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統計大明» 第1668章 危如累卵的大明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統計大明 - 第1668章 危如累卵的大明字體大小: A+
     
      第1668章 危如累卵的大明

      大明政策的大變戰場上體現是最明顯的,首先大明招募靖安軍不再局限於波斯灣地區,而是所有大明佔領的地方都開始靖安軍的招募。

      初春開始的戰爭對奧斯曼地區的農業生產影響非常大,糧價進入四月下旬開始已經瘋漲,跟大明同一緯度的地區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而大明為了確保統治地區的穩定,除了出手平抑糧價之外,還給予靖安軍這樣的為大明辦事的人以糧票,可以到大明各城市的糧食倉庫提取糧食。

      在大明消失了好些年的糧票制度再次啟用,對於被統治區的百姓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何況除了糧票之外,大明還承諾有其他福利,例如新兵期間一兩半的軍餉,正式列編後的二兩半軍餉,這儼然已經到了當地中高收入人群的標準嗎。

      只要加入靖安軍,立刻成為人上人,吃著大明發的免費糧食,還單獨發了軍餉,在加上發的其他福利,這實際綜合收入甚至超過每月四兩銀子。

      其他福利就很多了,例如在當地優先分土地分房子,優先加入大明公民籍,家屬可以提前進入關內生活,子女可以到大明關內讀書等等。

      總之當大明已經決定結束進攻態勢,那麽對靖安軍的扶持力度就空前強大了。

      除了靖安軍之外,大明也開始滲透一些非奧斯曼人民族,鼓動他們的獨立浪潮,給錢、給槍、給炮,甚至幫忙訓練指導打仗。

      反正奧斯曼人在戰場上遺留了大把的裝備,大明又不屑用,正好武裝這些人。

      離大明近的大明直接送到手上,離大明遠一點的,直接飛艇運送,甚至軍部還派出了很多的精銳的特種部隊幫助他們打仗。

      當真的準備不打的時候,大明的戰術反而靈活了很多,各地軍隊也不再變著法的往前線集結,轉而維護後方的安寧。

      大明要是放棄進攻態勢,前線放三五個師,奧斯曼就別想攻破,至於相互滲透,那就看誰的滲透能力更強了。

      明軍突然安靜下來,不著急了,一下子奧斯曼帝國那邊反而無所適從,進攻了幾次無不是灰頭土臉。

      而大明則到處開花,雖然大戰略上開始停止進攻步伐,但是小的方面從來沒有停止。

      例如在路上佔據中東北部的交通要道和重要關隘,把整個防線變成一個整體。

      再例如愛琴海上大明的進攻並沒有停止,不給對方壓力,對方怎麽會乖乖的坐到談判桌上來。

      這次海軍不僅佔領了愛琴海上的十多個重要島嶼,還成功登陸了巴爾乾半島。

      在奧斯曼背後開辟第二戰場是假,扶持當地的各族獨立是真。

      大明只需要出兵幾千人,就能實現這一目的,就能使得奧斯曼感覺如芒在背。

      而大明登陸巴爾乾半島的行為也成為了壓垮沙俄的最後一根稻草,奧斯曼和沙俄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

      當大明軍事情報部送來相關情報之後,朱慈烺直接傻眼,雖然知道有一天對方會背叛,但是沒有想到對方會在戰場上直接背叛。

      果然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誰也不希望出現一個世界的統治者騎在自己的頭上,哪怕這個國家曾經是自己的朋友。

      朋友是一回事,你要是想當我的領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在大明已經提前準備,提前進入了防守,靖安軍已經又招募了三十多萬,使得大明十多萬軍隊可以在半個月之後調往前線。

