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不計其庶» 第321章 汪汪汪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不計其庶 - 第321章 汪汪汪字體大小: A+
     

    不怪袁閣老見識少,海運都多少年沒開了?宋朝海運繁盛,那是因為朝廷也跟著摻和。徐景昌帶著個廢物邱世子,小打小鬧的,能有幾個錢?海上風浪大,又常受颱風所擾,為了省錢才走海運。內河則安全的多,避開冬季結冰,怎麼看都比海運強。大商戶不怕花那幾個銀子,故有錢的還走運河。加之天下都知道鹽商才是豪富,一個跑運輸的能有幾個錢?他就不知道徐景昌玩不是運輸,而是走私。沒有海運,便沒有海關。徐景昌連稅都不交,賺來的全是自己的。豈有不富之理?

    袁閣老還在思量,他與劉永年算得上一表三千里了。此時來信獻計,是什麼意思?誠然朝廷沒錢,然他的摺子遞上去,直接就斷了福王的財路。仗著聖上固然不怕,只是有必要得罪福王么?可不從私心來看,朝廷開通海運確實是個好計。靠著刮地皮,鼎盛時期才不到三千萬兩,而南宋隨便就上億。想想歲入翻五倍還不勒掯百姓,還是很誘人的。徐景昌玩不起大的,朝廷能玩。劉永年坐擁無數山林,可養蠶桑,他是想跟洋人販絲綢么?

    作為豪強家族的一員,袁閣老自是知道所謂重農抑商,重的不是農,而是土地。官員哪裡有閑工夫去打理那麼多生意,更懶的管理複雜的商業。那麼就把商業卡死,讓土地附加值不停的往上翻。不用幹什麼,坐等發個水災旱災,甚至朝廷執政偏差,就可以輕輕巧巧的變成大莊園主。但作為首輔,他知道再這樣下去不行。前三年的風調雨順是白撈著的,偌大的國家,年年都有災荒。土地兼并到今天,不是節流就能解決,必須開源。

    袁閣老不想得罪福王,於是他沒有上摺子,而是利用單獨議事的機會,將打好腹稿的海運規劃,以拿不定主意為理由,口述給了聖上。

    聖上眯了眯眼:「閣老覺得可行?」

    袁閣老沉穩的道:「從史書上來看,番邦對我們絲綢茶葉與瓷器,趨之若鶩。臣曾見過倭緞,遠不如我們的錦緞。朝廷出資的作坊,或可收攏流民,使之有安生立命之所。再則災荒太多,民間溺斃女嬰成風,長此以往陰陽失調,不利於國運。紡織是女子本業,她們能賺口糧,百姓便不會輕易捨棄。再則且看南宋,孱弱的偏居一隅依舊富饒。雖不敢北伐,但抵擋了蒙古十幾年。當年的蒙古橫掃一切,也就南宋抵禦的最久。若非蒙古用計,理宗又實在無能,未必就能滅國。」宋史,是很尷尬的存在。華夏的規矩是後面的朝代修前面的歷史,多少有些貶低,但宋朝與蒙古仇恨太深,宮廷里的資料又被金國毀於一旦。但即便如此,宋之繁華都讓人無法忽視。元朝不拘束貴族經商,至少中樞是富有的,他們只是不會統治而已。斷絕科舉,就斷絕了希望。元朝要開科取士,還不定是什麼模樣。

    聖上真的窮太久了,早些年逼急了還能抄個家什麼都。這些年都不富裕,便是有錢的也很低調,再則朝廷要用人,不能做的太過。好容易攢了些銀子,一個災荒全給拋了出去。他堂堂天子,竟遠不如江南豪族奢華。他是真想奪鹽商之財,卻是鹽商族人多在朝為官,盤根錯節,不好動彈。聖上此刻看哪個有錢人都不順眼,恨不能效仿朱元璋,殺他個血流成河。

    可海運是徐景昌的,換言之,那是福王的。饒是從古至今的皇帝都是厚臉皮,聖上也覺得有些過了。一個乖巧的親王,除了有些小任性,挑不出任何錯來。他卻一次又一次的坑他。明知道他在意什麼,偏偏為了局勢,數次犧牲。聖上深深嘆了口氣,揮退了袁閣老,又使人喚了太子來。

    太子聽完聖上對海運的分析,當然高興。他跟福王又沒感情,搶就搶了。稍微猶豫了一下,就道:「不好太委屈了十一弟,我讓個莊子與他。」太子原先是親王,分府的時候自是有田莊。被削成了郡王,也無人打田莊的主意。與先太子生來是太子不同,他立為太子后,誰也不會無聊的要他把莊子上繳,故他的手頭比先太子還寬裕些。皇子不止一處莊子,通常京郊有一個,外省還有幾個。聖上想奪福王的財路,福王不會記恨聖上,難道就不會記恨他?將來天下都是他的,這個時候也就顯的格外大方,預備把自己京中的莊子賞與福王。省的被那傢伙惦記上,給他在聖上跟前下黑話。一個田莊而已,作為太子,賞的起。

