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劇透未來,朱元璋崩潰了» 183.第183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產的就是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劇透未來,朱元璋崩潰了 - 183.第183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產的就是字體大小: A+
     
      第183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產的就是奇葩皇帝!

      「六邊形戰神,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很正經的誇讚。

      在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說某個人六邊形什麼的,其實就是在誇讚這人是一個全能。」

      韓成在這裡給朱元璋解釋,六邊形的意思。

      「說宣德皇帝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此人掌握的東西很全面。

      軍事上面,他很小就被永樂帝悉心教導,後面更是多次將其帶在身邊打仗。

      言傳身教,學了一身的本領。

      有統帥之能。

      宣德三年八月,宣德皇帝親自率軍,巡視北邊。

      九月,到達右門驛,適逢兀良哈侵掠會州。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明宣宗親自率領精騎三千人前去戰賊人。

      出喜峰口,於寬河大破兀良哈部。

      此戰,明宣宗親自射其前鋒,射殺三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勇武。

      兩翼軍並發,大破兀良哈。

      殺的賊人膽寒

      兀良哈望見黃龍旂,下馬請降,明軍斬殺其首領。

      揚大明之國威……

      文化上面,他自幼就被永樂帝請了高明的老師進行教授,不僅僅學習文學,還讓他學習政務……」

      聽著韓成的話,朱元璋心情放鬆下來,他已經能夠確定,韓成確實不是在說反話,這六邊形戰神,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評價。

      能被後世嘴毒之人,給出這樣的評價,看來這朱瞻基確實不錯。

      聽到老四對他這個孫子的愛護,以及培養,朱元璋不由的心升感慨。

      不可避免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孫子雄英。

      老四對待那朱瞻基,和自己對待雄英何其相像!

      自己的大孫子,多好的一個孩子!

      若是雄英別去世那樣早,有自己精心的培養,再加上那孩子聰明伶俐的程度,今後的成就必然不低!

      絕對不會比這朱瞻基差!

      就算是標兒真的英年早逝了,有雄英在,一樣是可以挑起大梁!

      不讓大明紛亂,沒落……

      想起這事情,朱元璋就覺得異常難受,心好疼。

      大孫子朱雄英,是他一生的痛!

      「宣德皇帝朱瞻基,還有著不低的文學素養。

      很能寫詩,七言、六言、五言,歌行體詩,詞令,這些都可以寫。

      保守地統計,至少在千首以上。

      除了寫詩之外,畫畫也非常可以。

      宣德皇帝雅尚翰墨,尤其擅長於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等。

      畫了很多的畫,有時自己觀賞,有時則賞賜給臣子。

      比較出名的有《花下耄耋圖》,《萬年松圖》,《鼠石圖》,《武侯高臥圖》,《松下讀書圖》等。」

      聽到韓成的話,興致勃勃的朱元璋,此時已經皺起了眉頭。

      原本在從韓成這裡得知,朱瞻基被稱為六邊形戰神,是因為發展的很全面,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時候,朱元璋是真的高興。

      為自己子孫後代里,出現這樣的人物而欣喜。

      但聽著聽著,朱元璋就覺得不對了。

      這傢伙,怎麼還這樣喜歡寫詩?還畫畫?水平都還很高?

      朱元璋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不是扯淡嗎?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一個方面的精力多了,是勢必會減少花費在其餘事情上的時間。

      他這種英明神武,一天只睡兩個時辰,其餘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處理政務上的人,尚且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這傢伙卻花費了這些多的時間,用在寫詩畫畫上面,這不是純扯淡嗎?

      朱元璋倒也不是說寫詩,畫畫不好,這確實是好東西。

      但這事情,需要看誰去做。

      朱瞻基若是一個閒散王爺,那他這樣做,絕對沒有任何的錯。

      朱元璋甚至於還會為自己家出了這樣一個,有水平的人感到高興。

      可朱瞻基他不是一個閒散王爺,他是一個帝王!

      作為一個帝王,他最需要做的,是處理政務,通過處理政務,管理全國。

      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對於治理國家,毫無意義詩詞歌賦繪畫等事情上!

