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 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活用孫子兵法2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 - 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活用孫子兵法2字體大小: A+
     
      「十一日,駐蹕遼河。」

      「是日,汗曰:「色特爾色棱有誤會師,命蒙古諸貝勒會議色特爾色棱罪。」蒙古諸貝勒擬罰水庫色特爾色棱馱甲冑馬二、空馬八,共罰馬十,奏聞於汗。汗曰:「罪俟班師後再議。」遂將所獻十馬,不納卻之,允色特爾色棱朝見,蒙古諸貝勒叩拜汗。

      此處的遼河,其實是指西遼河的南源老哈河,蒙古語稱之為「老哈木倫」。史稱烏候秦水、土護真水、老河、土河,清季始稱老哈河。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匯合之後,就稱為西遼河。西拉木倫河流域是察哈爾部的核心地盤,所以後金大軍的逼近,在察哈爾留守部落中也引起了劇烈震動。

      有蒙古人逃往明朝,大概是去報信,或者求救。結果遭到了總兵官烏訥格的追殺。烏訥格,又譯作武納格,他祖上是蒙古人,但從小是在海西女真的葉赫部長大的。很早的時候就帶著72人歸順了努爾哈赤。烏訥格能文能武,在後金的地位很高,此時的職位是蒙古左營的固山額真。是後金政權中,地位最高的蒙古人。

      十一日當天的駐紮地點應在老哈河紅山水庫下游的拐彎處,即東、西孟家鋪子,李家營子村一帶。之前的路程後金軍一直是在往西走,到了老哈河河畔,就不再往西,而是溯哈拉木倫河向南行軍。

      「十二日,駐蹕遼河。是日,率每甲喇乘馬大臣一員,每牛錄步兵十人打獵。是日,總兵官烏訥格、副將蘇納,追捕時敗走之同黨男丁,尋找其妻子來歸,皆全完聚,編為戶口。是日,乃集眾大臣及巴雅喇等,宰牛一、羊四、設筵宴之。」

      當天,皇太極還設宴款待了眾大臣及擺牙喇,可見擺牙喇的地位確實很高。抵達老哈河流域後,後金軍並沒有大戰即將來臨的緊張氣氛,顯得非常放鬆。為了補充肉食,甚至還「率每牛錄步兵十人打獵」。

      「十四日,仍駐遼河。是日,率每牛錄步兵十人打獵。」

      從十二號開始,後金軍基本就沒移營,連續打了三天獵。為什麼停下不走了呢?他們在等人。等誰?當然是後金最重要的盟友科爾沁。

      「十五日,蒙古科爾沁部土謝圖汗、圖梅、孔果爾老人、達爾漢台吉、希訥明安戴青、伊兒都齊、烏克善、哈坦巴圖魯、多爾濟、兩桑阿爾寨、索諾木、拉布希喜、穆寨、巴達里綽諾和、在達席里、達爾漢洪巴圖魯、色棱、拜斯噶爾、額森、達爾漢卓里克圖,達爾漢台吉之子等二十三貝勒率兵來會。」

      「來時,汗率兩大貝勒及眾台吉,迎於三里外,遇之。於遇見處,即下馬近前,拜天,行三跪九叩頭禮,乃還行幄。(以順天竟會師,是以拜天)」

      「汗坐於中、兩大貝勒各坐一側,眾台吉分兩翼坐。土謝圖汗率其眾貝勒叩見。土謝圖汗近前叩拜,行抱見禮,次與兩大貝勒相拜,互行抱見禮,次與眾台吉,按齒序相拜,行抱見禮畢。」

      「孔果爾老人及諸貝勒、汗、兩大貝勒、眾台吉、察哈爾諸貝勒、喀爾喀諸貝勒、巴林諸貝勒、扎魯特諸貝勒,照前依次行抱見禮畢。」

      「土謝圖汗、孔果爾老人,以所攜酒進獻汗與兩大貝勒先飲之。於是,令土謝圖汗、圖梅貝勒坐於右,孔果爾老人坐於左,諸貝勒分坐兩傍。宰牛十、羊二十,取酒百大瓶,宴之。科爾沁六旗諸貝勒以朝見禮進獻、土謝圖汗馬十、圖梅貝勒馬十及孔果爾老人馬十、達爾漢台吉馬十、伊兒都齊馬十、烏克善馬十;進兩大貝勒各馬二,不納悉卻之。扎賴特部諸貝勒來,半途復引軍還。」

      女真人通常稱姥爺為老人。孔果爾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嫁給了努爾哈赤,所以孔果爾算是皇太極兄弟的外公。

