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滿唐華彩» 第373章 新的平衡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滿唐華彩 - 第373章 新的平衡字體大小: A+
     
      第374章 新的平衡

      大唐立國之初,為抗擊突厥,在黃河與陰山之間興建了三座受降城,即東、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節度使的行轅所在,城址在後世的九原城,即包頭。

      時至五月,黃河水漲,到了朝廷運輸糧草過來的時候,然而,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已往長安、太原遞了好幾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見有糧草運來。

      一個燥熱的午後,黃河上不見船隻,倒是看到北面有塵煙揚起,十餘騎唐軍策馬趕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軍使特來請見節帥!」

      守在城頭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見那一隊騎兵為首者長須美髯,不由嘆了一口氣,嘟囔道:「又是來找節帥催糧的……開城門吧。」

      不一會兒,城門打開,十餘騎魚貫而入,直奔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的府邸。

      府邸中,張齊丘正與節度判官盧秉堅計算糧草、議論請朝廷運糧之事。

      「朝廷回復了,要求朔方軍以軍屯補充糧草,減少朝廷開支。」

      張齊丘嘆道:「即便要我等軍屯,也該先把今歲的口糧補足啊。」

      他臉色抑鬱,雙目無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自從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張齊丘沒能及時阻攔,已被朝廷數次責罰,再加上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虎視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還操心著將士們的糧草,無非是「在其位謀其政」罷了,實則已是自顧不暇。

      盧秉堅是個中年文士,對個人前程不甚關心,更在意的是士卒們的情緒,皺眉思索著,道:「去歲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軍糧,據傳,當時是監察御史薛白進言。如今換了宰相,節帥與楊國忠交情如何?」

      張齊丘搖了搖頭,道:「不甚熟悉。」

      盧秉堅本以為張齊丘與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楊國忠,聞言不由失望,撫著長須,思忖著眼前難題的破解之道。

      「朝廷度支歲市糧於太原,以贍振武、天德、靈武、鹽、夏諸軍,費錢五六十萬貫。而太原不肯運來錢糧,可見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順謀朔方。楊國忠這右相,還未掌握太原啊。」

      張齊丘見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開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過追究我一人。而若因為我使得朔方無糧,連累的卻是諸將士……不如我引罪辭官,將這節度使之職讓給安思順罷了。」

      「不可啊!」

      盧秉堅大驚失色,勸說道:「王忠嗣被調往南詔,節帥孤擘塞北,倘若再將朔方拱手讓於安思順,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鎮,豈非社稷之禍?」

      不說他是否看出安祿山有野心,只看如今天下各軍鎮的勢態,都讓有識之士不安。

      張齊丘眼下確實面對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必須擔起來。

      正商議著,門外有將領過來,稟道:「節帥,末將有軍務求見。」

      張齊丘按著膝蓋,準備起來,動作稍遲緩了些,盧秉堅已先行起身,上前,打開了門。

      門外站著的是一個披甲執刀的年輕將領。

      「何事?」盧秉堅問道。

      「噗。」

      他話音方落,一柄單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張齊丘!你分配軍糧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頭去投奔突厥了!」

      殺人的將領大吼道,從盧秉堅腹中拔出刀來,直撲張齊丘。

      在他身後,是一個個因為挨餓而憤怒的士卒,他們已決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

      節度使府的前廳,張齊丘之子張鎰正在接待來訪的天德軍使。

      張鎰是年初才從長安調到朔方的,而在來朔方之前,他其實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託,來勸張齊丘支持東宮。

      也正是因這一層關係,剛剛擔任右相的楊國忠對張齊丘殊無好感。朔方軍的糧草遲遲不能從太原運來,這或許也是原由之一。

      張鎰看得很明白,東宮眼下的處境雖不好,往後卻前程無量。他阿爺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節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將領舉薦給東宮,換取未來的權勢地位。

      因此,張鎰近來一直在留心軍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這天德軍使,正是讓他最為在意的一個。

      天德軍其實就是前兩年剛成軍的橫塞軍,天寶八載唐軍於中受降城北面五百里處築橫塞,以郭子儀任橫塞軍使,後改名為天德軍。

      郭子儀是武舉出身,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之後屢立軍功,成了張齊丘甚是倚重的大將。張鎰早聞其名,一直都盼著一見,今日終於如願。