      這是本末倒置了!

      作為一個帝王,詩詞歌賦這些,他稍微了解一些,能夠看懂也就是了。

      不必精通,更不必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

      這樣真不行!

      成為了帝王,獲得了權柄的同時,也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有些常人可以享受的事情,對帝王而言,是要杜絕的。

      別人可以做,帝王不可以做。

      別人做是閒情逸緻,帝王去做,卻會遺禍無窮!

      「內政上面,也做出了不少的成就,比如徹底按住藩王。

      雖然永樂帝時,就在不斷的削弱藩王了,但真的徹底解決藩王會爭奪皇位的,卻是一直到朱瞻基這裡才完成。

      他頒布了不少的命令。

      比如,藩王不得如同以往那樣,去干預地方的行政。

      藩王府官員,不得兼任地方官職。

      藩王不能和朝內勛戚貴族聯姻,嫁娶都要選自民間。

      以防藩王會藉此干預朝政。

      再比如,藩王不得自行來京朝覲奏事。

      藩王以及其宗親族人,如私自來京城,或越關奏事,要受到嚴厲懲治。

      最為嚴重的,可以廢為庶人!

      除此之外,諸藩王之間,還不得會見。

      藩王在封地駐守時,也不得隨意出城。

      就連清明祭祖,都需須奏報朝廷允方可,子女婚嫁,也須奏經朝廷……」

      對於後來對藩王的限制,朱元璋一開始,就從韓成這裡了解了很多。

      並且在得知了老四是藩王造反,成功上位之後,朱元璋本就做出了老四和老四的後人,會嚴格限制藩王的推測。

      因此這個時候,聽了這朱瞻基的操作之後,並不覺得意外。

      甚至於,就連他在知道了老四在今後,做出來的一系列事情之後,都在不斷的思索,該如何限制藩王。

      不過現在,從韓成這裡得到了藩王外封這樣一個策略之後,朱元璋再去看朱棣,朱瞻基等人弄出來的,這對待藩王的種種辦法,頓時覺得他們的手段,一點都不高明,落在了下乘。

      生出了一些優越感。

      覺得這些後世子孫,差他差太遠了!!

      「除此之外,明朝的內閣制度,到了宣德帝這裡,這有了一個極大的完善。

      宣德帝即位後,內閣開始行使更大的行政,和審議實權。

      三楊、金幼孜等人,分別在內閣中重新任職。

      內閣的特殊地位,還因為宣德帝新的行政程序,而得到加強。

      比如,內閣定期上朝覲見,討論緊急國家大事。

      遵循明仁宗時期的先例,明宣宗要他們直接呈遞密封的奏議,以便及時的確定適當的施政辦法。

      此外,宣德帝採用了條旨,或票擬這種正規的辦事流程。

      規定大學士們,審議官員呈遞的奏議,並提出適當答覆,貼在每道草擬的詔令上,以供御批。

      一般而言,宣德帝都會採納他們的建議,並將詔令,分送給主管的部門去貫徹。

      除非是主要內容,出現了爭議,否則並不再召內閣大臣們,進行複議。

      這樣以來,內閣就成了皇帝和六部之間的橋樑,擁有了更大的決策權……」

      「屁!這龜孫就是懶!

      就是不想多幹活!

      所以就採用這種辦法來偷懶,省下的時間,好去畫畫,寫詩!」

      朱元璋哼了一聲,呸了一口。

      作為一個勤奮的帝王,他最看不得這些。

      尤其是先一步知道了,這朱瞻基喜歡吟詩作畫之後,對於朱瞻基的這些行為,更加看不上。

      說是進一步的完善內閣,實際上就是為了方便他偷懶。

      聽朱元璋這樣說,韓成的眉毛挑動了一下。

      這老朱不愧是老朱,往往能夠,一眼看出問題的本質。

      但怎麼說呢,這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如同他這樣,是一個內卷狂人,一個工作狂。

      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這樣卷下去,不知疲倦,不覺得厭煩。

      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之後,出現內閣,或者是和內閣相似的機構是必然的。

      「經濟上面,則採用採用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

      和他的父親,開啟了號稱仁宣之治的盛世……

      同時,也改革了監察制度,比如巡撫制度……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他也非常的能玩。

      還能玩出花樣來。

      比如鬥蛐蛐就給玩出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為了獲得好的蛐蛐,直接來了一個捕蟋蟀與軍中取首級為同等功,可以取得「世職」……」

      朱元璋的胸膛,開始為之起伏了。

      這他娘的是六邊形戰神?

