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犁漢» 第三百一十九章:亂令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犁漢 - 第三百一十九章:亂令字體大小: A+
     
      風在嘶,馬在嘯,熱血在咆孝。

      高速衝鋒著的祭孫,一刀划過一漢軍的脖子,一刀噼翻一個背過身逃跑的,再一刀想要刺向第三人的胸口。

      但環首刀在打到對方的刀刃上竟然折斷了。

      祭孫毫不留戀,撒手就將刀柄擲向了這名漢軍,直接使其破相。

      隨後,祭孫就伏著馬繼續奔沖。他一貓就躲過一根刺向他的長矛,爾後就從褡褳中翻出一個鐵骨朵,開始繼續砸擊。

      至於那名被祭孫漏過的漢兵,也沒逃過,被緊隨祭孫之後的濟南黃巾騎兵給搠死了。

      不遠處,盧植就坐在大纛下的馬紮上,周邊是圍上的帷幕,前後儘是頂盔摜甲的中護軍甲兵。

      此時盧植自然發現了一隻青州黃巾騎兵的逆擊,但盧植卻並不放在心上。

      他冷靜的看著戰場的形勢。

      賊之左軍和中軍皆潰,唯一還保持穩定陣型的就是他們的右軍,但也是難挽大廈將傾了。

      還有就是對面衝來的數百騎兵,盧植也視之為跳樑小丑,不足為慮。

      數萬軍都敗了,數百人還濟得何用?

      他還從來沒見過什麼人可以衝破萬軍阻隔斬將奪旗的。再說,此時他對面有千人的越騎在,四百人的鐵甲陣,他帳下也還有五百人。

      所以,鎮定,一切盡在掌握。

      ……

      祭孫等人衝過越騎的時候,周忠就大叫不好,急忙吹響號角調度軍力去追趕祭孫等人。

      面對咬上來的越騎,不斷有濟南黃巾騎軍調轉馬頭斷後,好為祭孫突進爭取時間。

      但祭孫的衝鋒也遇到了麻煩。

      擋在他們正前的就是一支四百人的甲兵隊。本來祭孫還要饒過去的,但這隻方陣直接排出了一個寬陣,將後面大纛圍的死死的。

      祭孫不能再繞了,再多繞,整個馬速就停了。

      沒辦法,祭孫帶著騎兵直接沖入了方陣。

      好在,為了排出寬陣,漢軍甲兵陣線的厚度很薄。只要殺透四五人,就能殺穿。

      但這支扈兵能被盧植精選作為自己的扈兵隊,還能穿甲衣,又豈是一般士伍?

      祭孫當頭沖的時候,面前一漢卒毫無畏懼,持加長斬馬劍一劍就噼在了祭孫的頭上。

      幸虧祭孫帶著兜鍪鐵盔,沒學其他人只帶個赤幘,不然這一下就能要了祭孫的命。

      祭孫也嚇了一跳,那一斬噼在兜鍪上,他只是一個輕微的擦傷。他應激下一骨朵就砸在對面的胸膛上。

      但這一下,祭孫也沒傷到此人,至少面上是這樣。此人胸前有甲,祭孫掄骨朵的時候沒有從後畫圈砸,動能不夠。

      隨後,祭孫的肩頭又被不知道什麼東西打了一下,也是劃破了甲,沒有大礙。

      殺不掉前排甲兵,但祭孫胯下的戰馬也已經帶著他繼續深入。

      但沒幾步,就聽到戰馬一聲哀鳴,隨後栽倒在地。只見一敵軍武士手持斬馬劍砍斷了坐騎的馬蹄,戰馬失重倒在了地上。

      祭孫翻滾在地,身上的甲衣不知道為他擋了多少劍。但饒是如此,等祭孫站起來,也暈暈乎乎的,渾身也都是血跡和泥污。

      幸虧緊隨他之後的騎兵伴當們也衝鋒了進來。在與漢軍鐵甲兵短暫的碰撞中,他們也如祭孫一樣跌落在地。

      很顯然,這一支漢軍鐵甲兵是專門訓練出阻擊騎軍衝鋒的。這從他們的身形和手持的斬馬劍就能看出。

      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一次短暫的衝擊,雙方的死傷人數都很少,加起來可能不過十幾人,傷的估計是兩倍這個數。

      在不長的接戰中,濟南黃巾厚厚的冬衣和鐵甲幫助他們抵擋了不少漢軍的斬擊。

      而黃巾騎手上的環首刀砍在漢軍身上也不怎麼頂事。因為漢軍各個都是甲衣兜鍪,有些個別體能出眾的,還裹著數層甲。

      但到底還是黃巾騎軍落在了下風,不是因為他們不如鐵甲兵,而是他們的戰馬多被對面給砍斷了馬腿,他們大多數人都和祭孫一樣,喪失了機動能力。

      數十劍砍來,數百刀還去。

      即便沒了戰馬,濟南黃巾的騎軍們依然在渠帥祭孫的帶領下,堅定不移的向著那面炎漢大纛移動去。

      祭孫和這些青州豪傑們早沒有了其他想法,不就是死嘛!

