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長安好» 第478章 以身入局,續以白晝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安好 - 第478章 以身入局,續以白晝字體大小: A+
     
      北狄非尋常小國可比,占地面積由西到東,幾乎綿延占據大盛整面北部國境,也是大盛對外最長的邊境防線所在。

      趕赴北境後,崔璟一直帶兵駐紮於玉門關以東的關內道,安北都護府一帶。

      若非關內道有崔璟把守震懾,北狄也不會選擇從西面隴右道進攻,放棄直入中原的大好機會。

      崔璟當初再三上書,提議重修北境邊防,因此事所耗數目過於龐大,遲遲方得到朝廷批覆准允,而崔璟自率領八萬玄策軍趕赴北境以來,修築防線,屯兵操練,整合北面兵力,可謂無一日懈怠。

      但防線太長,朝廷撥付的錢糧物資也時有拖延,想要將邊防全部修築完整至堅不可摧,並輔以精兵鎮守,短短數年內,終究是無法實現之事。

      崔璟再三思慮,為儘可能地守住北境,最終選擇優先將重兵置於關內道要口,把守住最要緊之地。西部隴右道若有變故出現,北狄則必須要經過相對狹窄的玉門關要塞方可入關,如此便可有效減緩北狄的衝擊,給關內留有應對的餘地。

      崔璟最先加築了玉門關的邊防,並令重兵把守。

      隴右的兵力也經過重編操練,但隴右地廣人稀,十分熟知此處地貌情形的北狄,此番忽率萬餘鐵騎犯境,來勢兇猛,隴右伊州已拼力抵擋拖延,最終卻仍是不敵兇悍的北狄鐵騎。

      這萬餘北狄鐵騎,直奔玉門關而去,卻在關口處再次受阻。

      此時,他們身後有隴右兵力追擊,前方有崔璟率兵馳援——

      細聽罷此時戰局,又被急召回來的官員們大多鬆了口氣,如此說來,北境防禦布置還算得當,北狄鐵騎應當暫無入關的威脅。

      但短暫的安心之後,眾人心頭卻又湧現更多的不安。

      今次北狄只是以不足兩萬鐵騎犯境,並不算大肆舉兵,倒更像是先行探路之舉,亦或是北狄境內某個部落的擅自行動……

      眼下看來,此次之戰固然不足為懼,但怕只怕,這只是真正的颶風沙暴降臨前的預演……

      「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了。」再次走在離開禁宮的宮道上,褚太傅道:「家仇國恨,也該有了結之時了。」

