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第160章 勃利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漢風再起之帝國時代 - 第160章 勃利字體大小: A+
     
      第160章 勃利

      1727年9月6日,勃利城。

      「北雪6號」內河炮艇甫一駛入勃利港碼頭,立時便湧來一群小販,朝陸續下船的齊國海軍官兵熱情地吆喝,以期能吸引這些來自上國的軍爺目光,售出自己的商品。

      眾所周知,齊國的軍爺餉銀豐厚,出手也向來大方,隨便扔幾個大子,就夠他們這些卑微小販大半天的收息了。

      駐守在碼頭的一隊東丹國士兵迅速奔了過來,將圍聚過來的小販強行驅趕開,以免他們阻了齊國海軍官兵的去路。

      勃利城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會合口的東岸,最早為渤海國都城。1674年12月,為了敲打不怎麼聽話的渤海國,當時的勃利城都統扎喀納在齊國和北明的支持下,趁渤海國主巴海率領大軍攻略遼東之際,突然宣布自立,建東丹國,並以該城為都,領有黑龍江下游以西的領土。

      說來也是尷尬,東丹與北明的鎮州(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部分)以黑龍江為界,江西之地為東丹,江東之地歸屬北明,但其都城勃利卻位於江東一片狹窄河谷,出了城不到二十里便到了北明地界。

      可以說,北明的軍隊若是要進攻東丹,在軍營中吃了早飯出發,估計還不到午飯時間,便能殺到勃利城下。而且,以北明強悍的水上實力,隨便派出一支艦隊,便能從黑龍江入海口上朔至勃利城,輕鬆將其都城封鎖,隔絕各路援兵的救援。

      東丹以勃利為都,妥妥的是天子守國門。

      不過,好在東丹自建國起,也很好的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充當渤海和北明之間的戰略緩衝,同時作為齊國安插於黑龍江流域的一個鍥子,控扼遠東地區的戰略要地。在渤海和北明面前,也是伏低做小,甚為恭順,不輕易得罪兩方。

      勃利守兩江交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向南可由烏蘇里江或者陸路直抵鎮州(今海參崴),通往西海(今日本海),向東可由黑龍江沿河而下,進入大明海(今鄂霍茨克海),往西則可沿河上朔,駛往黑龍江中游和精奇里江,聯接渤海國腹地。

      作為聯接渤海和北明之間的交通樞紐,勃利城僅憑繁榮的過境貿易,便能獲利巨萬。

      嶺北和北海的貂皮、熊皮、狐皮、人參、鹿茸、東珠匯聚於此,來自北明和齊國的工業製成品、日雜用品通過這裡中轉,還有無數來自朝鮮、日本,以及漢地的移民由此前停駐休整,然後前往各自心中期許之地。

      經過數十年發展,勃利城已擁有居民八萬之眾,差不多占據了整個東丹國近三成的人口,是外東北地區僅次於鎮州城的大埠。

      昔日,這裡不過是一片蠻荒地帶,前明時期還曾於此設奴兒干都司,以女真人為戍兵,行羈縻統治。從國防軍事角度來考慮,該地區屬於邊牆以外,大明於此確實也沒啥利益,最多不過一些部落頭領和酋長的貢賦貿易罷了。他們千里迢迢送點毛皮、人參、鹿茸之類的土特產,大明朝廷還得回賜一堆禮物,反正沒有賺到錢,只有那些土蠻開開心心地拿著大明賞賜的禮物趕回深山老林,享受一把「文明世界」的薰陶。

      後來,隨著大明國勢衰退,奴兒干都司基本上也慢慢廢掉了,跟中原的聯繫也減少了,貿易時斷時續,在女真崛起後更是完全斷絕。如果不是通虜的晉商有門路的話,明朝官商富裕階層恐怕根本享受到各種高級毛皮以及老山參等藥材。

      但現在一切都改變了。

      北明的勢力擴展至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下游)以東地區,東丹國則沿著黑龍江不斷向東北方拓展空間,占領了錫霍特-阿林山以東、烏第河以北廣闊地區,而渤海國更甚,其西部的邊界都快摸到葉尼塞河流域。

      在幾方勢力的征服下,整個嶺北及外東北地區的部落和原住民被納入各自治下,整治得服服帖帖,更有不少的部族被編戶齊民,充當繳納賦稅、承擔兵役的順民。

      為了提升實力,增加國力和聚集民心,包括東丹國在內的幾個國家積極推進同化政策,開辦基礎漢語學堂,教授原住民習漢話、行漢俗、著漢衣——儘管東丹和渤海上層皆為女真人,但委實沒有像樣的女真文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創立的滿文,壓根就沒幾個人會寫,再加上齊國和北明的影響,在各自建國後,便在國內皆推行漢化。

