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科幻靈異 » 屬性點慈善家» 473 新式黏菌人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屬性點慈善家 - 473 新式黏菌人字體大小: A+
     

    黏菌軍團正在成軍,相關的改進和優化仍然沒有停止。

    「大腦存檔」被王齊又更新了兩個版本,現在在黏菌人單體培養陣列區的正中心,多了個標準模型罐,這是靈體實驗員們提供的標準黏菌人標準神經元完全版「存檔」,不含大腦,只有脖子以下。

    王齊弄出了一種新的黏菌,它本身就更像神經元,甚至有用突觸施放信息素的能力,對其他黏菌,組成神經網是燃燒生命,對新黏菌來說,它們只是被凹了個造型。

    不過缺陷仍然有,它們的生命也不夠長,但耐久實驗的那套已經維持了三個月,仍然可以發送完整度超過95%的「神經網圖紙」給單體培養罐。

    它的功能也就只有利用寄核體「集合」功能,給其他類型的黏菌發「圖紙」。

    藉助該標準樣本,有效縮短了身體置換的時間,從原本的六天縮短到四天。

    這個時間仍然不夠短,王齊計劃把標準模型繼續擴展,力求把黏菌人更新身體的時間縮短到一天左右,時間越短,同等規模的黏菌中心,就可以服務更多的黏菌人。這裡的規模,主要是登記、安全等現場人員的數量。

    在黏菌人的生命周期這邊,也在想辦法。

    現有的研究,已經拿到了黏菌人的全生命周期各位置溫度的變化,這也是黏菌生命走上終結的主導因素。

    黏菌對溫度的需求和很多單細胞動物、真菌類似,在14到40度區間里,溫度越高越活越,40度以上,會顯示指數型衰亡曲線,在56度時,24小時存活率低於千分之3。

    被寄核體控制的黏菌,低溫環境的表現和自然生物有些區別,但也沒有本質差異。

    14度以下,隨溫度降低,黏菌開始轉入半休眠和休眠狀態,休眠程度越高,寄核體對黏菌的控制力也越強。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艾蓮娜的老家,「鬼」會在冰期誕生,因為足夠低的環境溫度,可以幫助寄核體在「集合」過程中降低能耗。

    這套溫度測量表有什麼用?

    可以解釋關於黏菌人的很多問題。

    首先,黏菌人的崩潰,並不是因為黏菌「發燒」死亡帶來的,而是由於構成人形的黏菌,極大多數無法從攝食食物中獲取營養,活活餓死的。

    其次,早前使用的散熱盔甲,實際是通過降低黏菌的活性為代價,帶來延壽效果。

    類似於每天堅持鍛煉的人和宅居者的差異,很明顯,如果兩者體重一致,都不吃食物只喝水,每天鍛煉的人一定先死。

    外置散熱體現在黏菌人身上,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黏菌人的運動能力。

    溫度決定活性,活性決定壽命,所以最先死亡的都是腦和胸腹核心部分,

    這裡就產生出兩個改進方向。

    第一種,試圖增強黏菌人的整體性,讓原本不能通過攝入食物獲得均衡營養的黏菌能「吃飽」,如果能以此讓黏菌維持正常的生命周期,黏菌人的單具身體也許能維持三到五年。

    其間的難點很多,最難的部分是細胞分化。

    黏菌人只是黏菌模擬出來的細胞,其本質並沒有太多改變,能維持「人」的思考和運動能力,也完全是通過寄核體的「集合」概念來實現的。

    要進一步接近人類的狀態,可能要有幾十種黏菌參與。

    王齊雖然已經改出兩個新品種黏菌,不過要徹底模擬人類這樣的複雜生物,還差得遠。

    這裡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消化和血管。

    黏菌人有消化能力,但主要營養都被模擬腸胃的黏菌吃了。這裡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負責消化的黏菌細胞,並不像真的腸胃細胞一樣會把氨基酸釋放到血液里,它們只會釋放孢子和代謝廢物。

