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玄幻奇幻 » 影視從四合院閻解成開始» 第九十五章 大周冗官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影視從四合院閻解成開始 - 第九十五章 大周冗官字體大小: A+
     
      「悼宗,叫出來也算是順口。」

      雙方各退一步的情況下,皇帝還是選擇給自己爹,爭取了一個美諡,廟號就採用了悼宗,這個勉強還算可以的做罷。

      憲文肅武宣孝皇帝,說實話,這個諡號對趙宗全來說,在當代就是笑話。

      在皇位上也坐了兩年出頭,趙宗全的事跡跟這六個字字,不能一點關係沒有,只能說是毫不相關。

      給自己爹把後世給操持完,新帝終於可以忙活起了正事。

      「盛卿,大周朝的冗官如果解決為好?」

      盛長柏也有了和新帝單聊的機會。

      「冗官是大周朝立朝幾十年留下來積弊,改革起來千萬急不得。陛下你要有一些耐心,就算用幾年的時間,改變大周冗官的制度,那也值得。整頓好吏治,等到政通人和,也就可以著手全面改變大周積弱的局面。」

      既然要從根上,改變大周的積弱情況,那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政令,清查鹽鐵茶酒,各個地方稅款,澇一波短期利益,就可以解決的事情。

      第一步,還是要純化大周朝的官員隊伍。

      不把隊伍給純化,不管是什麼好的政令也都推行不下去。

      就和去年清查的鹽稅一樣,不整頓吏治,清查一次,好不上幾年,也就會恢復原樣,無非得利者,換了一些。

      現在大周冗官多,也就有優中選優,精挑細選的基礎。

      二萬多名官員,這個數量,相對於大周大幾千萬的戶籍人口,感覺下來好像不算特別龐大。

      但是考慮到大周還是處於封建社會時期,皇權不下鄉,全國只有四百個州,每個州幾個縣城不等,平常下來也就是三四個縣。

      一個縣城,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不會超過五個,一般也就兩三個。

      加上州府一級,路一級,中央一級的官員,明顯用不了這麼多人。

      就算給與各種滿編,朝廷有個大幾千號人,就足夠運轉。

      「處處都是冗官,應該從何下手?」新帝繼續問道。

      「想要減少冗員,無非就是少進多出。大周要改變這種局面,無疑是雙管齊下最為適宜。首先的話,大周朝的官制,到了改革的時候,需要裁撤掉多餘的衙門,改變任官制度,使官員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減少內耗,空耗。」

      官員已經超編了幾倍,也就造成了大周朝官員多個不同級別、多個人共同管理同一職能機構。

      就像大周朝的禮官,就有禮部,太常禮院,太常寺。

      就算想把皇家宗廟的禮儀和一般的禮儀,有一些區分。

      兩個衙門也就足夠,三個衙門職權不清,都是負責的禮儀祭祀之事,明顯的就是有一些多餘。

      同一份事情,幾個衙門都有職權管理。

      安排下來一件事,有好處就搶,沒有好處的就躲。

      出現相互推脫,拖拖拉拉的情況,影響行政效率,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盛卿,這些多出來的官員,又該如何處置?」新帝繼續問道,也不是新帝沒有自己的思考。

      現在明顯是帶著一些考問的意思。

      「這就需要審官院,吏部考功司,需要真正的開始發揮作用,能者上,庸者下,該罷免的罷免,該去職的去職,該調離的調離。」

      還是要給官員們的KPI,制定的更細化一點。

      這部分對於的人,能罷免、能去職一部分,也是能省不少錢。

      大周善待文臣,只是因為庸碌,直接給人罷官,可能有一些難,但是免去了差遣,只給發一份職官錢,也可以減去很多的朝堂開銷。

      也可以按其特長,各盡其能,把這些官員,安排到一些寫書,教書,編書的閒置上去。

      雖然汴梁的讀書人,多的已經快裝不下。

      但各個偏僻的州縣,其實還挺缺讀書人的。

      讓這些人去偏僻的地方,實行教化,對地方明顯也是一件好事。

      「這是可以清除一些冗員,但是又該怎麼樣少入?」

      「減少蔭補,尤其是高級官員的蔭補人數,要減去大半,子孫近親,自然可以蔭補,但是長隨,門客這些,應該去除蔭補之列,而且蔭補名額不得轉贈。」

      盛長柏這也算是違背了自己的士大夫階級立場,但是蔭補制度,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保證國家的存續,同樣是在維護士大夫的利益。

      只能保留住士大夫的核心根本利益,子孫的蔭補問題肯定不能削。

      這是世家大族,代代可以官宦不絕的基本保證。

      削去了子孫蔭補,整個文官群體都要炸毛,不只是盛長柏的肩膀承受不住這個抵制,就是皇帝同樣承認不住。

      大周朝的冗官問題有歷史因數,當初太祖平天下的時候,採取的大多都是收編的政策。

      亂世之時,各個地方政權,被大周收編了之後,為了維護地方的穩定,這些地方官員,保留下了大半。

      沒有位置,就創造位置安置這些人。

      但是現在大周,已經許久沒有開疆拓土,收編造成的冗員,可以不去考慮。

      另一個大周朝官員來源,是因為開始全面的推行科舉,之前是兩年一次,現在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是幾百號人不等的人踏入仕途。