      而對方即使脫離接觸,然後奧斯曼調兵到大明對面這個時間也要一個月左右的準備。

      所以朱慈烺直接吩咐軍部,打好這最後一戰,要打的對方失去信心,打的對方低頭求和。

      以堅定的進攻消滅對方的主力部隊,讓對方絕望。

      但是又不能太過深入,在確保前兩個階段進攻成果的同時,給予這些新藩國一個落腳點。

      意思就是再打下來的地盤就送給藩國了,剩下的難啃的骨頭大明自己不啃了,而是丟給狗,看著狗咬狗了。

      歐羅巴那邊,聯盟比預想的要快的多,這些國家前往結盟談判甚至都沒有不同意的。

      到了奧斯曼和沙俄和談的時候,整個歐羅巴已經組成了文明世界聯盟,並且開始討論對奧斯曼的支援和新的十字軍東征計劃。

      這讓朱慈烺很不安,看來沒有人是傻子,這幫歐羅巴人也是苦大明久矣。

      打到現在和談,朱慈烺還是很遺憾的,歐羅巴那邊人口多,土地上,已經沒啥搶頭了。

      但是還掌控在兩顆牙手裡的南美洲那邊還有大片的雨林,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大明還沒有撈到手呢,尤其是那些銀礦銅礦,真是看著他們賺錢比自己虧錢還難受。

      而打一場世界大戰,大明是真的沒有準備好。

      當然朱慈烺非常確信,只要打下去,贏得肯定是大明,因為大個三四年,大明新生代的勞動力就成長了,大明的國力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就是不知道這麽耗下去,這天下有多少人稱王,幾人稱帝了,大明自己的爛攤子又要多少年才能收拾好。

      以前朱慈烺始終不能理解,強大的大英日不落帝國怎麽會打輸布爾戰爭這種小仗?
      不過動用了二十多萬正規軍而已,這就撐不住了?
      現在直到自己手握比日不落更大的領土,更多的軍隊,但是區區出動五十萬軍隊就導致自己其余地區的兵力捉襟見肘。

      還導致了敵人的聯盟更大的戰爭的醞釀。

      而第二次布爾戰爭之後,世界局勢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例如在布爾戰爭剛結束,約翰牛和高盧雞就簽訂了協約。

      殖民矛盾從世界殖民地的爭奪轉移到歐羅巴本土的較量。

      大明現在不知道會不會導致兩個集團的對抗,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雙方的對抗對於大明來說是好事。

      無論是經濟、人口、資源、科技、工業、軍事各個方面大明都要優於歐羅巴很多,全面對抗對方只能是把本就不寬裕的資源投入到軍事對抗之中。

      五月中旬,經過一個月培訓的三十萬靖安軍陸續上崗,大明奧斯曼地區的軍隊開始調動。

      而沙俄也在月中宣布加入歐羅巴聯盟,結束了跟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歐羅巴諸國雖然沒有直接援助奧斯曼,但是為了表示誠意共同撤出了邊界駐軍,使得奧斯曼能夠全心全意的應對大明的威脅。

      奧斯曼帝國這邊軍隊調動頻繁,西奈大公親自擔任國防大臣,打算一舉從巴爾乾和中東地區一舉擊潰大明。

      而大明也在積極的準備這最後一戰,按照軍部的說法,這一戰將奠定以後至少十年的世界格局。

      打的好了,所謂的歐羅巴聯盟只會乖乖的在自己的地盤上叫囂著當縮頭烏龜,要是打的不好,那大明就會非常麻煩。

      奧斯曼為了這一戰役,先後動用了新兵老兵七十萬人,已經是傾國之力。

      大明這邊軍部也是在本就不富裕的兵力中支援了三個戰區六個師,加上各地抽調的兵力,大明實際的一線作戰正規軍兵力四十萬。

      然後還有藩國軍十萬協助。

      雙方都在積極準備,預計五月底六月初將會開打,也會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內決出勝負。