      詩詞畫畫這些就不說了,真的太喜歡了,那也無可厚非。

      可這玩蛐蛐算怎麼回事?

      他自己喜歡玩也就算了,竟然還下令讓人大規模的抓蛐蛐?

      為了抓蛐蛐,直接來了一個抓捕蛐蛐和軍中將士,獲取敵人首級同功?

      這是典型的玩物喪志,典型濫用職權!是極度的不負責任!

      「韓成,你還說六邊形戰神是誇獎人,不是反著用的。

      你看看這傢伙做出來的事,真的能對得起六邊形戰神這個稱號?

      咱算是看出來了,你們後世的人,往往不喜歡好好說話。

      好好的詞都給你們給毀了。」

      朱元璋看著韓成,顯得有些氣憤的說到。

      韓成聞言抽抽鼻子,話說,這才哪到哪?

      後世毀的詞多了去了。

      什麼同道中人了,古道熱腸了。

      有志之士了,管鮑之交了……

      這些要是被老朱知道了,還不知道會被刺激成什麼樣子。

      肯定會不住說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陛下,我真沒有騙你的意思,他的這個六邊形戰神,確實是誇讚。

      他的風評,在後世還是蠻可以的。

      雖然身上有著不少的毛病,但瑕不掩玉。

      畢竟人無完人,誰還沒有一些缺點?」

      韓成向朱元璋,在這裡努力解釋。

      朱元璋氣哼哼的哼了一聲。

      「在你說出他從安南那裡撤軍,放棄安南,令的老四多年心血毀於一旦,咱就覺得這傢伙有些不靠譜。

      此時再聽你說了,他這喜好詩詞之道,又喜歡畫畫,尤其是為了鬥蛐蛐,竟然弄出了這等荒唐事,咱就越發的覺得他不靠譜。

      這樣的人,也配稱之為大明六邊形戰神?

      他六邊形個屁!

      這肯定就是你們後世人的老毛病犯了,又在那裡反諷。」

      依照朱元璋的平判標準,朱瞻基做出來的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成,就是個十足的混子皇帝,敗家子!

      和他,還有老四比起來差太多了。

      聽著朱元璋說出來的話,韓成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有種解釋不清的感覺。

      蒼天可鑑,他這次說的話,連一點點反諷都沒有。

      老朱咋就不相信呢?

      朱瞻基就是被後世不少人這樣稱呼的。

      至於為什麼在老朱眼裡,需要好好揍上一頓的朱瞻基,會被稱之為的大明六邊形戰神……這完全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吧。

      和他這樣,還是明成祖朱棣那樣的存在比起來,朱瞻基確實不夠看。

      但是和大明後面的,那諸多皇帝比起來,他真的很優秀,很能拿出手了好吧。

      尤其是和他的兒子比起來,那簡直就是能被吹上天上去的存在!

      老朱聽到朱瞻基做出來的這些事,尚且覺得憤憤不平,那要是知道了朱瞻基兒子做出來的那些事,老朱不還得血壓飆升,當場過去?

      「算了,算了,不說這傢伙了,這些後輩怎麼感覺都不成,聽他們做出來的事,總覺得憤懣,不順心。

      現在看來,還是老四最對咱的胃口。

      你再與咱說說老四做出來的其餘事,讓咱緩解一下心情吧。」

      朱元璋對著韓成擺擺手,示意韓成不要再說朱瞻基的事情。

      韓成暗自吸吸鼻子,心說這才哪到哪?

      說說朱瞻基你就覺得心裡難受了?

      要是知道剩下皇帝的奇葩事,你還得被氣的昏過去?

