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266章 智慧的化身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266章 智慧的化身字體大小: A+
     
      第265章 智慧的化身

      下午的快樂時光很快過去,各朝古人對於盜夢空間還意猶未盡。

      不過不管大家再怎麼迷戀電影,對於晚上即將到來的直播依舊期待不已。

      蘇晨自從回到學校後,就已經完全回到了原先的生活節奏。

      對於今晚要售賣的電動車,在晚上直播之前,他已經全部準備妥當。

      為了儘可能讓更多的古人受益,他特意準備了數量龐大的電動車。

      晚上七點時間一到,他就準時開播,再一次和各朝古人見面。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蘇晨,歡迎大家觀看直播。」

      再次說起直播的開場白,令他倍感親切,依稀記得上一次說起仿佛隔了好久。

      回應蘇晨的,依舊是各朝古人熱情的問候,鋪天蓋地的覆蓋了整個天幕。

      到了此刻,正在隆中接待劉備拜訪的諸葛亮多少有些緊張。

      畢竟等會主播將要說到他,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主播,現在可以告訴我答案了吧?

      一旁的劉備也跟著緊張起來,也同樣關心天下都有哪些才華橫溢的謀士。

      要是主播能夠坦誠相告,他也好親自去拉攏一番。

      對於諸葛亮其人,蘇晨是非常敬佩的,可以說是智慧的代名詞。

      而諸葛亮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除了聰明絕頂,最重要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義精神。

      「主播在講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謀士之前,有必要講一講諸葛亮的一生經歷,也讓大家明白諸葛亮為什麼深受歷朝歷代世人的敬仰。」

      「光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

      「諸葛亮早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術並擔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隨前往。」

      「後來,諸葛玄官職被朱皓取代,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荊州投奔時任荊州州牧劉表。」

      「在荊州期間,諸葛亮與潁川人石廣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處遊學。」

      「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他說石廣元、徐元直與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一樣的人。」

      「諸葛玄去世時,諸葛亮18歲,他來到隆中種地為生。」

      「諸葛亮注重與荊州當地名士交流,他經常去當地名士龐德公家拜訪,每次都在床下對著龐德公行禮。」

      「諸葛亮也常去影響力與龐德公相當的黃承彥家裡拜訪,並且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

      黃承彥:還是我慧眼識珠,一眼就看出了諸葛亮前途遠大。

      其實很早之前,他就聽說過諸葛亮的名氣。

      那個時候,他就有意認識這種青年才俊。

      在見過諸葛亮其人後,經過一番交談,諸葛亮確實如傳聞中那般才華橫溢。

      也正因如此,他才把女兒嫁給諸葛亮。

      在知道諸葛亮以後的偉大成就後,他就明白自己所做的決策有多么正確。

      雖說之前觀看的三國演義有戲說的成分,很多情節做不得真,但諸葛亮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卻是真真切切的。

      對於諸葛亮的才華,他是最有發言權的,非常認可諸葛亮這個女婿。

      甚至於他認為在三國時代,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仍然是第一流的。

      畢竟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曹魏用兵的情節就可見一二,雖然略有改編,但對抗曹魏的整體方向是不會有錯的。

      面對綜合實力數倍於己的強大的魏國,諸葛亮以攻為守,主動向曹魏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而且能做到進退自如,打得有來有回,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就這樣厲害的女婿,他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與劉備相遇。」

      「不過對於這兩人的相遇,史書記載有兩種說法。」

      「一是劉備屯駐新野,司馬徽、徐庶分別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是臥龍,能助劉備安定天下。」

      「於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

      「諸葛亮與劉備分析了當時天下大勢,勸劉備先取荊州,再占益州可以謀取天下。」

      「另一種說法為諸葛亮認為曹操剛剛安定河北,下一個進攻的地方一定是荊州。」

      「但時任州牧劉表不通曉軍事,所以諸葛亮先去找劉備,想讓劉備守衛荊州。」

      「一開始,劉備只是以普通待客之禮設宴接待諸葛亮及其它賓客。」

      「宴會結束後,諸葛亮獨自留下沒有離開,此時才有機會與劉備展開深入交談,並受到劉備的禮遇。」

      「後來,諸葛亮為好友劉琦獻計助其逃離襄陽。」

      「劉表死後,其次子劉琮即位,當曹操攻打荊州時納城投降。」

      「諸葛亮與劉備南行避亂,此時孫權正在柴桑擁兵觀望。」

      「諸葛亮親自勸說孫權,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據荊州,孫權也難以自保,為此孫權應與劉備結盟共御曹操。」