    聖上有些頭痛,真的沒法子跟小兒子交代。想了半日,才道:「罷了,加封徐景昌之妻為東湖郡主吧。」

    李興懷怔了下,之前聖上教導他,有機會廢了葉庭芳。現如今因對福王的愧疚,反悔了?垂下眼,是了,那是福王的人。封了又廢,真是太打福王的臉。如今為了海運,只得再次讓步,可見世事無常。幸而此事還不曾同父親說,便只當做不知道吧。

    太子沉吟:「這樣的話,東湖會成為葉氏的封地。」

    聖上疲倦的道:「做事留一線,逼急了,你十一弟非鬧騰死不可。郡主的年俸才五千兩,他們兩口子名下一寸田土都無。五千兩裁衣裳都不夠,好歹是郡主,亦是朝廷臉面。」定國公府只剩祭田沒查抄不說,徐景昌還出族了。無官無職,回京更是只能依福王而居。聖上不想封賞太過,可也不能叫人家沒飯吃。再奪了他們的港口,還不知那起子人怎麼編排。異姓郡主不是宗女,在江南的地界上沒人招惹是真,但想如正經宗室子弟一樣肆意奪人家產卻是不能。聖上再煩葉家,對著福王的人,還是不大能下太狠的手。

    太子心胸狹窄,福王鬧騰太過,等他死了,福王危矣。不若事先處理好,以免兄弟鬩牆。想到此處,對太子越發不滿。福王其實很好哄,竟是連一個傻孩子都哄不住。光賞女人有個什麼用?女人跟了他,便是他的人,還會向著你不成?收買人心的勾當也乾的太沒水準了!你就不能出城看看他么?你是哥哥,多跑兩次說說話兒,誰好意思扭著。

    再頭痛,事兒還要做。福王的委屈,跟家國天下比起來,屁都算不上。聖上所考慮的,只有怎麼安撫罷了,把海運留給福王這種選擇,真是從來沒出現在過腦海里。

    聖上想要海運,甚至不用跟徐景昌打招呼。只需一封聖旨,輕飄飄的成立一個海運衙門,該懂的人自然就懂了。為安撫福王,聖上傳了口諭:「鐘錶專營還歸你。」

    福王登時就炸毛!即刻下令徹查,到底是誰透的口風。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葉家、嚴家、越家的門生故舊加起來,六部皆有人。憤怒的福王要翻個告密的,自是尋的出來。海運衙門成立第三日,左都御史就上摺子參袁閣老縱容族人橫行鄉里,哄抬米價。

    左都御史是嚴鴻信之父做學政是錄的舉人,與嚴鴻信正經的師兄弟。這樣明面上的關係,都是不瞞人的。如今混朝堂的就沒有乾淨的,便是自己乾淨,族人也難乾淨。只看想不想參,敢不敢參罷了。御史么,不過是幾方勢力的狗。朝堂眾人立刻明白是福王發飆了。

    本來么,一個頂安分的親王。做點子生意還不佔運河,委委屈屈的走海運。手底下沒人,就一個伴讀在蹦噠。從來不欺男霸女侵佔民田,後院女人是多了點兒,那還是聖上跟太子可勁兒賞的。對了,他還養著秦王妃。到今年初,秦王妃才有俸祿,之前一直是福王開支。同情他的人不在少數。人家過的本來就緊巴巴的,你袁閣老拿著個小皇子賣什麼好啊?再不好,那是先太子的遺物,有點香火情會死啊?

    被朝野側目的袁閣老氣的半死,朝廷已是入不敷出了,再不想法子,難道看著災民們餓死?餓死也就罷了,餓的半死,那不是給朝廷添亂么?一個個尸位素餐,有點風吹草動立刻化身為道德標杆,指點起江山來。福王有什麼好同情的?難道維護的不是他家的天下?

    袁閣老混朝堂,自然不是單打獨鬥。他亦有門生,朝堂上掐成了一鍋粥。聖上煩的不行,他暫時不想換首輔,再說堂堂首輔,也不能拋出去給福王出氣;可又不知如何給小兒子順毛。海運落入朝廷,東湖那個港口收益便有限。聖上管理國家多年,哪裡能不知道投入產出比。東湖的本錢是否賺回來了都不知道,福王是必定要怒的。若非自己下手,誰這麼欺負他的兒子,他至少得夷個三族。

    就在此時,太子漂亮的把自己的在京中的大莊園賜給了福王。庭瑤暗道不好,太子下了先手!儲君風範盡顯,倒襯的福王不懂事兒。

    福王一拍桌子:「靠!他竟學聰明了!」抬眼望向庭瑤,「我們該怎麼辦」



    上一頁 ←    → 下一頁

    諸天盡頭天阿降臨皇叔寵妃悠著點至高學院腹黑首領的甜心BOSS
    如意小郎君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