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犁漢» 第五百二十二章 印綬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犁漢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印綬字體大小: A+
     
      太武二年,八月三日。【Google搜索】

      經過多日準備的張沖留一眾文武留守鄴京,之後就親任東征統帥,帶著集結在鄴城的中護軍五千,以及從南部地區調來的鎮戍兵兩千,一起向著北面的中轉地薊縣趕去。

      因為要防備南面的諸侯,所以這一次張沖並沒有過多抽調河濟地區的軍事力量。

      在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北面的薊縣出發的時候,作為隨軍之一的沮授言此非常懇切,他指出這次征遼之役最大的敵人非是遼東四郡的豪強而是那裡的道路。

      沮授即壯便週遊四方,對於河北一帶的山川形勢可謂了如指掌,但他也沒去過遼東,只因為去遼東的道路太過遙遠,中間又無補給,可以說天然就與中原阻隔。

      而現在泰山軍興師動眾數萬,其後期的補給是非常麻煩的。

      在現在設定的補給路線中,大概以薊縣為中轉分為南段和北段兩條路。

      其中從鄴城、邯鄲的太倉輸送糧食到薊縣並無太多困難,因為有現成的廣陽直道可利用,但從鄴城再送到盧龍塞就困難了。而再從盧龍塞過關向遼東,那就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那都壓根沒有道路。

      張沖聞聽這話後,哈哈大笑,接著便指著北面道:

      「難道你忘了今年剛修好的兩條水渠嗎?」

      聞聽這話的沮授一愣,隨即恍然大悟。

      原來從去年開始組織河北疏浚河道時,由度滿親自規劃了兩條水渠,一條從滹沱水開始,連通泒水。一條從潞河開始,下入鮑丘水。

      這樣靠著這兩條水渠,泰山軍得以通過滹沱水、清水、以及此前在鄴城外開通的白溝,就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水道。

      本來修建水渠的目的是為了灌溉沿岸,以及方便貨物南來北往。但誰想到正用在了這次征遼之戰中。

      所以張沖專門將這兩條水渠起名「征遼渠」、「鎮海渠」。

      而恍然大悟後的沮授也就不再說話了。

      從表面看,好像門下、樞密、九卿、內外將們都在悉心為伐遼大事而努力。但其實,關於這仗的爭吵實際上一直沒有停歇。

      實際上,就在張沖剛剛開完太極殿的會議時,他就收到了來自關羽、黑夫、王罕等中原大將們的上表。

      他們皆表示,遼東不過是癬疥,如果大兵征遼東的時候,中原的袁紹和曹操聯合起來,襲擊魯中南、河濟乃至河北,到時候該怎麼辦?

      但這一次還是由度滿繼續支持張沖,他直接表示:

      「遼東是遠,好像也對我們沒有威脅?但從戰術上,他們也一定猜不到我們會放下面前的中原敵人而襲擊他們,所以出奇必致勝。再者從戰略上也是,如今中原群雄皆連橫對抗我軍,我軍在中原的壓力過大。而一旦我們舍南就北,沒有了我們的威脅,彼輩必然要互相吞併,而這個就是我軍的機會。而到那個時候,我軍一旦占據遼東,就可以浮海而趨膠萊,可從三面夾擊青州的曹操。這就是高屋建瓴。」

      而當時作為贊畫的荀攸也贊同征遼。

      他說袁紹和曹操皆為雄主,有虎吞天下之志。一旦我軍的威脅不在,彼輩必然會以這個時間來吞併各方。如袁紹要先解決內患,曹操又會南顧徐州。

      正是一眾軍內智者的贊同,也使得那些外軍軍校們逐漸了解了征遼之戰的深層含義。

      但當沮授在行軍中突然再一次提及了後勤糧秣事後,張沖雖然以溝渠事笑著接過了,但他實際上還是明白沮授最擔憂的是出塞後的道路情況。

      對於這些,張沖也有自己的計劃。

      此前張沖在太極殿和諸門下所講的征遼方案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從盧龍塞出塞向北,直趨遼西柳城,或迫降或殲滅盤踞於此的烏桓部落集團。

