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長安好» 第327章 朕,只能答應她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長安好 - 第327章 朕,只能答應她字體大小: A+
     
      李獻將額頭觸在甘露殿內冰涼金磚之上,姿態恭儒慚愧。

      上方龍椅內的聖冊帝,垂眸道:「朕知道,你待士族歷來有敵視之心,你此番在洛陽行大肆屠殺之舉,非但立功心切,更因你懷有趁機報復之意——」

      李獻身形微僵,辯解之言到了嘴邊,卻到底又咽了回,只慚愧道:「是,獻已知錯了。」

      他的姨母是何許人也,這種時候還欲在她面前耍弄心機,企圖瞞天過海,不過是自尋麻煩。

      「朕未曾說你不該報復他們,你錯不在此,而在於你的行事手段不夠周全,被一時占據的上風蒙蔽了頭腦,做事時給旁人留下了把柄,因而使自己陷入被動境地。」

      李獻微怔之後,將身形伏得更低了些:「是,多謝姨母教誨,獻記下了。」

      「但你有一點做得很好。」帝王威嚴的聲音里有一絲很淡的讚許:「至少你尚且知曉變通之道,在滎陽面對鄭家時,未曾執意逞狠妄為到底。」

      她看著眼前這個已年過三十、肖似其母先韓國公夫人的嫡親外甥,道:「在南境這數年,你是有些長進的。」

      李獻:「獻愚鈍,要學的還有很多。」

      「你的確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去學。」聖冊帝看著他:「你雖是賀家子弟,但你身上也流著明家的血,明家那些驕奢淫逸的小輩們多不成器,故而,朕對你是寄予了厚望在的……這數年來將你留在南境,也是有意在沉澱你的性子。」

      「是,獻明白。」李獻這才慢慢直起伏低的上半身,抬手迭於身前:「獻定不叫姨母失望。」

      「明日早朝之上,關於你在洛陽的過失,定會有許多不順耳的聲音,你只聽著便是,不必與他們爭辯。」聖冊帝道:「至於如何定罰,朕會把握分寸。但你需謹記,無論何時,你與朕才是真正一致對外的。」

      李獻神情恭順地應下。

      「你此行也辛苦了,暫先回府去吧。」

      李獻先應聲「是」,然而猶豫一瞬後,仍是道:「姨母,獻還有一事……」

      「你是想問崔璟之事嗎——」

      「正是。」李獻垂首道:「滎陽鄭家之事,崔璟看似大義滅親,實則卻是助鄭氏族人脫罪……」

      「朕豈會不知。」聖冊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然而如今崔家已將其除族,如今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玄策軍上將軍崔璟,而非清河崔氏嫡長孫崔璟——」

      「更何況他行事素來周全,幾乎從無錯漏,朕縱是想將玄策軍的兵權收回,一時卻也尋不到名目。」

      「近來四處動盪,此等兵權交替大事,牽一髮可動全身。而今在世人及玄策軍眼中,他是為全對朕的忠心,而背棄了同根士族……若朕於此時無端奪其兵權,怕是會激起玄策軍反叛之心。」

      「所以,現如今還需另行等待良機,而在此之前,只能徐徐圖之。」聖冊帝看著李獻,道:「所以,朕使崔璟仍去駐守北境,而令你率七萬玄策軍歸京——」

      玄策軍共有十五萬,此前崔璟去往北境時帶走了八萬,這七萬是此前李獻帶去洛陽的,如今折返,以繼續駐守京師。

      「朕知道你想要什麼,但在那之前,你還須擁有令他們信服歸心的能力與威望——李獻,你可明白嗎?」

      想到此去洛陽無功而返,甚至根本未能與徐正業大軍交手,李獻心中湧現時運不佳的煩躁之感,又想到獨攬了功勞的常歲寧此刻卻受到百姓推崇,甚至依仗著功勞公然討要江都刺史之位——

      但他面上始終未顯分毫,只慚愧應下:「是,獻明白了。」

      「朕會給你足夠的機會去證明自己,去樹立威望。」聖冊帝最後道:「但能否把握得住,便要看你有無這個本領了。」

      出於利弊權衡,她更願將權勢交到與自己利益存亡相連的親眷手中,但這份信賴也絕不會是盲目、無條件的。

      待李獻退出了甘露殿,聖冊帝自語般道:「這些小輩當中,始終無一人能比得上阿尚。」

      若這些人當中,能出一兩個有阿尚這般資質的,她也不至於退而求其次,去費心培養扶持李獻這些只能稱得上平庸之輩。

      帝王這句自語,只有侍立在旁的喻增得以耳聞。

      喻增隱約覺得,這位陛下近來提及殿下的次數似乎有些頻繁……是因為時局不穩,所以才總會念起殿下的可貴嗎?

