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第485章 立足當前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 第485章 立足當前字體大小: A+
     
      第485章 立足當前

      糜芳在前面引著袁熙一路過去,袁熙卻見到碼頭上有幾艘海船停靠卸貨,不時有人推著貨物下船,水線漸漸高於水面。●𝑮𝒐𝒐𝒈𝒍𝒆搜索●

      袁熙見有艘海船在水線以下,有密密麻麻的白色斑點,不由走進了些,定睛一看,這不是藤壺嗎?

      他過去摸著一排排的藤壺,笑道:「這東西貌似很好吃。」

      糜芳聽了,笑道:「使君對海上的事情還真是了解,不過這東西對船板損傷頗大,要是不處理掉,船板只會越發不結實,但即使清理下來,船板也遠不如之前結實。」

      「只一次遠航,這船板就損壞不少,怕是以後只跑近海了。」

      袁熙猛然間反應過來,「糜家商隊也有遠海商路?」

      糜芳解釋道:「只一兩艘而已,是小妹當初突然奇想,說甄家商隊打造遠洋商船,肯定是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商機,不如糜家也試一試。」

      「我一開始是不願意的,遠洋貿易不容易回本,危險又大,她卻堅持己見,還貼補了自己的私房,我實在沒法,才先後派了兩艘海船出海,一去爪哇,一去暹羅。」

      「起初我也沒當回事,畢竟遠海貿易的地點,一來一回就要將近大半年,風浪又多,南下的船隻往往一大半回不來,也是有的。」

      「不過這次算運氣好,去爪哇和暹羅的船先後回來了,暹羅這隻,還是昨天剛到的。」

      袁熙聽了,心道暹羅不就是泰國,這地方盛產香料,確實是如今中原士族的最愛,要說別的,可能還有茶葉和珍奇動物了吧?

      他開口道:「能否看下帶回來的特產?」

      糜芳猜測袁熙對海外商品很感興趣,不然也不會連番派甄家海船出海,當即道:「我帶使君看看。」

      眾人一路到了碼頭倉庫,糜芳讓人打開大門,裡面滿地的貨物,袁熙發現大部分貨物和甄家商船帶來的很是相似,有香料,有茶葉,甚至有珊瑚樹玳瑁等珍貴裝飾品,但就是沒有自己想要的農作物。

      想想也是,相比利潤極高香料和飾品的,誰還會帶不好保存又賣不出價錢的種植作物?

      糜芳見袁熙站在貨箱前面默然不語,試探道:「使君好像對遠洋商路很感興趣?」

      「恕芳直言,海外乃是蠻夷化外之地,遍地瘴癘,雖然貨物價值不菲,但是以時間和損失來算,好像並不怎麼賺錢啊。」

      袁熙抬起頭來,嘆道:「太守說到點子上了。」

      「單單以盈虧計算,遠洋商路,絕大部分是虧錢的,而且虧的還很多。」

      有一個極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實是,在歐洲發現美洲之前,遠洋航海貿易的利潤並不高,虧錢才是常態,遠不如本土生產的利潤來的穩定,出海的冒險家,需要找到金主支持,才能湊齊遠洋航行的錢,但這錢相當一大部分,是血本無歸的。

      因為遠洋貿易時間周期長,風險大,船員死亡率高,收穫的利潤卻波動極大,所以西方的航海家,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找到依靠大規模盈利的渠道方法。

      歐洲發現非洲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開發當地商品產業,奴隸貿易倒成了最賺錢的選擇。

      直到美洲被發現,建立了穩定的航路,從中獲取了可以用來交換其他產地商品的貴重金屬金銀後,才在歐洲,非洲,美洲之間形成了穩定獲取大量利潤的黑三角貿易。

      歐洲從本國裝載酒類和鹽布匹等物,沿中央航路到非洲換成黑人奴隸,然後到美洲卸下奴隸,換成金銀蔗糖菸草,再返回歐洲。

      形成了這條穩定的貿易線路後,歐洲才開始慢慢積累大量原始資本,才有更多的余錢,投入到對華夏的商路開發之中。

      而在這之前,歐洲到華夏的商路只能有單向利潤,因為他們需要華夏的瓷器和茶葉絲綢,華夏卻不需要他們的任何東西。

      直到歐洲用美洲獲取來的白銀,才慢慢敲開了華夏的貿易大門,但這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糜芳指的遠洋商路,就是徐州到揚州交趾以南的地區之間的貿易路線,這些商路尚未形成固定航線,風險大不說,兩邊也沒有達成固定的需求的商品交換習慣,交換所用的貨幣也無法統一。

      在重重障礙下,可能需要持續投入幾年,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華夏才可能和南洋諸國建立利潤和周期穩定的貿易航線。

      天下越穩定富庶,南陽諸國特產的香料和飾品等奢侈品才能賣出,獲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但這對天下大亂,連飯都吃不飽的漢末來說,還是太過超前了一些,這可是士族都會餓死的漫長冰河期,饑荒面前,奢侈品毫無用處。