      而第二個階段,就是以此烏桓之牛羊馬為補給,直接向東,也就是從北面繞過遼澤進攻玄菟郡,爾後一路南下進攻遼東。

      這一方略是張沖結合歷史上曹操北征烏桓和唐太宗東伐遼東的交通線。

      在河北通往遼西的道路中,主要有三條交通線。

      分別是從盧龍到平岡道,白狼水到渝水的山谷道,以及沿著遼西走廊走的傍海道。

      而其中尤以傍海道為最通衢最便利,因而此道又是遼地與河北地區的主要交通線。

      但此道卻常常受到季節性水害影響,難以通行。

      而恰恰不好的就是,如今泰山軍發兵的正是秋八月,正是海水漲潮的時候,此刻傍海道已然為海水吞侵,再不能通行。

      所以張沖才決定走盧龍到平岡的道路。

      而走了這條道直接到達柳城後,就可以直接沿著白狼水谷道穿行松嶺直接進入到遼西地界。

      在這條道路上,最重要的地緣阻礙是一個叫遼澤的巨大沼澤區。

      這片東西有二百里,深有三餘丈的水澤,一直是遼東地區勢力在西面最重要的防護,遼東、玄菟這些郡裡面的城邑幾乎都是圍繞這片遼澤來建造的。

      所以張沖選擇從柳城出發,走白狼水谷地進入遼西,也是為了方便繞過這片水澤,好可以直接從北面進攻公孫度。

      本來張沖是打算直接在遼澤上架橋的,但可惜,遼澤的具體情況,張沖並沒有見過,也並不知道這片著名上水澤到底險惡到什麼程度,所以才放棄了這一方案。

      所以如果要想從盧龍到平崗、平崗到柳城、柳城走榆水谷地進入遼西,那柳城這個地方就無論如何都繞不開。

      而現在掌控柳城,同時也掌握這兩條道路的正是盤踞於此的烏桓人。

      泰山軍對於烏桓人早就不陌生了,最早在濮陽之戰中,當時隸屬於黎陽營的一支二百人左右的烏桓人臨陣投降泰山軍後,之後又有數股在漢軍中服役的烏桓人被俘投降進入泰山軍。

      也正是有這些漢化頗深的烏桓人的加入,張沖等人才對烏桓人有更深的了解。

      和很多草原民族一樣,烏桓人之所以為烏桓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著什麼同樣的血統,而只是一群被排斥在匈奴人之外的雜胡奴隸而已。

      在匈奴人全盛時期,這些生活在東部的烏桓人每年都要給匈奴人輸獻牛、馬、羊,一旦過了時間不給,人家匈奴人就要他們的妻子來抵帳。

      所以一旦匈奴人和漢人開始全面作戰後,這些被壓迫的烏桓人自然南下尋求了漢人的支持和保護。

      而這些烏桓人南下後,就遷徙到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的塞外作為城傍部落。

      漢人為他們提供安全和能過冬的場所,而烏桓人就需要為漢庭在塞外偵察匈奴動向。

      可以說,烏桓人就是在漢人的庇護下才有了容身之地。

      但漢人很快就發現了烏桓人的武勇,這些還停留在部落時代的烏桓人勇健能戰、重兵敢死,可以說掠奪就是流淌在身子裡的血液。

      這股力量被控制在漢人手裡,自然成了一柄利器,但隨著執刃的主人開始虛弱,這些烏桓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匈奴喪家之犬,鮮卑自相殘殺,他們認為屬於烏桓人的天命將要來了。

      於是,這些年,烏桓人內部的整合越來越快速,那些成為部落大人的烏桓領袖們也開始相互吞併。

      而且,這些人的吞併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

      那就是隨著北方越來越冷,在他們更北方的雜胡部落紛紛南下,這給了這些烏桓人非常大的壓力。

      過去鬆散的部落在這樣的環境下並不能保護安全,所以形成一個大聯盟就有了現實的基礎。

      至現在張沖北伐為止,如今的烏桓人陸續形成了四個部。

      其中是以上谷烏桓九千落組成的上古部,由部大人難樓統治;遼西烏桓五千落組成的遼西部,由部大人丘力居統治;再然後就是遼東一帶的一千落組成的遼東部,歸部大人蘇仆延統治;最後一個就是右北平八百落組成右北平部,歸部大人烏延統治。

      這裡面每一落就是一個帳篷,大概有十多口,所以烏桓四部加起來一共有二十萬人以上,其中最強的就是這個遼西部。

      這四個部中,右北平部很早就投效了泰山軍,當張旦軍團駐紮在盧龍塞後,設帳在距離此處不遠的平崗的右北平部就向張旦奉上了白狼毛,以為投獻。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如今的烏桓人內部正發生一場大的動亂。

      作為四部中實力最強的遼西部,其一直以四部聯盟首領自居,甚至日常也以烏桓單于的名號來發號施令。

      所以那時候的丘力居恰如鮮卑的英雄檀石槐一樣,也是能統合一個族群的傳奇。

      但英雄終有遲暮時,丘力居老了,現在已經上不得馬,吃不動肉,甚至連帳篷都出不去。

      但現在的問題是,丘力居的親子樓班年少,所以如今總攝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的是丘力居的從子榻頓。

