報,所以立功。波吞溫的仕途並沒像他先前設想的那樣,在勝利後一帆風順,而是意外地在戰敗後平步青雲。不久,他就因功升爲少將師長,以前被殘軍俘虜的日子也被羨慕的人們塗上了神祕的光環。

    在“私生子”兼學生波吞溫的積極努力下,“親爹”兼老師的“老屁眼子”(波吞溫對波昂基的暱稱)波昂基將軍被抄家,計有財產如下:豪華住宅46套,金銀、珠寶12箱,緬幣3000萬,香料800斤,情婦(在編)78人……一時舉國譁然,人神共憤。

    與此同時,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因劇烈動盪,境內大量地主、富農、舊軍政人員以及對中國新生政權不滿意的、懷疑的老百姓,通過雲南、廣西的國境線逃離中國大陸,涌入東南亞各國。形成了一次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難民潮”。據臺灣學者保守估計,人數高達幾百萬之多。這些漢人難民滯留金三角,成爲殘軍發展壯大的社會基礎。他們走投無路,聽說李國輝打了這樣一個勝仗,紛紛來投。於是李國輝的部隊,在是年底迅速擴大到了九千人。對此,緬甸政府與李國輝心照不宣,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中國人在金三角站住了腳,殘軍的神話震動了全世界。三千名漢人士兵上演了二十世紀戰爭史上的“輝煌”一幕,創造了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以前不知爲誰打仗的國民黨軍隊,在沒有退路也沒有生路的窘境中,殊死頑抗,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們爲自己而戰,爲生存而戰,英勇無畏,而且將戰爭打出了藝術境界,有聲有色,氣壯山河。他們的戰術隱蔽和機動性幾乎無懈可擊,堪與古希臘特洛伊之戰、馬拉松會戰以及歷史上許多著名戰例媲美。

    粉碎政府軍圍剿的李國輝莊嚴宣告:我們(孤軍)是借土養命,將來還是要返回大陸的,可是緬甸政府連這點寬容都不給,我們只好背水一戰……李國輝講的話句句都是實情,殘軍當時的處境也可以理解,但在道理上卻是無論如何站不住腳的。因爲他們畢竟不是爲正義而戰,而是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兇悍入侵弱小鄰國,這就使得他們的軍事勝利因爲缺少道義內含而黯然失色。

    歷史已經沉澱,硝煙已經散盡。令人最爲驚歎的不是三千國民黨殘軍如何抱着必死之心,向數倍於己的緬軍主力發起孤注一擲的最後****,也不是勝利的結局,而是我們在這裏看到了一支與國內戰場天壤之別的軍隊。

    就是這樣一支幾千人的國民黨部隊,數月之前在大陸,還被解放軍打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他們逃的逃,垮的垮,好像根本不會打仗一樣。不會走山路,不會打夜戰,不能靈活機動,不能吃苦,沒有鬥志。坐在汽車輪子上的第八兵團六萬大軍,蒙自一戰,竟被解放軍兩個師擊敗,元江追擊,再遭沒頂之災,可謂狼狽之至。李國輝所在的第8軍237師在滇南元江河谷被解放軍追擊時,前面有一支解放軍小部隊阻擊,237師調集全部重炮狂轟,發動多次連、營、團規模的集團衝鋒,數小時竟不能衝破防線,直至阻擊的解放軍絕大部分戰死(僅餘一人,重傷),但追擊的解放軍大部隊也趕到了。這支負責阻擊任務的部隊是解放軍十三軍38師113團5連3排,只有31個人。而現在,在一境之隔的金三角,面對優勢的緬甸政府軍,這支屢戰屢敗的國民黨軍隊,好像突然會打仗了,變得異常勇敢,也不怕苦怕死了;而且不僅會打陣地仗,還會打游擊仗了。彷彿一夜之間這些人得了靈感,個個面貌一新,把戰爭打得有聲有色,打出一種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術境界來。據說當時曾在八軍軍部任參謀的錢運周,拿出的《論持久戰》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向李國輝、譚忠介紹,研究****戰法,並在戰鬥中進行運用。

    【小李將軍時代】

    國民黨殘軍大敗緬甸國防軍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僅震動了緬甸、泰國、老撾,也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當時,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政權對西方人還是個謎,軍隊在大陸橫掃國民黨八百萬軍隊,如秋風捲落葉,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幾無還手之力,數年間土崩瓦解,這已讓許多外國人看不明白。現在這股國民黨殘兵敗將,怎麼跨過國境線,就像變了一個人?兩三千人的散兵遊勇,竟然把一個主權國家打敗了,打得緬甸政府出面簽約,這真是更大的天下奇聞!