      心中如此想著,他思慮一下,然後開口道:永樂元年,永樂帝派行人邢樞等人,往諭奴兒干,招撫諸部。

      永樂二年,置奴兒乾等衛。

      在這事情之後,相繼建衛所,達一百三十餘個。

      永樂七年,在當地官員,忽剌修奴的建議下,朱棣決定設置奴兒干都司,用來統轄各衛所。

      並以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

      永樂九年,太監亦失哈等領官軍千餘,巨船二十五艘,護送康旺等官,來到亨滾河口對岸的特林地方,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

      這就是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

      永樂帝一再強調,這裡是「鎖鑰之地」。

      亦失哈曾奉命九上北海。

      在這個時間段里,明朝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廠。

      並在那裡,留下了著名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

      聽到韓成說起這事情,朱元璋頓時覺得心裡舒服多了。

      果然,要想舒服,還得聽老四的事。

      當然,朱棣對付標孩兒的那些手段另算。

      「咦,不對啊,納哈出呢?這傢伙可是死硬派!

      有他在,老四想要通過這樣的辦法,就將那樣多的地盤給收復了,如此順暢,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發現了一些不妥,對於納哈出,他印象非常深刻。

      這傢伙是忠於北元的死硬派,一心想要恢復北元,騷擾自己大明。

      若不是因為那納哈出在,東北地區的北部,早就已經成為大明的了。

      雖然納哈出和大明作戰,一直沒有贏過,但卻像是蒼蠅一樣的煩人。

      一直到現在,納哈出還如同牛皮癬一樣存在,令人不勝其煩。

      「納哈出那個時候,早就被陛下你給解決了。」

      「被咱給解決了?」朱元璋聞聽韓成所言,多少有些意外。

      「嗯,就是被陛下你給解決了。

      洪武二十年正月,陛下你派宋國公馮勝為征虜大將軍,藍玉傅友德二人為左右副將軍。

      率二十萬大軍,出征東北地區。

      決定掃除後患,再次狠狠打擊北元殘餘勢力。

      大軍經通州,然後迂迴至慶州,一招出其不意,打敗元朝守軍。

      隨後接著從慶州出發,分兵駐守寬河,大寧、會州、富峪四城,以及遼陽金州沿海一帶。

      以此形成對納哈出的,半月形包圍圈。

      納哈出雖然是死硬派,卻也知道明軍不可戰勝。

      聞聽明軍大舉北征,而北元朝廷那裡,又沒有派遣援軍對他救援。

      所以一番思索之後,就拋棄了金山老營,進駐新泰州。

      當年五月,馮勝留兵五萬屯駐於大寧。

      並遣大軍十五萬,直奔金山,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

      然後派遣此人前去勸納哈出投降。

      當年六月,因明軍勢大,不可戰勝,納哈出奔逃,據守伊通河邊的高八思帖木兒、洪伯顏帖木兒等人,都帶領部眾前來投降。

      馮勝隨後出兵,進至遼河東部,擒獲納哈出哨率三百人。

      成功進駐金山之西,逼近納哈出的老巢。

      歷史上,將之稱為金山之役。

      一番逼迫,外加心理攻勢之後,納哈出自知實力不敵,非大明敵手,最終率餘部向明朝投降。

      這一次擒獲極多。

      隨同納哈一起投降的北元官吏、將校,多達三千餘人。

      獲得投降的兵卒萬餘人。

      隨後,陛下你親封納哈出為海西侯。

      納哈出此人的歸降,在那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為大明統一東北地區,清除了重大障礙。

      不僅如此,也是對故元勢力的,一個沉重打擊!

      並為大明統一東北地區,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件事情之後,黑龍江下游的奴兒干地區,諸多元朝故臣,開始率部眾納貢歸降大明,接受大明統治……」

      「原來納哈出那傢伙,是咱派兵將之打敗降服了!」

      聽了韓成的話,朱元璋一下子就嘚瑟起來,覺得自己是真牛伯夷!

      「咱就說嘛!區區一個納哈出,算什麼東西?

