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玄幻奇幻 » 景泰太子» 第197章 遼東之行結束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景泰太子 - 第197章 遼東之行結束字體大小: A+
     
      徐有貞按照朱見濟的吩咐辦事。山東自古以來便是人口大省,文風昌盛,衍聖公一族便生活於此,延請大儒並不難。

      至於收集書籍刻板這些就更簡單了,不過以往明朝官方贈送給朝鮮等藩國的要不就是史書要不就是經書,都是正經書。朱見濟突然說要送小說等雜書,勢必要去大量採購,徐有貞實在是不知解釋。

      徐有貞只好自己背上了這個惡名,對外放出風聲說是自己喜歡看雜書,遠洋航行頗為乏悶,專為路上解悶用的。不管人家信不信,反正徐有貞開始了第二趟朝鮮之行。

      朝鮮這個隱患暫時排除,朱見濟放心開始了遼東移民計劃,並且厲行軍政分離,設立一系列的民事部門。籌謀多時,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便顯得水到渠成,百姓以保甲編列,啟程前往遼東。

      朱見濟自朝野遴選精幹臣子,其中王竑出任遼東巡撫。詔令下達後,朱見濟專門留王竑下來,道:「遼東左控朝鮮日本,北接女真,西連蒙古,中原王朝得之則興,失之則頹。自本朝遷都北京,天子鎮守國門,遼東之情事更是重要,非如此重地朕何必親征。」

      「陛下英睿聖德,微臣敬佩!」

      「如此重地,非果敢之人朕不用,滿朝文臣喜好清名,虛於實務,朕不放心,賴愛卿用心。」

      「微臣絕不辜負陛下重託。」

      朱見濟笑著頷首,繼續道:「愛卿巡撫遼東,可有智計教朕?」

      為遼東前線運送這麼長時間的糧草,王竑自然是有所想法的,眼下朱見濟來問便道:「微臣有愚計三。一則遼東飽受戰亂,百廢待興,懇請陛下蠲免兩年賦稅,待田地開墾,民用自足,可納賦稅。二則遼東地處邊遠,周遭外敵環繞,仍需重兵駐守。三則女真四分五裂,微臣打算招募屯墾,為我一用。」

      比較中肯的建議,但是也沒有什麼新意,王竑的地位也只能夠提出這些想法了,再多就僭越了。

      朱見濟道:「自古無農不食,無工不用,無商不流。想要一地富足,少不得三途並用,愛卿有何打算?」

      「微臣心有千言卻難以言表,隻言片語難以言明,懇請陛下寬待些日子,微臣擬定成文交由陛下總覽。」

      「如此也可。」朱見濟沒有反對,「只是儘量快些為好,免得外人說些閒言亂語。」

      待王竑離去,朱見濟搖了搖頭,即便是如王竑這樣滿朝數得上的人物,也有著這個時代的局限性。大多覺得重農抑商一套沒有問題,同時堅信天下財富自有定數一套,很少主動發展經濟。當然這也和言官彈劾,士林議論有關。

      又幾日,王竑的奏章沒有遞交上來,何林靜則是自南京前來拜見,與此同時他帶來了眾多的物資,這些年他一直替朱見濟主持遠洋海外貿易事宜,家產無算,有人說他已經有千萬兩的身家。

      事業大了,這些年朝野針對何林靜的彈劾也是始終沒有停止,朱見濟最多是口頭斥責兩句,海外貿易從不曾中止,和東南亞各國的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從最開始的以貴重品為主轉變為大宗商品為主,大明許多勛貴前往各國辦置產業,這些年也是收穫不菲。與此同時,大量沿海百姓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了就業問題,順帶著棘手的海盜問題也迎刃而解。

      百姓遷徙遼東,第一年沒有收成,肯定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底子沒有打好之前朱見濟都不敢大規模地遷徙,而是分批來。北方各省倒不是抽不出餘糧來,朱見濟只是想要看看這海運發展得如何了。