      莫名地,喻增想到了那個在這亂局之中脫穎而出的少女。

      他略走神時,只聽帝王忽而問道:「朕之前讓你釀的酒,如何了?」

      喻增收回神思:「回陛下,再有三兩日便可出窖了。」

      聖冊帝頷首。

      隨著殿外的天色暗下,宮內各處先後掌燈。

      有宮人捧來了丹藥,侍奉著帝王服下。

      夜色吞沒整座宮城之際,得帝王相召的天鏡國師,挽著拂塵而來。

      聖冊帝難得有了片刻閒暇,同天鏡國師單獨談起了道法,欲從道法之中尋求答案。

      天鏡國師聽出了帝王於道法之外的弦外之音,遂問道:「陛下是在為是否要應允寧遠將軍為江都刺史之事而猶豫嗎?」

      聖冊帝未有否認,道:「他們有人說,若開此先例,日後人人皆效仿,居功自大,索取要職……長此以往,朝廷威嚴安在。」

      天鏡國師一笑:「此言便多慮了,寧遠將軍之功,豈是『人人』能效仿的?」

      這世間之大,卻也不過一個寧遠將軍而已。

      聖冊帝也微微笑了笑:「是,褚太傅也是這般說的,太傅言,若人人皆可立下如此奇功,莫說一州刺史之位,便是讓他讓出禮部尚書位,也未嘗不可——」

      太傅此言,很是大義凜然,但彼時許多朝臣聽在耳中,只覺這話中似乎夾帶私貨……畢竟太傅想要辭官之心,眾人有目共睹。

      天鏡捋了捋銀白的鬍鬚,一雙眼睛甚是清明:「如若寧遠將軍並非殿下,而是尋常武將,面對如此要求,聖人還會這般猶豫嗎?」

      「無論是何人,只要此人有希望守得住揚州,於如此時局下,朕都只能答應。」聖冊帝道:「朕不能縱容倭寇肆虐……否則,朕將成為史書之上的千古罪人。」

      而她清楚,最有希望擊退倭寇的,正是阿尚。

      天鏡便問:「既如此,陛下又究竟因何而猶豫呢?是恐寧遠將軍懷有異心,據江都而自立嗎?」

      聖冊帝一時未語,只看向手邊幾乎堆積如山的急報,現如今,有異心者方是常態。

      天鏡瞭然嘆息道:「陛下有時不妨換一條思路,平徐賊之亂,守江都抗倭寇……至少於此時大局而言,寧遠將軍是在幫陛下,與陛下一致對外。」

      「是,她只是在幫朕的同時,同朕換取她想要的。」聖冊帝的視線仍在那些急報之上:「她以軍功換取可為她所用的一切,壯大自身……她是在光明正大地同朕做交易,就如同她當年面對她父皇時一樣。」

      停頓片刻,聖冊帝的聲音更低緩了些:「所以,她是將朕當作一位帝王,而非母親。」

      聽至此處,天鏡才覺恍然。

      原來真正令這位帝王不安與介懷的,是帝王和母親的區別。

      他自然不會天真感性到認為,這位君王當真只是執著於尋回那份丟失的母女親情,真正被她所看重的,或許是母女關系所能帶來的天然利益捆綁。

      帝王擅權術,也很擅用「母親」這個身份。

      沒有這牢靠的親情關係作為保障,於帝王而言,那位寧遠將軍所帶來的一切,便都是不可控的。

      他或該勸陛下再放開一些,不必這般執著於將一切都握在手中,而忽略了真正的和解之法,然而……

      天鏡在心底搖頭。

      可是,正是這份超乎常人的掌控欲,驅使這位陛下一步步走到了這個位置。

      她的存在,便是為了掌控。

      他曾也勸過,但勸不得,也無任何人和事能夠動搖她。

      天鏡只能道:「陛下還當著眼於當下……」

      「當下……」聖冊帝緩聲道:「朕,只能答應她。」

      但是,她也一定要將她的阿尚找回來。無論是帝王之術還是出於一位母親的彌補之心,她都必須找回阿尚。

      ……

      次日,早朝之上,聖冊帝終究應允了寧遠將軍請任江都刺史的提議。

      仍有官員試圖反對,但已註定徒勞。

      聽著帝王已著令擬旨,魏叔易在心底悄悄鬆了口氣,近來此事懸而未決,他幾乎每夜都會夢到常歲寧,且夢中十分驚悚,她的腦袋不在脖子上,而總是被她拎在手中……

      她那句「提頭來見」,將頭押在賭桌上的行為,於旁人聽來,或只是個表決心的說辭……但因為他知道得太多,這說辭便很不由人地在他腦子裡成為了確切的畫面。

      這畫面對一個怕鬼的人來說,近乎是歹毒的。

      現今她得償所願,這被她拎在手裡的腦袋,好歹是能暫時安回去了。

      或許他該給她寫一封道賀信……倘若他能鼓足勇氣的話。

      早朝之上,除了敲定了任命常歲寧為江都刺史一事外,也將常闊的封賞一併定下了。

      早朝後,封賞的旨意先行抵達了興寧坊驃騎大將軍府——不過,很快這匾額便要改換為忠勇侯府了。

      常闊因功被封為忠勇侯,食邑千戶。

      其女常歲寧,被封作三品江都刺史,並任此次抗倭主帥,抵禦倭寇,護衛江都。

      被一同喊去了前廳聽旨的孫大夫聽得瞠目結舌。

      當初請他來看病的女郎眨眼間成了大盛第一位女刺史,而被他鳩占鵲巢的將軍府成了侯府……他這隻鳩,這麼旺家的嗎?

