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帝師» 第29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帝師 - 第29章字體大小: A+
     
      第二十九章 風起

      一夜之間,內宮風雲變化。

      皇後鳳印被奪,身前女官被杖殺,坤寧宮宮門緊閉,由司禮監派人看守。更有中官傳旨壽寧侯府,非召不得入宮。

      「本以為伺候皇後娘娘最是穩妥,哪承想……」

      余下的話,無人敢訴之於口,然卻清晰表明,坤寧宮中人心不穩,哪怕有品階的中官和女官,也多是惶惶不安,未知前路如何。

      消息傳到文華殿,太子並未如往昔一般,尋機向天子求情。問安之後便直入偏殿,候翰林院修撰謝丕講學。在天子面前,一句話都沒多講。

      劉瑾在文華殿中跪了近四個時辰,一雙膝蓋險些跪廢掉。被帶到朱厚照面前,當即聲淚俱下,哭成個淚人。

      「奴婢對殿下絕無二心,一心只為著殿下……皇後娘娘召奴婢問話,給奴婢一萬個膽子,也不敢不去啊……殿下恕罪,奴婢再不敢了!」

      劉瑾一邊哭,一邊叩頭,額前滿是青紫,很快腫起。

      可憐兮兮的趴在地上,不忘咬牙發誓,他日得勢,必要將今日害他之人一一斬盡殺絕!

      最終,劉瑾哭得朱厚照心軟,命得以保住,也沒被趕出文華殿,卻再不如往日得寵。

      天子一道旨意,坤寧宮寥落,清寧宮被推到風口浪尖。

      經歷過成化年風雨的宮人都在思量,不曉得這位會做出些什麼動作。

      想當年,萬妃何等盛寵,何等的威風,仍是被這位打了廷杖。

      雖說也是萬妃自找,故意挑釁皇後,試圖引來天子的怒火。但恐怕她自己都沒能想到,這位平日裡不動聲色,看起來好欺負的皇後,竟然真的敢大動干戈,行她廷杖!

      上了年紀的宮人中官,至今都記得那場廷杖。

      不可一世的萬宮人,被打板子也會涕淚交加,慘叫連連。打到後來,更是只剩一口氣。什麼威風盛寵都不頂用。

      自那之後,宮裡的人方才知曉,英宗皇帝欽點吳氏,並非只因其舅有救駕之功。

      只可惜,成化帝為萬妃所迷,癡心不改。明知皇後無錯,仍不顧先帝遺命,奪去鳳印,一道聖旨打入冷宮。

      萬妃雖然報了仇,出了氣,卻始終沒能如願以償,登上皇後的寶座,到死都是貴妃。

      她太小看朝臣的能力,讀書人的固執。

      文臣擰起來,皇帝都要告饒。

      廷杖?

      隨意!

      打死了名留青史,打不死就要上奏!

      吳太妃對今上有養護之恩,今上被封太子之時,亦被先帝接出冷宮,封為淑妃。今上登位之後,更被奉入清寧宮,享受太後尊榮。

      弘治帝本欲請吳太妃入仁壽宮,但被後者堅定拒絕,只能作罷。

      「陛下仁慈,終不可違逆祖宗規矩。」

      經歷過萬妃陰霾,天子薄情,冷宮寂寥,吳太妃心如死灰,連清寧宮都不想住,只想尋個安靜處了卻余生。

      奈何弘治帝孝心不變,只能領受聖恩,安住清寧宮。

      自弘治元年至弘治十八年,凡祭典佳節,除必要,吳太妃少有露面。

      平日裡不簪花鈿,不著大衫,只同道經檀香相伴。許多弘治年進宮的中官宮人,甚至不知道清寧宮裡還有一位太妃。

      相隔十幾年,隨天子一道諭令,吳太妃重回眾人視線,執掌內宮。司禮監和女官司都在觀望,想看看這位成化廢後會如何的雷厲風行。

      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是,吳太妃一身道袍走出清寧宮,先去乾清宮拜見天子,隨後就去了坤寧宮。

      天子同吳太妃說了些什麼,除寧瑾等少數幾人,無人曉得,也少有人敢打聽。

      皇後拒吳太妃於宮門之外,硬生生讓後者等了半個時辰,才遣宮人敷衍一句:「皇後娘娘鳳體有恙,不便見太妃。」

      天子都要尊重的人,皇後一句話就打發了。

      此事傳到司禮監,王岳和戴義同時倒吸一口涼氣。

      皇後這是做什麼?

      明著對天子不滿?

      換成以前,天子未必往心裡去,一笑也就罷了。現下是什麼時候,閉宮都不能讓皇後擦亮眼睛,回過味來?