      地方部族裡以勇力出名的丁壯也被徵募從軍,這些人在軍隊中摔打廝混幾年,基本上都成了各自國家的基本盤。除役後,回到部落里,在地方基層官員的刻意扶持下,話語權也非常高,部落頭領和酋長也得客客氣氣,這就進一步穩固了基層政權的統治。

      按照齊國人的說法,想要有效統治異族,或者更直白地表述,要順利殖民落後民族,征服新的領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是必需的。只有在文明和武力上實現了雙重碾壓,同化異族才能得以實現。

      想想後世神州大陸廣袤的領土,炎黃子孫足足花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才順利移民到整個版圖上的各個角落。漢代三國兩晉開發珠三角、湖廣、江南,但力度遠遠不夠,只能說是預熱;隋唐年間花了大力氣開發江南、浙北以及江西,排乾當地沼澤積水,開墾良田,改造環境,取得了豐碩成果;宋代開發出了兩湖,建立城市,安置北方移民,湖廣人口激增,由此「湖廣熟天下足」;明代在控制蒙元攻占的雲南的基礎上,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同時從內地移民過去,一改以往羈縻政策,開始朝實控推進;我大清繼續在西南改土歸流,為此打的戰爭都不是一場兩場,殺得割據當地的土司頭人們那叫一個人頭滾滾,還占領了蒙古草原、控制了西域、雪區(含部分青海),同時把滿洲歸併了進來實控;到了民國時期,中國與俄國、日本在滿洲進行了一場移民競賽,最後中國完勝,1931年那會,滿洲有3500多萬中國人,而日本、俄國卻只有區區幾十萬,不足百萬,徹底決定當地人種歸屬;而到了現代,西域、青海、雪區的大規模移民展開了,當地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注)

      生產力沒有實質性的進步,那麼邊疆地區和所謂的羈縻地區的開發成本就始終降不下來,而成本降不下來,那麼就註定財政上入不敷出,難以長期維持。如前明時期,在征服安南數十年後,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比例,最後又不得不主動放棄,任由其自立。

      所以,縱觀華夏上下兩千多年歷史,大陸基本盤的開發和鞏固,是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來的,一次投入一點點,實控一小塊,當條件成熟時,取消當地自治(羈縻),編戶齊民,徹底消化。

      而北明、東丹和渤海三國對外東北和嶺北地區的征服和開發則截然不同,在齊國的扶持下,擁有大量火炮、火槍,還有縱橫江河的炮艇、槳帆船,輔以鋒利的長矛大刀和堅硬的甲冑,再加上領先數百年的文明,對尚處於蒙昧狀態的原住民,不啻為降維打擊。這就使得征服者們可以省略不少前戲,直入正題,更無需顧忌對方感受。

      順者昌,逆者亡!

      凡是不服王化的部落野民,皆遭到征服者予無情地打擊,冥頑不化者施以極刑,以儆效尤,附逆者貶斥為奴,只能在礦場、道路、河道、碼頭、種植園裡,悲慘地度過自己的餘生。

      在竭力打壓和馴服地方部落原住民的同時,那就是大力移民,不斷地從漢地、朝鮮,以及日本招攬無地、失地,乃至破產的農戶和難民,填充這麼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擴大自身的基本盤。外東北地區雖然氣候寒冷,但並不是不能適應。生活個兩代人之後,基本上都沒問題了。他們在當地從事農業、商業,部分人開作坊或充當技工,外加少量軍人、官員、書吏及家屬,基本上就撐起了一個新型社會的架子,徹底取代曾經蒙昧原始的「野人」生活方式。

      如今的勃利城,匯兩江之利,聚四方人氣,攬八方財貨,成為黑龍江流域地區最大的商貿集散地、毛皮交易中心和航運中心,每年所創造的財富比當地原住民過去數百年累計生產的財富還要多得多。

      至於原先的部落原住民,則成了「少數民族」,淪為先進「文明種族」的附庸,在高壓的武力威懾下,在高度繁榮的物質文明薰陶下,不得不順應「大勢」,被動地融入其中。

      勃利這座城市,被無數人譽為黑龍江上最為璀璨的明珠,它為整個東丹國貢獻的財政和稅收超過八成以上。呃,可以這麼說,要是勃利城被敵人攻破,東丹國也就差不多被滅國了。

      哦,對了,這裡還有一座造船廠,齊國、北明和東丹三家合資建立,能生產若干型號的內河平底船和近海槳帆船,也能對包括蒸汽機帆船、內河小火輪、炮艇在內的各種船隻進行必要的維修和保養。齊國-北明聯合組建的黑龍江分艦隊的母港就設在勃利,除了拱衛保護這條黃金水道外,武力威懾秦國的意味不言而表。

