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長安好» 第387章 如日月恆長而無傷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安好 - 第387章 如日月恆長而無傷字體大小: A+
     
      元祥未能準確地認出孟列,也不算什麼怪事,一來孟列昔日在京師時,是以登泰樓東家的身份,衣著總要華貴講究些,且接人待物圓滑玲瓏,與此時淡漠的氣質大相逕庭。

      而此刻的孟列身穿布衣,又陡然間老了十餘歲,頭髮都白了大半。

      再有,先前元祥與之也不過只是數面之緣,並稱不上如何熟識——而很多時候,人的印象會存在某種固定的搭配,譬如在街頭賣菜的阿婆,在街頭菜攤上總能一眼將她認出,可若換了個地方,那張臉突然就變得不太好認了。

      此時,聽著元祥這句詢問,孟列默然片刻後,搖頭。

      為減少麻煩,他無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因而一直低調行事,但對於常歲寧身邊可信的人,則也不曾刻意隱瞞太多,不過……對方既然認不出來,那他也沒必要刻意挑明就是了。

      見他搖頭,元祥又印證著問:「恕在下冒昧多嘴問一句,聽聞您也是經營生意之人?」

      「京中故人」、「做點小生意」、「姓蒙」,這些消息,都是元祥從唐醒口中打聽來的。

      只不過唐醒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但唐醒沒想到的是,元祥卻是個真糊塗。

      孟列點了頭。

      元祥遂壓低聲音,露出熱心本色:「實不相瞞,在下頭一回見您,就覺得您與登泰樓的孟東家頗有相似之處……那位孟東家據聞並無親眷,年歲上大約小您有十歲余,倒不知您家中是否有失散的子侄或親戚之類?」

      孟列:「……並無。」

      而後,不待元祥多說,拱手後即離開了。

      元祥仍舊有些疑惑,當真不是失散的家人嗎?

      想當初,他就是這樣試圖幫常小娘子和「常小郎君「尋親的。

      當時都怪他想得太複雜,竟然死活沒想到「常小郎君」就是常娘子喬裝而成的。

      等等……

      元祥忽然駐足,回頭看向孟列離開的方向……不對,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喜兒姑娘……這位該不會就是孟東家本人吧?」元祥向喜兒求證,並保證:「我絕不會多嘴說出去的!」

      喜兒表情略顯複雜地點了下頭。

      元祥一拍額頭,恍然大悟:「還真是啊!」

      他果然是懂得汲取經驗的!

      不枉費他讀了這麼多的兵書,不愧是他。

      一股自我肯定驚艷之感自元祥心底油然生起,如此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倒也不難理解他為何會這般得常娘子和常大將軍重用偏愛了。

      「不過……京師的孟東家,為何會來此處?」元祥低聲問喜兒。

      喜兒目不斜視地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女郎沒說,我們自然也不必多作探問。」

      雖然她心中好奇得要死,但這份心無旁騖的純粹忠心,她裝也要裝出來!——絕不能被阿澈比了下去!

      而事實證明,這份覺悟是富有感染力的。

      元祥「噢」了一聲,也認可地點頭,這樣啊,那他也不問了,畢竟他可不是如魏長吉那等八卦嘴碎沒有邊界感的人。

      想到長吉,元祥心中的優越感更甚幾分。

      單論他家大都督如今在常娘子跟前的分量,比之魏長吉家的魏郎君,已然是一騎絕塵了!

      此刻常娘子就在讀他家大都督的來信呢。

      原先崔璟送信,都是叫人直接送去江都刺史府。

      不久前,元祥向自家大都督提議,往後來信不妨直接叫人送給他,由他親手交給常娘子,如此一來常娘子便可第一時間過目,而不必和刺史府收到的那些書信混在一起,幾經分揀才能交到常娘子手裡。

      送信事小,但戴長史說,從細節上潛移默化地建立名分秩序很重要。

      想他元祥每日做事勤奮,不辭辛勞,藉此優勢化身信鴿,為自家大都督謀一條送信的捷徑,也不過分吧?

      這條捷徑,他家大都督有,魏長吉家的郎君沒有!