      一夫求死,千人辟易,更別說這數百挺天立地的豪傑了。於是,漢軍鐵甲陣肉眼可見的在後退。

      而越來越多的黃巾豪傑們殺透了方陣,擁著祭孫繼續向著炎漢大纛前進。

      前面的廝殺,全落在了盧植的眼睛裡。

      他立纛的地方,是這片戰場為數不多的坡地,雖然可能也就不到一丈高,但也已經是這片的制高點了。

      望著坡下奮力廝殺,無畏求死的蛾賊將,盧植內心有了一絲季動。

      他穩住了散發的心神,對大纛邊的鬼面將一使眼色。鬼面將虞世就帶著二百扈兵殺下了坡,方向直指祭孫的位置。

      鬼面將這邊一動,盧植就不再看這邊了,因為他相信以虞世的戰力,結果已經註定。

      於是,盧植看向了戰場的中央,那裡是幽州突騎的位置。

      見自家突騎橫衝直撞,十盪十決,盧植是那麼高興,但很快,他揉了揉眼睛,不敢置信的看著遠處,手中的馬鞭都丟落在地。

      ……

      幽州突騎這次是真的一雪前恥。

      此一戰那叫打個順熘。拋開一開始不小心被賊軍襲殺了副帥宗員,這場仗可謂精彩。

      先是射聲士遠攻吊射賊軍,打得對面哀鴻遍野。再是步兵奔沖對線,打崩了對面的堅陣。最後就是他們幽州突騎一錘定音,決贏此戰。

      這才對嘛。

      這才是他們幽州突騎打的帳嘛,之前在滎陽,他們之所以敗,都怪那副帥宗員外行指揮內行,非拿他們突騎直接去沖什麼堅陣,才有了之前的恥辱。

      果然,早聽說那宗員是南人,那南人也會打仗?

      而這次不同了,在新的主將崔鈞接過指揮權,開始打這仗後,就怎麼打怎麼對。

      聽說崔帥是咱們河北的名門望族,果然父是英雄子是好漢啊。

      此時左軍校尉蓋彤正帶著二十人小隊,兜馬將一批潰卒撞翻,隨後刀槊相交,留下一片斷肢殘臂。

      穿著盆領鎧甲,蓋彤越殺越起勁。

      他一箭射翻一個要跑路的,一槊敲碎一個磕頭求饒的,至於還有個竟然敢負隅頑抗,都不用蓋公出手,他胯下戰馬直接一個後踢就踢塌了那賊的胸膛。

      這會會的他,哪還有戰前的不忿呢。

      戰前他不忿為何那五十人的甲騎不給他統領,反要給那個叫公孫越的毛都沒長齊的小子。

      論武勇,論家世,論資歷,公孫越何及他?簡直給他蓋某人提溺器都不配。

      但偏就公孫越做了那重裝突騎的騎將。看看那五十騎的重裝,望之就是斬將奪旗,封侯拜相的利器。現在真可謂明珠暗投啊。

      不過現在蓋彤釋然了。之前他有多憤滿,現在的他就有多慶幸。

      果然還是盧帥愛護自家人啊,知道這職只能給公孫越這樣的小年輕,無他,能死,能扛啊!

      哈哈。

      不怪蓋彤這麼得意,只因為作為此戰盧植的重要勝負手,那五十騎的重裝可太慘了。

      五十重裝突騎的確不凡,一旦衝鋒起來,地動山搖,無可匹敵。在對面賊之左陣殘破的情況下,直接犁翻了對面大陣。

      賊軍刀噼槊搠都不能傷他們分毫,反被這五十騎給碾成了肉泥,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實際上一開始,幽州突騎的軍吏們皆對這些重騎不看好。倒不是覺得這種兵種不好,而是覺得,就五十騎能頂的甚用嘛!