      而當他趕到前廳,一見郭子儀,卻與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氣慨,多了些蒼老與隨性。

      郭子儀時年已五十五歲,長須美髯已被歲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著柱子半躺著,花白的鬍子朝天,閉著雙眼,雖未熟睡,卻有很大的呼嚕聲在響。

      這呼嚕聲極是難聽,像是被噎住的號角,時而嗚咽,時而高亢,放肆作響,不顧旁人死活。

      「是郭將軍?」張鎰走進前問道。

      聽得腳步聲,郭子儀登時睜開眼。他眼睛很大,閃動著睿智的光,而眼臉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夠的樣子,但他其實每天都在飽睡。

      「不是。」

      張鎰一愣。

      「我騙你的。」郭子儀打了個哈哈,站起身來,抱拳道:「正是郭子儀,節帥可要見我了?」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餘,惹得張鎰不由自主地抬起頭。

      「阿爺還在處置軍務,讓我先來接待郭將軍。」

      其實,張齊丘沒說讓郭子儀等候,卻是張鎰有心與之多說一會兒話。

      「我在長安亦久聞將軍大名,有次在汝陽王葬禮上,旁人問我,朔方有何大將,我便說……」

      正說著,郭子儀忽然抬手,止住了張鎰的說話。

      張鎰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儀的耳朵很大,正豎著耳朵傾聽著什麼。

      「將軍?」

      「出事了!」

      郭子儀一掃方才的老態龍鍾,轉身便招過候在門外的扈從,道:「披甲,隨我來!」

      一行人動作雷厲風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殺聲是從後院傳來的,當即往那邊趕去。

      過了一道院門,迎面,一隊叛兵正在府中殺護衛,揮刀之後轉頭與郭子儀對視了一眼。

      「郭將軍?」

      因郭子儀往日積攢下來的軍功、威勢,這隊叛兵下意識地有些驚恐,往後退了幾步,解釋道:「我們許久未得到糧餉了。」

      「糧餉不日便到了,我正是來領糧的。」郭子儀喝叱一聲,大步上前,竟無視這些叛兵,直奔張齊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猶豫著是否上前攔他,執著刀、掂著腳,躍躍欲試。

      郭子儀凜然無懼,從他們身邊跑過,眼睛一瞪,罵道:「愣著做甚?還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嗎?!」

      隨著這句話,他已衝出十餘步,而那隊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轉身逃出了節度使府。

      那邊,郭子儀率人穿過甬道,終於看到渾身浴血的張齊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護節帥!」

      雖只帶了十餘人,郭子儀卻擺出了早有預料,率大軍前來平叛的氣勢。他麾下士卒奮力殺上,終於是救下張齊丘,驅退了追殺張齊丘的叛兵。

      「子儀。」張齊丘撲上前,用帶血的手拉過郭子儀,道:「他們率部去投奔李獻忠了……」

      「我去追!」

      郭子儀轉身要走,張齊丘已拉住他,道:「來不及了,此事有陰謀……朔方節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後諸事,只有拜託你了。」

      「節帥不必如此悲觀,也許還有轉機。」

      張齊丘搖頭不已,沒了過去鎮守邊塞的氣概,嘆道:「他們準備充分,如何還能容我們有轉機?」

      ~~

      六月,楊玉環的生日依舊是長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後天氣漸熱,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煩待在長安,又準備著前往華清宮小住,方便隨時沐浴。

      冬天泡溫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總之是華清宮住得舒服。

      薛白作為中書舍人,隨在天子左右擬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著能否找到李岫說的,李林甫臨死之前調閱的文書,可惜於宮中沒有眼線,或許到時可親自去取一趟。

      聖人儀駕已在準備了,離開長安之前,薛白正在盡力熟悉著中書門下省的事務。

      要掌權並非易事。旁人都說陳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無實權的蓋章宰相,但其實蓋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權力。對於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觸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陳希烈的安排,且還有一大部分旨意,連陳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沒有特殊的辦法,無非厚著臉皮,主動去找陳希烈討差事。

