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第678章 困局之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 第678章 困局之變字體大小: A+
     
      第678章 困局之變

      對於如何對待江淮士族,當初袁熙打下壽春時,很是頭痛了一番。▲𝐺𝑜𝑜𝑔𝑙𝑒搜索▲

      因為這裡面有情況錯綜複雜的幾大勢力,即使袁熙出身汝南袁氏,也很難插手進去。

      其一是以豫州譙郡為中心的曹操勢力,這裡面主要是以曹氏和夏侯氏為主,兼以其他本地大姓,是支持曹操的中堅力量。

      曹氏就不說了,夏侯氏其實人數也很多,其不僅在曹操效力,在二袁和劉備麾下,也多有身居要職的。

      在彼時對於大家族來說,這也屬於正常操作,畢竟誰也不知道誰能贏到最後,到時候只要押對一方,就能保證家族存續。

      但袁熙對於曹氏是深有防備,對於夏侯氏也不敢報以信任,所以這一派系,他幾乎是放棄的。

      其次就是二袁家鄉汝南郡的各大家族勢力,這一系自從袁隗袁基死後,便以袁術為主,當年即使袁紹被過繼為嫡子,但實際上這一支還是以袁術為主,所以袁術才輕蔑地將袁紹稱為家奴。

      在漢代所謂家族的家主,雖然在族譜上標有主支分支,但就像沒有永恆的皇位一樣,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家主。

      本來襲爵的主支,也可能因為種種意外,可能會沒有子嗣傳承而斷代,也甚至可能會整族消亡,這個時候,家族的權力,便要進行更替了。

      即使主支剩下幾個半大孩子,一群分支族老也不可能為其忠心效力,暗暗想出無數種辦法將其架空,不用幾年,家主就會易主。

      主支分支,是會隨著是時光的變遷,而產生權力的交接變化的,和皇權的更換,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當初袁隗袁基一族被董卓幾乎殺滅,雖然有剩下的族人,但這時候誰願意會將其奉為家主?

      於是家主的權力,便自然地交接到勢力最大的袁術手上,但隨著袁紹占據冀州,打敗田楷公孫瓚等人,占據四州,勢力急速膨脹後,袁紹的權力便超過了袁術,於是便開始行使袁氏家主的權力,包括袁熙的過繼之事,便是如此。

      這時候按道理袁熙過繼到袁基這一支後,成為袁氏家主的正當性,其實已經比袁紹袁術這一支就高了,但事實上卻是沒什麼用,原因很簡單,他這一支勢力不夠。

      這也是為什麼袁紹放心讓袁熙過繼的原因,因為即使給了袁熙這個機會,袁氏家主的位置,也不可能進行交替。

      但之後天下形勢的變化,其實是出乎袁氏族人的預料的。

      袁熙的勢力,膨脹得太快了。

      一開始袁氏族人並不在意,畢竟天下是二袁之爭,一方占據中原,一方占據江淮,袁熙相比之下,勢力要小得多。

      然後隨著袁術的覆滅,袁紹的病重,袁譚袁尚的決裂,袁氏族人突然發現,袁熙反而在袁家諸支之中,地位急速膨脹,已經成為了下任家主有利的競爭者!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袁尚想要依靠袁熙,但仍保留有一份戒心的原因,因為在這點上,兩者是有根本利益衝突的,就像袁譚袁尚爭奪袁紹正統繼承人一樣,矛盾天生無法調和。

      所以袁熙如今在袁氏之中聲名日甚,很多人想要投靠他,包括袁術從弟袁胤甘心為袁熙效力,便是為此。

      但袁熙卻不想袁氏族人勢力過於龐大,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見風使舵之徒,忠心並不可靠,能力無論相比太史慈趙雲田豫,還是郭嘉沮授陸遜這些袁熙嫡系,都差得太遠。

      所以袁熙有目的地將袁術族人這個大麻煩丟給了鄴城,不讓其繼續在壽春合肥等關鍵要地占據高位,否則只會給袁熙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但這麼多位置空了出來,必須要找人填補上,袁熙帶來了些幽州徐州的官員,但這些人能力也是有限,難以在壽春這種要地擔起大任,總要依靠一些熟悉當地狀況的士族配合。

      李術便是其中的了例子,但畢竟他這種處事圓滑的也是少數,袁熙最後便將目光瞄向了第三股勢力。

      劉姓宗室。

      彼時天下,劉姓宗室沒有十萬也有八萬,大部分都已經落魄,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所能得到的資源,還是要比尋常人要高的。

      就像劉備雖然落魄到賣草鞋,但一旦找到機會進入圈子,立刻便能搭上士族名流的關係,比如拜盧植為師,這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

      漢朝成立後,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度,同時實行分封諸侯王制度,史稱郡國並行制,這種制度的弊端,就是容易導致諸侯王過大過強,導致後來也有了規模浩大的七國之亂。

