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明梟相» 第25章 胡宗憲來詩三首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明梟相 - 第25章 胡宗憲來詩三首字體大小: A+
     
      於可遠站起身的時候慎重地回答,雖然穿著草民的服飾,卻有一副官僚架勢,「就操作層面來講,實際上,我們只能選擇拖延。」

      李孝先擰眉想了想,「如何拖?」

      「有四種可行方案。

      其一,無所作為,不開口,就等於拖延。但壓力重重,大人恐怕會扛不住,草民給您提幾個要點。

      首先,您現在是東阿知縣,不是革員,您會跟上面那些大人講,倭寇鬧事,徵兵在即,尚有許多事務要處理。

      其次,如果他們仍然堅持,要您出堂參審,您會這麼說;『好的,大人,確實應該快些公審了,但您確定這是公審的正確方式?』

      如果他還沒被唬住,您就改變立足點,從告訴他們如何做轉向何時做,闡明要害,您會這樣說;『大人,現在不是恰當的時機,出於各種原因。』

      如果仍沒有放棄,您會說公審『實施起來困難重重』,證詞上,證人上,章程上,律法上,甚至可以往裕王和皇上身上推……但嚴閣老是最好的託詞,那會使其聽起來玄乎其玄,讓他們投鼠忌器。

      運氣好的話,這個拖延能有一兩年,等戰事打完,景王……咳咳,您知道的,嚴黨一旦落幕,再由您出面,不僅可以將通倭的罪責一五一十地甩給那些人,成為倒嚴的一把利劍,於國於民,都是有功千代的好事,如此一來,恐怕不止惠及家人,活命也是有可能的。

      其二,顧左右而言他,既然通倭的直接人物是典吏和巡檢,先從這兩個人身上查起,查他們的親眷,查他們的朋友,甚至祖宗十八代,乃至家裡為何多了一根蠟燭,沒有不可查的,不過凡是把通倭往上面牽扯的話題,一律要緘默。

      其三,抱病、裝傻、充楞,大人久在官場,這樣的能力不能說擅長,但總該是有的吧?

      其四,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到了濟南府,您先別去知府縣衙,立刻到左大人家裡拜訪,跟他講,您有極險峻的把柄被俞大人拿捏。您在東阿任知縣這麼多年,山東上下一體,就算在通倭這件事上,左大人與您從無書信往來,以往一些事情,總該留有書信吧?

      您要表現得極悽慘,越是走投無路,越不容易讓人起疑心,與此同時,您還要讓左大人忌憚,輕易不敢拿您怎麼樣,切忌不能表露出絲毫魚死網破的架勢。只有做到第四點,前面三個,您才能做得順手。」

      一口氣說完這些,於可遠仍沒有停歇的想法,又轉向了聽得一愣一愣的俞咨皋,「獨木難支,光憑李大人一個,恐怕不能辦到。俞大人,剛聽您講,公審案件是由新任知府提出的?這位大人……」

      「你不方便說,我同你講吧。」俞咨皋輕嘆一聲,「譚雲鶴這個人,我是有些了解的。他在裕王府讀書,是裕王的伴讀,後去翰林院任編撰,倒也有些才氣,奈何……奈何是個將書讀死的人,滿腹經綸,不能用在實處。這一點,從他剛來山東,就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就可以推論出來。其實,胡部堂和趙雲安大人都給他去了信,要他先熟悉一下職務,通倭的事情,等等朝廷的態度,沒想到他會這樣急。」

      於可遠微眯著眼睛,「照您的話說,這個譚大人,恐怕是保不住了。」

      俞咨皋嚇了一跳,「這麼嚴重?」

      「事情鬧到這個樣子,俞大人您細想想,李大人是將來倒嚴的一柄利劍,必定要保住,上面那一桿子人,考慮到大局,暫時還不能動,但在山東惹出這樣大的風波,總要有個人出來遮擋。

      戰事緊迫,皇上必定會重用嚴黨,於情於理,都得安撫嚴閣老。這個時候,偏偏是裕王府出來的譚大人冒了頭,豈不是撞在槍口上嗎?就算再顧念兒子,這樣看不清局勢的人,必要之時,也只能捨棄了。」

      於可遠來回踱著步,輕嘆一聲,「俞大人若信得過草民,待到了濟州府,千萬不要同譚大人有絲毫的走動,您身邊的人也不行。這個時候,誰挨上譚大人,誰就要遭殃。」

      俞咨皋已經被於可遠這番話徹底震驚了,茶碗捧了半天,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李孝先倒是光棍了許多,低著頭,一動都不動,顯然還在反覆咀嚼這些話。

