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犁漢» 第六百三十一章 接應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犁漢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接應字體大小: A+
     
      第632章 接應

      十一月八日,劉備在臨汾。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關西很多少壯派的郎官,他們都是受小皇帝劉協所命,準備北上加入到胡軫的軍團參與後面戰事的。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自關西朝廷爆發未央宮薨亂後,此前作為關西中樞權力兩極的公卿和宦官集團勢力全部瓦解,而作為外藩的董卓卻抓住機會一舉上洛,更是靠上了董太后成為外戚執掌權柄,可謂權傾一時。

      但未央宮薨亂的範圍實際上都是停留在最上層,作為中樞當時最核心武備的西園內外軍,實際上實力並沒有折損。而當時董卓入京的時候,上下兵力不過數萬,並不能對西園軍形成壓制。

      所以,當時董卓和渴望復興漢業的劉協形成了默契,知道不能重蹈關東的覆轍,於是形成了以董卓為太師府的武家和以劉協為首的公家的雙元格局。

      在武家和公家的關係中,表面上是靠著董太后的聯繫。但實際上,那一層虛假的外戚的皮子並不能給雙方帶來任何安全感。

      所以在董卓入京沒多久,在他向劉協吐露自己想要帶著大漢再次偉大的抱負後,劉協就在宗廟前向列祖列宗起誓:

      「如董師不負我漢家,我漢家世世代代不棄董氏。」

      甚至,劉協親自將這一誓言寫在了血詔上,供奉在了太廟中,以使後世子孫不忘。

      也正是靠著這一血誓,董卓和劉協維持了表面的平衡。劉協利用董卓的實力清洗了一批朝廷公卿,提拔了漢室宗室。而董卓也靠著小皇帝賜予的合法性,不斷吞併西園禁軍。

      這個過程中,雙方一直非常默契。不僅董卓坐穩了太師之位,就連小皇帝也在這個過程中,從西園禁軍吸納了一批直屬武裝,重建了北軍。

      而為了徹底掌握這支新建的北軍,劉協將宗親子弟盡數安置在此軍中。但諸劉子孫早就錦衣玉食多少世了,身上哪還有半年英武之氣?所以在當時,劉協也只能從頭培養這些人,期望能得一二大將。

      就是這個背景下,劉備帶著殘軍從崤函通道奔了過來。

      對於劉備,劉協可以說是相當了解的。在聽聞宗室中最能戰的劉皇叔西奔過關,劉協直接發數道詔書,令沿路各亭驛備供應皇叔等人的一應所需。

      而在劉備帶著張飛等人行至長安東郊的東平觀的時候,劉協甚至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劉備的到來。

      可以說,對於劉備,劉協給予了無限的尊重。

      這也讓對未來惶惶的劉備迅速安定下來,並開始擔任北軍中郎將一職。

      也正是靠著劉備帶來的這些悍將操練,諸劉子弟的軍事素養得到了飛速提升。

      這種變化自然讓董卓非常警惕。

      之後李儒就建言,既然小皇帝要歷練諸劉子弟,那不如送到胡軫軍中,畢竟悍將從來只會在戰場中誕生。

      當董卓建議小皇帝送諸劉上前線的時候,劉協當然明白這裡面的真實意思,但有一點董卓卻沒有說錯,那就是練得再好也需要戰爭經驗。

      所以劉協同意了,讓劉備帶著五十名北軍軍吏奔至前線。而為了不弱皇叔的名頭,劉協甚至還給劉備一個謁者的名頭。

      也就是說,劉備是代表天子的名義來前線犒軍的。

      其實,在當時,縱然是劉協也不認為劉備這一伙人能做出什麼功績,對他們的期望也是,可以讓諸劉得到大規模戰事的直覺經驗。

      但事實將會證明,劉備他們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

      劉備他們是在十月末的時候從長安出發的,在十一初就已經過了龍門。

      當他們過了黃河上岸,開始沿著汾水繼續前進。

      在臨汾,劉備見到了臨汾的校尉王昌。

      一開始劉備對王昌是比較陌生的,畢竟他入關西才沒有多久,這王昌也不是什麼崤函戰場上殺出的悍將,所以對於王昌,他只當成一般人對待。

      再加上,隨行的諸劉子弟說這個王昌不過是胡軫的門下走狗,不值一提。所以劉備一開始也頗為輕視。

      但很快,他在和王昌的相處中,馬上就意識到此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諸劉對此人的輕視顯然是有失公允的。