      作為事件中人,吳太妃的反應極是平淡,半句話不說,又回了清寧宮。

      待宮門關上,回到靜室,伺候她近四十年,跟著她從冷宮出來的女官終是沒忍住,開口道:「娘娘,皇後娘娘這是怎麼了?早年間沒見這樣啊。」

      「跟著我吃齋念經,長年累月不出宮門,你也是愚了。」吳太妃搖搖頭,「想想當年的萬氏,皇後這才哪到哪。」

      「可皇後娘娘同萬氏……」怎麼能一樣?

      「吃過她的苦,受過她的罪,未必就不會照樣學。」

      吳太妃打斷宮人的話,示意宮人也坐下。

      相伴幾十年,早如親人一般。在外還要做做樣子,回到清寧宮就沒那麼多規矩。

      「娘娘,皇後娘娘這樣可怎麼成?」

      「不成還能如何?」

      「娘娘別怪奴婢多嘴,」女官遲疑道,「今天見著陛下,都快瘦脫了形,奴婢差點認不出來。太子殿下未及加冠,皇後娘娘又是這個樣。奴婢斗膽,說句大不敬的話,真有那一日,誰又能管束皇後?內宮又會是什麼樣?奴婢越想,心裡就越是打鼓。」

      不出清寧宮,也聽過兩位國舅爺的貪婪無度,放肆無狀。仗著酒醉,連帝冠都敢戴,御帷都敢窺伺,還有什麼不敢做?

      皇後得知之後,不斥責兄弟,反哭求皇帝將敢直言的中官何鼎下獄,絕不是一句「糊塗」能掩過。

      這樣不知事的皇後,不省心的外戚,難怪陛下憂心。

      「道家言,奢者富而不足,儉者貧而有余。能者勞而府怨,拙者逸而全真。」吳太妃歎息一聲,發鬢雪白,雙眼卻極是清明,「繁華迷眼,權勢惑人。一旦迷入心中,便是想拔都拔不出來。」

      「娘娘,您早知皇後娘娘會如此?」

      「這世上有一種人,能同患難,不可共富貴。」

      吳太妃輕輕搖頭,道:「天命自有定數,我曾勸過皇後,人生不過數十載,苦盡甘來理當惜福。可惜我是人老語薄,沒半點用處。」

      如果皇後能聽進去,也不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

      「娘娘,陛下請您執掌內宮,您可不能說這樣的話。」

      「傻子。」吳太妃忽然笑了,「我還能活幾年?本想著勸勸皇後,不要和天子這麼擰著。如今看來,還是我想得過於簡單了。」

      女官沒有接話,只是愈發憂心。

      「這些年捧著經書,終是無法悟道。可見我是凡體俗胎,修不成真人。盼著早點去見先帝,又要遇上萬氏,也是膩味。」

      今上奉她如太後又如何?

      歸根結底,仍是個廢後。別說同先帝合葬,連皇陵都難入。

      「娘娘……」

      「這本道經是晉王送來的。」吳太妃取出一本經書,裝入木盒,遞給女官,「你拿去司禮監,交給王岳,他知道該怎麼做。」

      「奴婢遵命。」

      女官退下,吳太妃重新燃起檀香,開始誦讀經書。字句流過腦海,印入心底,卻再尋不回往日的寧靜。

      陰月時節,又將風起。

      弘治十八年,農歷四月辛丑

      天際雷鳴,狂風驟起,京城忽降一場大雨。

      街上的行人紛紛走避,馬驢嘶鳴,貓狗四竄,仿佛地動將臨。

      翰林院值房內,楊瓚被雷聲驚到,手微顫,墨跡滴落,瞬息滲透紙頁,剛抄錄到一半的歷文當即作廢。

      閃電劃過長空,風聲呼嘯卷過,雨水傾盆。

      值房外行走的書吏不及躲避,頃刻被打了個透心涼。

      運氣好的,正巧走到楊瓚顧晢臣的值房外,告罪一聲,好歹能躲躲雨。

      運氣不好,立在張學士和劉學士的門外,只能縮到廊簷下,要麼快跑幾步,尋個好說話的侍讀侍講,借地暫避兩刻。非是兩位學士鐵石心腸,實在是上下有別,哪怕主動將門敞開,書吏也不敢邁進半步。