      一時間,四下再次靜默了。

      「受益良多!受益良多啊!」

      好一會之後,李孝先感慨一聲,朝著於可遠的方向深深地拜了一下。

      「李大人,您言重了。」

      「不僅謝你的指點,更是感慨時人胸懷。你要知道,第一次見面,你既與我兒有怨,又做出那番證詞,讓我下不來台,如今卻能摒棄恩怨,實心指點……這一拜,遠不能盡我心意。

      你的戶籍雖然遷到鄒平,但婚事要在十六歲之後,況且私塾還在東阿,明年參與縣試,早在東阿有了備案,可惜到了那時,我恐怕已經不是東阿知縣……」

      李孝先這番話,既有無奈,又有辛酸和失落。

      俞咨皋笑道,「憑他的才學,再有胡部堂的賞識,以及東流書院的推舉,一個縣試,不會有絲毫差錯的。」

      「是這個道理。」李孝先點頭。

      於可遠扭過頭,敏銳地察覺到話中的重點,「俞大人,您說胡部堂和東流書院?」

      「剛才事情談得急,竟然忘了和你說,坐下吧,我有兩封書信給你。」俞咨皋先是指著李孝先的位置,然後又朝於可遠示意,待二人同時落座,才從懷中取出兩件烤漆被破壞的書信。

      「之前讓你題的兩篇詞,我叫人將原信連夜送到東流書院,又謄抄一份送到胡部堂那裡,東流書院因為離得近,王老爺子第二日就回了書信,就是這封。」

      最後題的那篇青詞頗為忌諱,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俞咨皋並未提及。但二人都明白,實際上是三首青詞。

      俞咨皋先將王正憲回的書信交到俞白手裡,再由俞白送到於可遠手上。

      俞咨皋接著道,「胡部堂正在浙江一帶,一來一回,就用了四日功夫,回信今早才到我這裡。這兩封信倒也沒什麼忌諱可言,可遠,你先看王老爺子給你的,李大人,你看看胡部堂寫給於可遠的,待看完了,再互相傳閱一遍。」

      說話時,俞咨皋那叫一個意氣風發,仿佛信中誇讚的是他自己。

      於可遠正在讀王正憲的回信,那邊,李孝先已經將胡宗憲的信當眾朗讀了出來。

      「胡部堂的信,是三首古人的詩,還都是名篇……」

      「第一首,是唐朝高適的《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苟山人》,取中間兩段: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前半段是在夸於可遠意氣風發,少年便有如此才學,堪稱一表。

      後半段嘛,就有一些諷刺的意味在裡面了,於可遠那三篇青詞,可談不上「未曾染名利」、「猶未知膻腥」,那是形容人純淨無暇的。

      胡宗憲多少有點質疑自己所作的前兩首青詞和最後一首青詞所表志向,何至於大相逕庭。

      「第二首,是宋朝宋庠的《吳侍郎生朝》。只取中間一段:塤音箎曲會中坐,欄叢玉樹來西州。稱觴獻壽私庭里,別得人生行樂意。」李孝先抬頭瞅了瞅於可遠,沉吟了一會,才道:「我猜,胡部堂寫這首詩的意思,應該是沒寫出來的最後一句。」

      於可遠點點頭,「最後一句,願將明哲保身智,遺我摧頹知止心。胡部堂這是在告誡在下,行事懂得分寸,要韜光養晦,不能太張揚。」

      「胡部堂擔憂的也不無道理,你畢竟還未科考,被卷進這個案子,雖然讓我們發現了一顆明珠,但也將你置身在危險之中。等案子結束,你就好好讀書,掙個功名,許多事情就不必這樣忌諱了。」俞咨皋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在大明朝,雖然商人藝伎之類的身份最低賤,但論自保能力,還是平民百姓最弱。無論天災人禍,被魚肉的永遠都是百姓。

      「我記下了。」於可遠應了一聲。

      「最後一首,是呂祖的問道詩: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寫這首詩,其目的就是在前一句,希望他能將才幹和智慧用在正途上,保持忠國愛民的思想,不要為一己私慾而走上歧路。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胡宗憲自詡心學門生,這是典型的心學思想了。

      於可遠雖然不認同,但也極為敬重,當即朝著胡宗憲的書信拱手一拜,道:「我有一言,想回胡部堂。」

      俞白立刻取來筆墨,「給你。」

      於可遠在宣紙上寫下了工整的十字小楷: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這是現代詩,直接挪過來盜用,不必擔心雷同了。

      俞咨皋、俞白、俞占鰲和李孝先看過詩詞,又是一陣驚訝,讚嘆聲不絕入耳。

      「你這樣去信,胡部堂恐怕要坐不住,剛好浙江那邊的倭寇被打退,說不定,胡部堂過幾日就會來濟南府了。」俞咨皋看著於可遠,越看越是欣喜,不由笑道。

      求才若渴是一方面。他畢竟還年輕,雖然足夠聰明,又善權謀,難免有些年輕人的攀比之心,能尋覓到這樣一個人才,將來和軍里的那幫兄弟吃酒,可就有顯擺的話了。更何況,在胡部堂、俞大猷和戚繼光面前,也是極漲臉面的事情。

      於可遠低頭笑了笑,並沒應話,繼續讀王正憲的書信。

      和胡宗憲用詩詞提點不同,王正憲這封書信,言辭就激烈熱切多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總裁寵妻很狂野烈火軍校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絕世天才系統
    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