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237章 利瑪竇規矩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 第237章 利瑪竇規矩字體大小: A+
     
      聽到龐迪我的詢問王文龍一笑,他之所以願意和龐迪我交流的目的就在這裡。

      他說道:「我以為利瑪竇的辦法就很好:調和與適應中國文化,注重和文人學士交流,走上層路線,通過科學技術的間接方式傳教,對中國人的道德價值觀和禮儀實踐保持開放尊重的態度。」

      王文龍評論道:「這就是利瑪竇能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把這套辦法命名為利瑪竇規矩,在耶穌會士中廣為宣傳。」

      明清朝廷並不反對天主教,中國民間流行的宗教多了去了,不差天主教這一個,關鍵你得服管。

      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真正的問題是天主教自己的排他性,動不動要求中國人改變所有傳統習俗,不聽朝廷的要聽教皇以及修會的,這一套放在中國就是搞笑呢,能傳開才有鬼了。

      也正因如此,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屢屢碰壁,直到利瑪竇搞懂這一點。

      此君在華傳教多次碰壁之後總算學聰明了,知道不能硬整,於是他不再強制禁止教徒祭拜祖先,學穿明人的服飾,人家當他是僧人把他請到佛教寺廟中熱情款待他也接受,還和當地僧人關係處的不錯。

      歷史上利瑪竇在肇慶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收到了當地官員的匾額,上書「西來淨土」,因為當地官員不知道啥是天主教,所以完全把利瑪竇的天主堂當成一個洋和尚開的佛寺。

      而利瑪竇看到後也高高興興的把匾額掛上去,並且和其他神父說「淨土」和「天堂」的意思差不多——主打一個懂事。

      正是因為使用這種方法,明代士紳大夫才願意和利瑪竇交流。

      「利瑪竇規矩」在保持中國文化完整性的同時,也給中西文化提供了交流的途徑,無疑是最適應中國國情的傳教方法,以此耶穌會也成為惟一能夠成功在華傳教的修會。

      對於此時王朝來說只要天主教不搞什麼異教徒排斥,傳教士拜耶穌、佛教徒吃齋、道教修仙,誰也不干涉誰,那麼耶穌會在中國傳教也沒問題,而中國也能得到他們所輸入的大量歐洲科技——在現階段彼此都是賺的。

      前世的天文學家湯若望、南懷仁,畫家郎世寧全都是耶穌會士,也是在利瑪竇規矩之下入華的。

      大明的確需要歐洲人的技術,哪怕有王文龍這個穿越者也一樣。

      因為科技是一整套完備的體系,王文龍或許知道其中一兩個歷史上的關鍵點,但剩餘大量的技術是靠工匠長期磨合出來的,王文龍不可能在大明空手建立起一套科技體系。

      比如王文龍知道清末鐵炮的鑄造技術改良,但他連鑄造廠都沒進過,不可能平地起高樓的造出比澳門卜加勞炮廠更好的火炮,他知道牛頓定律,會算拋物線,可他寫不出一套炮兵操典:必須要實際大量應用炮兵作戰才能積累出完整經驗。

      而這些東西歷史上耶穌會士為了在華傳教向明清朝廷輸入了不少。

      前世歷史上到滿清時「利瑪竇規矩」已經成為官方判定傳教士是否合法的標準。

      康熙年間曾規定,只有遵守「利瑪竇規矩」的傳教士才可以在「領票」制度下進入中國傳教,不遵守者則驅逐出境。一些遵守利瑪竇規矩的歐洲傳教士也在歷史上留下了「西儒風範」的評價。

      一直到清朝末年國力大衰,朝廷對於私自入華傳教的傳教士再也沒有本事控制之後,這套規矩才被西方傳教士完全打破。

      許多外國傳教士在有絕對武力優勢的情況下再來傳教基本就變成配合殖民了,直接利用買辦和二鬼子發展教徒,更是對利瑪竇規矩嗤之以鼻,他們威脅地方、毀寺拆觀、包庇二鬼子侵占百姓良田,原本天主教與中國社會的平衡直接被打破。

      聽了王文龍的話龐迪我默然良久,他有些牴觸這種和異教和光同塵的傳教辦法。

      但思考之後龐迪我也不得不承認王文龍的分析沒錯,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打開對大明傳教的大門。

      良久後龐迪我起身道:「建陽先生的分析非常精闢,我應該給耶穌會寫一封信了。我代表耶穌會對您表示感謝。」

      王文龍道:「只是一點建議而已,日後說不定我還有求到你們的時候呢。」

      龐迪我笑著說:「到時候我一定盡力幫忙。」

      耶穌會即使到崇禎末年也只不過發展了十幾萬信眾,但是其中上層文人的比例卻是非常高,這也是耶穌會找到的主要傳教方向。

      通過今天的交流,龐迪我已經非常認同王文龍的世界眼光,知道這樣的人物在明朝絕對是鳳毛麟角。哪怕耶穌會不用王文龍所說的利瑪竇規矩,也有必要交好王文龍這樣的名士。

      ……

      「相公,前面就要到廈門島地界了嗎?」沈宜修坐在轎子上好奇的看著這閩海風物。

      這還是她第一次看見大海。

      王文龍囑咐她說道:「你別到處跑了,趕快回船艙里坐著,待會兒浮海危險。」

      沈宜修搖頭說:「我想看看他們是怎麼起錨航海的。」

      

