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長安好» 第519章 哭也將城門哭開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安好 - 第519章 哭也將城門哭開字體大小: A+
     
      范陽王造反之事,如一粒本不起眼的火種忽然爆開,在這個深秋中陡然燃起一場大火。

      這場大火蔓延燒灼在每個人心頭,有人生出置身火海般的懼意,也有人被點燃起灼灼野心。

      而在范陽王起兵的十日前,北境忽有異動,有北狄鐵騎再次來犯,三萬北狄大軍逼境,崔璟已率兵迎戰。

      先前,靺鞨犯境,康定山造反,崔璟率兵前去支援,便曾紮營於幽州一帶,而范陽王的封地便在幽州——

      故此刻再回看范陽王造反之事,便不難發現,他們待崔璟與玄策軍心存忌憚,未免成為第二個康定山,遂擇取北境生變、崔璟無暇分身之際,迅速發動了這場兵變。

      由此亦可看出,范陽王與段士昂為此早有圖謀,只是在等候一個適合動手的時機。

      至此,就朝中召諸王入京之舉,范陽王李復算是第一個用行動給出了明確拒絕之人。

      而可以預見的是,他不會是最後一個。

      段士昂在范陽軍中本就頗有威信,此次趁亂毒殺了舉棋不定的范陽節度使之後,以自身毒辣果決的手段,加之范陽王的宗室身份名號,迅速控制了范陽軍。

      之後,段士昂即一路迅速南下,用兵如臂使指,勢如破竹。

      段士昂在前方衝殺攻掠,范陽王李復則緩後一步,於後方收整局面人心,徵收擴大兵力,快速積蓄力量。

      范陽軍突然造反,幾乎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加之段士昂動作極快,待他攻下第二座城池冀州之際,消息才堪堪傳入京中。

      冀州之下,便是邢州。

      邢州刺史迅速做出應對,並向魏州、相州求援,才勉強支撐住局面。

      段士昂五日內接連兩次攻取邢州未果,又遇一場大雨,大軍便暫時停留在冀州界內休整。

      座落於邢州清河縣上的崔氏祖宅,此刻也正被這場秋日雨水籠罩,古樸而幽深的宅院在風雨中模糊了原本輪廓,一切聲息也淹沒在喧囂雨聲之中。

      內堂中,崔氏族人正在焦灼地議事。

      屹立數百年的士族,在面對存亡之機時,從來不會試圖以僥倖的眼光去看待局勢——

      就此時邢州境況,他們所抱看法也並不樂觀:「范陽軍來勢洶洶,邢州未必能抵擋多久……」

      如此,他們便要為范陽軍攻破邢州之後的局面而做準備了。

      邢州一破,清河危矣。

      年邁的族人神情凝重,眉眼間卻無懼色:「……朝中門下省一名侍中尚是我崔氏族人,崔家於京中根基仍在,范陽王若想名正言順成就大事,便不可能敢在我崔氏祖根上大動干戈!」

      「可即便如此,卻也只是一時之穩……范陽王若不殺我等,必存藉機讓我崔家為他所用之心……」

      「若我等遲遲不願表態,又焉知李復能有幾分耐心?」

      「沒錯……且我等若是落入范陽王之手,京中族人與家主又當如何抉擇?」

      眾人一度陷入凝重的沉思當中。

      而眼下他們所面臨的威脅,不止來自范陽王,甚至還有周邊那些因范陽王謀逆,而伺機作亂的流匪與亂民。

      那些流匪亂民欲圖效仿卞春梁屠殺劫掠士族,這些時日已不止一次聚眾攻襲過崔家。

      但崔家到底非尋常士族可比,他們不單囤有大量糧食,祖產,書籍,亦有數量可觀的奴僕,加上各處田莊上的僕役足有五千人余。

      這且不包括私下豢養留守清河的數千精兵死士。

      因此那些亂民流匪始終未能討到分毫好處。

      但如此到底不是長久計,接下來的局勢只會更亂,亂民只會更多……再粗壯的大樹,也經不起源源不斷的蟲蟻日夜反覆的啃噬。

      而他們這些兵力,暫時應對亂民固然綽綽有餘,可一旦真正對上兇悍龐大的范陽軍,卻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接下來他們受制於范陽王的局面,幾乎是明擺著的。

      堂內眾族人神情凝重地商榷之際,一道藕粉色的少年身影冒雨而來,大步跨入堂中。

      一壺在粉衫少年身後收傘。

      堂內眾人下意識地看向走進來的少年。

      那樣貌俊美的少年張口便道:「……各位叔公叔伯,事到如今咱們還等什麼,跑便是了!」

      跑?