      「孫權認同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領三萬水軍與諸葛亮回去支援劉備。」

      「後劉孫軍隊在赤壁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在我們後世可謂是家喻戶曉。」

      「之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管理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並從這三郡徵收賦稅為劉備充當軍資。」

      孫中山:諸葛亮確實是我國封建時代一位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一個封建制時代的政治家,生前死後竟然得到各族人民如此熱忱的頌揚和懷念,在我國封建制時代實在是少有的。

      他縱觀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績,處處體現著諸葛亮的優秀品德。

      這些優秀品德,可以歸結為修身養德、盡忠為國、虛心納諫、廉潔奉公、嚴明法紀、一身正氣的典範精神。

      當然了,諸葛亮最讓他看中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為實現國家統一、國富民安的遠大理想,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為國家為民族利益而奮鬥的獻身精神。

      這些精神實際上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將永遠昭示後來者,就比如深受影響的他自己。

      三國混戰,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實現天下大一統,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也一直激勵著他。

      為了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為了實現整個中華的統一,他也必將為了革命事業而努力奮鬥。

      「劉備和諸葛亮相遇的兩種說法不管哪一個是真的,但兩人談論的《隆中對》卻廣為流傳,現在已經成了我們後世學生的必背篇目。」

      「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相見後,劉備向諸葛亮詢問計策。」

      「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帝之命,皇上失去大權。」

      「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伸張大義重振天下。」

      「但自己的智慧謀略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

      「不過我志向仍未熄滅,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面對劉備的提問,諸葛亮向劉備陳述了三分天下的計謀。」

      「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傑並起,占據多個州郡的數不勝數。」

      「當初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

      「然而,曹操最終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

      「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

      「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

      「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

      「只可以把孫權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

      「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

      「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

      「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

      「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

      「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

      「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搜羅天下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

      「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

      「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

      「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

      「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精闢地分析出了三分天下的發展趨勢,並具體提出了自己的戰略主張。」

      「興復漢室、建立蜀漢政權,成為了後來蜀漢政權的立國之綱。」

      劉備:妙啊!真是妙啊!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了水,匡扶漢室有望啊!

      哪怕他剛剛聽過諸葛先生的《隆中對》,可再一次聽到三分天下的大計,依舊讓他不甚歡喜。

      他深知以自己的才智想要匡扶漢室,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須拜訪天下名士才行。

      也正是抱著這個原因,他大老遠跑來隆中三顧茅廬,請求諸葛先生出山。

      剛才諸葛先生給他講述的三分天下策略和主播所講的一模一樣,這讓他對諸葛先生敬佩不已。

      雖然以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演繹的情節來看,實際的發展情況和隆中對有明顯的差別。

      但這並不能說明隆中對的計策就是錯的,只能說事情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他之所以看重諸葛先生,並不在於隆中對的謀劃最後有沒有實現。

      而是通過隆中對,他切實感受到了諸葛先生的才華橫溢。

      而他所尋找的正是這樣的謀士,以諸葛先生的聰明才智助他匡扶漢室大有希望。

      尤其是歷史軌跡已經改變,天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州牧劉璋派遣法正去請劉備幫忙攻打占據漢中的張魯,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

      「214年,諸葛亮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張飛、趙雲沿著長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東、巴西、德陽等地,後來與劉備在成都附近匯合。」

      「諸葛亮又協助劉備占領益州,並駐守在成都此時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

      「劉備外出時,常留下諸葛亮鎮守成都。」

      「因劉璋軟弱寬和,蜀地民風渙散,所以諸葛亮剛入蜀地就實行嚴法以正風氣。」

      「時任廣都長蔣琬經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劉備要處罰他,被諸葛亮以蔣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為由加以勸阻。」

      「221年,劉備登基稱帝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

      「222年,劉備要進攻東吳政權,諸葛亮沒有勸住。」

      「223年,劉備病重,在白帝城召見諸葛亮託付後事,說如果劉禪難以扶持,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223年5月,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併兼任益州牧。」