      未來的話,勃利城的發展只會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北明和齊國有意將雙(城子)鎮(州)鐵路最終延伸至勃利,從而加速兩地的貨物和人員周轉速度,同時也促進該地區的經濟融合。

      這對勃利乃至東丹國的經濟發展而言,絕對是一針強心劑,更是一股強勁的助推力。鐵路可以拉來更多的人、更多的貨物、更多的技術,以及更多的資本,這是外東北大地上的百姓們早就熟知的事情。

      前面已經通車的鎮州、雙城子兩城,都獲得了飛速發展,勃利城作為兩江交匯點,貿易集散中心,若是再有一條鐵路通往鎮州港,理論上也將獲得快速發展,從而帶動整個東丹國的經濟和人口的增長。

      「那幾艘船上拉的人準備運到哪兒去?」北雪6號副艇長、仁勇校尉(中尉)蘇祖傑站在碼頭上,扭頭看著三四艘平底船,載著一百多人和大量物資緩緩駛離碼頭,朝著南邊行去,不由好奇地問道。

      「報告長官,東丹國準備在兩江交匯處的那座黑瞎子島上建立軍事據點,作為勃利城的外圍防禦支撐。」一名前來迎接的海軍士官回答道。

      「喲,東丹國也開始未雨綢繆,準備積極應對秦國的威脅了。」蘇祖傑笑著說道。

      黑瞎子島以地理位置來看,是勃利城的天然屏障和門戶,地勢險要,居烏蘇里江口,控制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是黑、烏兩江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該島並非江中島嶼,而是一塊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地勢平坦,由數十個破碎小島和沙洲組成,三面環水自成體系。此前,這裡不過是一片荒蕪的草甸和林地,還有大面積的濕地,生長著柳樹、榆樹、楊樹、柞樹和牧草,江汊縱橫,水草豐盛,是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棲息地,至今也未有人在那裡定居。

      如今,東丹國獲悉秦國在黑龍江上游的海蘭泡和雅克薩設立據點,移民屯殖,似乎有意加強該地區的實際控制力度,如渤海國一樣,也頓時緊張起來,破天荒地拿出大筆銀錢,在黑瞎子島設立屯殖據點,修建堡壘,以加強勃利城的外圍防禦。

      別看東丹和渤海兩國憑藉先進的火器,將兵力不多的羅剎人攆得抱頭鼠竄,更是將無數的地方土著和部落原住民打得屁滾尿流,迫使他們走出山林,集村並寨,納為治下之民,不僅要繳納各種賦稅,還要服兵役,為王前驅,繼續征服新的領地和部落。但他們若是要對上秦國的話,就不夠看了。

      無他,國力上的巨大差異!

      自從火器時代來臨後,就讓士兵變得極為廉價。在過去,需要數年花費巨大代價才能培養一名精銳的士兵,但在火器時代,一個農人僅需要培訓幾個月,就能拉上戰場,成為一名合格的火槍兵。

      秦國有多少人口?

      約莫有億萬之眾!

      你能想像嗎,只要秦國能提供足夠多的火槍,他們就能輕鬆的組織一支超過十萬、數十萬規模的火器部隊,然後鋪天蓋地地湧來,將它的敵人淹滅。

      數十年前,秦國剛剛統一神州大陸,因為常年的戰爭和清虜的暴虐統治,廣闊的遼東大地,人口規模尚不到二十萬,對於新生的渤海、東丹,以及北明鎮州,根本夠不上威脅,反而他們三國頻繁組織小股滲透部隊,深入遼東,招攬(強擄)當地居民,帶回各自境內,充實自身人口。

      然而,隨著秦國境內局勢慢慢恢復平靜,依託其龐大的人口規模,不斷地移民實邊,建立諸多軍屯和民屯,興建大量堡壘城寨,不僅遏制了渤海、東丹和北明的侵襲,還將他們的軍力輻射至松花江、嫩江流域。

      二十多年前,秦國更是在原阿勒楚喀堡(今哈爾濱阿城區)的基礎上,將其擴建為城,移民兩千戶,重新命名為鎮寧。

      據說,目前這座鎮寧城已經有五萬餘居民,周邊堡寨林立,農田墾殖近百萬畝,已基本實現糧食自給,並能有效支撐秦軍進一步往北和西兩個方向穩步推進。

      及至目前,秦國終於將其觸角延伸到了黑龍江,建海蘭泡和雅克薩兩寨,開始露出它那鋒利的獠牙,這如何不讓國小力弱的東丹為之驚懼。

      大齊爸爸救命!

      大明兄長幫我!

      ——

      注:該段摘自《1630崛起南美》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全服最強刺客吞噬星空東方夢工廠你是我的榮耀曖昧技師
    男神抽獎系統超級神基因魔天記首輔家的小嬌娘戰天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