      是日清早,陳希烈到了中書門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見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著書在看,另一書握著一個石鈴在舉。

      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當初在秘書監兩人共事之時。

      「左相來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隨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總守在老夫門前,何意啊?」

      「我剛入中書門下省,對公務不熟悉,盼著左相能多多分派。」

      陳希烈搖頭不已,嘆道:「你啊,還是那般上進。」

      「左相過獎了。」

      「進來吧。」

      陳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沒辦法了,不再拒絕,領著他進了公廨,讓他在外間等著,自己則進了裡間,慢吞吞地翻閱著宮中與尚書部遞來的公文。

      薛白知裡間存放的都是宰執才能看的機要文書,也不探頭去看,耐心等著,聽著偶然響起的捲軸打開的沙沙響,心想陳希烈做事真慢啊。

      過了好一會,陳希烈才捧著幾個捲軸出來,薛白連忙上前去接過。

      「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這些是尚書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摺,這是聖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來審閱。」

      朔方發生的事情,前幾日剛剛傳到了長安,薛白也有所耳聞。

      這件事其實已經醞釀了很久,如今終於還是發生了,他無力阻止,卻沒想到朝廷的旨意下來得這麼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話——

      「張齊丘遷為濟陰太守,以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權知朔方節度事。」

      薛白看著,沉默了一會,問道:「我據此,擬一份旨意嗎?」

      「自是如此。」陳希烈撫須道。

      「好吧。」

      薛白拿起硯台與墨塊,倒了些水,開始磨墨,目光中卻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實什麼也沒想,只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擬這樣一道聖旨。

      漸漸地,墨水已經很稠了。

      陳希烈道:「你便數落張齊丘之罪,縱李獻忠逃跑、軍糧分配不公;再誇讚安思順之才能,命他權知朔方,儘快平定李獻忠之叛。」

      「是。」

      薛白提筆寫了起來。

      他雖覺得這件事情不妥當,但既然擔任中書舍人,就要把個人的好惡拋除在外,不帶情緒地擬旨,完成職責。

      須臾,一封聖旨擬好,他遞給陳希烈過目,陳希烈看了連連點頭,贊道:「薛郎不愧是狀元出身,謄寫一遍吧。」

      其實這種公文並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狀元出身。

      完成這樁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擬旨宣邊鎮重臣任命的經歷,謝過了陳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麼。」陳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邊哈了兩口氣,道:「但放心吧,安思順才幹與忠誠皆不缺,能任好朔方節度使一職。」

      說罷,他把手裡的印章一蓋,「啪」地一聲,動作行雲流水。

      ~~

      薛白走出中書門下省,腦中還在想著安思順一事。

      據他所知,不僅是李林甫、陳希烈,其實連楊國忠也認為安思順與安祿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對象。

      換言之,今日安思順能身兼河西、朔方兩鎮節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聲望,眾人對他觀感都不錯。

      方才陳希烈的態度,讓薛白都有些懷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過警惕安祿山的叛亂,而對安思順過份戒備了。

      在正要離開這間屬於左相的院落之時,他停下了腳步,走到了旁邊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著,拿出方才在看的書卷看了起來。

      過了一會,有對話聲與腳步聲往這邊而來。

      「伱這麼想就錯了,府君與安思順關係並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聽聞他們是堂兄弟。」有一個漏風的聲音說道。

      「府君是十多歲的時候,隨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順當時便常常欺凌於他,雖有兄弟之名,卻根本沒有兄弟之實。」

      「如此說來,安思順這次若掌了大權,對我們並不利……」

      還在說話的是楊齊宣,他說著,忽然留意到了院子裡角落有個人影,定睛一看,驚了一下,毫無底氣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張,吉溫連忙用一隻手撫在他背上,低聲道:「怕什麼?他還能再打你不成?」

      仿佛是有了安祿山撐腰,楊齊宣這才鎮定下來,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處做甚,打探朝廷機密嗎?」

      薛白被這兩人的樣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讓吉溫近前說話。

      吉溫才不肯過去,注視了薛白好一會兒,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虧,在聖人心裡的份量遠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與之針鋒相對,待往後時機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塊魚肉罷了。

