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 第五十章 皇太極的戰略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 - 第五十章 皇太極的戰略字體大小: A+
     
      盛京皇宮。

      這盛京的皇宮,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經過皇帝皇太極多次重修和擴建,占地已經?達到一百餘畝,周圍宮牆環繞,宮殿樓宇達到三百餘間,近十數個不同的大殿和配套樓宇。整個建築分三大部分:中部為大內宮闕,正中是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太極日常朝會的地方,殿前有大清門,左右建飛龍閣、翔鳳閣,殿後有師善齋和協中齋。最後為清寧宮,前有鳳凰樓。清寧宮的東面是衍慶宮和關雎宮,西面有麟祉宮和永福宮,這些宮是皇太極及其后妃居住的寢宮。

      在崇政殿、清寧宮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頤和殿、介祉宮、敬典宮、迪光殿、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東部為大政殿,是皇太極聽政的地方,殿前分左右兩行排列的十座官署(即「十王亭」),是八旗諸王大臣議政的地方。西部建有文溯閣、戲台、嘉蔭堂、仰熙齋等,是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的地方。這盛京的皇宮,它以滿洲民族特色最濃而見長,在宮殿建築群中,可與北京紫禁城媲美。

      崇政殿內。

      自上個月前皇太極一道詔諭動兵攻察哈爾起,每日除了處置一些必要的朝政外,便一直在崇政殿內的天下沙盤前。

      等待著自前線傳回軍報。

      畢竟這可是大清滅諸國,統御天下的第一步。

      絕對不容有失。

      「報。」

      大殿外,一個八旗子弟兵躬身一拜,手中捧著一封軍報。

      「呈上來。」

      皇太極轉過身,威嚴道。

      今日當值的范文程立刻上前接過軍報,然後躬著身,走到了嬴政的身邊。

      皇太極接過軍報打開一看。

      「臣代善上奏皇帝陛下,前線戰況,大明得察哈爾求援,意圖出兵相救,臣代善據守錦州邊境,明朝一出兵,臣便舉兵攻之,故而明軍不敢異動,大軍不敢出錦州。」

      「有臣在邊境一日,必不會有失。」軍報之上,便是代善的呈奏。

      「好。」

      「代善沒有讓寡人失望。」

      「有我八旗八萬將士之力,鎮守錦州城外,明朝不敢異動。」

      看到這軍報,皇太極眉宇間也是帶著一種激動。

      代善出兵,讓大明朝廷上下慌了神,以為大清要進攻錦州,防守還自顧不暇,哪有精力去管那察哈爾的死活。

      但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局罷了。

      明面佯攻明朝的錦州,暗中進攻察哈爾。

      算算時間。

      如今察哈爾的戰事也已經到了尾聲了,皇太極謀天下的第一步應該快要達成了。

      「恭賀大王。」

      范文程很合時宜的道。

      「傳寡人詔諭。」

      「勉勵代善,並告訴代善,戰場之事,一切交由他定奪,明軍如果敢出錦州,給朕狠狠的打,只怕他明朝的部隊不敢出城,一旦出城,便是我八旗的盤中菜,口中肉。」

      與以往努爾哈赤多線同時作戰的策略不同,皇太極經過深思熟慮後,制定了自己一統天下的策略。

      這便是:

      其一:先將幾個周邊的小國全部剿滅,如朝鮮、察哈爾等都在他的計劃內,原來努爾哈赤對這些小國採用遠攻近交的辦法,偶爾教訓一下,從沒有給予致命的打擊,在加上那察哈爾的林丹汗極為狡猾,打不過就跑入草原深地,等八旗退兵後,與大明作戰的時候,林丹汗又進兵占據了蒙古諸部落,真是煩不勝煩,因此,這一次他要求突襲,徹底包圍察哈爾,一舉消滅察哈爾的所有部隊,哪怕再死五千以上的八旗兵,他也在所不惜。

      其二:便是徹底打垮朝鮮,讓他永世不敢再起反叛之心。

      那朝鮮也是非常的可恨,上次派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去教訓了一次,結果除了投降,承認了大清的地位,又一次違背了當時的承諾,此刻居然還是以大明為正統,真是忍無可忍。

      明朝時期,朝鮮對明朝稱臣,是明朝的藩屬國。

      這朝鮮歷來就是明朝的忠實走狗,明朝只要在東北用兵,朝鮮一定要出兵援助,一方面是聽從明朝的號令,另一方面是方便趁火打劫。例如成化年間兩次出兵圍剿建州,朝鮮就派遣上萬軍隊參加。

      1619年,明朝派遣大軍圍剿後金,朝鮮也派遣5萬軍隊參戰。

      在明朝後期,朝鮮和蒙古和明朝聯盟,共同對付後金,這給後金攻明帶來了後顧之憂。

      因此,皇太極上台的一大任務就是要征服朝鮮和蒙古林丹汗。

      另外天啟年間,遼東總兵王化貞派遣毛文龍渡海聯絡遼東漢將,試圖在後金開闢基地。失敗後,毛文龍退守朝鮮皮島,以此為基地,招攬流民幾十萬,據島對抗後金。當時後金尚未建立海軍,無法討伐毛文龍,只能選擇「海禁」政策。

