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這個三國很核理»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可是你自己承認的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 - 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可是你自己承認的字體大小: A+
     
      再說郯縣,林朝命張遼統兵前往泰山後,又開始了一系列新的布置。

      站在徐州眾人的角度,這一戰就是要拿下泰山郡。

      但站在林朝的角度,他得想得更周全一些才行。

      眼下泰山賊雖然只圍攻奉高諸縣,但泰山賊向來與青州黃巾有所勾結,這點不得不防。

      若大軍齊出泰山,後方的徐州被青州黃巾趁虛而入,那就不太妙了。

      就算能拿下泰山,轉身收拾這群青州黃巾,也要廢不少功夫。

      最關鍵的是,徐州的基層治理才剛剛起步,若這個時候青州黃巾湧進來,定然會破壞殆盡。

      泰山郡可以作為屏障,但民生治理才是一切的基礎,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縱然眼下天氣嚴寒,青州黃巾攻來的可能性不大,林朝還是準備留一手。

      青州黃巾想進軍徐州,首當其衝必然是琅琊郡。有三條路,其中最南面的葛盧縣進入徐州的道路太窄,又年久失修,根本無法行軍,因此不做考量。

      而值得防守的,只有西邊的東莞縣,和東邊的東武縣。只要守住了這兩座城池,青州黃巾便無法趁機攻打徐州。

      思來想去,林朝最終在以劉備同意為前提下,令高順帶三千人守東莞,張飛帶三千人守東武。

      數日後,糧草調集完畢,劉備自統大軍兩萬,從郯縣出發,一路過開陽,由東莞進入泰山郡。

      關於兵力方面,劉備出雒陽時麾下有四萬多人,分給趙雲,張飛一萬人去冀州遷徙百姓世家,就還剩三萬多。

      入徐州後又招募了一些新兵,總數就又到了四萬。

      張飛和高順各領三千,張遼統領五千,再扣除林夕三千校事府將士,劉備麾下能用的兵馬,包括剩餘的兩千陷陣營在內,也就兩萬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新兵,戰力並不強。

      因此此次出兵兩萬,已經是極限了。

      把張飛和高順都派出去後,林朝又想派一人為先鋒在前方開路,卻發現已經無人可用了。

      趙雲在冀州未歸,關羽乃是一軍主將,典韋需要貼身護衛劉備。

      林朝想了想,反正是劉備親自統軍作戰,便把關羽安排成了先鋒大將,統兵五千在前。

      同時把田豐,崔琰留下守家。

      荀諶,荀攸隨軍出征,以供劉備早晚問計。

      人手還是不夠用啊,林朝揉了揉腦袋,有些苦惱。

      只是打個泰山而已,就已經相近見拙,若以後真的開始爭霸天下,將領就更不夠用了。

      林朝心中感嘆道。

      此時看似精兵強將一大堆的劉備,實則卻缺少大批的中層組織。

      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張遼,徐晃,這些都是大將之才。

      文臣如荀彧,荀攸,荀諶,田豐,賈詡,郭嘉,這些人也都是智謀通天之輩。

      但僅有最頂流的武將和文臣,可不行啊!

      等這次打完泰山後,招賢令也是時候提上日程了,不求招來大賢,只求能來一批中層文武歸順就好。

      不過,暫時也只能這樣了。

      初平元年,正月二十六,劉備在稟報朝廷後,便率領兩萬大軍,直奔泰山郡而去。

      ……

      拿下樑甫的郭嘉,受到了梁甫縣令的熱情款待。

      梁甫縣令姓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年紀,為人無比耿直。

      也正是有他一直親在站在城樓上鼓舞士氣,昌豨才兩個月都沒能拿下樑甫。

      王縣令本以為城破就在這兩日間,都已經做好了以身殉城的準備,誰知半路殺出來一支精勇將士,打敗了昌豨,於危難之間解救了梁甫縣。

      又聽說來人是徐州牧劉備麾下,王縣令頓時大喜過望,當即開門將郭嘉迎入城內,立即設宴款待。

      只是梁甫被圍了兩個月,城中也接近斷糧的地步,宴席自然不是很豐盛。

      雖然沒有好吃好喝,但王縣令的態度,還是讓郭嘉非常滿意。

      席間他不停地誇讚郭嘉和徐晃,稱之為少年英雄,將來必有騰飛之時。

      對於這些好話,郭嘉照單全收,並且表示王縣令的眼光不錯。

      僅休整了一日之後,郭嘉便又率軍出了城,直奔奉高而去,同時又問王縣令討要了兩千人馬,麾下一千人變成了三千人。

      對此,王縣令頗為擔憂。但郭嘉表示,劉備大軍不久將至,不用擔心。

      林朝打算出兵的時候,派人傳令給了郭嘉,讓他小心行事,先行保全自己再說。

      可郭嘉看了林朝的信,卻異常興奮。

      大軍馬上出發了,那還怕什麼,肯定要去奉高再搞點事情。

      不得不說,打敗昌豨這一戰,讓郭嘉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大漢軍神。

      時間又過了兩日,等郭嘉趕到奉高城下的時候,張遼也剛好到了,兩人當即兵合一處。

      見了熟人,郭嘉便又忍不住了,拉著賈詡炫耀自己計破昌豨的事跡,並且多有添油加醋之處,簡直把自己吹成了兵仙在世。

      說到最後,口都幹了,拿起水壺狂飲一氣後,得意的對賈詡笑道:「文和,某這一戰如何?以千破萬者,文和以前可曾聽說過。不比他林子初差吧!」

      「嗯,奉孝之謀,使某嘆為觀止。」

      賈詡靜靜聽他吹完吹,然後點了點頭,面無表情道。

      見狀,郭嘉有些惱怒。

      賈文和你這也太敷衍了吧!