      於是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各諸侯王和地方實力派的力量,漢武帝在實施推恩令的基礎上,對秦朝監御史制度和漢初丞相史制度進行了改進,建立了刺史制度。

      他將天下分為十三個州,每州設一名刺史,職責是監察本州內各郡太守的履職盡責情況,只對皇帝負責,每名刺史在一州內任期規定為一年。

      這種制度因為行政體系和監察體系的互相獨立,有效威懾了各州郡守,防止了動亂,也因為任期短,難以在地方上形成根基,所以算是一個極好的創舉。

      但隨著時移世易,刺史的權力也越來越大,西漢末期因為地方官員把控力不足,刺史開始做出一些超出職權的事情,比如鎮壓叛亂,處置流民等。

      尤其王莽篡漢以後,各地出現了不穩的跡象,王莽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改刺史為州牧,不僅有管理地方,統兵作戰的權力,並且還可以授予大將軍稱號,爵位世襲,至此刺史制度變質,從監察官向地方行政長官轉變,雖然劉秀之後恢復了刺史制度,但這種影響已經不可消除。

      最後到了漢靈帝時期,為了鎮壓黃巾之亂,和實際上和黃巾軍暗地合作的地方士族官員,漢室宗親劉焉正式向朝廷提議,任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史稱廢史立牧。

      這其實是變相回到了西漢之初分封諸侯王的老路上,歷史在五百年間走了一個的循環,不得不說人類在史書中得到的教訓,便是什麼教訓都得不到。

      飲鴆止渴的後果,便是東漢徹底分裂,天下變成了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和叛亂割據勢力的控制地區,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幾乎等於沒有。

      而提議者者的劉焉,為自己謀了個益州牧,並在益州製作天子車駕,密謀自立為帝,同時在興平元年派出長子劉范和次子劉誕,勾連馬騰,密謀進攻長安,但事情敗露,劉范劉誕兵敗被殺。

      劉焉得知後,惶惶不可終日,此時府內大火,將其私造的天子車駕燒了個乾淨,劉焉覺得時遭到了天譴,在驚恐交加之下,背瘡發作而死。

      其四子中,唯一跟隨入蜀的便是劉璋,便是在後世被劉備從手中奪取益州那位,其懦弱多疑,能力也不夠,連漢中張魯都打不過,在很多人耳中,他可能還不如自己那位兒媳婦吳氏名聲大,後者改嫁給了劉備,成了皇后。

      而劉焉在中平元年那次勾結馬騰,攻打長安的叛亂,簡介導致劫掠長安洛陽的南匈奴一支無法從并州通道返回,被迫聯繫交好的黑山軍,從黑山通道北上,想要從幽州代郡返回并州。

      但在黑山北出口,北新城南面,這支匈奴軍遇到了兩支打賭的軍隊,然後全軍覆沒。

      這便是袁熙和趙雲相遇,初次合作的一戰,也是一切的開始,袁熙每每想起來,都覺得世上的事情是如此奇妙,一環扣著一環,每個環節上有人有意無意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決斷和命運。

      如今的天下,已經到了積重難返,非破不立的地步,袁熙擔心於壽春沒有可靠之人坐鎮,所以將目光投向了劉姓宗室。

      劉勛這種當地大族,袁氏是帶著防備心的,所以他要找些家族勢力薄弱,後台少且尚未出名的,於是他便把目光投向了還是劉勛手下的劉曄。

      劉曄此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雖然家境落魄,但其十三歲就能斬殺寵信的侍者,顯然是極為決斷之人,後世被稱有佐事之才,善於識人,是當初袁熙極為留意之人。

      當初太史慈便尋不到,袁熙也頗為遺憾,打下皖城後得知劉燁下落後,袁熙很是欣喜,但因為戰事緊迫,袁熙急著趕往合肥壽春,只能交代李術去想辦法。

      李術一直沒有忘記此事,當他得知這次入城的是劉曄後,便知道機會來了,但劉曄此人,李術聽說其脾氣頗硬,是個很有主見的人,要是自己完不成袁熙交託,可就麻煩了。

      他回想著剛才劉顯離開時所說的話,苦苦思索半晌,卻是起身出門,命人趕著馬車,一路往橋蕤府中而去。

      橋蕤府中,大小喬正在伺候著日漸體弱的橋蕤,這些日子,橋蕤氣色一天比一天差,大小喬都是心中悲傷,明白其命不久矣。

      橋蕤見到,勉力做出一副輕鬆的樣子,安慰兩女道:「相比公路公其他手下將領的下場,我已經算是活得久了。」

      「世事無常,誰又能猜到,連孫伯符那種人,都會遭人暗算呢?」

      他心道袁熙真是神了,身邊那高人這都算得出來,只怕有其協助,袁熙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超級黑卡鄉野誘惑無敵葯尊激情燃燒的歲月驚世毒妃:輕狂大小姐
    三國之最強皇帝從我是特種兵開始打卡快穿之我才是女主鳳唳九天長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