      而朝鮮則對毛文龍提供軍事和物資援助,並且接納遼東的流民。

      這也就是對朝鮮開戰的直接原因。

      1627年,皇太極讓阿敏、貝勒濟爾哈朗等統率大軍開始東征朝鮮,正月十三,大軍渡過鴨綠江,圍攻義州。朝鮮守軍倉促應戰,內應韓潤四處縱火,打開城門。就這樣,義州淪陷,城中的一萬明軍和兩萬朝鮮軍被屠殺。攻陷義州後,阿敏以8000騎兵駐守義州,其餘軍隊繼續南下進攻。

      二十一日,後金軍進攻安州城,遇到頑強的抵抗。八旗軍隊「吹角鳴鼓,吶喊颭旗,萬騎駢進,雲屯雷擊。

      安州朝鮮軍依靠火炮為支撐,屢次擊退八旗進攻,然而後金大軍勇猛無比,他們前仆後入,左衝右突,並驅駱駝,輸進長梯,一時登城。長槍短兵,彼此相持,勢如風火,措手不及。安州城終於在孤立無援中陷落,其守城將領金浚、南以興等火藥自焚。由於自己也損失較大,金兵再此休整了四天。

      二十五日,大軍繼續出發,向平壤挺進。平壤守軍不足萬人,守將望風而逃,因而金兵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平壤。隨後,大軍繼續向南挺進,進攻漢城。朝鮮國王李倧無心堅守,逃亡了江華島,並派遣大臣和後金議和。阿敏對議和不感興趣,下令軍隊繼續推進。

      然而逃到江華島的朝鮮國王無法捉拿,大金也沒有足夠的渡船可以登陸江華島,對大金來說也是左右為難。

      所以,在二月一日,金軍占領了黃川之後,此時,朝鮮再次派遣使者來求和,阿敏反對議和,提出要進攻漢城。

      可是其他將領反對阿敏,大金召開了八旗大臣會議後,最終決定和朝鮮議和。

      三月初,朝鮮君臣和八旗大臣在平壤盟誓,史稱「平壤之盟」。通過平壤之盟,後金和朝鮮結為「兄弟之盟」,朝鮮要中斷和明朝的聯繫。朝鮮不能收納遼東流民,不能支援毛文龍等明朝將領。在經濟上,朝鮮要給後金3000石糧食。平壤盟誓後,後金大軍撤離朝鮮。

      後金軍隊撤離後,這朝鮮前幾年還算臣服,沒有違背盟約。

      可如今,在大清開始開始加大對明朝的用兵力度後,這朝鮮便認為大清無暇東顧,於是暗中還是選擇和明朝聯繫,並不嚴格履行對當時簽訂協議的義務。1633年,皇太極給朝鮮寫了一封國書,這份國書上寫了朝鮮違約的十件大事,包括助兵於明,越境采參,停止互市,新築城防等。

      可朝鮮根本不予理睬。

      「朕這一次一定要徹底把朝鮮打垮,以雷霆手段殺掉一大批朝鮮將士,殺的朝鮮人不敢再起不臣之心,同時要拘押朝鮮皇族和大臣們的至親到盛京,只有如此才能讓他們徹底臣服。」

      皇太極恨得咬牙切齒道。

      此時的皇太極對朝鮮已經十分不滿。

      其三:目前明朝內部起義軍不斷,最厲害的就是那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隊,已經氣勢如虹,占據了大明的半個江山,如此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情,他皇太極豈能放過,所以他目前不急於進攻明朝,但等得那大明和大順自相殘殺,雙方都大傷元氣後,才是進入中原的最好時機。