      科爾沁部是後金最重要的盟友,為了等待與科爾沁部合兵,皇太極在這裡足足逗留了五天。雙方會盟,顯得很隆重,互相見禮,搞得非常熱鬧。不過扎賴特部走到半路上又回去了,很不給面子,可見蒙古各部對於伐明還是顧慮重重。

      《清史稿》中記載,皇太極為此還專門徵詢過科爾沁部的意見。「壬戌,次遼河。丙寅,科爾沁奧巴以二十三貝勒來會。上集諸貝勒大臣,議征明與征察哈爾孰利,皆言察哈爾遠,於是征明。」

      當然這個所謂的徵詢意見也是面子上的。大軍都走了這麼老遠的路,難道你說不打就不打了嗎?至於去打察哈爾,察哈爾主力早就跑到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去了。路太遠,準備不足,沒法遠征。

      確定征明的方案之後,後金聯軍結束遊獵,揮師南下。

      「十六日,次遼河溝一帶。」

      「是日,賜科爾沁部圖梅貝勒、希納明安戴青兩貝勒雕鞍馬各一。命選其蒙古羸瘦馬匹,遣還之。」

      科爾沁部的兩名台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突然被遣返了。可能是中途打了退堂鼓,惹得皇太極不高興。不過考慮到科爾沁的盟友地位,還是留了些情面。

      遼河溝的具體位置史書中均未記載,推斷為今波羅和碩鄉附近。這裡是羊腸子河匯入老哈河的河口。距離後金軍打獵的下游拐彎處約五十公里,符合後金軍的行軍規律。而且附近的地貌也非常符合遼河溝的說法。

      紅山水庫(當然當時還沒有水庫)上游一帶水流驟減,地勢也不再平坦,有很多山溝。後金軍稱之為遼河溝,是非常貼切的。

      「十七日,駐蹕遼河錫伯圖路。」

      路是女真人對於地名常用的命名方式,比如建州女真的老家就被稱為「胡里改路」,胡里改是指烏蘇里江,表明建州女真的發源地是在今烏蘇里江流域。圖和路的意思相近。

      錫伯圖路就是指錫伯河地區。蒙古語稱之錫伯高勒(鮮卑河),即錫伯河,又名陰涼河、石碑河。錫伯河發源於內蒙與河北省交界的茅荊壩, 一路跌宕山野,流經喀喇沁旗旺業甸,美林、王爺府、四十家子、錦山、龍山,駝店,牛家營子等八個鄉鎮及赤峰市郊區,在紅山區西部與陰河匯流,成為英金河,全長二百餘里。

      從後金軍前後的動向來看,他們所抵達的地方很可能是錫伯河與陰河匯合之後的英金河河口,而不是真正的錫伯河河口。

      因為如果要到錫伯河河口紮營,那就要到今天的赤峰市紅山區了。路途稍遠,足有120里,而且赤峰市紅山區在偏西方向,等於是繞了遠路。

      所以個人更傾向於,後金軍仍舊是沿著老哈河逆流而上,渡過英金河,在今元寶山鎮、馬家灣一帶紮營。而英金河是錫伯河的下游,稱之為錫伯河也不為過。當然也不排除後金軍走了冤枉路,但是這種可能性很小。

      「十八日,駐蹕遼河查木噶斯地方。」

      這個查木噶斯具體位置也沒有找到記載,但是地名中帶著遼河兩個字,說明仍舊是在老哈河沿岸。從這裡也可以應證之前後金軍的行軍路線,是一直沿著老哈河逆行的,不太可能從英金河轉道赤峰。

      如果按每天五十公里的行程來算,推測為老哈河西岸,今元寶山區以北,古山廣場附近。

      「十九日,駐蹕蘇布迪塔所在之城。」

      蘇布迪塔,又作蘇布迪、蘇布地、束不的,是朵顏喀喇沁的首領。這一部落是朵顏人,屬於兀良哈人的一支。嚴格來講,不是真正的蒙古人,反倒跟女真人親緣很近。朵顏早先還是明朝的藩屬,但在成祖時就叛變了。後來又成了喀喇沁部的下屬,所以又稱之為朵顏喀喇沁。但跟真正的喀喇沁還是有區別的,其立場也是一直搖擺不定。

      有趣的是,蘇布迪同時還兼任明朝朵顏三衛都指揮使,不過是個牆頭草,一直在明朝、蒙古、後金,以及喀喇沁本部之間搖擺。隨著察哈爾林丹汗西進,摧毀了喀喇沁本部,明朝對此無能為力,朵顏已經徹底倒向了後金。