      「蜀漢政權大小事務皆由諸葛亮決斷,主簿楊顒勸諫諸葛亮不應該大小事務都親自處理。」

      「諸葛亮十分感謝楊顒的提醒,楊顒去世後,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幾個郡縣都叛亂了,諸葛亮以剛剛經歷先帝大葬為由沒有發兵平叛。」

      「諸葛亮還派遣使者去往東吳政權締結姻親,增進蜀吳友好關係。」

      李隆基:依朕看,劉備白帝城託孤,直言劉禪不才,諸葛亮可卻而代之,並不是在收買人心,而是確有此意。

      劉備臨終前准許諸葛亮可以將劉禪取而代之,諸葛亮自己來做蜀漢的皇帝。

      很多人會認為劉備是在收買人心,好讓諸葛亮備受託孤之恩,將來傾盡全力輔佐劉禪。

      但他卻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劉備的確有讓諸葛亮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一是國家的存續,遠比誰做皇帝更加重要。

      夷陵之戰的失敗,導致劉備的出征隊伍幾乎全軍覆沒,許多文臣武將戰死,剛剛建國的蜀漢元氣大傷。

      劉備敗退回白帝城的時候,並非東吳無力繼續追擊。

      而是陸遜擔心曹魏會攻擊東吳,因此才撤了回去。

      也就是說,劉備戰敗後,幾乎沒有足夠實力抵擋東吳的進攻。

      幾乎沒有能力在白帝城自保,因為戰敗造成的損失太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對蜀漢的未來十分擔憂,和東吳已經敵對,和曹魏又是死敵。

      如果這兩家聯合攻擊蜀漢,那麼該如何是好?

      如果說自己死後的接班人劉禪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那麼也許還能挽回這個爛攤子。

      要是劉禪無才,那自己一生的心血豈不是付諸東流。

      而諸葛亮是一個有能力治國安邦的人,如果取而代之。

      那麼諸葛亮可以挽回蜀漢當前的局面,使國家得以存續。

      二是漢室已然衰落,民心早已失去。

      東漢末年是漢代史上最腐敗衰落的時期,也是歷史上少有的黑暗時期。

      作為國家基礎的百姓,被掌權的那一小部分人統治著。

      當他們被壓迫得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們不是走向死亡,就是走向全面爆發。

      張角三兄弟就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於是創立太平道,籠絡信徒,發動黃巾軍起義。

      從這時候開始,原本被壓榨的百姓連被壓榨的資本都沒有了。

      因為他們要麼死於戰火,要麼死於逃亡途中。

      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找到一塊新的土地,重新過日子。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百姓們開始不相信朝廷。

      老百姓開始隱隱覺得漢室已然衰落,已經走上了末路。

      實際上確實如此,即使是黃巾軍之亂被壓制,朝廷也對各地的割據勢力無可奈何,最後還被曹操掌握。

      從黃巾軍之亂發家的劉備,對此一目了然,心中自然明白漢王室已經失去了民心。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王朝的繼承人,但是自己也在夷陵失敗了,僅存的民心又失去了一部分。

      這種情況下,與其讓劉禪繼續守著漢家名份,然後支持劉禪的人越來越少。

      倒不如讓諸葛亮創立新朝,給予百姓一個新的希望,這樣才對得起當初相信自己,追隨自己的人。

      三是劉禪難以治理國家,不如做個安樂侯。

      劉備閱人無數,自然從幼小的劉禪身上,看出了兒子是否有才能。

      實際上,從後來歷史發展來看,劉禪雖然說不上是昏君,但絕對是無才無能之輩。

      劉備也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他在臨終前,不禁為劉禪的未來擔憂。

      蜀漢要完成振興漢室,北定中原的目標是十分艱難的。

      就連劉備這種人傑,統御著許多才能不下於他的文武人物,都不容易完成目標,劉禪就更加不可能。

      如果因為劉禪的無才無能,導致國家衰落,甚至覆滅,那麼劉禪的下場必定淒涼。

      與其如此,倒不如將國家交給諸葛亮。

      而劉禪離開權力中心,做一個安樂侯,想必也是劉備願意看見的。

      也正是基於這三個原因,他才會認為劉備對諸葛亮的託孤之言,也不一定是在收買人心。

      也許在劉備喪失鬥志和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時,心中可能真的想將國家交給諸葛亮。