      「寡人只要最終結果。」皇太極威嚴道。

      「嘖。」范文程躬身領命。

      就在這時。

      又一個八旗子弟兵來到了大殿外,手上同樣捧著軍報。

      在出征之時,皇太極就嚴令了出征的眾將,有任何有關於軍情的消息都要立刻快馬呈入盛京。

      范文程立刻走過去,將軍報捧起,交給嬴政。

      打開一看。

      皇太極的表情變得有些詫異起來。

      「阿不罕英格利,又是這小子。」

      「數月前攻察哈爾邊境,取入境首功,如今竟然帶軍攻破布吉拉,破察哈兒門戶重鎮布拉吉,而且還親手斬了察哈爾大都督尼古拉。」

      「有意思。」

      「尼古拉雖說在天下比不上我大清鰲拜之威,但終究是掌一國兵馬的上將,如今竟然死在了我大清一個副都統的手上。」

      「昔日威名,如今一場空,成為了那小子的踏板了。」

      看著手中的軍報,皇太極詫異一刻後,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來。

      阿不罕英格利。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在軍報上看到他的名字了。

      而且每一次在軍報上看到他,他必然是引起了什麼大事。

      第一次。

      帶著一群新兵反打了老兵。

      第二次。

      攻察哈爾,斬邊境察哈爾大將,斬敵216人,更察哈爾守邊大將。

      這些都讓皇太極記憶猶新。

      而如今。

      尼古拉鎮守布吉拉城,大軍久攻十日損兵折將,久攻未果,阿不罕英格利帶兵強攻,破城門,斬察哈爾大都督尼古拉。

      又立大功。

      這種印象。

      皇太極就是想要忘都忘不了啊。

      「斬一國上將,又該給這阿不罕英格利晉爵了。」

      皇太極面帶一種無奈之色的道。

      第一次給阿不罕英格利敕封時,本就是越級很大的恩澤了,但阿不罕英格利沒有讓他失望,敕封詔諭下達還沒有多久,竟然又立大功。

      「報。」

      皇太極手握著這一封軍報還不到一會。

      又一個八旗子弟兵來到了大殿外。

      而且。

      顯然是比前面兩個八旗子弟兵更為急切,緊握著軍報的手都在顫抖。

      「恩?」

      皇太極回過神,看向了這個八旗子弟兵,立刻感覺到了幾分不對:「呈上來。」

      范文程哪裡敢猶豫,立刻快步上前,將軍報拿上來。

      「難道是察哈爾境出了什麼事?」

      皇太極帶著一種憂色,打開了軍報一看。

      迅速將整個軍報掃視了一遍。

      而表情也在這一刻變得出奇的古怪。

      「傳濟爾哈朗、吳拜、鰲拜、索尼、阿濟格。」

      「即刻。」

      皇太極將軍報合上,對著范文程令道。

      「出大事了。」

      善於察言觀色的范文程一下子就感覺到了事情不對了。

      對著皇太極躬身一拜後。

      他迅速跑出了大殿,傳召那些大清重臣。

      「又是這阿不罕英格利小子。」

      「他究竟能夠給寡人多少驚喜?」

      「沒想到他不僅戰力有著萬人敵,竟然還精通醫道,幾條方法的改變下,竟讓我大清傷兵存活率遞增到了五成。」

      在范文程離開傳召重臣後,皇太極的表情變得震驚,不可思議。

      如若不是軍報上是瓜爾佳杜莎親筆所寫,皇太極或許還不會相信這個數字。

      皇太極是一個有為的君王。

      無論是政務,軍務,他都掌控在手,對大清的一切他都瞭然。

      所以傷兵的情況他也是知道的。

      但作為主君的他能夠做到的就是竭盡所能的招募醫師救治,雖大清傷兵活命的機會比諸國的更大,但仍然不超過兩成存活率。

      而現在

      而現在。

      阿不罕英格利在斬尼古拉立大戰功後,竟然又給了他這樣一個驚喜。

      醫道變革,提高了存活率。

      而且,還有這軍報里所包裹的金瘡藥,以及配方。

      皇太極看著手中的瓷瓶,還有金瘡藥配方,不由得呆了。

      對於普通人而言,金瘡藥的出現或許並不能給他帶來多大的用處,但對於皇太極而言,對大清而言,對於這一方紛亂的天下而言。

      這金瘡藥如果真的有軍報上瓜爾佳杜莎所言的那種神效,那意義就截然不同了。

      阿不罕英格利,將開創一個以大清為先的全新時代。

      「金瘡藥,對傷口血涌有奇效,縱經脈被箭刺穿也可止血,此乃臣親眼所見。」

      「阿不罕英格利心繫大清,願將配方獻予大清,只為日後我大清八旗子弟兵少些折損,憑這金瘡藥,可稱天下第一療傷神藥,憑此配方,天下之大,封侯拜爵輕而易舉。」

      「臣懇請皇上嘗試金瘡藥奇效後,如若沒有讓皇上失望,定要恩澤阿不罕英格利,不要讓功臣寒心,臣瓜爾佳杜莎拜上。」

      軍報上,便是瓜爾佳杜莎發自肺腑的一話。

      作為統帥數十萬兵馬的上位者,瓜爾佳杜莎自然知道金瘡藥代表著什麼,這代表的是軍隊的無限生機。

      同時。

      對於獻出這配方的阿不罕英格利而言是滔天之功。

      瓜爾佳杜莎歷來從未向皇太極請求過什麼,但今日在這軍報之上,他第一次請求了皇帝,可見他對阿不罕英格利是多麼重視。

      「寡人執掌大清,又怎會讓功臣失望。」

      「瓜爾佳杜莎這傢伙,還真的當寡人是那些無道昏君了。」

      看著軍報上的最後一句,皇太極卻是笑了。

      他掌大清。

      歷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上一頁 ←    → 下一頁

    師父又掉線了醫手遮天武器大師至尊毒妃:邪王滾一邊陰陽鬼術
    嬌妻在上:墨少,輕輕親極靈混沌決異能之紈?寧小閑御神錄蓋世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