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第681章 遲早面對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 第681章 遲早面對字體大小: A+
     
      第681章 遲早面對

      關外異族入侵,一直是幽州要面對的頭號問題。(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去年過年時,袁熙就讓趙雲打了一仗,殺得來犯邊的鮮卑流寇人頭滾滾,這一年間也算安生。

      這次壽春之戰打到秋天時,邊境還沒有動靜,袁熙一度以為今年長城內外不會有戰事了,但他在鄴城的時候,北面卻傳來消息,說關內關外的胡人又蠢蠢欲動了。

      這不僅指的是關外鮮卑,還說明關內烏桓也不老實了。

      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公孫度家族在遼東的擴張,導致不僅關外鮮卑,關內的烏桓也開始有所警覺,畢竟公孫度勢大,遲早要和他們產生利益衝突。

      當初袁熙在背後支持公孫度,其中目的之一,便是要逼得烏桓走投無路,只能來和自己聯手。

      但似乎掌管幾十萬烏桓的單于塌頓,似乎是腦子轉不過來,至今沒有和袁熙交好的表示。

      袁熙猜測,在單于塌頓的角度上,向來是因為和袁氏聯姻,背靠袁尚,所以有恃無恐吧?

      而且袁熙和袁尚暫時聯手的消息,應該也沒有傳到單于塌頓耳中,單于塌頓還以為自己是一顆用來牽制袁熙的棋子,殊不知冀州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想想後世也是一樣,單于塌頓反應一直慢上半拍,曹操北伐烏桓,也是先和烏桓交好,然後長途跋涉,秘密行軍到白狼山附近,突然翻臉攻擊,烏桓猝不及防大敗,單于塌頓被殺,餘眾皆大部投降,大部分都被遷往內地,關內烏桓就此消亡。

      雖然曹操的做法看起來不厚道,但袁熙倒是明白曹操如此做的原因,因為彼時中原連續大疫,關外烏桓卻是人口不斷在增長,這樣下去,遲早會生禍亂,所以曹操才勞師遠征,不計代價也要將烏桓消滅。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北地人口增長速度高於中原的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漢末三國連續爆發的疫病。

      彼時中原地區雖然人口眾多,但多聚居於大城村鎮,尤其是大城裡面,但限於時代,大城裡面可供居住的地區本就不多,所以很多居民雜居,人口密度極大。

      在這種情況下,水源的使用,污物的排放,人群的隔離,比現代的環境的要差很多,平時還好,但到了疫病爆發時期,每個環節都會成為疫病級數量增長的因素。

      加上傷寒雜病論尚未問世,人們對疫病認識不夠,在種種因素推動下,每次出現疫病的地方,幾乎是都是大城大鎮,且極難控制,常常要死上相當一部分人,人口密度劇烈下降後,疫病才會漸漸停止傳播。

      這種代價是極為慘痛的,華夏人民在無數人命的基礎上,才摸索到了防止疫病的訣竅,而歐洲就要晚一些,直到中世紀時,還無法找到有效應對黑死病的辦法。

      如今袁熙所在的幽州,因為有目的的進行了防治,在全天下來看,反而是條件最好的,很多爆發疫病的苗頭,都被提前掐滅,所以要比中原大城的死亡率要低得多。

      所以幽州雖然環境苦寒,但只要不爆發難以應對的疫病,人口就能穩步增長。

      而更北邊的遼東鮮卑,也是如此,其不在村鎮居住,人口密度低,且因為水源珍貴,所以對於水源的保護反而要更加在意,又因為口糧珍貴,發生疫病時,對於病人的處理手段也相當果決,甚至殘忍。

      這樣一來,反而無形抑制了疫病的傳播,所以北地的外族,這些年人口一直在緩慢增長,包括并州的南匈奴也是如此。

      如果是太平世道,中原政權穩固,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戰亂年代,兵災疫病造成中原人口崩盤,而北地外族人口增多,此消彼長,問題就多了。

      據後世記載,三國魏晉時期中原人口降到兩千萬時,北地長城內外的鮮卑烏桓匈奴的總數,已經突破了千萬。

      力量的失衡,加上冰河期到來導致的外族南下,兩邊的衝突便不可避免的成為你死我活的生存之爭。

      東漢對於關外異族,採取的是以夷制夷的政策,用關內烏桓對付關外鮮卑,用關內南匈奴對付關外北匈奴。

      這種做法最初是有效的,但前提是有一個強大的中原政權,能壓得住關內的胡人,但顯然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這種手段已經失效了。