      「東西都運來了嗎?」

      何林靜多年不曾看見朱見濟,哪怕書信往來頻繁也比不上親眼看一眼。他拜見之時不由得滿眼含淚,昔日幼小的天子如今長大成人,時間飛逝呀!果真物是人非。

      私情歸私情,公務歸公務,何林靜還是一絲不苟地道:「小人此番送來五十萬石糧草,還有五十萬石糧草尚未託運,其餘仍有布帛十萬匹。」

      「有多少糧食是本土的,多少糧食是海外的?」

      「八成糧食是自江浙富縣調運而來,其餘兩成是自琉球等國採購而來。」

      「風帆海運,漂沒幾何,利潤幾何,可有盈利?」

      何林靜如實道來:「琉球諸國人少,大片土地不曾開墾,當地糧食賤至一石七百文,風帆海運漂沒一兩成不等,若是航線熟了,船隻更大一些,日後漂沒的會更少。糧食運往北方來,可賣至一石四兩。運一兩百石那是血本無歸,必得運數千石才可回本盈利。利潤微薄,不過有官府補貼,不少人還是願意販運的。」

      「一直由官府這樣補貼也不是事,如今江浙富庶之地,百姓把糧田都改成了桑田棉田,宋時的蘇湖熟都要變成湖廣熟了。」為了撐起這條航線不衰落,每年朝廷都需要花大價錢扶持,市舶司的利潤至少三分之二被這個補貼給吞噬了,朝廷不少人就指著這事說。

      「一直運糧食利潤是微薄了些,這糧食多了,可以釀酒呀,要不然做些米糕呀。正好這些地方蔗糖不少,還可以做成糖糕。此事你吩咐下去,可別只顧著運送糧食來了,若非饑荒時節,便是運來也賣不出價錢來。無論如何我大明也是不虧的。」朱見濟簡單提點了兩句,學術語言為延長產業鏈,深加工。

      何林靜躬身答是,而後就市舶司發展問題,朱見濟同何林靜暢談許久。

      第一還是安全問題,大明朝沿海的海盜問題確實變小了,但是貨物往來航線漫長,人家往遠洋一鑽,甚至有不少就是買家反手指使強人劫掠,或是將所有消息販賣出去。

      幹這事的不見得是那些小人物,有著非常深刻的緣由。明朝強而各國弱,明人來其他國家經辦產業,特別是購買土地,換做你是國家統治者,也會心生提防。如果你是小國普通百姓,原本包括糧食在內的許多商品價格非常便宜,結果明人大量採購,一下子把價格給抬了上去,導致自身生活成本提高,你難道不會怨恨這幫外來人嗎?

      若是再疊加上政治鬥爭,種族矛盾,語言不通等問題,其實這些年發生了不少的糾紛,引得仇殺不止。何林靜希望能夠組織一支強大的水師,而且是一支強大的遠洋水師,維護大明海外利益,必要時刻滅國。

      發展水師這事,同樣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說,原本收益為十,海盜肆虐導致只能夠拿到一半。那麼現在抽出十分之一的收益拿來發展水師,哪怕無法杜絕所有海盜,也可以提高好幾成的收益。

      不過這個世界上,經濟問題不是唯一的問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濟問題絕大多數時候要讓位於政治問題。朱見濟倒是一直想要發展水師,奈何文官說此舉勞民傷財,不必耗費國帑。武將勛貴集團對此也是興致缺缺,眼下朝廷幾乎放任各家自由發展,利潤難以預料,一旦興建水師,利潤就要分給軍隊,他們並不願意。此外,很多人還擔心一旦興建水師,朝廷俸祿不支,會大規模削減邊軍俸祿或者直接裁軍。

      每當朱見濟放出興建水師的風聲去,許多人甚至聯名上書反對,鬧得朱見濟最後也只能夠不了了之,一直推遲。

      但是也不見得一點辦法都沒有,當經濟問題發展為政治問題,就有動手的機會了。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要等事情鬧大了,才有建立水師的契機。不得不說,誰不願意治病於未顯之時呢?但是最後都是拖到病入膏肓才去醫治。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所以,朱見濟回答道:「與外邦交,重在和字,朕行仁義,用王道,不用霸道。且東南本有水師數萬,非緊急之時,不可貿然徵兵,與民休息為重。」

