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興漢使命» 第2200章 陽明學府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興漢使命 - 第2200章 陽明學府字體大小: A+
     

    劉正笑道:“諸事已了,漢國命運如何,也用不着本尊操心了。反正72福地皆入漢運正統,至於36洞天,俱是方外之人,只要不干涉紅塵秩序,便不予理睬。”

    白起問道:“帝尊,咱們是不是順路敲打一下?”

    劉正搖了搖頭,一本正經的說道:“這是齊銳的工作,咱們不能越俎代庖。走吧,有天子劍鎮壓氣運,漢國可享一萬年太平。至於一萬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那是衆生願望凝聚出來的報應,縱是本尊出手,也於事無補。”

    劉正在天子劍山上再施加了三層封印,然後便換上了一身秀才服裝。至於白起,則是弄出了一身書童打扮,長平鐵也套上了厚厚的僞裝,變成了一根扁擔,挑起了兩個看起來很重的箱子。

    起初白起很不理解,可是離開了72福地之後,兩人踏入了36洞天的陽明洞天,所到之處,皆是身具浩然正氣的讀書人。

    標準配置就是手不釋卷,白扇輕搖,身後跟着揮漢如雨的書童。

    劉正行走在大路上,發現一位秀才打扮的人停下了腳步,趁着書童休息的功夫,竟然小跑着退到劉正的身邊,忍不住的吐槽說:“在下徐文才,學兄請了!”

    劉正忙按照標準見禮,然後才一本正經的問道:“徐學兄有何見教?”

    徐文才認真的咬文嚼字說:“吾觀學兄之書童,所擔書箱舉重若輕,想來學兄定是學業不精,故而沒有足夠的詩書讓書童擔負。學兄請看吾之書童,行不足三裡便不堪重負,這纔是真正治學之人應該具備的實力。”

    劉正不想跟徐文才糾纏,於是就說道:“學兄言之有理,吾這便抓緊時間學習,您請自便!”

    徐文才可不想放過劉正,竟然說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學兄應該向吾學習,早日讓書童不堪重負才是正理。”

    劉正無可奈何,乾脆激活頭頂上的浩然正氣光環。

    就連書童打扮的白起,也輕而易舉的激活了頭頂之上的浩然正氣光環。

    劉正頭頂的光環爲十色,白起稍遜一籌,也有九色光環。

    兩大驚世駭俗的浩然正氣光環出世,瞬間照亮了整個洞天。

    一位老者邁着穩健的步伐走到徐文才面前,一字一句的念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你以書童不堪重負爲治學成就,實乃誤入歧途。故而罰你自擔書箱,若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裡趕到陽明學府,那就淘汰。”

    徐文才不敢反駁,只能點頭稱是。

    老者並沒有監督徐文才的所作所爲,而是直接把劉正和白起帶到了陽明學府。

    老者這才表明身份說:“老夫忝爲陽明學府的府主,欲聘二位賢師執教,不知意下如何?”

    劉正笑道:“陽明學府格物致知,恐怕跟在下所學背道而馳,就不敢班門弄斧了。”

    шшш. TTKΛN. ℃O

    老者嘆道:“祖師有言:若遇賢者,切不可敝帚自珍。當有播撒知識於天下的大氣,以成就天下之大才爲己任。”

    老者說完,便取出一本古卷交予劉正。

    劉正展開古卷,便見《陽明心學》開宗明義:

    心即理:王陽明賢師自敘年少時候,程朱理學的宏揚天下教化,主張格物窮理。天下學子皆認爲理是通過格物求來的。

    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以王陽明賢師決心效仿前輩,淨心素面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卻也沒有格出什麼道理。反而因爲餐風飲露,大病了一場。

    後來王陽明賢師到龍場自省,置身石棺之中,潛心參悟所學。才終於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繫纔有意義。

    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後去行動,去體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劉正看完之後,老者便請求予以解說一番。

    劉正推脫不過,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綜合儒釋道三家核心義理,從而對陽明賢師的心學說法進行解說:

    格物致知,絕非眼之視物而得,乃由心發。衆所周知,樹之所以爲樹,草之所以爲草,皆是前輩賢人給出的定義,後人學而遵之,便形成了道理。

    然而人定勝天,前人所行之道,或許與後人需要的道並不一致。如前輩先人以足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爲榮,故而行走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皆有增益。

    可後世之人行則車馬,坐則明堂;手有經卷,學有明師。故而再學前輩先行棄簡就繁,不走陽光大道,專挑人跡罕至的山林走。

    似此等遊歷,不識人間煙火,不懂人情世故。縱是追循聖賢腳步毫無偏差,也會因爲時移事易,環境改變而東施效顰。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壞了道心。

    是故後人學前輩先賢之義理,不應以追尋前人腳步爲念,當以推陳出新,建立自身義理。

    前人之理,並非絕對正確,也並非絕對不正確。只是環境變了,人也變了,故而義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格物致知,念由心發。也就是說咱們站在前輩先賢的肩膀之上,所看到的新事物和新環境,皆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新的東西進行定義,並讓一時之人明義理,有進步。

    格物致知,其實就是引導大家認識由新環境催發出來的新事物。

    接下來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投入巨大的精力對新事物進行探索和研究,從而找到大多數人可以學習模仿的義理。換句話說,就是學而有成,成而有用。比如新出現了一種果蔬,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吃,有人覺得吃葉子,有人覺得吃果實,還有人選擇吃根塊。

    格物致知,就是告訴學問之人經過不同的嘗試之後,對果蔬最適合食用的部分進行定義,以及其他部分的用途也做出精準的定義。從而讓大家都明白,從而避免誤食,亂食。

    劉正乾脆以西紅柿爲例,讓陽明學府的秀才們進行實驗,從而得出了西紅柿成熟的的果實口感最好,青果次之,葉和根莖皆不能食用。

    老者問道:“劉賢師以爲這便是知行合一?”

    劉正回答說:“不錯,學問之人把相關道理寫下來,形成書冊惠及天下蒼生,便是爲民請命,這便是知行合一。”

    老者問道:“若有心性險惡之徒,明知西紅柿的葉和根莖皆不可食,卻因爲一己之私誤導大衆,又當如何是好?”

    劉正回答說:“這就需要所學之人達到知行合一探出義理之後,還要用良知對義理進行梳理淨化。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精華之義理教化百姓,這就是致良知,也是導人向善的真正核心。”

    老者問道:“劉賢師,你覺得是讓有良知的人做學問,還是讓有學問的人提升其道德水準比較好?”

    劉正笑道:“格物致知,非凡人可以悟出義理。若是有良知的人才堪大用,那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可若是才情不足,那就只能讓有能力的人提升道德素養了。實在不行就用制度進行約束。要知道格物致知,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就必須要以能力作爲支撐。故而良知可以用其他手段進行彌補,才情就只能靠天賦和學習力進行積攢了。”

    老者笑道:“多謝劉賢師指點,陽明學府永遠銘記您的大恩大德!”



    上一頁 ←    → 下一頁

    氣御九重天戰爭天堂鳳傾之痞妃有毒史上最強店主撩妻成癮:狼性大叔別亂
    末日聊天群原血神座不朽凡人這個地球有點兇渾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