      這個毫無穩重可言的跳脫字眼,讓堂內族人紛紛色變,最年長的那名老者沉下臉色:「六郎!你若想一同商榷此事,便先坐下靜聽!」

      「叔公,雨一停,范陽軍便會再次攻城,哪裡還有時間靜聽慢說!」崔琅絲毫不懼老者威嚴,繼續往下說道:「局勢如此不利,我等不跑,難道傻乎乎留在這裡等范陽軍找上門來?」

      老者聞言臉色氣得發白。

      另有中年族人看向崔琅的眼神,帶著幾分怒其不爭:「六郎……此處乃是清河,是我崔氏祖宅所在,我等若就此奔逃離去,將來有何顏面去見崔氏列祖列宗?」

      「你為崔氏長房嫡子,遇事只知逃遁,如此沒有擔當,將來又要如何執掌崔氏?如何讓上下心服?」

      自崔璟被除族後,崔琅便被族中視作了未來家主的苗子來看待。

      但這苗子,瞧著實在讓人發愁得緊。

      面對那些失望的眼神以及責問聲,崔琅半點不覺羞愧——開玩笑,自記事起,他便是泡在這樣失望的眼神里長大的,他會怕這個?

      他的聲音反而更大了:「那范陽王李復,若是個要些臉皮的,許還會與咱們周旋一段時日!」

      「可若他不要臉皮,骨子裡是個癲的,學著那卞春梁,一個心情不好便將咱們全殺了,咱們又能如何?」

      「到時要麼祖宅上下數百口族人皆受制於范陽王,咱們淪為人質,就此讓京中祖父和父親他們被綁住手腳;要麼乾脆全成了冤死鬼,一同去下面見崔氏先祖,屆時泉下相見,各位叔公叔伯便覺得有顏面了不成?」

      「你……」老者氣得嘴唇哆嗦,伸手指向崔琅:「將他轟出去!」

      這紈絝被家主從京師送回清河,交由他來看管,他起先信心十足,認定這崔氏族中便沒有他管教不了的紈絝,可日漸他卻覺得……紈絝至此,實非人可教也!

      他甚至開始懷疑,莫非他們崔氏,果真氣數將盡嗎?否則崔氏長房嫡脈,怎淨出叛逆貨色!

      「不必你們轟,我自己走!」

      崔琅氣沖沖地轉身往外走去之際,堂內滿是無奈的嘆息聲。

      然而下一刻,走到門檻處的崔琅,卻腳下一頓,又忽然轉身大步走了回來。

      「……?」崔氏眾人一言難盡地看著他。

      「……我不走,我話還未說完!」崔琅立在堂內,神情比方才更添堅定,看向坐在最上方的族老:「叔公可知,崔氏當年起家,憑得是什麼?」

      那老者緊抿著唇,壓制了怒氣,定聲道:「既如此,便由你來說說,憑得是什麼?」

      崔琅:「我不清楚憑得是什麼。」

      族老剛壓下的怒氣「噌」地又要往上冒,只聽那少年緊接著道:「但我知道,必然不會是叔公此時不肯捨棄的所謂固執風骨!」

      「崔氏的風骨,是數百年來的錦繡書香堆出來的!此乃後天之物,如一件華服,卻不該成為我等身上的桎梏!」

      「且我認為,真正的風骨與擔當,從來不是不知變通的頑守,而是當進時則進,當退時則退,當死時也不懼死的決斷與氣魄!」

      「崔氏用來傳家的,不是這處冰冷的老宅,也不是此處的豐厚祖產,而是我等崔氏子弟!」

      「吾等活,清河崔家活。吾等死,則清河崔家死!」

      隨著少年擲地有聲的話,堂內有著有別於起初的寂靜。

      這寂靜間,那少年撂袍跪了下去。

      「叔公,自鄭家傾覆後,崔家雖仍在,卻也早已不再是從前那個無可撼動的崔家。而這世道,也不再是從前那般秩序可控的世道了——」

      這句話的聲音不再如方才那般響亮,卻叫上首的老人有著一瞬的失神。

      老人看著跪在那裡的少年。

      少年自然很年少,也很鮮活,如一隻彩羽雀鳥般漂亮輕盈,身上有著未有被層層規則禁錮的飛揚之氣。

      很快,那少年人身後,又有著十多個與他一樣年少的子弟跟著跪了下去。

      他們跪在那裡,似在提醒著他這個族老,他真的已經很老了——身體是老的,規矩是老的,見識也是老的。

      而這短暫的失神間,老者想到了遠在京師的家主。

      家主親自擇選並送回清河保護起來的孩子,又怎會當真一無是處呢?