      孫大夫很快將這個自大的想法從腦子裡拿了出去,旺家的究竟是哪個,大家有目共睹。

      這位常家女郎,又豈止是旺家啊。

      ……

      李獻從宮中離開後,在回韓國公府的路上,途徑興寧坊外,正遇得傳旨的內侍從興寧坊出來。

      李獻眼中閃過一絲冷笑,放下了馬車簾。

      今日早朝之上,那些官員們彈劾了他在洛陽屠殺士族之舉,姨母順應著那些聲音,斥責了他,又罰了他韓國公府的三年食祿,才算勉強平息此事。

      縱然有昨日之言在先,他知曉今日這責罰只是做給「外人」看的,但見常家父女被如此風光厚封,心中自也難暢。

      李獻回到韓國公府中,其妻韓國公夫人服侍他換下朝服。

      早在承襲韓國公爵位之前,李獻便已娶妻生子,只是他這數年來遠在南境,其妻妾便和公府二房三房夫妻,守在這京中韓國公府內。

      終於盼得李獻歸京,府中妻妾都十分歡喜殷勤。

      但有一點讓她們不太歡喜……

      借著為李獻更衣的間隙,韓國公夫人猶豫再三,還是說起了那異族女子阿爾藍之事。

      阿爾藍是她夫君帶回來的異族女子,她雖有醋意,原本卻也可以理解,男人在外多年,身邊多個女子也沒什麼……

      異族女子也並不稀奇,在西市上,這樣的異族女子很常見,常被當作奴隸來買賣,什麼胡姬,什麼崑崙奴,不過和阿貓阿狗一樣,當個玩意兒養著罷了。

      可夫君卻對這玩意兒甚是上心,上回去洛陽,竟也時刻帶在身邊……昨日回到府中,竟還讓這玩意兒隨意挑揀喜歡的院子來住!

      如此,府中的女人們心中自然不痛快,於是昨晚有兩名姨娘去了阿爾藍的住處,說了些刻薄話,但誰知……

      「……晴姨娘昨日從阿爾藍那裡離開後,不知怎地,竟忽然起了滿身疹子,若只她自個兒也罷了,同去的程姨娘也莫名起了高熱,現如今還未退去。尋了郎中來看,也看不出個緣由來……兩位姨娘身邊的侍女都說,這莫不是中了什麼巫術!國公,您看……」

      韓國公夫人還要再說下去,卻被李獻涼涼的視線掃了過來。

      「我不是告訴過你們,不要去攪擾她嗎?」

      韓國公夫人有些慌亂地道:「國公,妾身並不曾……」

      下一瞬,李獻忽而捏住了她的下頜:「我看重阿爾藍,自然是因為她有值得我看重的地方……夫人,你也當做好你的分內事,料理好後宅,做一個有用的人,明白嗎?」

      「是……」韓國公夫人驚惶地點頭:「妾身記下了。」

      數年未見,國公又變了許多,她幾乎要認不得了。

      還有那個阿爾藍……兩位姨娘突發怪症,當真只是湊巧嗎?

      ……

      傳旨的欽差趕往揚州之際,一封封賀信也從各處飛去了揚州。

      此一日,欽差終於抵達揚州,常歲寧與常闊一同接旨,二人身後烏壓壓地跪了一群人。

      聽欽差將聖旨宣讀罷,常歲寧遂接過冊文金帛,及刺史玉印,捧在手中,神情從容,聲音清亮:「臣常歲寧,叩謝君恩。」

      「常刺史快快請起!」欽差太監一左一右虛扶著,笑容熱情諂媚:「侯爺也快請起身吧!」

      待常歲寧起身之際,那欽差笑著道:「……聖人還另有一物,特意再三囑咐我等,定要親手交到常刺史手中,不得有任何閃失。」

      說著,便令人抬了上來。

      常歲寧看去,只見是兩口大箱子。

      常闊問:「敢問公公,這是何物?」

      4400百字更新送達~謝謝淼淼蜂蜜水、miya2022、mc95113、琰脂虎1等書友的打賞,謝謝每一張寶貴月票,推薦票,晚安~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才相師:重生億萬小富風流小農民後來偏偏喜歡你大宋的智慧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
    都市特種兵之暗影殭屍保鏢鳳囚凰遮天贅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