      數萬人交戰,就靠這五十騎,累都累死他們。

      但現在一用,發現這重騎竟然在突擊分割敵陣上這麼有用。因為所當無有不催,所以賊陣一碰就碎,雖然殺的人不多,但能將賊軍僅剩的陣型攪的稀碎。

      不過,後面這五十騎就慘了。

      因為馬速降下來,這些鐵騎直接被憤怒的濟南黃巾給掀翻在地,隨後七八個抓一人,用石頭砸死了。

      甚至領頭的公孫越,不是因為胯下馬是公孫瓚資助的神駿,還有餘力帶著他衝出,不然也要死在陣里。

      這就是,漢軍重裝突騎的第一次登場,雖然不凡但結局悽慘。

      實際上,這些重騎的死,還是要怪這些幽州突騎的,只因為他們不懂與這些重裝突騎的配合。

      一般來說,成熟的重騎戰法是各兵種圍繞重騎來布置。

      因為重騎的武備能力,無論是輕騎還是輕甲騎都無法與之抗衡。

      弓弩手或許還能靠手中箭失抵禦衝鋒的重騎,只要射到騎兵或戰馬甲衣的薄弱處,重騎也要折馬,但這種情況概率太低了。

      因為面對重騎衝鋒,沒有多少弓手有勇氣站立原地,多數人在重騎還沒衝到眼前的時候,就要跑路,不然就跑不了了。隔這麼遠,這些弓手射出的箭失自然沒多大用。

      所以,重騎一出現,就成了戰場之王,是主宰戰場走勢的決定力量。

      但重騎不是沒有缺點的,那就是續航能力短,和落馬後騎士的救護能力弱。

      因為人馬皆披鎧,戰馬的奔沖時間就短。一旦馬速停止,就很容易被敵軍步兵給拉下馬來。

      而一旦披甲騎士落馬,他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再站起來,那時候他就是一隻有殼的螺肉,輕易就能被人挑殺。

      所以,一般而言,重騎的編制中,一定存在輔助兵種。

      這種輔助兵種可以是同數量的步卒,選全軍輕捷之士,能在重騎落馬後拉一把騎士。

      但這個過程中,對輔助兵種的要求就高,一方面是能跟上馬速,一方面是能和騎士情投意合,有真正的兄弟情。

      因為把命交給自己的戰友,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果騎士落馬,後面的伴當跑路,他就死定了。

      也如此,這些騎士基本都是自己找生死與共的伴當。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門徒,甚至是家生子。但絕不會找軍中的陌生人。

      畢竟,能達成互相信任,到底是過難了。

      但這些,無論是盧植還是幽州突騎的軍吏們,甚至是重裝突騎們自己都沒意識到。

      於是,在他們馬速下降,被人落下馬後,根本沒有人能救他們。那些幽州突騎還在那追亡逐北呢,哪有空管他們。

      就這樣,為此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重裝突騎們還沒能享受到自己的榮耀時刻,就落幕在了混戰中。

      但這個能怪誰呢?

      誰也不怪,因為不論是一項新技術,還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在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使用者因為不了解,基本是按老方法來用的。

      這都是新事物的宿命了。

      不說,幽州重裝突騎的覆滅,畢竟他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只說正廝殺的白馬校尉公孫瓚,在看到自家族弟匹馬而還後,到底是舒了一口氣,然後就繼續投入了廝殺。

      這會會,賊軍的大陣已經亂了,但可氣的是,對面三陣的大纛竟然還矗立在那,他們還要繼續驅趕賊潰兵往大纛那面沖。

      這些最後的賊兵可真頑強啊。

      陣前死的都堆成了屍堆了,還不投降,真的不怕死嗎?

      在感慨這些的時候,公孫瓚心裡還有一層陰霾。

      那就是他沒有忘記,隨這些蛾賊一起來攻的,還有一部泰山賊。雖然後面這些賊軍撤走了,但誰知道後面會不會出現呢?

      就在公孫瓚七想八想的時候,突然他隱約聽到一陣熟悉的聲音。

      他放下馬矟,疑惑的聽了一下聲音傳來的方向,那是東方。這聲音順著東風,越來越清晰。

      漸漸地,公孫瓚聽清了,那是:

      「起刀兵,換太平,直叫天下復清明!」

      ……

      「起刀兵,換太平,直叫天下復清明!」

      ……

      公孫瓚整個人僵住了,聽到這熟悉的戰歌,他哪還不知道是一生之敵泰山軍趕來了呀。

      他望了望天色,估摸離天黑也就半個時辰,而這會離擊潰青州黃巾還差臨門一腳,這可怎麼辦?

