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犁漢» 第三百九十章:鄉軍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犁漢 - 第三百九十章:鄉軍字體大小: A+
     
      當泰山軍出兵的消息傳來廣宗的時候,城內眾軍吏是非常壓抑的。(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短短半年,廣宗城內就接連發生兩次大規模兵變,如果說第一次是對教內產生精神的打擊,那這最後一次就是對勇氣的打擊。

      除了他的嫡系,沒多少人願意給不合理不合法的左髯丈八賣命。

      而這些左髯丈八自然也是清楚的。

      在他軍變囚禁張寶的當天,他就開始了收權。先是將在北部下博前線負責抵抗安平北部漢軍的黃龍調回廣宗。

      黃龍手握重兵,自然是能威脅到左髯丈八的地位的。但此人的家卷都在廣宗,根本不敢抵抗。當他在廣宗的兒子手書,自己家中老僕親送的書信送到黃龍手上的時候,黃龍疑徘回良久,還是決定回家。

      黃龍只帶三兩親兵就南下廣宗,一入城連家人都沒有見到就被左髯丈八給捕拿了,然後囚禁在暗牢。之後在翌日清晨,黃龍並其親兵就被一同押赴街口,以用兵不力的罪名給匆匆斬殺了。

      黃龍雖然不是什麼軍事大才,也沒多勇勐善戰。但他是教內老人,老成持重,屬於第一批追隨太平道的,此人本是張角的嫡系,後來被分隸給張寶攻略曲陽,也就這麼短的時間,就被那左髯丈八當成了異己給剷除了。

      黃龍一死,下博前線就再無可以鎮撫三軍的老將了。

      但更糟糕的是,為了加厚廣宗城內的己派優勢,左髯丈八還將原先駐防在臨清的諸軍盡撤回廣宗。

      臨清在清河,是黃巾軍抵禦清河國的甘陵方向漢軍的橋頭堡。如此將此地諸軍撤回,那換句話說,就是除了廣宗,從臨清到廣宗的一路上,各關隘和要地都失去了掩護,防禦體系全面崩潰。

      也許是長久以來清河方面的不作為,使得左髯丈八過分小瞧了此處漢軍。但實際上,當他將臨清的兵力一撤回,蟄伏許久的清河漢軍行動了。

      此番清河漢軍一出動,便是石破天驚,迅捷如電。

      前腳黃巾軍從臨清撤退,後腳清河漢軍就從甘陵殺出。在主帥審配的帶領下,清河漢軍疾行二十里,在臨清以西截住撤離的黃巾軍。

      一番大戰下來,三萬黃巾軍被斬首四千,俘二萬。

      可以說,一戰而使得河北皆知審配和他的清河國漢軍勁旅。

      清河國漢軍是怎麼就成脫胎換骨了呢?

      原來自去年開始,隨著鄴城被泰山軍奇襲打下。審配就知道一場風暴即將席捲河朔。

      他在魏郡的宗族大多都因為風向不對,開始向清河遷移投靠他。而隨著西來的世家大族越來越多,清河上下都知道了泰山軍的政策。

      分田析戶簡直就在掘他們的根子,連當年光武皇帝得天下了都不敢這麼做,你泰山軍也配?

      但清河國的有識之士皆知道,清河郡卒兵不能打。這些人別說去和勁旅泰山軍一戰了,就是和黃巾軍一戰都夠嗆,沒見到之前就讓祭孫帶著青州黃巾給打穿整個清河國嘛。

      所以清河國相劉虞那時候是寢食難安啊,既有對未來的恐懼,也不甘漢室的隕落,更憤怒衣冠之族的墜落。甚至在劉虞心中,最後一項比漢室還要重要。

      衣冠是文明,只有他們這些世家大族在,文明才能延續。即便天下換了主人,依然還是原先的天下。

      就在這個時候,郡內望族,清河崔氏之俊傑崔琰推薦了審配。

      崔琰體態雄偉,相貌俊美,美須髯,又師從於大儒鄭玄,所以非常得善文的劉虞所重。

      見崔琰如此推薦審配,便也相召此人入內作對。

      而審配當即就對劉虞獻策,提出編鄉軍,護桑梓的建議。

      其言,當年大海賊張伯路禍亂青徐,就是靠的是行堅壁清野之法,令豪強部曲築寨浚濠,嚴守險隘,密拿奸賊。爾後才能被朝庭大軍一舉傾滅。

      而現在清河要想抵擋住泰山軍後面的進攻,也要學這一套,甚至要更徹底。

      不僅要築寨浚濠,聯社為堡,還要用地方錢糧編練出一支屬於他們清河的大軍。

      當時劉虞聽了這消息後,頗不以為然,對審配也有了幾分小覷。

      為何?