      殊不知,元祥口中的「魏長吉家的郎君」,已有半載未曾、未敢與常歲寧有書信往來了。

      故而,常歲寧讀完崔璟的信之後,待翻到魏叔易的來信時,一度頗為意外。

      ……

      崔璟的來信很長,有足足三頁之多。

      上到他所了解到的朝堂之事,各處勢力動向,下至他軍中近況,事無巨細,皆在筆下說給她聽。

      他也提到了東羅內政仍舊不穩,及安東防線有可能出現的動亂,但又提醒她,不能只著眼安東一帶,也要提防東羅與倭軍勾結,一同攻向江南內陸的可能。

      提到東羅內政,常歲寧不免又想到了「昔致遠」。

      十多年前,倭軍大敗求和之後,東羅即在大盛的相助下,順利吞併了鄰國百濟,而那幾場促成了這個結果的戰事中,都有玄策軍的身影。

      也是在那之後,大盛設立安東都護府,統轄軍政之事,駐守與東羅接壤之地,自此東羅與大盛的往來交流愈發密切。

      而當年設立安東都護府之際,為周全而慮,常歲寧曾於安東之地也暗中留下了一支暗樁,戍邊是大事,她需要及時監測到安東邊境各勢力的動向。

      而她昔日凡涉情報之暗樁,皆統一歸京中情報樓管轄,這也是此番常歲寧主動去信孟列的原因之一。

      她想知道當年留在安東的那些暗樁,如今還在不在了,是否還可用。

      孟列的回答是「一切如舊,不曾荒廢」,於是常歲寧令孟列傳訊於安東暗樁,讓他們儘量多搜集些有關東羅國內的消息,她需要儘可能多的了解東羅內政情況,才好去思量有無「對症下藥」的可能。

      如今則是在等暗樁那邊的消息傳回。

      常歲寧思忖間,翻到了來自崔璟的第三頁信紙。

      這一頁,他未再談局勢正事——但哪怕他前兩頁多是在說局勢正事,常歲寧亦能感受得到,他皆是在為她思慮,為的是讓她耳目通達,能夠及時了解各處動向。

      最後一頁,他多是在「問」,問她的近況,以及「是否有他能幫得上忙的地方」,若是有,讓她只管開口。

      常歲寧一直看到最後幾行字。

      他在末尾處寫道:【乞巧節將至,據聞可拜魁星。如此,便望卿多智,可百慮而無一失;更望安康,如日月恆長而無傷。】

      常歲寧看著這兩句祝福之言,覺得若通俗來說,這便是在祝她……多長腦子多長身體,聰明又健康?

      竟然有人會在乞巧節時,祝她聰明又健康?

      但想到方才喝羊湯時,有幾名部下就乞巧節將至,給予了她「願主帥早日覓得如意郎君」,「主帥瞧上哪個,只管同屬下們說一聲,保管給您搶來」的節日祝詞……常歲寧倒覺得崔璟這個【聰明又健康】,反而更合她心意。

      多智百慮而無一失,如日月恆長而無傷——

      常歲寧又讀了兩遍,眼中不覺露出笑意。

      說來,她之前還曾疑心崔璟對她的好,是欲亂她大志的好,而今一步步看來,他非但無意亂她大志,反倒是要幫著她成全她大志之人。

      知她想贏,便想幫她贏得更漂亮些,讓她贏得更輕鬆些,以她所向為自身所向——

      生得這樣漂亮,能力又這般出眾的崔璟,偏偏有著這樣的心意……這樣的人,應當沒有人會不喜歡吧?

      常歲寧看著手中字裡行間全是認真的三篇信紙,眨了下帶著笑意的眼睛,將它們妥善放回信封中。

      她提筆寫回信。

      一應正事回復不必贅述,末了,她覺著自己也該寫兩句節日祝詞,但乞巧節是趕不上了,信送去北地需要時間……

      那便中秋吧,下個月便是中秋了。

      但中秋佳節,講究人月兩團圓,而崔璟被崔家除族,無人可圓,考慮到這一點,常歲寧落筆寫道:【遙祝令安中秋安康,屆時如無人共食月餅,共飲桂花美酒,可借吾兄一用。】

      嗯……關鍵時刻,阿兄還是很有些用處的。

      常歲寧滿意欣慰,末了,又在左下角畫上了一隻啃月餅的兔子,用以彌補字數不及崔璟之虧欠。

      等待信紙晾乾的間隙,常歲寧也沒閒著,又隨手拆了幾封剛從刺史府送來的信。

      令她意外的是,她竟然看到了魏叔易的來信。

      她有好些日子沒見到魏叔易的動靜了,有關段真宜的也沒有,她幾乎已經能夠斷定自己是被認出來了。

      這母子二人,一個賽一個怕鬼。

      如今魏叔易來信,是總算克服了這份與生俱來的恐懼嗎?