    一批黃頭髮、黑頭髮的外國記者冒着生命危險,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地奔向金三角採訪。但是他們全都被洶涌怒吼的薩爾溫江迎面擋住了。他們看見這支漢人部隊控制着所有渡口,江對岸的士兵頭戴鋼盔,身穿美式野戰服,手持卡賓槍,將記者一律拒於江岸以西。記者萬般無奈,於是前往泰國的夜柿,要求進入大其力採訪殘軍;有的乾脆扮成邊民喬裝打扮後找到殘軍瞭解戰事;有的以華僑尋找中國親人的身份挖空心思打聽消息。頃刻間《國民黨殘軍大敗緬甸國防軍》、《李國輝將軍是個戰神》、《殘軍的敢死隊全殲緬軍炮團》等等報道,在《曼谷日報》、《新加坡早報》等各大媒體刊登出來。於是關於漢人殘軍的神話就如風一樣刮遍全世界,將人們的眼球都吸引到了金三角。

    榮譽、鮮花、掌聲、驚歎、猜疑一起向李國輝涌來。李國輝高興人們胡亂猜測。當你被猜測得比你的實際身份要高許多,比你的實際水平要高許多的時候,一笑置之似乎確實是明智之舉。

    在這場舉世聞名的漢人入侵事件中,撣邦孟薩的土司刀棟西是一位直接受害者。他是第十代世襲土司,他的家族幾百年來都是孟薩這片土地至高無上的主人和統治者。上溯至東籲王朝,他的祖先就是皇帝御封的大土司,世代相傳,成爲皇權在這片原始土地上的象徵和延續。19世紀50年代,毗鄰金三角的中國雲南邊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司制度被廢除,部落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公有制社會,再後來走向市場經濟。但在撣邦,雖然皇權已經崩潰,但是土司制度並沒有動搖,古老的土地依然維繫着古老的權威。

    金三角所在地撣邦具有悠久的歷史。據中國史籍記載,早在公元一世紀,就出現了以今日撣邦一帶爲中心的古撣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以今日東枝爲中心的行政區域。撣邦是緬甸聯邦內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邦區。撣族是主體民族,人口有近250萬人,僅次於緬族和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62%居住在撣邦。除主體民族撣族外,在撣邦尚有緬、克欽(即景頗)、佤、拉祜、哈尼(在緬甸稱高或依高)、傈僳、苗、果敢等20多種民族,他們的人數分別爲上千人至數萬人。此外,在撣邦各地還有不少華僑、印僑和巴僑。

    撣族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中國古代稱其爲“撣”、“金齒”、“銀齒”、“黑齒”、“白衣”、“白夷”、“擺夷”等。緬甸撣族和我國的傣族歷史淵源關係極爲密切。由於撣族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數目字和許多生活用語與雲南方言及閩粵方言接近。撣族有自己的文字,撣文是從梵文和緬文的字母轉化來的一種簡單拼音文字,但多用於佛教經典,很少用於文化教育方面。撣語通用於整個撣邦和緬北地區,與我國的傣族語言相通。撣族多信奉小乘佛教,95%是佛教徒。撣邦境內佛寺廟宇遍及各村寨。寺廟、佛塔的建築形式和佛教節日及佛事活動都和緬族及我國傣族相似。

    由於撣邦在地理上同我國雲南省相毗連,撣族與我國的傣族又是同源異流的民族,因而歷來同我國有很密切的關係。英國殖民者併吞緬甸前,撣邦土司一方面向緬甸國王納貢稱臣,同時也向中國皇帝進貢並接受其冊封。元、明、清三代在現今緬北的木邦、摩密、蠻莫、孟養等緬甸地方土司,均歸雲南布政司管轄。明末桂王永曆帝逃入緬甸時,曾以撣邦爲基地與清政府作戰。隨永曆帝逃入撣邦的部分漢人後來與撣人通婚,並定居撣邦。現今的撣族還分爲普通撣族與中國撣族(即漢擺夷)兩大類。後者不僅人數居多,文化較高,而且有中國漢族的血緣關係。由於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撣族很多生活習慣乃至服飾都與漢族相似。撣傣關係極爲密切,雙方結親者甚多,他們跨國界而居,隔界河相望,通婚互市,走親串戚,親如一家。