      何林靜有些無奈,「陛下——」

      朱見濟打斷他道:「之所以與外邦出現如此多矛盾紛爭,多從自己身上想想原因,從人家身上賺了這麼多錢,怎麼不去修修路,辦個學堂,為自己子孫後代積攢些陰德。一幫人被錢迷了眼睛,活該被人欺負。靠武力一時鎮壓得住,難不成鎮壓得住一世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何林靜話咽進嘴裡,好像天子這話也有些道理,老實答應下來。

      最後,朱見濟也做出了承諾,「若是番邦執迷不悟,非要擾我大計,殺我百姓,朕到時候自會處置,絕不輕饒。」

      何林靜說起了第二個問題,「眼下本朝與南洋諸國交往頻繁,還有一事頗為關鍵,便是銅錢外流,以至於東南地方缺錢使用,不得已以物易物。懇請陛下廣召礦師,勘定礦脈,擇人開採。」

      白銀大量進入中國要等到新航路開闢,美洲白銀進入中國,萬曆年間張居正之所以能夠推行一條鞭法,根源便在於此。

      要說賦稅貨幣化早在正統年間就嘗試過了,但是直接導致了正統景泰年間禍亂浙江福建的礦監之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銀。一旦賦稅貨幣化,銀價會飆升。如今明朝整體通貨緊縮,特別是對外貿易擴大後,這個問題愈發嚴重。地方官言及此事的也有不少,何林靜並不是第一個。

      而他們提出的建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減小貿易甚至中止貿易,近乎閉關鎖國,宋明兩朝歷史上就是這樣做的,但即便是這樣,也無法阻止海外走私銅錢。海外利潤很高,所有人都知道,但是當弊處大於利處的時候,也只能夠捨棄了,並不是當時人傻。

      第二就是加大白銀開採量,如何林靜所奏。但是金銀貴重品的開採速度怎麼可能比得上正常貿易發展的速度,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哪怕是發現了大礦脈,想要正常運行還要不少時間。

      本來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宋朝就已經出現了紙幣,明朝也發行了自己的紙幣,也就是所謂的大明寶鈔。但是貶值的寶鈔官府自己都不愛用,很多勛貴與宗室的俸祿其實是一半米一半寶鈔來發的。想要讓外國人承認大明寶鈔,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宋金元幾朝的紙幣制度雖然也出現不少問題,但是基本上在王朝末年才崩潰,不像明朝在太祖在位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沒有設置存款準備金制度,發行紙幣之後不回收,缺錢就發,以至於不斷貶值,明太祖太宗兩個人實在是一點經濟常識都沒有。哪怕是不會,照著抄也會吧,圖一時的利益,最後鬧得一地雞毛。

      大明寶鈔這個名聲已經廢了,朱見濟不可能將之恢復,成本巨大。像元朝那樣重新頒發一種新的紙幣,朱見濟也不願意,因為這裡涉及一個幣值兌換的問題。

      官府規定的寶鈔幣值很高的,而民間至少相差十倍不止。把整個國庫賠進去,也不一定能夠換新的紙幣。如果遵照市場幣值,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信用盡失,紙幣本質上就是信用,沒了信用後續改革也無從談起,人家商鞅都知道徙木立信。

      這個問題,朱見濟思前想後,最後決定執行雙軌制。民間依舊使用銅錢與碎銀,小農經濟基礎太薄弱了,改革還是不要涉及他們為好。

      但是對於貴族富商,特別是干遠洋貿易的這個生意的貴族富商,由皇家錢莊為他們分發相應的紙鈔,這紙鈔都是大額紙鈔,百兩銀子起步,普通人一輩子也未必賺的上這個錢。省得一船除了貨物外,還要專門留出空間運銀子銅錢。

      至於與紙幣相伴相生的偽造問題倒是相對好解決一點。如此大額面值,任誰人也要仔細檢查。

      再之後,便是一些小問題了。朱見濟許久不曾與何林靜見面,專門設宴接風,羨煞群臣。

      在山東留了些日子,朱見濟啟程返回京城。對這場遼東之行,朱見濟總體上比較滿意。

      



    上一頁 ←  

    陰間神探龍珠之最強神話帝國吃相燃鋼之魂男人當自強
    影視世界當神探外室神魂至尊重生過去當傳奇學魔養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