      咱之前是沒有騰出手來,騰出手來,真的想要對付他了,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我說老四設立奴兒干都司的時候,看起來咋這樣的順利。

      原來是他老子,已經先一步的把納哈出解決,把該有的底子都給打好了。

      鬧了半天,他是撿了咱的便宜。

      設立奴兒干都司的最大功績,最大源頭還需要算到咱頭上!」

      朱元璋說這話的時候,腰杆挺得筆直,神采飛揚,那當真是要多嘚瑟,就有多嘚瑟。

      尤其是再想想韓成剛才所說的,那號稱大明六邊形戰神的朱瞻基,所做出來的那些事情之後,就更加的覺得,自己這個做祖宗的厲害。

      和自己這樣的祖宗比起來,朱瞻基那小子,差的簡直不要太遠!

      看著那瞬間支棱起來的朱元璋,韓成一時間,都覺得有些沒眼看了。

      朱老闆的這操作,當真是一點偶像包袱都沒有啊!

      咱稍微收斂著點好不好?你可是鼎鼎有名的洪武大帝啊!

      「除了這些之外,永樂帝還經略西北,設立了哈密衛……」

      「老四這小子,又撿老子的便宜了。

      那地方,咱一直就沒有放棄過,也一直對西北那邊,施行壓制。」

      朱元璋面色多少帶著一些淡然。

      「不過老四這些做的,都非常對,西北那裡必須要重視。

      北元餘孽可不少,更為重要的是,那邊還有帖木兒帝國。

      北元亡我大明之心不死,需要時刻防備!」

      「永樂十一年,永樂帝置貴州承宣布政司,治貴州宣慰司城,下轄八府,四軍民府。

      對於穩定西南,起到了極為重要作用。

      同時疏通大運河……」

      聽著韓成講述的朱棣做出來的這些事,朱元璋心裡很是舒爽。

      一時間,像是喝了瓊漿玉液一般。

      「還得是老四,事情做得敞亮,讓人覺得舒服!」

      朱元璋忍不住出聲誇讚朱棣。

      「咱之前做出來的諸多事情,沒有人亡政息,被老四繼承了下去,並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這點咱是真高興!」

      韓成也跟著點點頭,覺得朱元璋說的非常對。

      朱棣被尊稱為永樂大帝,不是沒有道理的。

      「永樂帝一直都很尊敬你。

      尤其是奉天靖難,取得皇位之後。

      他心裏面其實很糾結,對於你,一直都有著很深的心理陰影。

      一直都擔心,你會因為這事情而怪罪他,不止一次做噩夢,您要殺了他。

      甚至於晚上睡不著覺。

      就算是讓人做法事都不成。

      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才逐漸消失。

      永樂帝後面那樣的努力,其實未償沒有爭一口氣,努力做出一些成就來。

      這樣到了陰曹地府,真的見到了陛下你,他也有底氣面對你……」

      聽了韓成這話,之前一直都很嘚瑟的朱元璋,這個時候倒是不嘚瑟了。

      面色也顯得正經起來。

      沉默一陣兒之後,朱元璋嘆口氣,多少顯得有些悵然。

      隨後笑了笑道:「這傻傢伙,在知道了朱允炆那蠢蛋孫子,都做了什麼事之後,咱又怎麼會怪他起兵靖難?

      他要是不靖難,咱才真的怪他!

      若沒有老四站出來,來上這一場,按照朱允炆那傻蛋玩意的做法,咱的大明,只怕真的堅持不了兩百多年!

      弄不好就要被弄一個二世,三世而亡!

      更不要說他當上皇帝之後,做的一點都不差。

      咱又怎麼會怪他呢?

      咱高興還來不及!

      要是他不對標兒那些孩子,下那等死手就更好了……」

      「除了這些之外,永樂帝在位期間,做出來的另外一件很有名的事,就是遷都。

      將大明的京城,從南京城遷移到了北平。

      永樂元年,就有人等奏稱,說北平是永樂帝的「龍興之地」。

      所以永樂帝應當效仿陛下,你對安徽鳳陽的做法,將那裡立為陪都。

      對於這個建議,永樂帝是深以為然。

      覺得北平,確實是他的龍興之地。

      畢竟縱觀歷史,能夠以藩王身份,起兵成功的就他這一位。

      這豈不是冥冥之中有天助?