      

      王文龍道:「別不聽勸,待會兒你就明白了。」

      「我才不信。」沈宜修頭鐵的站在船尾。

      等到小船起航她果然不再頭鐵。

      這年頭可沒有廈門跨海大橋,從泉州府地界到廈門島還是要坐船的,雖然路程只有十里地,但畢竟還是海船,在十月份的天氣東北風嗚嗚的,幾人坐的又是小船,船越小在海上顛簸就越大,不一會兒沈宜修就受不了了,頭暈腦脹的被李國仙和丫鬟扶到船艙里。

      王文龍被沈宜修和李國仙一起白了一眼後才忍住笑。

      廈門城位於廈門島上,這地方原本就是一個邊防衛所,稱為「中左所」,城牆周長只有一千多米,高六米,就是個小小的堡壘模樣。

      廈門城也不屬於泉州或漳州管轄,之前一直屬於管理衛所兵的福建都指揮使轄區,與金門所城,高浦所城,以及永寧衛城、鎮海衛城互為犄角。原本守軍一千多人。

      而王文龍到達之時這座原本荒涼的海防要塞已經在幾個月的開發之後初見城市模樣。

      城牆部分被拆除,然後重修擴建,城牆高度也在增加,而在城牆外面已經出現了這時大城一般的「關廂」地區。

      這還要仰賴於漳泉的流民太多了,給一口飯吃就來幹活,短時間內就將這一座邊防要塞給建成了至少是一個大縣的規模。

      過了鼓浪嶼,眼前就是廈門島了,船一到岸邊就見到碼頭上擠了大片的人潮。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只不過各個衣衫襤褸,看起來精瘦,一見有船隻在碼頭停下就連忙圍上來。

      「東家東家,要人扛包麼?」

      「東家,叫我吧,我有力氣。」

      「東家,兩個銅板給你扛到城裡去。」

      周圍傳來亂七八糟的喊聲,原來這些人不是討飯的乞丐,而是碼頭上搶活的力工。

      這樣的還已經是年輕力壯,王文龍遠處一看,就見遠處的樹蔭沙灘上滿是衣衫襤褸的人畏畏縮縮的往這裡看來,羨慕的想要上來扛包,但是又沒力氣擠進來。

      這些扛包者為了搶工擠成一團,王文龍船隻的跳板剛剛放上瞬間就被人堵上了,想下腳都沒地方。

      「哎呦。」李國仙的丫鬟剛踩上跳板,居然這些搶活的人直接把跳板給擠的一滑,跳板幾乎掉到海里去,她也嚇了一跳。

      還是布政使司衙門的吏員生怕王文龍的家眷出危險,停了船之後就帶著穿皂服的衙役跑過來,衙役掏出鐵尺晃悠著吼了兩聲,那群扛包的力工才紛紛散開。

      為了安全王文龍,讓吏員去給沈宜修李國仙還有他們的丫鬟全都各自找了轎子,等女子坐入轎中之後,一群男人才擁著幾頂轎子一起往廈門城裡走。

      走出碼頭範圍,回頭就見流民一群一群的擠在碼頭上,臭氣熏天,李國仙驚呼:「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王文龍說:「多半都是想去大員的,今年受災太嚴重了啊。」

      現在秋收已經快要結束,一季的紅薯南瓜全都已經收穫了,但三一教的賑災銀台在收回之後馬上又發完,因為今年的天氣太惡劣,第一季水稻因為天冷減產之後,第二季又遭遇了洪澇。

      在沿海的一些縣,兩季紅薯南瓜的產量甚至已經超過了過去的主糧稻米,紅薯已經成了許多人家的主食。

      破產的小地主無數,許多小地主為了不賣祖產只能拼命借債,三一教的銀台回款之後再放貸,發貸速度比第一季放貸時候快了幾乎一倍。

      但福建在萬曆二十九年的大明受災情況甚至都排不上號,河南的黃河改道、貴州府定番地震,貴州東部各府以及黃平五司自正月至六月不曾下雨,都已經釀成了可以記上史書級別的饑荒。

      其中貴州的災情最為嚴重,貴州巡撫上報具體災情之後朝廷立馬決定將湖管四川二省拖欠繳納的協濟銀糧錢米全部押運到貴州賑濟災民。

      不能不救,貴州去年剛剛打完楊應龍之亂,今年又遭遇如此程度的饑荒,如果再不加以賑濟,分分鐘就要全省大亂。

      遠不止貴州,哪怕福建現在都出現了白蓮教,閩西閩中已經土匪四起,汀州的村子收紅薯時甚至出錢請當地衛所兵出兵保護,土匪也餓極了,為了搶紅薯都能動手。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第一影后:重生之我是大極品透視神眼絕世神醫:腹黑大小姐諸天至尊從大秦開始統御萬界
    元尊武道獨尊無限動漫錄仙逆呆萌配腹黑:絕寵小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