      他自有諸多大事要忙。

      吉溫遂顯出一個不屑的笑容,自往陳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時嚷嚷著有機密要奏,讓吏員把「雜閒人等」趕出去。

      楊齊宣跟在後面,努力邁出了囂張的步伐,偏是時不時轉頭偷瞥一眼,觀察薛白的反應。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來越多了。

      薛白這般想著,回憶著方才吉溫的話語反應,心中對安思順的忌憚再次加深起來。

      安祿山的下一步,勢必要染指河東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處商議事務,恰好遇到了無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邀薛白到終南山小住,被拒絕之後,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聖人都沒你操心的多。」

      這話雖大逆不道,可確是實話,就在當日下午,薛白便得到召喚,入宮陪聖人打骨牌。

      他像是放棄了入仕之後就不打骨牌的原則,投身這天寶盛世的歌舞昇平當中。

      走進宮門,在花萼相輝樓前,薛白見到了賈昌。

      「薛郎難得不是穿朝服入宮。」賈昌笑道,「有些年沒來打牌了吧?」

      「是,也許久未見神雞童了,你氣色真好。」

      賈昌哈哈大笑,道:「我啊,煩心事少,吃好喝好,氣色自是好。」

      這些年來,朝中重臣走馬燈似地換,當年兩人都熟悉的人里,王鉷、李林甫都死了,李岫剛出獄,還在休養,準備充軍隴右。唯有賈昌,始終活得逍遙自在。

      「無怪長安人人都羨慕神雞童,比高官厚祿、權傾朝野還要好得多。」

      「薛郎也能做到,被才華所累罷了。」

      兩人聊了幾句,賈昌要先往雞捨去安排,遂別過離開。

      薛白正要邁步,卻發現一旁有個紅衣女子正在看著自己,他對她十分眼熟,一時卻沒認出來,之後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劍器上,才想起這是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

      「嗯?不記得我了?」李十二娘持劍上前,道:「我還救過你的命呢。」

      她長高了許多,眉眼也長開了,出落成一個高挑的清秀女子。

      薛白笑道:「認得,常聽聞你與任木蘭在長安闖禍。」

      「哪有闖禍,又是誰在胡說。」

      「今日你們來舞劍器?」薛白留意到不遠處還站著二十餘個紅衣女子。

      「是呢。」李十二娘道,「你們在殿中打骨牌,我們在台上舞劍。」

      說著,她有些不滿地小聲嘟囔道:「根本也沒幾個人看。」

      薛白已懶得評點宮中這些事,疑惑道:「怎不見公孫大娘?」

      李十二娘四下一看,湊得近了些,用手捂在嘴邊,小聲道:「師父有些許不爽利,你也知道吧?聖人怕讓人吸了他的元氣,不讓帶病之人覲見呢。」

      薛白對此無可置評,點了點頭。

      他們繞過勤政樓,沿著龍池走了一段,離沈香亭不遠,就是清涼殿了。

      這是比王鉷的自雨亭還要精巧的建築,除了引水降溫之外,還在地下挖了一個冰窖,貯存了冰塊,隱隱還能看到寒氣四溢,仿佛仙境。

      歌台已搭在殿外,李十二娘與公孫大娘的弟子們自上了台,薛白則被引入殿中,只見李隆基竟已先到了,正捧著一杯冰鎮過的酒飲著。

      而今日另兩個牌友卻有些出乎薛白的意料,一個是駙馬張垍,另一個是太子良娣張汀。

      有一個頗為牽強的巧合,若說張垍倒向了安祿山,張汀則代表著東宮,那薛白則算是依附楊國忠與這兩方勢力作對的臣子了。當然,朝堂上的事絕不會這麼明確,但似乎隱隱能看到一種平衡。

      這種平衡,使得李隆基能高枕無憂地享樂。

      很快,清涼殿中響起骨牌碰撞時發出的清脆聲響。

      薛白牌技不俗、動作流暢,心裡卻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詩,詩很長,除了頭兩句「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之外,他也沒能背下來,卻能對李白的心境感同身受。