      只因為這所謂的編鄉軍,護桑梓就是之前國家劉宏給河南一帶的豪強們的詔書就是一回事。但最後結果怎麼呢?反正泰山軍是沒見著被剿,地方豪強們倒是起來了。

      但審配最後一句話卻說服了他,其人最後說了這麼一句話:

      「豪強之家,各有產業。與其倉皇遷徙,拋棄田廬,為賊所掠。何如堅守鄉里,以子弟衛父兄,以家資保族黨?」

      是啊,現在這些豪強們有的選嗎?家裡這萬貫家私與其送給泰山軍,不如自己用來練兵拼一拼。

      於是,別無他法的劉虞只能同意讓審配主持編練鄉兵的工作。

      審配的能力很強,在劉虞同意的第三天就上疏了一個非常詳細的練兵條陳。

      主要有三點,一個就是由豪強助餉,各豪強築寨浚濠。這一條和之前河南練兵沒區別。但在審配提出的第二條上,卻和河南一地大大不同,那就是審配提出要在各地分散的鄉兵之外,編練一支類似常備一樣的直屬團練。

      這團練由郡國直屬,從各縣曾訓練之鄉兵中,擇壯健而樸實者入軍。而這支新軍也將是清河國抵禦黃巾軍和泰山軍的重要武力。

      而在具體的練兵上,審配決定效彷泰山軍和南北漢軍那樣的精兵政策。也就是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濟,不求速效。以半年或一年,老老實實編練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營紀嚴整的精銳武備。

      而為了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審配直接以各豪強子弟充為軍吏,就是想以兄弟父子叔侄之血脈親情來凝練軍隊組織力。

      之後,劉虞納審配策,就徵調清河各地練勇千人赴甘陵參與新軍訓練。當時從此千人新軍中,脫穎而出三將、分別是焦觸、趙叡、蔣義渠,除此三將之外,還有千人為之前審配為夏津令的時候編練的,也是三營三將、分別是審榮、張岐、徐勛。

      之後審配就以這六營六將兩千人為核心,加緊操練。

      而為了獲得清河的豪強在錢糧上的支持,審配更是請崔琰作為中人,協調聯絡各地豪強。

      有崔琰這個本郡國望族出身的協調,又有河北黃巾、泰山軍的外部威脅,豪強們開始將錢糧輸送到甘陵。

      有人有糧之後,審配就開始用心操練,並時常去平叛鎮壓地方匪患。這些盜賊或為之前流散的黃巾軍、漢軍,或為失地流民。

      而審配對這些盜賊之流的手段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應殺盡殺。其人言,黃巾生亂,就是二十年前對這些該殺之人的姑息縱容,如這等結社盜匪之徒早日剷除,哪會有今日?

      所以審配帶兵平盜匪,是殺得毫不手軟。

      而審配在剿匪的過程中所展現的狠辣和果決,也贏得了清河豪強們的認同,皆認為其可以守土安家。

      於是,更是大力支持審配。

      雖然作為審配的上司劉虞對審配的好殺非常不滿,但在此刻大勢之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有力本地豪強的大力支持,審配手上的新軍急速擴充,已經有了十營步兵,三營馬兵,合計六千五百實兵。每營五百人的大營,皆冠以主將字號。

      至此,清河新軍初成。

      本來新軍一成,審配就想帶兵出清河先行進攻黃巾。但隨著兩京戰事的傳來,豪強們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朝廷都不會管河北死活。如此這樣,他們哪敢放審配出去浪戰?

      幾次三番,皆要求審配僅守本郡國,只要擋住黃巾軍即可。

      豪強們手上控扼審配新軍的錢糧,審配縱然有心剿賊,但也只能無奈留兵甘陵。

      而這一留就留到了本年五月,發生了左髯丈八弒殺張寶的一事。

      當左髯丈八軍變一事傳到審配耳中後,他立馬就意識到這是清河新軍龍出淺淵的機會。

      他對劉虞道:

      「左髯丈八庸才也,僥倖篡權奪位,必不可久。配願領清河新軍出界,鏟滅廣平。」

      劉虞當時反問:

      「彼輩賊寇自相殘殺,豈不好?又何必讓新軍范險?」

      審配深吸一口氣,努力勸諫:

      「如河北只有黃巾一賊,賊生亂自然是好。但在河北黃巾之畔便是泰山軍。彼等黃巾一旦內亂,必會引泰山軍東征。泰山軍本已是士馬精強了,如再得河北黃巾人力物力,此消彼長,我清河如何能拒?」

      這下子劉虞沉默了,他知道審配說的是對的。

      這大爭之世,你不去爭,那你和敵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到時候,你連所謂的奮力反抗都是笑話。

      有劉虞的同意,審配終於開始放開手腳,準備將目標放在生亂的黃巾軍身上。之後也就有了他率領六千五百新軍奔襲二十里而破臨清黃巾的結果。

      而此戰以六千五百眾就能殲滅河北黃巾三萬,可以說清河新軍在戰場上檢驗了他們的練兵成果。

      這下子劉虞再無任何說的,開始讓審配放手施為。

      因為左髯丈八的冒失,廣宗以南的防線全面崩潰,使得審配帶著六千五百眾一路殺到了廣宗城下。

      左髯丈八萬萬想不到,最先殺到廣宗城下的竟然不是西邊的泰山軍,而是他一直瞧不上的清河漢軍。

      自此,廣宗遭受了第三次圍攻,前兩次皆為漢軍主力,這一次卻為地方郡國兵。形勢的變化之劇不過如此。

      審配在兵臨廣宗後,發現廣宗防線非常嚴密,還時不時就見到黃巾軍的援軍從東、北兩個方向來援。

      更讓審配擔憂的是,從細作哨探得報,泰山軍也出戰了,此刻就被黃巾軍阻擋在漳水以西。

      反覆審度後,審配決定從廣宗城下撤兵,就駐紮在廣宗之南的界橋。顯然做好了以清水作為防線。

      雖然審配撤退了,但卻並沒有放過廣宗的黃巾軍。

      他令族弟審榮親率三營騎兵不斷抄掠廣宗附近的城寨和補給,使得廣宗城內怨聲載道。

      而左髯丈八也恐懼了。

      倒不是說他怕了外面的漢軍,以實力來論,對方兵不滿萬,而在城內的黃巾軍有多少呢?

      原先河北黃巾起義時巔峰有三十萬教眾。後來在幾次大戰,尤其是魏收分裂出走後,兵力一度下降到現在的十六萬。

      這十六萬,大概有兩萬左右在曲周抵禦泰山軍,有兩萬駐紮在北部的下博是抵禦安平和河間的漢軍聯盟的。還有三萬是布置在南部一線的,但已經被審配給殲滅了。最後在東面,有萬人駐紮在東武城。

      而剩下的八萬就分守在廣宗內外。如此之多的兵力蝟集在廣宗,可以說滿眼望去都是黃色頭巾的士伍。

      但這些手握兵力的小帥們卻無一願意主動出城或出砦野戰的。可見此時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什麼程度了。

      另外一方面,左髯丈八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也不敢放兵馬出城,深怕一放出去,就再控制不住了。

      但眼見著漢軍不斷襲擾附近的補給,左髯丈八又不能不管。

      安平國的廣宗所處在河北平原的中段,人煙繁織。後來河北黃巾將總道遷移到廣宗後,本道教眾家卷全聚集在廣宗內,一度超過十萬,再加上現在八萬多的黃巾軍,整個廣宗近似要十八萬人。

      這十八萬人是什麼概念呢?此時洛陽一城的人口也不過在二十萬左右,就這還需要天下支度糧粟。

      所以當大批黃巾龜縮在廣宗後,這要耗費的糧秣簡直不計其數。原先黃巾軍從河北各地劫掠州郡繳獲的糧粟都運到了廣宗儲備,所以才夠這些人吃。

      但隨著河北黃巾的勢力越來越小,這糧食補給就開始捉襟見肘了。而現在漢軍竟然也開始游騎遍布,不斷襲擾著僅剩的補給道,那城內的貴乏已是必然。

      所以左髯丈八知道再不能等下去,決定率主力出城,殲滅那可恨的清河漢軍。

      左髯丈八作為斗將,一旦決定出陣,那就是雷厲風行。

      從城內放出的戰鼓聲連夜不絕,穿透過城外清水,穿透過清水上的界橋,傳到了清河新漢軍的界橋大營。

      所有人都知道,賊人要來真的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Boss兇猛:老公,喂賊警網游之劍逝我的專屬夢境游戲獵寶計劃:特寵追妻一加
    功夫聖醫凡人修仙之仙界篇我的姥姥是半仙鬥破蒼穹2空間重生:盛寵神醫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