      這會會,在戰場的東面,不僅僅是公孫瓚聽到了,整個幽州突騎也聽到了,甚至隨之一併殺來的魏郡兵和後面的趙國兵也聽到了。

      魏郡兵聽到這聲音,雖然沒正面遇到過,但從以前袍澤那裡早聽說過,這是泰山軍的戰歌。

      此時仇人加入戰場,魏郡兵們卻沒了復仇的膽量,不少人慌張失措,忙撿著地上戰死的袍澤的甲衣,好給自己再武裝一層。

      人的名,樹的影,泰山軍戰無不勝的威名到底在這一刻是管用的。漢軍開始出現了動搖,不少人紛紛看著自己的主將,巴望著撤離戰場。

      甚至連公孫瓚這類軍中虎將,也動搖了戰心,引頸看著後面中軍的位置,看盧植是什麼吩咐。

      也就是這時候,盧植的令兵渾身鮮血的出現在了幽州突騎的面前,傳達給他們一個奇怪的命令。

      盧帥竟然說:

      「幽州突騎上前阻擊泰山賊,趙國兵稍後就到。」

      這個命令非常莫名其妙。

      命令是下給崔鈞的。令兵在那顯目的節仗下找到了崔鈞。

      此時的崔鈞連人帶馬,周身是一塵不染,他接到盧植的軍令時,是完全搞不懂的。

      因為在崔鈞的位置上,他根本看不到所謂的趙國兵,附近只有散在戰場東面的幽州突騎。

      而盧帥竟然讓他帶著剩下的幽州突騎去阻擊趕來的泰山賊?

      開什麼玩笑呢?

      他們幽州突騎粟都沒進一粒,有限的乾糧也都餵了戰馬,然後廝殺一個下午,多少人都累的上不了馬了,還讓他們去狙擊?

      再者說,他們幽州突騎現在還能有多少,一時間能召集的又有多少?然後再去沖以堅陣出名的泰山賊?那是讓他們幽州突騎去死啊!

      所以崔鈞將盧植的命令當成了亂命,完全不理會,反而吹響了聚兵號角,示意附近的幽州突騎向他靠攏,崔鈞打算帶著他們撤離戰場。

      許是知道第一次軍令有點混亂,盧植第二道軍令隨之而至。

      又一名渾身染血的,肩膀上還插一箭的令兵道:

      「大帥望你部可以游弋襲擾泰山賊,阻止其部加入戰場,並將大纛帶走。越騎已經移動到你部左翼,將與你部一起作戰。行動」

      盧植的第二道軍令,崔鈞懂了。

      但他有點不敢置信。

      因為盧植雖然調給他一支越騎軍,但卻讓他們去奪泰山賊的大纛?這盧植也未免太看得起他了吧。

      但這一次盧植軍令最後兩個字,崔鈞聽出了殺意。知道再不理會,下次來的沒準就是斬他的。

      於是,崔鈞縱再不樂意,也只好聽從軍令了。

      此時,附近的幽州突騎源源不斷匯聚到他的大纛下,望著這些百戰精兵,崔鈞下了一條令他後悔一生的決定:

      「調轉馬頭,隨我向著東方衝鋒!」

      幽州兒郎死不帶個怕的,聽主帥這令,抹掉血水,豪氣唱喏。

      隨後,召集起來的一千二百人幽州突騎,經過短暫的休整,頭也不回的向著東方馳去。

      那裡是將要加入戰場的泰山軍東征軍,三千步五百騎。

      而如果崔鈞能再耐心一點,他將會收到第三封軍令,那條軍令赫然告訴他,帶著幽州突騎撤離戰場。

      原來這一切,都怪第二名令兵傳錯了軍令。

      此令兵所說的大纛,根本不是讓崔鈞去奪什麼泰山賊大纛,而是讓崔鈞在事不可為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幽州突騎的大纛撤回來。

      因為幽州突騎這樣的漢軍最強武備,其象徵萬不能落於敵手。

      而這些,都被緊張的令兵給傳錯了。

      於是,一場悲劇就這麼開始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只想安靜地打游戲家有庶夫套路深諸天盡頭天阿降臨皇叔寵妃悠著點
    至高學院腹黑首領的甜心BOSS如意小郎君虧成首富從游戲開始黎明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