      還有李泌,當年真是毫不猶豫就辭了翰林之職,歸隱去了。

      待詔翰林、中書舍人,這些位置是最接近天子的,能任此職者,往往都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志向,偏偏上任之後,不是寫詩,就是修道,再就是打牌。

      正打著牌,高力士趨步上前,小聲稟報了一句。

      「聖人,兵部有封文書,宰相們處置不了,欲請聖人裁斷。」

      「嗯。」

      李隆基這一手牌不好,招手讓賈昌過來代自己。賈昌也不敢坐御榻,躬著身子站在那出了牌。

      薛白恰好在對面,見了這一幕,心想,讓長安人人羨慕的神雞童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那邊,李隆基看過奏摺,卻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說王忠嗣歸京了,遞消息時正住在子午驛,朝臣們問是否讓他儘快上任兵部。這是很小的一樁事,之所以直接遞到御前,實則是問聖人想不想給王忠嗣實權。

      李隆基稍稍抬手,高力士拿起一支御筆,遞到了他手上。

      他遂寫下硃批,恩典王忠嗣先行養病,康復後再上任兵部。

      將這奏摺丟還給高力士,李隆基輕輕拍了拍賈昌,示意他讓開,直接便出了一張牌,只等胡牌。

      「薛白。」

      「臣在。」薛白剛準備吃張汀的牌,手去拿牌,嘴上則恭謹應了一句。

      「王忠嗣回京了,你明日出城接一趟。」

      「遵旨。」

      李隆基目光敏銳,立即發現薛白聞言有些意外之色,問道:「你不知王忠嗣要回京?」

      「是。」薛白道:「從南詔歸來後,臣在梁州見過王節帥一面,當時他已病重。臣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回京了。」

      「未知會你一聲?」

      「並未知會。」

      薛白應著,隨手打了一張牌,張汀原是想碰的,依她的性子,在牌桌上也敢不讓著聖人。但她卻不敢此時出頭,深怕聖人想到太子與王忠嗣交情深厚。

      於是,張汀默默地把原來要胡的牌拆了。

      但她才出牌,便發現薛白瞥了她一眼,眼神有些瞭然之意。她背脊一涼,意識到,薛白算好牌了,故意出一張她要胡的牌,試探她的膽量。

      ~~

      是夜,少陽院。

      「你那位義兄要回朝了。」

      張汀說著打牌時聽到的消息,道:「聖人命薛白出城去接。」

      李亨近年來愈發顯得不苟言笑,氣質深沉了許多,聞言,眼中神色閃動,喃喃道:「聖人這是在平衡邊鎮力量啊。」

      「如何說?」

      「他最為寵信的兩個重臣,無非是唾壺、雜胡。朝堂上,唾壺勢力更大,而在邊鎮,雜胡兵力雄厚。聖人也擔心換了宰相之後,朝廷不能對邊鎮如臂使指。因此,讓安思順兼任朔方。」

      張汀疑惑道:「安思順是唾壺的人?」

      「能有這個任命,至少表示安思順是心在朝廷了。」李亨道。

      「可他不是雜胡的堂兄弟嗎?」

      「說是堂兄弟,兩人素來是有仇怨的。」

      張汀問道:「這與王忠嗣何干?」

      李亨道:「義兄亦是與雜胡有仇,自然是要站在唾壺那邊……如果有薛白居中調停的話。」

      「我們呢?東宮才是與王忠嗣最親近的。」

      李亨露出一個無奈的苦笑,道:「知道聖人為何當著你的面說這件事嗎?」

      張汀悚然而驚,連眼睛都睜大了,道:「聖人是在警告我們?」

      「是啊。」李亨嘆息了一聲。

      他看眼下的形勢,估計李隆基是在給楊國忠增加權威,只有做好這件事,這個新任的宰相才能像李林甫一樣繼續維持社稷的穩定。

      而他這個太子,卻只能在深宮裡看著,看他人掌握權勢。

      李亨不由嘆惜道:「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飛升之後Boss兇猛:老公,喂賊警網游之劍逝我的專屬夢境游戲
    獵寶計劃:特寵追妻一加功夫聖醫凡人修仙之仙界篇我的姥姥是半仙鬥破蒼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