      常歲寧好奇地展信,果見信上內容「很不魏叔易」,字裡行間再沒有了常見的散漫玩笑,及見縫插針的挖坑試探,就連字跡也肉眼可見地少了飄逸之感,多了份「規規矩矩」……

      不似「魏叔易」,很是「魏侍郎」——有一種強自鎮定之下做出來的一本正經的官氣。

      試圖用這名為官氣的冷靜外衣,來掩飾背後的緊張。

      他的一本正經處在於,信上所言皆是公事。

      他意在提醒她東羅或有攻來江南腹地的可能,她此刻處境艱難危急,務必再三謹慎。

      又與她道,聖人已鬆口答應再給江都增派三萬兵馬。

      三萬兵馬,短時日內雖無法用於水戰,但陸地上的防禦也決不可鬆懈,對眼下的常歲寧而言,自然是不要白不要的好處。

      說完兵馬,魏叔易又提到了糧餉軍資,信中讓她不必為此憂心,他已催促戶部加緊此事,秋冬的禦寒之物也在籌備當中了,後續他也會跟進此事,她只管安心禦敵即可。

      所以,那三萬兵馬也好,糧餉軍資也罷,都算是他替她從如今緊巴巴的朝廷手裡要來催來的。

      換作往常,魏叔易做了這些,言語間必然是要同她邀功,讓她記他一個大人情的,但這回半個字都沒提。

      他也未有說起家中母親的情況,只在信的最末尾處,綴上了唯一一句稍有私心的問話,卻也僅有四字而已:【近來安否?】

      常歲寧思忖了一會兒——末尾既有問話,那便是想讓她回信的意思吧?

      那她可就回了?

      回頭可別怪她故意去信嚇他。

      這半年來,她可是一封信都不曾主動給他寫過的,她可不是喜歡故意嚇人的人。

      於是,常歲寧提筆回信道謝,並給予了中秋問候,想了想,順便把重陽節也一道捎帶上了。

      於【謹祝重陽安康】之後,她又提筆補上一句【順問伯母秋祉】。

      寫罷之後,常歲寧對著信紙滿意頷首。

      雖然她不喜歡嚇人,但偶爾逗一逗段真宜也挺好玩的。

      ……

      七夕當日,江都城中,無二院正式掛了匾。

      常歲寧到底是趕回來了。

      沸騰的喧鬧聲中,仰首看著高高懸掛起的匾額,常歲寧眼底有著報以希冀的神采,她將會為這座書院傾注她所能給予的一切,令它生長於日光之下,予它甘雨時露,望它早日茁壯長成一株大樹,以捍大盛根基。

      隨著無二院掛匾,內里雖仍在加緊修建,但考核入院之事也已開始正式提上了日程。

      第一批,取的乃是文士,將分入【文學館】與【算學館】兩大學館之內,其中每館又分有「四堂」,將根據入學者的資質及所學程度,做到分堂教學。

      這兩座學館也是最早開建的,如今已近竣工。餘下尚未對外公開招生的其它三大學館,則仍在修建當中。

      但有關餘下三大學館所屬學科,江都城中已有確切風聲傳出,令人意外的是,這三大學館並非尋常學科,也並非如起初傳言那般「要仿照國子監,以學生出身高低不同分館而授」,它們甚至與「文道」並無直接關連,歷來更不曾聽過有人為此專門設館教學——

      聽聞那三大學館,竟然分別為【匠學館】、【農學館】、【醫學館】……

      常刺史這竟是要培養匠人,農者,及醫者?

      各路學子在為考入無二院的文學館與算學館而緊鑼密鼓地備考之際,有關餘下三館的消息也在火速傳開,在許多家中世代行醫,務農,或有一技之長的人群中掀起了不小的轟動——字都認不得太多、甚至一字不識的他們,竟然也有機會進那無二院去?!

      往後可不能再說「什麼都不會做,乾脆回家養豬算了」此類之言了,據說那無二院的農學館裡,就連養豬的也要……養得好的,還能當老師呢!

      晚安

      



    上一頁 ←    → 下一頁

    飛升之後Boss兇猛:老公,喂賊警網游之劍逝我的專屬夢境游戲
    獵寶計劃:特寵追妻一加功夫聖醫凡人修仙之仙界篇我的姥姥是半仙鬥破蒼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