      「225年2月,諸葛亮率兵攻打南中雍闓等叛軍。」

      「馬謖勸諫諸葛亮此次出兵應以攻心安撫為上策,諸葛亮虛心納諫。」

      「7月,諸葛亮誅殺叛軍首領,南中地區領袖孟獲收容雍闓殘部與諸葛亮對抗。」

      「諸葛亮七縱七擒最終讓孟獲心悅誠服,歸順於蜀漢政權。」

      「諸葛亮沒有在南中駐兵,還給孟獲等南中地區一些有名望的人任命官職。」

      「並提供金銀錢財、農耕技術供他們使用,而後班師回成都。」

      「226年,諸葛亮想要出兵漢中,派遣前將軍李嚴屯駐江州,命令都護軍陳到駐守永安並歸李嚴統轄,此舉意在防禦東吳政權進攻。」

      「227年,諸葛亮率兵北上駐紮漢中,他留下長史張裔和參軍蔣琬臨行前作《出師表》上書給後主劉禪,然後前往沔陽駐軍。」

      「228年春天,諸葛亮聲稱要從斜谷道攻占眉縣,並派趙雲和鄧芝率領兵占領箕谷充當疑兵。」

      「自己親自率兵攻打祁山,遭到由張郃率領所率領魏軍的抵抗。」

      「諸葛亮命令馬謖率領各軍前行,並與張郃大戰於街亭,因馬謖不聽諸葛亮安排而兵敗。」

      「諸葛亮不得不率領百姓退回漢中,並處死馬謖。」

      「自己也上書後主劉禪自降三級,當作懲罰。」

      「後主劉禪改任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

      「此次出征,諸葛亮將天水參軍姜維收入麾下,任命他為掌管軍事的倉曹掾。」

      李世民:諸葛亮應當成為臣子的標杆,讓群臣效仿。

      他認為諸葛亮不僅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深諳戰爭藝術的戰略家。

      諸葛亮治理蜀國,雖然十分勤勉,但是諸葛亮的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擴張領土上,而沒有真正的考慮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而且,諸葛亮還大興土木,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不過總的來說,諸葛亮是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治理能力的名相,應該讓他的文武百官以諸葛亮為榜樣。

      在蜀魏之戰中,諸葛亮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諸葛亮的軍隊訓練良好,紀律嚴明,作戰講究陣法,指揮若定,因而在一些戰役中取得了勝利。

      蜀軍北進不能成功,正是由蜀魏的全部力量對比決定的。

      諸葛亮的個人才能和中道病死,在戰爭的進展和結局中只起了局部的作用。

      諸葛亮在與曹操對決的過程中,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

      五出祁山,北伐曹魏。

      雖因國小力薄,未獲大勝,但以攻為守的策略方針的運用是成功的。

      蜀國在艱難窘迫中與魏國對抗數十年之久,一度處於主動地位,這是與諸葛亮所奠定的基業分不開的。

      「228年冬天,諸葛亮聽聞曹休兵敗,魏軍東下,關中防衛空虛,便想趁機出兵。」

      「蜀漢群臣對於此次出征能否獲勝心存疑慮,為此諸葛亮上書後主劉禪嚴明此次出征的重要性。」

      「冬天,諸葛亮出兵散關,圍攻陳倉,與魏軍交戰,斬殺魏將王雙。」

      「229年,諸葛亮派遣陳式攻打武都、陰平,曹魏政權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抗。」