      首先,王昌給劉備的第一感覺就是精力旺盛。這是劉備在過去很多優秀人才身上看到的,如袁紹、曹操、鍾繇等人,都有旺盛的精力來處理政務。

      而王昌也是如此,劉備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此人還在處理糧秣的文書。據他的左右道,王昌從昨夜開始工作,燈都換了三次,還在工作。

      本來劉備以為王昌必然會思維遲滯,但等他和此人正式見面的時候,劉備所講的,王昌都能應答如流。

      經歷過這麼多年的歷練,劉備已經成長為現在的劉皇叔了。除了獲得了所謂的名聲,劉備更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識人觀。

      很多人會輕視所謂的精力充沛,覺得治政之才在於提綱挈領,垂拱而治。但劉備卻認為,真正的人才只有具備充沛的精力才能辦實事,不然永遠是一個清流。

      這一點,劉備就是吃過虧的。

      此外呢,非常難得的一點就是,王昌並不沒有像諸劉說的那樣,是董家的門下走狗,相反對於天子有著足夠的尊重。

      也正是這份你欣賞他,他尊重你的基礎上,劉備和王昌聊了很多。

      其中一聊就聊到了王昌內心最擔憂的事。

      王昌所擔心的,正是已經挺近太原盆地的關西軍主力,他說最近白波谷的賊寇時常出來劫掠糧道,雖然被他用計反擊了幾次,但並沒有能對白波賊造成多大的傷害。

      而據他所知,泰山軍的大軍已經殺到了太原,從那裡到胡軫所在的介休,幾乎一馬平川。在那樣的戰場環境下,和擁有龐大騎兵的泰山軍決戰委實過於冒險了。

      劉備並不清楚王昌所擔心的,但他比王昌更了解泰山軍的強大。

      在他不長的人生中,劉備見過最當世一流的統帥就是他的恩師盧植,但就是如此,恩師還是敗在了中人亭戰場上。

      而試問?那胡軫與恩師誰更具統御?關西軍與征北軍誰更上下一心?

      所以答案很清楚,那胡軫是敵不過泰山軍的。

      此時,劉備對自己這一行的危險有了些認知。

      之後,劉備一行人在臨汾這裡又休整了一日,打算第二日和發往前方永安糧站基地的輜車隊一起出發。

      但就在劉備準備帶著諸劉郎官們去城外考察險要的時候,從王昌那裡來了一人,說王昌有請。

      於是,劉備再一次見王昌,而這個時候他才得知一個噩耗。

      「你說永安糧秣被燒毀了?」

      此時,王昌有點慌張,但依舊保持著基本的鎮定。

      聽到劉備這般問,他緩緩點頭,怕劉備不了這裡的情況,還解釋道:

      「從這裡到介休,雖然只有二百餘里,但其間山嶺林立,供輸艱難。唯有沿著汾水所在的雀鼠道才能轉輸軍需。而為了支應介休,我軍特在雀鼠道後方的永安設置糧台,取的是分段運輸。」

      劉備聽了這個介紹後,直接問了一個要害:

      「王校尉,你就告訴我如今永安糧毀後,前線大軍的糧秣大概能支應多久。」

      王昌嘆了一口氣,艱難道:

      「十日。」

      劉備一下子站了起來,當即問:

      「王校尉,如今你部有多少人?能支應的糧秣又有多少?前線大軍潰下後,你又有何方略?」

      王昌見劉備這架勢,疑惑:

      「謁者,形勢怕也不至於惡化到這個程度。糧秣到底還能支援十日,以胡帥之能,定能帶著大軍安然撤下。」

      劉備卻不想王昌這般天真,反問了一句:

      「我且問你,如果九人份的糧食十個人吃,你覺得最後真的就是只有一個人吃不到嗎?如果那胡軫能將糧秣空虛的事情守到最後,事情還有轉機。而一旦要是糧秣將盡的事情傳遍全軍,那大軍崩潰就在旦夕。」

      最後,劉備還對王昌說了這樣一番話:

      「人活著就是為了個希望。如果希望沒了,即便理智告訴他們還能多活幾日,人吶,還是會選擇最壞的結果。」

      「這信心啊,比金子還珍貴。」

      王昌懂了,於是彎腰向劉備一揖,隨後道:

      「末將願聽謁者調遣,望謁者不念門戶之見,挽狂瀾於既倒,救我數萬大軍性命。」

      劉備忙扶起王昌,正色道:

      「王校尉將我劉備看作什麼人了?我劉備作為大漢宗親,早就將畢生投入到興復漢室的偉業中。休說這數萬大軍是我關西的菁華,就是這數萬人的性命本身就是大事。我劉備必將竭盡所能,與王昌共渡難關。」

      之後,劉備就具體詢問了王昌可有做過類似的預案,當得知王昌曾打算以玉璧為核心,沿著汾水構築防線的時候,劉備對王昌的欣賞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玉璧這個地方,他之前沿著汾水前進的時候見過,可真謂一處險地。

      他當時還感嘆誰會在這個地方修建壁壘,能抵十萬之師,沒想到就是眼前這個王昌。

      現在聽得王昌已經有了方略,劉備當機立斷就讓王昌將臨汾的糧秣盡數遷移到汾水以南,然後駐紮在玉璧。然後他自己和王昌要了五百兵,決定前驅至雀鼠谷一帶接應大軍。

      剛剛王昌的做派實際上已經將指揮權交給了劉備。王昌是一個中級軍吏,上面也沒什麼關係,只有一個胡軫作靠山,現在還生死未卜。

      如果是他自己決定放棄臨汾,帶著丁口、糧秣遷移到汾水以南,王昌可能有過無功,甚至會被當成戰敗的替罪羊而處死。

      但現在有劉備做決策,結果就不同了。這種情況下,有天子背書的劉備無疑是最佳的人選。雖然有沒有功還不確定,但這過至少不在自己頭上。

      於是,有了劉備的支持和戰台後,王昌當即就開始準備起來。

      也許這就是小人物的無奈吧,能扛事比能辦事更重要。

      ……

      當天,劉備帶著自己的郎官團和五百臨汾兵飽食一頓就向北出發了。

      臨行前,他又和王昌要了一位會幽、並、涼三地話的軍吏,劉備自己本身是會講京都正音和幽州話的,但他不懂並、涼話,所以單要了一個這樣的人才,怕遇到涼州籍的吏士,溝通不便。

      他們沿著汾水東岸一路前進。

      在路上,劉備也希望自己的猜想是錯誤的,覺得胡軫作為關西名將,應該為人周密,可以化險為夷的。

      畢竟劉備很清楚,關西現在的局面是非常好的。

      劉備就是從關東過來的,在他看來關東朝廷已經是日暮西山,而關西因為董卓和劉協的配合,反呈現出一種勃勃生機。

      在劉備的預估中,以現在的局面,也不用多,大抵半年就能收復京都。到時候,有關隴益為後方,以京畿為東方的前進基地,收復關東諸州指日可待。

      但誰知道就在關西勃發的節骨眼子上,泰山軍突然就南下并州,很快就席捲到了太原。

      本來關西不出兵的話,最多也就是損失一個并州,雖然外部地緣形勢會惡化,但實力並不會折損。

      但現在如果將這五萬精銳關西兵丟在介休,那就是傷筋動骨。到時候,這天下局勢真的就受那泰山軍予給予求了。

      那時候,他如何再給恩師報仇呢?

      想到這裡,他急忙催促部下們加速前進。那些諸劉郎官們也知道現在形勢關鍵,咬著牙堅持下來。

      五百多人一路向北,當夜就宿在了一處驛站。

      這裡距離永安只有二十里,換言之他們一個下午就跑了二十里路。

      宿在這裡的時候,諸劉郎官們還好,他們都騎著馬,而那些臨汾兵就頗有怨言,小聲的咒罵著這個操著幽州口音的外鄉人。

      對於這些,劉備早就習慣了。現在距離永安還有二十里,到現在還沒碰到過一個潰兵,這是一個好消息。

      但就在劉備他們宿在驛站的時候,他們聽到了巨大的嘈雜聲,劉備咯噔一聲,忙出驛站向外查看。

      只見北面黑暗中的山脊線,突然就出現了一條火龍,有數不清的人馬正從那裡奔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另類保鏢:龍潛都市一窩三寶:總裁喜當爹桃運雙修末日樂園蓋世雙諧
    絕世狂仙生活系男神合體雙修怪談專賣店劍道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