      大明這邊朱慈烺正式任命了李信為奧斯曼戰役總負責人,升任征西大元帥,為大明複興歷以來首位大元帥,而黃得功和楊嗣昌為副元帥,組成前線戰役指揮部。

      朱慈烺心心念念的電報也在五月中旬緊急鋪設完成,而且成立了軍情快報小組,使得前線的戰況能在兩個小時之內傳到京城。

      這又是一次百萬人以上規模的戰役,當年在莫臥兒的時候,周遇吉是總兵官,指揮過這種規模的戰役,那麽時候李信是他的手下,也是他最欣賞的弟子,感覺最合適自己的接班人。

      十多年之後沒想到又一場百萬人規模的戰役,真的由李信來指揮,不得不說,這些戰略家的眼光真的讓人佩服。

      而李信也有資本擔任這個職位,這些年掄起打仗經驗豐富,大明眾多軍官中沒有一個能出其又的。

      就算李定國也是沒有參與藩國對葡萄牙戰爭和蘇伊士運河戰爭,而且莫臥兒戰爭李定國的資歷也不夠。

      黃得功和楊嗣昌也沒有什麽不滿,按照大明的規矩,他們回去之後就要解甲歸田了,而李信不出意外的話就是下一任軍部總參了。

      無論是為了培養後輩,還是為大明薦才的角度,李信都令兩人滿意。

      大明這邊雖然沒有狂妄到一漢當五胡,但是從這幾個月的戰爭來看,正面戰場奧斯曼還從來沒有贏過。

      更何況李信制定的是防守反擊,以攻城略地為輔,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的戰略目標。

      反正這後面佔領的土地大明都不打算要了,所以佔領多少沒有啥意義。

      複興十四年六月,對於大明來說戰爭已經五個半月了,戰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大勝的消息傳來了,有些百姓都忽略了戰爭的存在。

      今年的日子比去年難過了一些,雖然工錢上漲了一點,但是物價也上漲了,尤其是物資供應量上面今年也沒有去年充足,一些物資還出現了緊缺的現象。

      雖然因為朝廷的調節,物資很快就供應了上來,但是大明工業生產明顯是受到了戰爭的巨大影響。

      大明還一直執行著非公民不得參與重要的工業生產的制度,所以即使海外勞工增多,但是對於工業品的製造並沒有多大促進。

      民間感覺還不明顯,工業生產環節上,今年的蒸汽機購買明顯比往年困難,大量的鋼材被用於鐵路和輪船的製造,使得明年鐵價也上升了百分之三十。

      大量征用民船導致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大漲,工廠不漲價就沒有利潤,這一漲價就是全行業的漲價。

      朱慈烺也考慮過成立一個什麽物價管理機構限制亂漲價的行為,但是大明還真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朱慈烺也怕這種逆市場的管理導致大明的生產畸形發展。

      如果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上漲了,偏偏國家規定物價不能漲,那工廠能怎麽辦?要麽因為利潤微薄倒閉,要麽就以次充好。

      所以大明這邊隻限制物價暴漲,對於市場上低幅度的漲價行為一般不會過問,這物價一天漲一點,日積月累也是不小的幅度。

      內閣連續兩次的發行債券,抽取了市場的流動資金,尤其是一部分商會商行,流動資金被佔用,生產擴張行為就減少了。

      本質上來說,這種債券不過是把皇明商號的資產倒賣給內閣,然後內閣找商會借錢。

      整個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的生產,新的利潤,而拿到的錢又被用於戰爭消耗掉,完全就是一種消耗社會財富的行為。

      怪不得兩次世界大戰都統計多少萬億的損失,確實這種行為完完全全的就是一種消耗。

      好在大明底子厚,關內地區糧食生產穩定,糧價也一直穩定,其余的東西稍微漲價對於百姓來說還能接收。

      對於大明百姓來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吃的東西,一種是吃的以外的東西。

      只要能吃飽飯,關內地區還是非常穩定的。

      不過關外地區,糧價就不那麽穩定了,各地動亂又擾亂了經濟,阻斷了交通,讓本來就不富裕的關內地區雪上加霜。

      尤其是一些發生在災害地區的叛亂,直接導致大明救援困難,而不及時的救助又導致新的叛亂發生。

      大明無力內外兼顧,只能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對奧斯曼戰場上,關外地區以維持穩定為主。

      原本以為這已經是最壞情況,誰知道倭六國本島那邊也發生了暴亂。

      雖然禁衛第三師在那邊駐扎,但是這些亂民全都聚集在山林,或者攻佔村寨和小城鎮,根本不去觸碰禁衛第三師駐扎的城市。

      而且一旦禁衛第三師前去圍剿,這些人立刻一哄而散,換個地方繼續鬧事。

      倭六國因為大量的本土兵力被抽調一時難以完成剿匪,這讓大明陷入了新的被動,這動亂都快波及的家門口了!

      紛亂的形勢下,朱慈烺頂著壓力等著前線的最後一戰的最新消息。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軍營:軍少,別亂來重生之武神道修羅丹神我真的長生不老傭兵的戰爭
    我在末世有套房當醫生開了外掛儒道至聖重生軍婚:首長,早上好穿越絕色毒妃:鳳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