      關內胡人遲早會聯手關外胡人來,或者分頭進擊,調轉矛頭對付富庶的中原地區,導致了後世的五胡亂華。

      對於這種情況,曹操應該是有先見之明的,便有了後世的白狼山之戰,雖然有背信棄義的嫌疑,但反映了曹操對於天下形勢的把握。

      生死存亡面前,其它都不重要了。

      彼時曹魏占據著整個北方,境內有匈奴、鮮卑、氐、羌、烏桓、羯、盧水胡、丁零等族,民族的複雜性和部分易叛亂地區,所以採取的策略為接受內附,積極平叛,這對於缺少勞力的中原,算是有益的補充。

      但之後的內遷安置政策,便出現了大問題。

      一方面其採用了將打敗的關內胡人內遷的政策,將長城防線,全部放給了關外胡人。

      另外一個方面,內遷人口過多,在隴右河州地區,到西晉時候,胡人已經超過了漢人,反客為主,甚至在關中地區也是如此。

      《徙戎論》中提到「關中之人百萬餘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西北諸郡,皆為戎居」。

      這事實上是等於現在的幽州并州涼州,甚至冀州司隸,百年內都變成了胡人主導的地區,加上關外胡人南下,五路亂華便成了必然。

      袁熙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以幽州為起點,防止這種歷史的發生。

      他心裡隱隱約約已經有了些眉目,但是實施起來異常困難,畢竟以他現在的實力,很多想法是有心無力,所以只能用外交手段來彌補軍事的短板。

      烏桓便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袁熙的想法,是以其作為試驗田,來驗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他先前和郭嘉沮授商討過自己的想法,兩人雖然驚嘆於袁熙和常人完全不同的思路,但因為沒有後世的歷史知識,並不能體會到未來的殘酷性。

      兩人都覺得袁熙是不是想得有些過多了,此時最重要的,不應該是爭霸天下嗎?

      但袁熙明白,此時不早作準備,將來可能就晚了。

      所以這次他力排眾議,準備商討和烏桓談判,展開一系列的軍事和內政合作。

      一是聯手對付關外的流寇異族。

      關外鮮卑和關內烏桓雖有世仇,但單于塌頓不想和其徹底撕破臉,免得被其大規模報復。

      所以袁熙提議,讓烏桓出勞力青壯,加入袁熙的軍隊,以幽州軍的名義對付鮮卑,這樣烏桓便脫了出來。

      當然,雖然青壯勞力寶貴,但同時袁熙也要負責安置這些青壯的家屬,這對於相對於增長的人口,缺少食物的烏桓來說,其實也能夠減輕一部分壓力。

      但這就是袁熙的目的,釜底抽薪。

      他要做的,是試驗內遷政策的臨界點,既一地之內,胡漢的比例多少才合適。

      讓胡人在人口比例上占優是肯定不行的,這樣不僅做不到同化,還會被反客為主,倒逼漢人逃離。

      袁熙要試驗的,就是保留一部分邊地外族的情況下,在自己治下接納一部分相當比例的胡人,能其能夠慢慢融入當地,但又不至於讓其鳩占鵲巢。

      當然,他的這個治下,不禁包括幽州,還包括了徐州和江淮地區。

      當初他提出這個設想時,郭嘉沮授也頗為經驗,疑惑道:「江淮不缺人口,讓他們費盡人力物力遷過去,值得嗎?」

      袁熙微笑道:「有些不可?」

      「要真算起來,現在的絕大部分胡人,其祖上都能追溯到炎黃,和我們其實也算是同宗起源。」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居住地區的擴大,產生了種種不同的風俗,這些風俗有的可能不太合適,有的卻是對中原的有益補充。」

      「既然是胡漢融合,當然是不僅包括中原地區,也要包括江淮乃至江東,以及南蠻南越地區。」

      「說來現在這些地區,雖然都是漢家天下,但卻被稱為山越野人,在中原人眼裡還不如胡人,甚至不被當人看。」

      「但隨著將來天下統一,這些遲早也會進入漢人的範疇,胡漢能夠融合,漢人和山越人,當然也能融合,在其中加入胡人,又有何不可?」

      「讓其提前體會到民族融合的好處,也是天下一統的重要步驟之一,何況融合併不是消滅,而是互相學習互補。」

      「只要心向華夏,便都是華夏人。」

      郭嘉沮授不得不承認,雖然袁熙這番話有些東西他們還不能理解,但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而且這些說法,他們從未多想,如今卻仿佛打開了一扇門,看到了門外的全新景象。

      郭嘉出聲道:「嘉有一事不明,使君為什麼對這件事情如此上心?」

      袁熙猶豫了一下,才緩緩出聲道:「確實,這件事情看起來並不太重要。」

      「但一想到可能發生的慘痛景象,我就覺得,既然來到這世上,總要嘗試一下,看看能不能改變一些東西。」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激情燃燒的歲月驚世毒妃:輕狂大小姐三國之最強皇帝從我是特種兵開始打卡快穿之我才是女主
    鳳唳九天長生界我想與你共度餘生焚天之怒靈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