    撣邦在經濟上也同中國有密切的關係。我國古代有一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線即“蜀身毒道”,被稱之爲西南陸地的“絲綢之路”。在這條古商道上,中國商人與撣國(今緬甸)或身毒(即印度)的商人進行貨物交換,用絲綢或邛竹杖,換回金、貝、玉石、琥珀、琉璃製品等。古老的蜀身毒道的路線,與今天的川滇公路、川緬公路、緬印公路的走向大體一致,並且有不少路段完全重合在一起。從古到今兩國邊民的商業往來,邊民互市,源遠流長,始終沒有間斷過。

    二戰前雲南商人每年運大批布匹、食鹽、鐵器等日用品,交換撣邦的白銀、藥材等土產。中國的礦工和建築工人在開發撣邦資源上也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南渡礦場(老銀廠)即爲旅緬的中國人蔘加創建的,二次大戰前該礦場工人就有半數以上是中國人。雲南每年往撣邦謀生的季節工人約有七八萬人之多。1938年8月滇緬公路全線正式通車,中國同緬甸撣邦之間往返更密切。1942年日本侵佔緬甸後,“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轉戰於緬北撣邦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軍。戰後“中國遠征軍”返國,其中一部分人留在撣邦一帶專事買賣。目前,在撣邦境內有華僑七八萬人,他們大多數是雲南人,在當地多從事商業和建築事業,這些華僑華人對溝通撣邦城鄉物資交流和繁榮城鄉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英國佔領緬甸前,撣邦實行土司制度,由土司進行統治。土司每年都向緬甸國王進貢。國王雖對撣邦進行統治,實際並不過問其施政情況。公元1885年英國佔領緬甸後宣佈撣邦爲落後地區,把撣邦與緬甸本部分開,單獨加以統治。英國仍保持了撣邦的土司制度,又依其轄區的大小,把土司分爲三等,一等稱蘇布瓦,二等稱謬沙,三等稱外昆木。當時全撣邦共有35個土邦,分別由35個大小不同的土司統治,他們各自稱霸一方,封建割據。

    1948年緬甸獨立後,撣邦仍保持了土司制度。《緬甸聯邦憲法》規定,撣邦包括英國統治緬甸時所稱之“撣聯邦”及佤邦的全部疆土。憲法甚至明文規定緬甸聯邦國會的撣邦上議員由土司選出。實際上,各土司仍然封建割據,各行其是。但同時,緬甸政府也開始醞釀廢除撣邦土司制度。1948年上半年,緬甸政府組織了撣邦調查委員會,赴撣邦地區調查,草擬了改革方案。1950年間,撣邦又發生了農民反對土司的示威事件,緬甸政府就乘機再度提出“廢除土司制度,實行民主改革”的主張。1952年秋,緬甸政府強使撣邦政府主席、孟密大土司規勸各土司放棄權力,撣邦土司被迫宣佈放棄其權力。緬甸政府同時宣佈對未交出政權的地區,實行軍事管制。在這期間均有些土司激烈反對。六十年代初,緬甸政府再次宣佈“徹底廢除土司制”,並在撣邦設立了邦議會及邦政府。

    漢人軍隊在土司制度的末尾突然闖入,直接踐踏了這種古老和脆弱的制度,使刀土司成爲國際強權政治在金三角的第一個犧牲品。漢人軍隊在他的領地“借土養命”,實際上是一種客氣的外交辭令,因爲他們根本無需徵得主人同意,連自己邀請的政府軍都敗在他們手下,他這小小的撣邦土司又能怎麼樣?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上門兵王盛寵萌妻神級龍衛籃壇紫鋒帶著火影重生日本東京
    斂財人生之新征程[綜]總裁寵妻很狂野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