      袁熙不得不承認,以今世的眼光來說,糜芳的話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自己要不是有著後世的經驗和知識,也不會靡費巨資,去讓船隊航行到未知之地去冒險。

      但航海的好處,並不單單是獲取利潤,而是獲取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促進文化融合,兼容並包,提升華夏文明的進步程度,才是航海賦予的最大意義。

      袁熙雖然了解一些後世的知識,但這些體系並不完善,比如許多現代化工業的知識在這時代根本無法應用,很多基於基礎製造工業的東西如果只有皮毛,可能還不如這個時代的土辦法來得有效。

      比如袁熙嘗試用混凝土製造城牆,但在仔細計算後,發現無論是從成本還是製造難度上,都遠遠不如漢末魏晉時出現的糯米灰漿法。

      《天工開物》對糯米灰漿的組成、製作方法和性能都有詳細記載:「灰一分入河砂,黃土二分,用糯米、陽桃藤汁和勻,經築堅固,永不隳壞,名曰三合土。」

      這種加入糯米汁的三合土,便是糯米灰漿,有強度高、韌性好、防滲性能好等優點,它的出現使建築膠凝材料的粘接性有了質的飛躍,代表了我國古代石灰基膠黏劑的最高成就。

      後世重慶榮昌包河鎮有座清代石塔,已有三百餘年歷史,高10米,傾斜度達45°,卻至今未倒塌,該塔也是採用了糯米灰漿為粘接材料,這說明這種材料的韌性,已經不比現代水泥差多少了。

      而至少在西漢早期,華夏就已經使用類似於後世稱為三合土(石灰、黃土和沙子)的石灰混合材料了,這也是如今用來製造城牆的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

      如今袁熙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礎上,試驗改進成糯米灰漿法,建造更堅固的城牆。

      這種想法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所要的前置技術都出現完備了,之後的新技術只是需要一個契機而已。

      相比之下,混凝土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大規模生產上,都欠缺鏈條上的某些關鍵環節,並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

      技術進步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來,才能逐漸點亮其所需的前置科技,一大步跨出十幾步乃至幾十步的距離,是不現實的。

      就像從木板帆船絕不可能直接變成蒸汽鐵甲艦,那種事只能存在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之中。

      所以當前的遠海航行對袁熙來說,尚處於探索試驗階段,也絕不只有發展貿易這一個目的,而是用其促進相關產業的整體發展。

      袁熙也無法向糜芳詳細解釋,眼下自己出海貿易,只是為了尋找幾種對華夏極有作用的作物,而這些東西,將能大大增強應對天災風險時的能力。

      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巨的,可能需要花很多年,也可能直到袁熙死去,也未必能有眉目,但袁熙認為,既然遲早要開這個頭,當然是越早越好,自己為後人指明方向,也是好的。

      他轉過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笑道:「聽聞南陽諸島,有些作物能抗嚴寒,可以解決當今天下的糧荒,太守若再出海,可讓人留意。」

      「當然,這些東西不太好找就是了。」

      糜芳將信將疑,也沒放在心上,敷衍著應付搪塞過去。

      他引著眾人到了糜府,賓主相對就座,糜芳雖然政略不行,但是多年行商,活躍場面的本事還是有的,在他的左右逢源下下,場上的氣氛也漸漸輕鬆起來。

      糜芳一邊勸酒,一邊心裡嘀咕,是不是該讓小妹出來奉酒了?

      自從劉備將糜貞收為義妹後,便給幽州寫信,表達了聯姻的意思,幽州那邊也隱晦表達了同意,但此後因為幽州和東萊海域的戰事,又耽擱下了。

      糜芳不知道劉備急不急,但他很急。

      糜貞年紀也不小了,這幾年天下變化越發風雲變幻,劉備實力沒怎麼增長,但袁熙的實力,卻是大大加強了!

      要說三年前糜貞給袁熙做正妻,糜家還有些想法,三年後的今日,糜芳已經完全不敢想了。

      袁熙實力膨脹的太快,誰知道這樣下去,他會走到什麼地步,甚至在其生了兩個兒子後,士族間有傳言,袁熙的兒子,很有可能會被過繼回袁紹本支!

      這可是牽涉到袁氏繼承人的問題,雖然大家明面上不說,但心裡都暗暗覺得,難道袁熙將來還有回去繼承袁氏不成?

      這種想法雖然荒誕,但袁紹和曹操當年飛鷹走犬,鬱郁不得志的時候,誰知道是他們兩人,分別繼承了袁氏和曹氏呢?

      更何況結合袁熙最近的表現,這種可能愈發大了!

      漢承秦制,外儒內法,自高祖起,就有立賢的傾向,士族找繼承人立賢立長的爭論,一直就沒歇停過。

      所以糜芳急著把糜貞送出去,要是等對方成了袁家之主,只怕再也不屑和糜家攀上關係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壯士,乾了這碗雞湯網遊之我是武學家棄婦再嫁嫡女當嫁:一等世子妃我的老婆是土匪
    總裁大人玩夠了沒從火影開始掌控時間無敵從滿級屬性開始那片蔚藍色從仙俠世界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