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唐狂士» 383.第383章 正面交鋒(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唐狂士 - 383.第383章 正面交鋒(下)字體大小: A+
     

    武則天一連三天都沒有露面,引來朝臣的無數猜測,眾臣不敢公開議論,都在各自的小圈子裡談論這件頗有點詭異的事件。

    有人說聖上是被武三思的膽大妄為氣病了,也有人說,聖上是對武家心灰意冷,再重新思考她的選擇,但也有人說,聖上依舊支持武三思,只是以拖待變,最後讓事情不了了之。

    但不管哪一種猜測,都離不開武三思的因素,確實,最近這幾天,對武三思的各種不利如狂濤湧起,讖語和布告事件將武三思各種惡行掀出,『德惡』兩個字的評價已經深深刻在武三思身上,再加上王孝傑陣亡一案,竟然是武三思在背後策劃,這就涉及到賣國這樣更大的罪名了。

    無論如何,武三思名聲惡化,使很多原本支持武三思的人都開始反思,他們真要支持這樣的人登上九五之尊?

    時間到了第四天,輿論還在繼續發酵,反對武三思的聲音鋪天蓋地,上午,一輛車輿行駛到了貞觀殿前,狄仁傑從車輿中走了出來,拾階向大殿內走去。

    他剛剛得到旨意,聖上要召見他,這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他是百官之首,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聖上不可能不考慮群臣的意見。

    其實狄仁傑不是沒有反對武三思立太子的辦法,比如,他只要登高一呼,呼籲百官辭官回鄉以示抗議,那至少會有一半以上的大臣響應,甚至包括地方官。

    只是這樣做的代價太大,會將大唐拖入黑暗深淵,會導致內戰爆發,盛世從此沉淪,這不是他狄仁傑想看到的結果。

    雖然李臻用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而且陰狠毒辣,但狄仁傑也不得不承認這樣做的代價做小,正所謂以毒攻毒,武三思死在他自己曾經做過的惡事之上。

    所以狄仁傑最終沒有反對,他想看一看最後的效果。

    這時,一名宦官奔了出來,躬身道:「狄相國,聖上在蓮心閣等候。」

    狄仁傑點點頭,跟隨宦官快步向蓮心閣走去。

    這幾天武則天並沒有生病,也沒有以拖待變,讓事情不了了之,她確實在重新思路,反覆權衡。

    武則天當然知道,這是有人在針對武三思發起的一次凌厲攻勢,對這種背後抹黑的行為,武則天從前不會憐惜,只要發現一起,必然會雷霆萬鈞打擊,但這一次她卻硬不起來,她心裡很清楚,這是李氏皇族對武氏家族的反撲,她若是打擊,必會傷筋動骨,可如果不打擊,李氏皇族必然又會囂張日盛,最後威脅到她的皇位。

    武則天希望能平衡,更希望打破平衡后,再形成新的平衡,但這一次,她卻有點迷惘,難道打破李武平衡后,再也無法形成新的平衡?

    這時,有宦官在門口稟報:「陛下,狄相國來了。」

    武則天點點頭,「宣他進來!」

    片刻,狄仁傑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老臣狄仁傑參見陛下!」

    武則天嘆了口氣,「狄相國,朕這幾天的日子實在不好過啊!」

    「陛下是為那封信煩惱嗎?」

    武則天搖搖頭,「一封信怎會讓朕困惱如斯,朕是為將來的李武煩惱,無論是李滅了武,還是武滅了李,都是朕不願看到的結果,坦率地說,朕考慮立武三思為嗣,就是朕反覆考慮的一個平衡。」

    狄仁傑沉思片刻問道:「陛下希望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平衡?」

    「朕希望看到李武世世代代和睦共處。」

    狄仁傑點點頭,他知道聖上會這麼說,這兩天他也在殫盡竭慮,考慮怎麼說服聖上改變決定,他緩緩道:「請問陛下,李武孰強孰弱?」

    「何必多問,自然是李強武弱,所以朕才考慮扶助弱者。」

    「問題就在這裡,一旦弱勢者掌握大統,它會善待強者嗎?昔日隋文帝登基,楊氏為弱者,他是怎麼對待強者宇文氏?陛下難道想不到嗎?」

    武則天半天沒有說話,楊堅登基,將北周皇族斬盡殺絕,相距僅百年,至今依然歷歷在目,狄仁傑又道:「相反,強者上位,因為沒有威脅,它反而會善待弱者,籠絡名聲,這一點,我相信陛下比微臣請清楚。」

    武則天負手走到窗前,默默注視著遠處天空,狄仁傑知道該怎麼解開聖上最後的心結,他又勸道:「陛下是梁王的姑母,從古至今,沒有那個侄兒會把姑母放到祭壇最高處,相反,相王、廬陵王是陛下之子,作為兒子,他們能不尊崇母親?他們敢違反人倫,不顧孝道嗎?」

    武則天渾身一震,狄仁傑直白的話刺到了她的內心深處,她忽然想起武三思幾年前擅自模仿皇陵給父親建墓,若武三思上位,恐怕百年之後,享受皇陵尊榮的不是自己,而是武三思的父親。