      而明朝方面竟然對此一無所知,薊遼督師袁崇煥還試圖拉攏蘇布迪,並且信誓旦旦地向崇禎皇帝保證,蘇布迪將成為「陛下的肉長城」。

      有很多學者把蘇布迪背叛歸咎於崇禎禁止給朵顏賣糧,好像只要給蘇布迪賣糧,蘇布迪就會給明朝賣命似的,真是幼稚可笑。所以也別覺得崇禎有多麼無能,至少比現在許多專家學者還是靠譜的。

      崇禎元年冬,朵顏確實嚴重缺糧,但是崇禎皇帝也不是說不賣,而是要求袁崇煥「計口授糧」。就說朵顏有多少人口,就賣多少糧,這難道不是很合理嗎?朵顏衰落已久,是非常小的一個部落,全族男丁只有幾千。如果一口氣買太多糧食,明顯有問題嘛!搞不好這些糧食就屯了下來,成了皇太極的軍糧。

      何況皇太極此時是帶著兩萬餘大軍來的。就算蘇布迪對明朝忠心不二,又能咋滴?難不成為了大明犧牲全族?想想都不可能嘛!所以不管明朝賣不賣糧,只要皇太極大軍一到,蘇布迪這個帶路黨是當定了,不想當也得當。指望他給大明當肉長城,真是白日作夢!

      朵顏老城在今喀喇沁旗龍山鎮龍山村,錫伯河西岸。所以很多資料都認定,後金軍是繞道去了龍山村。但筆者仔細推斷之後,認為不太可能。

      如果後金軍十七日確實去了赤峰的錫伯河河口,那麼直接南下至龍山村是可行的。但是十八日後金軍又到了遼河查木噶斯,如果要到朵顏老城,得再從查木噶斯繞回去。連續地繞來繞去,實在是不合邏輯。這是打仗,不是旅遊!

      事實上,《滿文老檔》中只是說「蘇布迪塔所在之城」,並未強調是「朵顏老城」。蘇布迪作為朵顏部首領,也不一定就在老城。當時的大背景是察哈爾林丹汗率部西征,沿途將蒙古右翼各部打得落花流水。

      蘇布迪為了免遭池魚之殃,率部躲到更東面一點是完全正常的。從後金軍的前後行程來看,個人推斷應在今寧城縣附近。明清時期,寧城一帶是朵顏喀喇沁的核心地盤。

      「二十日,駐蹕喀喇沁部額喇城。」

      額喇城即喀喇城,又稱喀喇河屯,即今赤峰市寧城縣甸子鎮黑城村黑城溝古城。《盧龍塞略》記載:「青城曰哈喇河套」。蒙古語中喀喇是黑的意思。河屯、河套均指城堡。故喀喇城又名黑城、青城。

      這個黑城還有「古城、老城」之意。因為這座城堡原為明初馮勝入喜峰口時,所建四城之大寧新城,《欽定熱河志》記載為「新城」。由於明朝後來放棄了北方數百里的長城防線,這座新城也就成了喀喇沁部的老城了。

      「是日,汗頒敕諭曰:此行既蒙天眷佑,拒戰者誅之;若歸降之民雖雞豚勿得侵擾。俘獲之人,勿離散其父子夫婦,勿淫人婦女,勿掠人衣服,勿折房舍廟字,勿毀器皿,勿伐果木。若達令殺降者,姦淫女者斬;毀房屋、廟字,伐果木,掠衣服,離本纛及入村落私掠者,從重鞭打。再者,切勿妄食明人熟食,勿飲其酒,聞山海關內,多有鴆毒,宜當謹慎。勿用乾糧飼馬。若馬匹羸瘦,可少時煮飼之;肥壯馬匹,只以草飼秣之,俟休息時,再飼以糧。凡採取柴草,勿行妄行,須以一人為首,結夥前往取之。有離眾馳往者,緝拿之。有違此禁令者,將不行嚴加管教之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牛錄額真等一併治罪。」

      額喇城的位置也可以反證,後金軍十九日駐紮的蘇布迪塔所在之城並不是朵顏老城。因為從龍山村到黑城村,足有一百公里,而且中間還得翻山越嶺。皇太極實在沒有必要給自己找罪受。而從寧城一帶南下,剛好五十公里,符合後金軍的行軍規律。

      就在此處,皇太極嚴申軍律。說明他此時已經有併吞天下之志,所以對後金軍和附屬蒙古軍三令五申。其中有一條命令非常特別,就是除了羸瘦馬匹以外,不得取用乾糧飼馬,防止被明朝的老百姓下毒。同時,側面也說明這種行軍對馬力影響不大,僅以草飼秣之,就可以堅持。

      



    上一頁 ←    → 下一頁

    費先生,借個孕穿越諸天萬界惡漢贅婿當道重生軍嫂攻略
    遊戲之狩魔獵人第一神算:紈?顧少的獨家摯愛終極獵殺餘生皆是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