      雷聲不停,閃電嘶吼,天像是被破開一個口子。

      陰雲密布,白晝猶如黑夜。

      燃起燭火,火光映在牆上,牽出扭曲虛影。

      楊瓚無心抄錄,干脆放下筆,揉了揉手腕,耳邊傳來兩個書吏的說話聲。

      「論理,四月天不該有雷雨。」

      「這雨來得實在奇怪。」

      「這幾年天災人禍,老黃歷早不頂用。」

      「去歲金陵地動,河南生蝗,今年中都又遭了大水,當真是年氣不順。」

      「是啊。」

      書吏聲音漸小,楊瓚重新磨墨,思量著是否同小冰河期有關。

      雨足足下了一個時辰,廊簷垂下千條流瀑,連成一片雨幕。

      申時中,雨水停歇,書吏忙謝過楊瓚,匆匆離開值房。

      楊瓚停下筆,收起抄錄好的卷宗,微微皺眉。今日怕是錄不完了,後日輪值弘文館,明日恐要忙上一天。

      看一眼滴漏,楊瓚走出值房,迎面遇上謝丕。

      「楊賢弟。」

      「謝兄。」

      謝丕滿臉笑容,熱情得有些奇怪。

      寒暄兩句,見楊瓚面露疑惑,終是道明來意:「聽賢弟向吏部遞了條子,欲回鄉省親,可能緩些時日?」

      「為何?」

      說話間,兩人已行出翰林院,謝丕壓低聲音道:「家父看過楊賢弟論農商的文章,很是贊賞。日前帶去文淵閣,李閣老亦有肯定之意。」

      楊瓚仍是疑惑,這和他回鄉省親有何關聯?

      謝丕不再藏著掖著,從袖中取出兩份名剌。

      「這是家父和李閣老的名帖,賢弟得空,可過府一敘。」

      捧著閣老的名帖,就像懷抱兩塊金磚。

      別人做夢都求不到,楊瓚接來就是兩張,湊了個好事成雙。

      「多謝以中兄。」

      這個時候,推辭就顯得過於虛偽。大方接下,准備好自己的名帖,尋個合適的日子上門拜訪,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法。

      「楊賢弟客氣。」

      送出名帖,謝丕便完成任務,告辭之後,掉頭折返。

      此時,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已開始巡視城內各處,遇有積水屋塌,第一時間便要解決。

      楊瓚一路行來,遇上了兩個千戶,五六個錦衣衛百戶,其中卻沒有顧卿。

      一絲莫名的失望自心中升起,果然是美人難見,好兆頭難尋。

      授官已有半月,楊編修仍住在福來樓。

      官牙介紹的宅院,不是價格太高,就是離城太遠。楊土報於楊瓚,後者也沒辦法,只能繼續在客棧裡住著。

      有皇帝的賞賜,稍貴些也能買下。但考慮到朝中的御史言官,還是小心些為好。

      回到客棧,未見楊土,倒遇上王忠李淳三人。

      「楊賢弟。」

      王忠已在城內置下宅院,程文和李淳也得到吏部批文,外放為縣令,不日將要啟程赴任。

      「這一去即是天南海北,非任滿難以相見。」

      程文籍貫薊州,外放之地為平涼府,任隆德縣令,狹西布政使司轄下。

      李淳祖籍宣府,外放太原府,任臨縣縣令。

      相比程文,李淳的官路更不好走。

      太原是晉王封地,既要面對布政使司的上官,又不能得罪晉王府的屬官,縱是八面玲瓏,也難保事事萬全。

      況且,朝廷還有不成文的規定,外放到藩王封地的官員,同時負有「監視」藩王之責。稍有風吹草動,異常情況,必要快馬飛送回京。

      一個小小的芝麻官,卻要背負如此重責,鬧不好就要兩面得罪,不得善終。承受力差點的,不崩潰也要辭官掛印。

      官授七品,李淳不見半點喜意,反而滿臉苦色,在場三人都能理解。

      王忠提議,在李淳和程文離京之前,四人必要聚上一席。

      「楊賢弟不能飲酒,以茶代酒,為兩位同年送別,也是一段佳話。」

      「小弟自當從命。」

      敲定送別之日,送走王忠三人,楊瓚回房收好兩張名帖,按了按額角。

      算一算時間,吏部的批文應該就在這幾日。然要拜會閣老,又要為李淳和程文送別,省親的日子怕要推遲。

      只可惜,楊編修做夢都想不到,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二日到翰林院應卯,沒等來請假的批條,卻等來了大理寺寺丞。

      「涿鹿縣衙遞送狀紙,請楊編修隨本官前往大理寺。」

      鄧璋繃著臉,也不說明是什麼狀紙,只請楊瓚走一趟。

      帶人往大理寺,需要寺丞親自前來?

      不等楊編修問清緣由,惦記多日的錦衣千戶突然出現,立在翰林院前,攔住鄧璋,口稱奉錦衣衛指揮使之命,請楊瓚前往北鎮撫司。

      「錦衣衛辦事,鄧寺丞可行個方便。」

      鄧璋臉繃得更緊,顧千戶半步不讓。

      錦衣衛和大理寺的官員劍拔弩張,翰林院的庶吉士顧不得吵架,都出來看起了熱鬧。

      楊瓚左右瞅瞅,突然生出一個極其詭異的念頭:這是水表大叔和快遞小哥同時上門?接下來,會不會有人邀他上樓頂一敘?

      搖搖頭,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

      不過,涿鹿縣的狀紙?

      沉吟兩秒,楊瓚心頭微沉。


    上一頁 ←    → 下一頁

    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紹宋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
    醫手遮天武器大師至尊毒妃:邪王滾一邊陰陽鬼術嬌妻在上:墨少,輕輕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