      那榻頓自從漢地歷練回來,就好生有見識,贏得了一眾烏桓武士們的擁護,尤其是他還以漢法來約束部落,將部落形成了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的制度,大大增強了烏桓人的組織度。

      但好死不死,右北平部大人烏延正是樓班的舅舅,所以榻頓掌權後一直打壓右北平部。

      先是剝奪了一些草場,又將其部的一些精銳武士調入了柳城,可以說榻頓是想將右北平部整個吞了。

      實力只有八百落的烏延壓根沒辦法和榻頓抗衡,只能南下尋找張旦的幫助。

      也正是有了烏延的投靠,張沖得以對如今通往柳城的通道和局勢洞如觀火。

      也不是張沖非要滅了遼西烏桓。

      但誰讓這個榻頓和盤踞在遼東的公孫度結成了姻親,那榻頓又守在通往遼東唯一的通道,那只能先將這個石頭搬開。

      正如那句話說的,消滅你與你何干?

      ……

      在距離盧龍塞之外二百里的柳城。

      說是二百里,但實際上要從盧龍抵達柳城,卻是要走接近六百里的山路。

      甚至這個道路上常旱無溪水,所以人馬絕行,鳥獸不至。

      也就是張沖剛剛抵達薊縣沒多久,柳城這裡再次煊沸起來。

      因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互市的時候了。

      此時在柳城外搭建的各色帳篷內,從各地來的部落、漢人皆聚在這裡,開始互相吆喝商賣。

      這些部落有三郡烏桓自己人,也有從草原過來的,甚至一些更北方的扶餘人也出現在了這裡。

      此時,在柳城這處土胚城內,一場宴會也在開始。

      雖然烏桓人是遊牧民族,但盤踞在柳城這裡的烏桓王庭卻和漢人一樣入城居住。

      他們所在的柳城就是當年前漢時期遼西的郡治,後來到了本朝北廢棄後,就留給了烏桓人居住。

      就這樣,已經脫離了體力勞動的部落酋人和大人們就搬進了城內居住,受城外部落的供養,不再受霜寒之苦。

      這一轉變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大人頭人們的壽命變得延長了。

      而只要看看現在城內最居中舉辦著宴會的場所,裡面各色花白的酋人和巫師,就知道還是城裡養人。

      這一次的宴會,單于丘力居依舊沒有出現,還是由他的侄子榻頓招待著各方使者。

      此時昏暗的殿內,一坑坑的篝火正炙烤著牛羊。

      一些珍貴的香料正不斷灑在烤肉上,準備招待著烏桓人最尊貴的客人。

      遼東公孫家的使者。

      作為烏桓人最重要的盟友,這一次互市,公孫度的人也來了,使者是一個叫韓忠的武人。

      韓忠給榻頓帶來了五百車鐵器和大量的食鹽。

      這使得榻頓對韓忠的招待規格也越發高了。

      實際上,這兩年是烏桓人最烈火烹油的兩年。

      隨著泰山軍在北疆和漢軍連續鏖戰,盧植又不斷將北疆軍團開赴南下,這就造成了北疆防禦的空虛。

      而這一時期,榻頓帶著烏桓三部不斷南下進入漢人地面劫掠人口和財富,前前後後加起來得有十萬戶左右。

      正是靠著劫掠來的龐大人口和財富,榻頓不僅穩固了權位,更以這些漢人丁口為基礎,發展農耕、手工,大大增強了烏桓人的勢力。

      而這一次,他的好鄰居,也是好岳丈的公孫度又送來一份大禮。

      有了這批鐵器,他就能組建一支真正的突騎,就和泰山軍的突騎一樣。

      此前,榻頓和伴當們的南下之旅,已經成了他最重要的財富。

      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泰山軍。

      就在宴會喝得熱酣的時候,那公孫度的使者韓忠突然從兜里拿出一個鹿皮包裹的東西。

      接著韓常恭敬的遞來道:

      「單于,這是我主公送給單于真正的禮物。」

      已經喝得有點暈的榻頓,接過那鹿皮袋打開一看,就見一個印綬落在袋裡。

      當時,榻頓的酒就醒了。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網游之金剛不壞三國之召喚猛將調教大宋外掛傍身的雜草皇恩
    絕品小村醫近身狂兵超品奇才家有表姐太傲嬌異世界的魔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