      正如此時,這個孩子身後跟著跪下的那些少年……何嘗不是這一輩崔氏子弟人心所向的體現?

      或許,不是只有被他們這些老東西認可的長處,才能被稱之為長處。

      又或許,家主正在看中了六郎身上這股有別於其他人的鮮明與靈活……

      家主曾言,不同局面下的崔氏,需要有不同的家主來帶路,因為這世間也從來並非一成不變。

      老者幾分悵然,幾分了悟,再看向崔琅時,眼底的成見無聲消散了大半。

      但再開口時,語氣里卻有著難言的複雜和無力:「清河距京師千里之遙……如此局勢下,即便是走,只怕也寸步難行。」

      如他這般年歲的老人,是在崔氏真正煊赫的歲月中長成的,因此他更加不願承認如今崔氏的衰敗。一旦直面提及崔家也有無能為力之時,老人身上強撐著的那股強勢便也隨之衰退,陡然顯現出無力來。

      「去京師自然不可能。」崔琅目光炯炯道:「叔公,我們去西邊,去太原!」

      族老聞言怔住。

      「……太原?」其他族人也面色複雜:「并州……」

      太原歸併州管轄,而任誰都知曉,并州大都督正是被他們除族的崔璟。

      「并州距清河僅有三百里,乃是眼下最穩妥的選擇。」崔琅道:「且料想那范陽王李復,也輕易不敢去進犯并州!」

      崔氏眾族人:「……」

      此事的重點是在於并州夠不夠穩妥嗎?

      眾人臉色紛紜,一時竟沒人吭聲。

      到底是崔琅身邊的一名子弟小聲問道:「可是……萬一太原城將咱門拒之門外,那怎麼辦?」

      這樣直白而叫人難堪的話一問出口,那些崔氏族人更覺臉上掛不住了,正要否決這個提議時,只聽崔琅道:「那有什麼,有我呢,到時我哭也將太原城的城門給它哭開!」

      「……」問話的子弟愕然張大了嘴巴。

      不得不說,值此危難時,真的好羨慕這樣不可抵擋的臉皮,以及這樣毫無存在感的自尊……這種一往無前的求生勇氣,真的讓人很有安全感。

      可是……

      那子弟悄悄看了眼已經要被氣出好歹來的族人們,又小聲問:「……如此豈非太過有損崔家風骨了?」

      雖說他也贊成六郎的看法,如此關頭,風骨不是首要,但也……不能一點不要吧?

      「同敵人哭,那叫沒風骨,在自家長兄門前哭,同沒風骨有什麼干係!」

      崔琅說話間,站起了身,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一笑道:「且也不必我去哭,我方才收到了來自并州大都督府上戴長史親筆書信一封!」

      「戴長史於信上言,只要崔家願意避去太原,他便可帶兵在太原城外百里處接應!」

      太原作為大盛龍脈起源之地,位置意義何其緊要,實不能有分毫閃失。

      而如此關頭下,崔璟正應戰北狄,太原的一舉一動愈發不可有分毫大意,若分寸把握不好,一旦激怒了范陽軍,遭來對方發難,即便太原有相戰之力,卻也絕不會是什麼值得期待的好局面。

      是以,戴長史願主動帶兵出城百里接應崔氏族人,已是時下所能做到的最大誠意了。

      十分清楚其中利弊的崔家族人也能體察到這份誠意,一時神情多感意外。

      并州戴長史,必不會無故相助……

      「戴長史在信上說,此乃長兄先前的授意,長兄曾有過交待,讓他們多加留意照拂清河崔氏族人。」

      聞得崔琅此言,堂內陷入了複雜的沉默當中。

      崔琅趁熱打鐵道:「叔公,事不宜遲,快快讓族人準備動身之事吧!」(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中華第四帝國網游之金剛不壞三國之召喚猛將調教大宋外掛傍身的雜草
    皇恩絕品小村醫近身狂兵超品奇才家有表姐太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