      隨同的湛勉聞言看向老師,只見老師一向清瘦嚴肅的面孔上,那雙不將任何人和事看進去的眼睛裡,此際竟有兩分罕見的冷然憎恨。

      國恨很好理解,但家仇……

      湛勉思索了一瞬,未能立即想得明白,且老師話中,分明是將這「家仇」置於了「國恨」之前。

      湛勉走神間,再抬首,只見得老師穿著官袍的清瘦背影在前,最後拿蒼老沙啞的聲音斬釘截鐵般道:「這一次,我大盛決不會再有和親的公主了。」

      湛勉這才恍然,心中也生出兩分感慨。

      魏叔易出宮時,天色已經黑透。

      年輕的左相大人,手中提一盞宮燈,行過長長宮道,心境也如燈影一般搖晃不定。

      今日在聖前所議,多為北狄戰事,提到北狄戰事,總避不開十餘年前大敗北狄的那場勝仗,而那場勝仗中,多處都有她的身影痕跡。

      不久前,他曾問過母親一句話:【……殿下和親北狄之後,可曾再給母親寫過信?】

      這個很好回答的問題讓母親沉默了好一會兒,才拿很輕很慢的聲音道:【未曾有過,一封也未曾有過。】

      魏叔易輕閉了閉眼,那到底是怎樣的三年啊。

      失神間,魏叔易已跨過禁宮宮門,他的官轎就在這重宮門外等候,等了許久的長吉立時迎了上來,接過自家郎君手中宮燈。

      上轎前,魏叔易看向南邊方向,片刻,又轉頭往北面看去。

      「崔令安……」他自語道:「要好好打啊。」

      言畢,忽地哂笑一聲,躬身上轎而去——又哪裡用得著他來念叨,對戰北狄,崔令安必然會在全力之外,再添上一份全力的。

      眾官員雖已離去,但甘露殿內燈火依舊通亮,帝王尚無就寢的打算。

      不多時,新任司宮台掌事,帶著兩名身穿黑衣的護衛進了殿內行禮。

      殿內無干人等已經退去,上首的聖冊帝向那黑衣二人看去,聲音威嚴淡漠:「可辦妥了?」

      其中一名黑衣人捧著一隻黑色長匣上前一步,垂首復命:「屬下等幸不辱命!」

      司宮台掌事接過長匣,上了御階,先謹慎檢查了一番,才將匣子打開,奉至帝王面前。

      聖冊帝看去,只見其中靜靜躺著一把拂塵。由拂塵手柄可辨,這正是她當初賜給天鏡的那一把。

      帝王卻是微皺眉,看向那二人:「既未辱命,首級何在?」

      死要見屍,而非一把拂塵。

      「回陛下……屬下本已取下國師首級,可是……」前面的黑衣人抱拳跪了下去,頓首道:「可是中途卻被人盜走了!」

      聖冊帝微眯起眸子,面色無聲冷了下來。

      無形威壓自上方襲來,黑衣人改為伏地叩首:「國師首級,乃是屬下親手取下,屬下絕不敢妄圖搪塞欺瞞陛下!」

      另一名黑衣人也隨之跪下:「啟稟陛下,首領當日取下國師首級時,屬下也在場!另有兩人也親眼目睹經過,皆可證明此事!」

      司宮台掌事微躬身,向帝王微一點頭,他已令人查實過了,那些人說辭一致,分開詢問之下,即便是面對一些極小的細微問題,所給出的答案也無出入。過程中,無一人有欺君的破綻流露。

      聖冊帝的聲音聽不出信是沒信:「既如此,首級又是何人所盜?餘下屍身何在?」

      「當日事成之後,屬下等人留下首級後,便將屍體掩埋……之後首級失竊,屬下前去掩埋屍體處查看,只見餘下屍身也不翼而飛。」

      「於是屬下大膽揣測,或許是國師的故友或師門中人所為……想要將其屍身取回安葬。」

      末了道:「請陛下准允屬下前往蜀地,詳查此事!」

      天鏡便是出自蜀地,其師門雖不顯於世,但若用心探查,總能查到些什麼。

      片刻,聖冊帝緩一擺手,使人退了下去。

      她為北狄及各處亂狀焦心不已,已沒有更多的充沛精力可以分到這些次要之事上。

      她將視線放在那拂塵上一刻,道:「傳告天下,天鏡國師得道升仙,歸虛化生而去,朕感念其功德,願為其鑄仙身建道觀,受世人參拜供奉。」

      司宮台掌事會意應下,捧著拂塵退去。

      殿外夜色深濃,風吹過,樹影婆娑。

      姚翼自大理寺下值歸家,和往常一樣,先低聲向貼身的僕從問了一句:「女郎可有家書傳回?」

      僕從搖頭:「郎主,尚無……」

      姚翼嘆了口氣。

      自去年他試圖讓女兒打探那女娃「背後之人」,女兒不單來信拒絕了他,之後就連家書都很少傳回了,倒像是跟他避嫌上了……

      「真就是有了主公忘了親爹啊。」姚翼低聲念叨了一句。

      不過,就算女兒不傳書回來,他也偶然聽說過女兒的事,京中也有人在傳,那常節使身邊有一位能力出眾的女史,很得常節使重用……

      但是誰又能想得到,那會是他姚翼的女兒呢?

      先前大雲寺祭天,神象傷人當場,裴氏陰謀敗露,冉兒自毀面容……鬧得沸沸揚揚。

      現如今世人都當冉兒已半入空門,不再出現在人前,卻不知她早已去到了當初那險些喪命於神象之下的常家女郎身邊。

      實是世事莫測啊。

      姚翼在心底感慨。

      但比世事更莫測的,卻是那個女娃……

      即便如今想來,他仍舊覺得奇異,九娘性柔弱,表姨母也膽小得很,這家女子往上數三代,就湊不出一個像樣的膽子來,怎就生出了這樣一個膽大的女娃來呢?

      莫非是前頭的長輩們沒長全的、省下來的膽子,到頭來全都生在這女娃一個人身上了?