      於是,永樂帝大力擢升北平的地位,改北平府為順天府。

      將其稱為「行在」。

      如此做的同時,也開始遷移,發動百姓以充實北平。

      被強令遷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一些江南富戶,還有山西商人與百姓等……

      永樂四年,永樂帝下詔,以南京皇城為藍本,興建北平的皇宮和城垣。

      永樂七年的時候,永樂帝以北平為根基,進行北征。

      同時,開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

      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

      這個舉動,證明了永樂帝已經下定決心要在今後遷都。

      永樂八年,永樂帝親征回師後,下令開會通河,打通南北漕運。

      這項工程,於永樂十三年完工。

      從此之後,從此北平所需物資,可以通過相對經濟的辦法,進行運輸。

      永樂十四年,永樂帝召集群臣,開始正式商議遷都北平之事。

      說是商量,其實就是他主意已定之後,通知一下手下的臣子。

      但有些人看不清楚,還真覺得這是在給他們商議。

      於是開始提出反對意見,各種分析如此做的不對。

      再然後,這些人被永樂帝一一革職或嚴懲。

      解決了反對的人,無人再敢反對遷都。

      永樂十五年,以南京紫禁城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動工。

      到了永樂十八年的時候,北平皇宮和北平城建成。

      北平皇宮,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規模要稍微大上一些。

      新修的北平城,周長四十五里,呈規則的方形……

      完工之後,永樂帝下詔正式遷都。

      並改北平順天府為京師。

      但在南京,仍設六部等機構,以南京為留都。

      不過,永樂帝遷都並不太順利……」

      「不太順利?老四都處理了那樣多的人,還不順利?

      真有這樣多不怕死的,還敢在這個時候阻攔?」

      朱元璋聞言,顯得有些驚奇的說道。

      韓成搖頭道:「並非是因為有人反對,而是因為天災。

      說起來也是不幸,永樂十九年初夏,也就是永樂帝遷都之後的幾個月之後。

      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到雷擊,盡皆焚毀!」

      朱元璋聞言,不由一滯,竟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那這事情是挺不幸的!

      才遷都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不用想就知道,朝野定然譁然,對老四是一個天大的打擊。

      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此放棄北平,返回南京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依照老四的性格,肯定不會這樣做。

      他能頂住這壓力!

      「這事情發生之後,朝野議論紛紛。

      禮部主事蕭儀認為,遷都之後,諸事不便,且棄絕了皇脈與孝陵,這是有違天意。

      等於直接說是遭天譴了。

      永樂帝大怒,立即處死蕭儀,並強勢壓制朝中大臣,絕對不許再遷都回南京!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裡成為了大明的都城,一直到大明滅亡。

      開啟了大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滅亡,清韃子也以這裡為都城。

      永樂帝的這一舉措影響深遠,一直到我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這裡都是都城……」

      朱元璋點點頭,就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但隨後,朱元璋卻是忍不住神情一滯。

      他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他一直都覺得,南京為都城不太好。

      在這裡建都的王朝,就沒有多長命的。

      想要遷都。

      後來聽了韓成的話,得知大明存在兩百多年,並且他的標兒,一部分的死因,也是因為自己想要遷都前去長安,令其前去查看情況給累的了。

      所以就斷絕了遷都的想法,覺得自己大明,打破了南京王朝短命的魔咒。

      可現在聽韓成一說,這才意識到,原來不是打破了,而是大明遷都了!

      如此以來,一個天大的難題,擺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他今後要不要遷都呢?

      遷都的話,遷到哪裡去才好?

      莫非也要遷到北平嗎?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隔墻有男神:強行相愛1誘婚試愛:總裁老公太會都市逍遙修神透視醫聖神醫小獸妃
    我是系統之女帝養成計劃重生落魄農村媳金手指販賣商都市最強裝逼系統修羅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