    雖然其他黏菌也可以消化一點孢子,但這完全滿足不了損耗。

    一種專業的消化型黏菌,應該能夠酶解蛋白質大分子,並將大部分氨基酸釋放到血液,只用一點點維持自身需求。

    而酶解,顯然超過了王齊現有的知識儲備。

    還好,解決這個問題不需要真的進化到分子生物學的程度,只要培養出食性足夠複雜的黏菌就可以,有點類似於雜交育種,對個體做人工篩選,非常耗時間和人力。

    血管的情況類似,現有的黏菌人血管主要功能是配氧。

    通過幽靈實驗員配合的活體實驗,觀察到在「血液」里直接投放食物顆粒,根本走不了多遠就會被附近黏菌分光。

    估計氨基酸的情況應該也差不多,在靠近「消化黏菌」的個體飽和之前,更遠的根本沒份。

    當然人體也是一樣的,只要吃的夠多,配合儲備作用的「脂肪型」,就能保證滲透壓基本平衡。

    到這裡已經能看到,合成一個真正的「長壽型黏菌人」,需要用到很多種基本功能有區分的黏菌,擬態只能用來解決一些小問題,比如屁股蛋就不需要很特別的功能,只要水分和脂肪比例夠大就行。

    把這麼多類型的黏菌,有序的拼裝成一個人型,本身就是一項很大的工程,裝置複雜度會非常誇張。

    把它作為一項長期項目來做,首先就要限制住裝置的複雜度。

    王齊現在批的方向,是仍然依託單一黏菌,通過某個寄核體信號,來激活類型分化的功能。

    比如需要八種黏菌來構成「長壽型黏菌人」,那麼在接到預約時,由黏菌中心工作人員按下對應編號的個體艙,啟動細胞分化開始填滿八個小艙室,經歷個十天二十天給黏菌分化。具體時間長短,取決於黏菌分化后組裝前的生存能力,以及黏菌人到底能活多久。

    這樣的組裝方式,裝置複雜度就相對可控,現有的主體管道營養運輸方案不需要改變,只是給個體艙多加幾個小罐子。

    該項目王齊批准後有了名字,叫「合成人計劃」,在王齊眼裡顯得很普通的名字,如果被外人知道怕是要鬧事,所以又改了名字,叫「科學育人」。

    而現階段的黏菌人改進,則主要是由體溫調查報告引申出的第二個方向,整體控溫。

    既然黏菌人的身體崩潰,主要是核心區高溫帶來的過高活躍度造成的,那麼直接控制核心溫度,就可以顯著改善壽命。

    和之前的散熱盔甲方案不同,這次直接從內部解決。

    解決方案是直接依託於一個金屬模具來構造人形。

    這裡涉及到黏菌鈣化問題。

    現有的黏菌人,在「集合」時最大的變化就是骨骼構成,也就是細胞鈣化,它有代謝物和外源鈣鹽構成,也可以直接摻骨粉。

    只是具假的骨頭,能夠利用周邊細胞排出的廢物來修補一些小缺損,但骨傷稍微重一點就無法自愈了。

    類骨骼黏菌自然也是「科學育人」計劃里,不在此討論。

    該方案就是用外來金屬替代一部分骨骼,並留下外部介面。在胸口、後頸、背心處,直接暴露一個面積三平方厘米的金屬頭……還得帶內螺紋和塞子,使用時直接用螺桿連接外部散熱盔甲或金屬板。

    利用金屬更高的導熱率,把黏菌人的核心溫度降低到接近體表溫度,實在環境太熱了甚至可以接水冷……

    但溫度的降低,也會弱化黏菌活性,其表現是力量降低,可能還會變傻,具體怎麼樣,都需要一步步實驗來獲得數據。

    如果體能和腦力下降的幅度可以接受,就可以改為常規方案。

    希望至少能用三個月吧,一個月附近的壽命長度,連稍微遠一點的軍事任務都無法負擔,實在不像話。



    上一頁 ←    → 下一頁

    首都是地球一號紅人蒼穹之上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
    九道神龍訣丹道宗師深夜書屋壯士,乾了這碗雞湯網遊之我是武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