      嘆為觀止就這表情?

      「賈文和,你是不是認為某之計粗劣不堪,不值一提!」郭嘉臉上滿是不服道。

      賈詡笑了:「某可沒說,這都是奉孝你自己承認的。」

      郭嘉卻不依不饒道:「好你個賈文和,你倒是說說,某之計哪裡不夠高明?」

      賈詡被他纏得有些煩了,便冷笑道:「奉孝,此計本是人家林子初之謀,你不過拾人牙慧,何足道哉。真不知你何來的勇氣,讓某評判。」

      自己的得意之作,被賈詡如此貶低,郭嘉又豈能忍,當即大怒道:

      「賈文和,你莫嘴上逞能,有本事也出一計,擊破奉高城外的泰山賊,某便承認你厲害。」

      賈詡卻理都不理他,而是扭頭向軍帳里走去。

      敵情已經勘察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設法保全奉高。

      郭嘉卻跟在他屁股後面,絮絮叨叨說個不停,一定要讓他承認自己的能耐。

      被他煩得實在受不了了,賈詡眼珠子一轉,便開口笑道:「奉孝,你可知道林子初為何讓某來保奉高不失?」

      「這……」郭嘉想了半天,最終攤開手道,「他林子初發什麼瘋,某如何知道。」

      賈詡繼續笑道:「臨行之前,林子初有言,這奉高城中有一人,其才可勝你我百倍,特此讓我保住此人。」

      「不可能!」郭嘉馬上大聲道,「這世間不可能有勝過你我百倍之人,文和你休要聽他林子初胡說八道!」

      「有沒有某不知道,反正他林子初是這麼說的。」

      賈詡聳了聳肩,表示不信你可以去問林朝。

      林朝當然沒有這麼說過,他只是讓賈詡保住奉高,保住諸葛一門,並沒有交代原因。

      但賈詡是什麼人,馬上敏銳的察覺到,事情絕不可能像林朝說得這麼簡單。

      你林子初都派五千孤軍深入敵後了,要說這諸葛一門沒什麼特殊,賈詡如何會信。

      有心想知道個中內情,但賈詡想來苟慣了,自然不會自己動手,於是便對著郭嘉一頓忽悠。

      效果很明顯,郭嘉馬上被激起了興趣,表示自己要見見林朝說的那人,而且是非見不可!

      年少輕狂的郭嘉,這一次又被賈詡當槍使了……

      怎麼見,自然是想辦法打敗城外的黑山賊,才能入城去見此人。

      營帳內,張遼沖眾人說道:「諸位,主公命我等保住奉高,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說是諸位,其實他的目光只放在了賈詡和郭嘉身上。

      郭嘉在梁甫的戰績傳開之後,把張遼也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少年酒鬼居然有如此能耐,當下再也不敢輕視郭嘉。

      子初身邊,果然都是天縱奇才啊!

      「打,必須得打!」郭嘉馬上站起來說道,「只有擊敗城外圍困的泰山賊,才能解奉高之危。」

      張遼點了點頭道:「奉孝之言有理,只是這一該如何打,還請奉孝與文和先生謀劃一番。」

      見張遼相詢,賈詡沒說話,發言的還是郭嘉。

      「文遠麾下,皆是我徐州的精銳之士。反觀賊軍,兵馬雖多,但士氣早已耗盡,不過一群烏合之眾而已,直接打過去就是。只要能逼退敵軍,奉高之危自解。」

      「這……」

      聞言,張遼還是有些遲疑。

      畢竟對方本就有一萬多的兵馬,加上昌豨投奔而來,此時怕是不下於一萬五千人。

      自己這邊,不過是敵軍的半數,正面交戰,能有勝算嗎?

      想了想,張遼又向賈詡問道:「文和先生,你意下如何?」

      賈詡笑道:「正面交戰當然沒問題,只是還需先派人突圍入城,與奉高城內守軍裡應外合,如此更有勝算。」

      「好,便依文和先生所言,先派人突入城中,然後正面接戰,逼退泰山賊!」

      賈詡表示同意後,張遼頓時信心倍增,當即宣布道。

      這一幕,看得一旁的郭嘉恨得牙根痒痒。

      某說正面交戰,你要考慮,賈文和一說,你就同意……

      張文遠,你欺人太甚!





    上一頁 ←    → 下一頁

    首席的億萬新娘冷血女神們的復仇戀歌春暖香濃獨寵狂妻:我的特種兵老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逆鱗神醫小農民第一贅婿黃金瞳迷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