      也或許……是隨了那位吧。

      倒也別說,如今放眼四下,姓李的人物抖一抖,數一數,倒真沒幾個比得上她這般顧全大局……就拿今次解荊州之危來說,便是毋庸置疑的護國之舉了。

      「果真是……以身入局,續世道以白晝。」千里外,有老者嘆息著,放下了掐算的手指。

      「您是道家吧?」搖槳的船夫見老者掐指,笑著攀談:「不知您師從何門吶?」

      老者哈地一笑:「無師無門,亂修一通罷了。」

      船夫卻不認同,他雖不通道家事,但這老者一看便有幾分仙風在身上,想來只是不願過多透露罷了。

      小船劃開稀薄夜色,於拂曉之際靠了岸。

      老者上岸離開,船夫下意識地目送,只見那老者一身灰布袍,步履格外輕快,很快消失在綠油油的小徑上。

      拂曉之間,天地一片霧藍,漁夫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又掂了掂手裡的十來個銅板,才確認載人夜渡並非幻覺,只是仍忍不住納罕:「倒真像是遇著了神仙一般……」

      那「神仙」行至朝陽升起時,折了只青荷葉,在泉邊掬了清涼泉水飲罷,拿衣袖輕拭嘴角,發出一聲愉悅喟嘆,遂起得身來,負手而行,往南面飄然而去:「是時候該去江都赴約了……」

      此時的江都,百花競放,人流如織,正是一幅初夏喧鬧的江南早景。

      近來的江都刺史府也頗為喧鬧。

      諸州刺史已達,此時正聚於前堂議事,並向王長史催問:「……敢問常節使何時回來?」

      安州之事,他們俱已知曉,是以此刻這催問聲中,聽來也多為關切,而無一絲不耐。

      安州曹宏宣,黃州盛寶明事敗伏誅,給舒州和光州刺史帶來了尤其重的心理陰影,若非他們及時醒悟,只怕此時墳都壘起來了……不對,如此死法,連墳都沒有。

      除了陰影之外,光州刺史心頭還有幾分不為人知的火熱——很快就能見到真正適合帶他造反的人了,對方如此能耐,倒叫他相當期待。

      期待之下,光州刺史便也問了一句:「不知節度使是否已經動身回江都了?」

      王長史正要說話時,眾人忽聽堂外一陣匆忙的腳步聲傳近,隱隱還夾雜著諸多行禮的聲音。

      一名小吏快步奔來傳話,滿臉欣喜地道:「節度使大人回來了!」

      堂內眾人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整理官袍儀容,轉身往堂外看去。

      這時,卻見一名穿著同樣官服的年輕人,已滿面喜色地大步往堂外迎去。

      眾人定睛一瞧,只見是那和州刺史雲回——這小子,年紀不大,心機深沉!

      而如此媚上之舉,他們……他們又豈能落於區區小兒之後!

      眾人連忙跟從,皆往堂外涌去。

      此處為刺史府前院,常歲寧是在府外下的馬,直接便往此處而來,所以只慢了通傳之人些許工夫。

      她與身後大軍分開而行,行程並未對外透露,只姚冉王長史等人知曉,昨日午後,姚冉便親自出了江都城前去迎候。

      常歲寧在城外歇整了一晚,今早天色初亮,洗漱沐浴收拾了形容,換上了姚冉帶去的節度使官袍,方才動身回城。

      此時眾人所見,那在眾人的擁簇下走來的少女身形高挑,步伐輕盈,面容耀目,而那歷來不屬於女子的節度使袍服,在她身上卻甚合體,將其襯得意氣風發,也為她鍍上一層名為權力的無上光芒。

      「叫諸位久等了。」她走近間,微拱手一禮,並未故作威嚴,而是帶上了一點笑意。

      眾刺史們連忙抬手施禮,聲音此起彼伏間,那負手而行的少女足下卻未停留。

      他們連忙恭敬地讓至兩側,跟隨她進了堂內。

      常歲寧在堂中最上首坐下,姿態隨意從容。

      眾人在下方站定,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和常歲寧見面,是以便開始自報身份。

      「和州刺史雲回!」

      「滁州刺史班潤!」

      「……」

      「楚州刺史沈文雙……」

      「廬州刺史梁坦之!」

      以及跟隨常歲寧一同返回江都的:「申洲刺史丁肅!」

      「……」

      「——參見節度使!」

      諸州刺史報罷姓名,齊齊地向上首之人拜下施禮。

      大家晚安。

      


    上一頁 ←    → 下一頁

    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九道神龍訣丹道宗師深夜書屋
    壯士,乾了這碗雞湯網遊之我是武學家棄婦再嫁嫡女當嫁:一等世子妃我的老婆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