    武則天頓時心煩意亂,她對武三思的最後一點信心也在狄仁傑的勸說之下徹底崩潰了,武則天長長嘆息一聲,「有狄卿為相,是朕之幸也!」

    狄仁傑知道武三思封太子一事已經出現轉機了,他心中暗暗歡喜,躬身道:「臣不打擾陛下,微臣告退。」

    「去吧!讓朕再好好考慮一下。」

    狄仁傑退下去了,武則天負手站在窗前,久久不語,不知過了多久,她若有所感,一回頭,卻見張昌宗垂手站在門口,武則天柔聲笑道:「六郎怎麼來了?」

    「臣特來給陛下排憂解難。」

    武則天招招手,讓他坐在自己身旁,她攬著張昌宗的腰笑道:「六郎有什麼高見?」

    這幾天武則天躊躇不展,同樣,張氏兄弟也在反覆商討,他們已經達成了共識,在武三思一事他們確實犯了錯誤,不該過早表態讓武三思上位,他們應該讓李武繼續惡鬥下去,這才符合他們的利益,讓李武鬥得兩敗俱傷,他們才能最終漁翁得利。

    所以現在絕不能再立太子,應該讓太子之位為餌,讓李武為此爭奪,為此拚命討好他們兄弟,張昌宗和張易之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們要用自己特殊地位來影響武則天。

    張昌宗低聲道:「立太子是國本,關係到社稷存亡,確實不能輕易決定立誰或者不立誰,比如武三思失德卻差點被立為太子,就是一個最大的教訓,我和五郎都認為陛下應該再慎重考慮,再仔細觀察,不能再讓武三思的教訓重現,其實無論是武氏或者李氏,對我們兄弟都沒有什麼關係,關鍵不能毀了陛下千秋萬代的名聲。」

    武則天點點頭,張氏兄弟的話說到她的心坎上去了,她已經意識到,無論武氏上位還是李氏上位,都會引發巨大的衝擊,甚至戰亂,她需要時間來調整李武矛盾,最後就算李氏上位,也必須妥當安排好武氏。

    這一刻,武則天下定了決心,暫時放棄封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

    這時,張昌宗又道:「還有關於我們兄弟被殺一案,也希望陛下能妥當處置。」

    一句話倒提醒了武則天,這次李氏確實做得過分了,如果不狠狠教訓他們一次,他們下次不知會做出什麼更出格的事情來。

    而且既然封殺了武三思成為太子的機會,那麼同樣也要打擊李氏皇族,給武氏家族一點安慰,也算是一種平衡。

    想到這,武則天當即下旨道:「傳朕旨意,速宣御史中丞吉頊來見。」

    宣旨宦官快步跑去了,武則天又對張昌宗笑道:「你和五郎好好準備一下,晚上我們飲酒,不醉不休!」

    張昌宗明白武則天的意思,柔柔一笑,起身快步離去了,張昌宗剛走,武則天的臉便沉了下來,眼中殺機畢露,片刻,吉頊匆匆走進房間,躬身道:「微臣吉頊參見陛下!」

    「吉中丞,朕給你三天時間調查張景雄被殺一案,現在四天已經過去了,你應該給朕一個交代吧!」

    吉頊當然知道聖上為什麼召見自己,這幾天他一直在反覆調查核實張景雄被殺一案的細節,更重要是,太平公主已經給了他明確的指示,他便知道這樁案子的方向在哪裡了。

    他取出一卷文書,恭恭敬敬呈給武則天,「回稟陛下,這是臣的初步調查方案,因為需要再核實一些細節,所以沒有能及時奏稟陛下。」

    宦官將吉頊的報告轉呈給武則天,武則天打開看了看,眉頭微皺道:「你確實能肯定是李重潤所為?」

    「回稟陛下,兇殺案現場沒有任何證據,不過微臣在南市一家珠寶鋪中發現了同時被搶走的一些珠寶,經過微臣反覆追查,終於查出這些珠寶是廬陵王府的一名侍衛所賣,現在這名侍衛已經供認不韙,他參與了張景雄被殺一案。」

    武則天沉思片刻道:「你的意思是說,廬陵王也可能參與了這次刺殺案?」

    「微臣現在還沒有審理到那一步,現在只能確定李重潤和此案有關。」

    武則天負手走了幾步,這個調查報告來得很及時,李重潤也出現得恰到好處,就算這件事是廬陵王暗中指使,但她也不能把事情牽扯到廬陵王頭上,需點到為止。

    想到這,武則天徐徐道:「不用再查下去了,用李重潤結案吧!」

    ..

    大足元年五月初,武三思以干涉軍務罪被廢除王爵,貶為梁國公,停止其議皇嗣資格,與此同時,廬陵王長子李重潤以擅議朝政罪被武則天下旨杖斃在應天門,其父廬陵王李顯教子不言,責令其閉門思過,罰俸一年。

    至此,鬧得沸沸揚揚的武三思立太子一事終於偃旗息鼓,不再有下文。

    但另一個小道消息傳出,太平公主和相王極力要求天子冊封二張為親王,但最終沒有得到天子同意,張昌宗被封為鄴國公,張易之封為恆國公,賜三百戶。

    五月初八,狄仁傑府中掛出了白幡,狄老太太壽終正寢,享年八十歲。



    上一頁 ←    → 下一頁

    快穿之龍套好愉快離天大聖無相仙訣猛卒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
    盜墓筆記續9飛升之後Boss兇猛:老公,喂賊警網游之劍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