      「諸葛亮親自帶兵攻陷建威,郭淮隨即放棄抵抗退走。」

      「諸葛亮因而取得了武都和陰平,後主劉禪趁機恢復了諸葛亮丞相官職。」

      「230年,諸葛亮聽說魏軍就要到來。」

      「於是,諸葛亮便在成固、赤坂駐紮防備。」

      「同時,諸葛亮讓李嚴率領二萬人軍隊前往漢中支援。」

      「並奏請後主劉禪讓李嚴的兒子李豐擔任江州都督,接管當地軍務。」

      「231年,諸葛亮再次率兵攻打祁山,並用木牛運輸糧食。」

      「當時李嚴負責督運糧草,正值夏秋之際,陰雨連綿不絕,糧食運輸跟不上。」

      「諸葛亮接到李嚴的傳信說糧食跟不上,於是糧食用盡時候,諸葛亮就率兵撤退。」

      「司馬懿派遣張郃追擊,張郃在木門附近與諸葛亮激戰,後被蜀兵射殺而死。」

      「諸葛亮軍隊撤退後,李嚴又故作驚訝,說糧食充沛,軍隊為何撤退。」

      「此時李嚴是想通過強調諸葛亮無故撤退,來掩蓋自己督運糧草不利。」

      「諸葛亮便將李嚴傳給自己的書信遞給朝廷,李嚴前後矛盾的地方就顯露出來。」

      「於是,諸葛亮彈劾李嚴,認為他只顧自己私利,不顧國家大義,將李嚴廢為平民。」

      蘇軾:諸葛亮和曹操一樣,也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

      《三國志》評論諸葛亮說,軍事不是他的專長,他在軍事上只採取比較穩重的策略,還說他的才能主要表現在政治方面。

      但從他的角度來看,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是個傑出的戰略家。

      諸葛亮對曹魏的進攻,迫使強大的曹魏採取守勢,陷入了被動的地位,這就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體現。

      所以,諸葛亮既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軍事家。

      但是他也要公正的說明,諸葛亮雖然和曹操一樣,採取了阻止豪強勢力發展的政策,但諸葛亮對四川方面的大族豪強還不得不讓步。

      諸葛亮富國強兵儘管是為了興復漢室,然而客觀上為整個巴蜀地區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定、繁榮與和諧。

      三國時期,諸葛亮治理的蜀國是最好的,也就是政治清明、經濟發達、人民安定。

      「234年,諸葛亮再次率兵從斜谷道出兵,用流馬當作運糧工具,並占據了武功縣五丈原。」

      「隨後,諸葛亮率兵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在渭水隔岸對壘。」

      「諸葛亮經常擔心糧食會接應不上,自己的志向難以實現。」

      「於是,他決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為長久之計。」

      「諸葛亮幾次挑戰,司馬懿都閉門不出。」

      「諸葛亮用女性衣服諷刺司馬懿,司馬懿生氣要迎戰,但被衛尉辛毗勸住。」

      「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重,後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往探視,並諮詢國家大計。」

      「幾日之後,李福又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其來意,並言明費禕可以成為自己的繼任者。」

      「沒過幾天,諸葛亮因病逝世,後主劉禪遵循諸葛亮遺命將其葬在漢中的定軍山。」

      「諸葛亮剛剛去世時候,各地民眾都請求官府立廟。」

      「但官府以不合禮制為由拒絕,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

      「263年春,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後主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朱棣:諸葛亮可惜了,最終功虧一簣,到底沒能匡扶漢室。

      誠然,由於諸葛亮的早逝,北伐未能取得最後成功。

      但若上天給諸葛亮足夠的壽命,蜀軍逼退或擊破魏軍,奪取關中地區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加上孫吳的有力配合,則可取得更大的戰果。

      儘管歷史不能假設,但也不應簡單地以成敗論英雄。

      僅就其臨終前的戰略態勢而言,諸葛亮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以弱擊強的典範,完全當得起一流軍事家的稱號。

      當然,作為軍事家,諸葛亮奇謀不足,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也是其整體成就不及曹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應該看到,北伐未能最後成功。

      從根本上說,還是受到蜀、魏綜合實力對比的制約。

      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都失利,主要是蜀漢國力和曹魏相差太遠。

      而且自從關羽、張飛、馬超等相繼去世,蜀漢精銳又在夷陵一戰中損失殆盡後,諸葛亮也是無人可用。

      就這樣還打得對手狼狽不堪,足以說明諸葛亮的厲害之處了。

      況且諸葛亮專業是治戎理民,軍事謀略就是個業餘愛好。

      加上對手都是人傑,人又多,又是諸葛亮攻對手守,搞不定也正常。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和傲嬌空姐的荒島生活快穿逆襲:神秘boss萬古最強宗重生之貴女平妻超級全能系統
    妖斬三國無限之配角的逆襲通靈影后:重生國民女神危險關係蠱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