      科舉是人才成才率,最高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

      現在的三年一屆,已經算是科學和合適,這方面也不能改。

      最後一部分的官員,來自於蔭補。

      大周對臣子的善待,體現在方方面面。

      大周朝蔭補的範圍之廣,數量之多,在各朝各代之中,都獨占鰲頭。

      大周也是第一個對蔭補進行了數量化的規定的王朝。

      也就是說,蔭補的數量直接和官員的職位有關。

      高級官員,比如說參知政事,也就是副相,不僅僅可以蔭及自己的子孫,親戚,甚至是自己家的長隨,門客,也在蔭補範圍之內。

      總而言之,每一個當官的朝廷都分配了名額。

      高級官員退休了,也有蔭補的名額,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而在特殊的時期,皇帝登基、皇子誕生這些重要的日子,大周也會對官員進行額外的蔭補,分發額外的名額。

      雖然這些蔭補的官員,都因為沒有正經的科舉出身,大多前途有限。

      但是大周朝冗員最嚴重的,恰恰也是基層官員。

      開國初期,大周得國不光彩,為了拉攏讀書人,趙家都是各方面儘量的厚待讀書人,方便獲得支持。

      現在趙家已經統治了大周大幾十年,正統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已經可以適當收回一些過分的厚待。

      「盛卿,這麼做,會不會顯得朕有一些刻薄寡恩?」

      想要搞改革,肯定要促動各方面的利益,想要當一個仁宗皇帝那樣各方稱讚的老好人,那肯定不可能。

      但是新帝這樣做,肯定比趙宗全為了一己之私,搞黨爭惹得一片罵聲值得。

      「真的心懷天下的官員,都是可以理解陛下你的。」盛長柏安慰皇帝道,盛長柏年紀不大,皇帝比盛長柏還要小上兩歲,就是坐上了帝位,也需要人鼓勵和支持:

      「再說了也不至於有太多的人反對。就是削去了官員的大半蔭補名額,官員自家子孫也足夠用。只要官員的子孫,還可以得到蔭補,就不會有什麼人強烈的抵制。」

      盛長柏和新帝聊完,新帝和幾個忠臣商議之後,也就正式提出來官制改革。

      「則誠,你對官家提出,要解決冗官問題,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朝堂都熱鬧了起來。」海岳父對盛長柏揶揄道。

      這一次,盛長柏算是捅出了一個大事,讓這個朝堂都跟著忙碌了起來。

      「岳父,你我都知道,大周的三冗問題,已經到了不解決不行的程度。」

      對於冗官的問題,盛長柏還是參與不了太深。

      真正的操作,還是要位置更高的朝堂重臣來。

      火速從三司副使,提拔為三司使,又晉為參知政事的老丈人。

      就是解決冗官,裁撤衙門,改革官制的主要主持者之一。

      新帝是真的看不起,支持自己爹趙宗全胡作非為的宰相,副相。

      大概還是認為這些人沒有道德,沒有底線,沒有做宰輔的基本堅持,操守。

      根本就不敢把事情交給幾個人來做。

      繼位之後,很快了就提拔了幾位宰相,副相,幫著自己處理朝政。

      雖然暫時還沒有罷掉之前幾個的相位,但這幾個也已經遠離了權利中心,皇帝有事也不跟幾個人商議,算是已經完全靠邊站。

      沒有把幾個人直接罷免,也是新帝顧忌幾個人,是趙宗全留給自己的老臣。

      想要給這些人一個體面,也是給趙宗全的體面。

      疏遠了這些人,是希望這些人知難而退,自己告老請辭。

      「你有什麼想法,都細細的於我說來,畢竟這件事既是你提出來的,你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了。」海岳父皺著眉對盛長柏說道。

      改革這種事,後世可能認同的多,其實對當下來說,基本都算出力不討好。

      改革的目的,肯定就是朝堂要收回一部分利益。

      這就免不得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會滋生出不少的反對者。

      改革這種差事,從來都不是好乾的。

      這個時候海岳父升為副相,主持這件事,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既然升為宰相,肯定希望可以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負。

      想要做事,就沒有不得罪人的。

      跟韓章一樣,當宰相只是維持朝堂穩定。

      大周算是在慢性等死,毫無意義。

      「跟岳父比起來,我這點為政經驗,哪裡有值得說的。既然泰山大人你問起來了,我就簡單說一點,希望岳父在改制的時候,不要忘記,太祖太宗搞這套,各衙門分權而治的初衷…」

      大周朝現行的這種,各部分交叉管理的政治制度,冗官嚴重的情況,可以說老趙家自己故意為之。

      目的是防止文臣,用文臣打壓武將,也要防止文臣的權利過大,沒有制約。

      所以就創造了這種,職權不清,各方掣肘,效率極低的政治體系。

      雖然現在老趙家的正統,已經深入人心。

      為提升行政效率,解決冗官過多的問題,可以對文臣放鬆一些。

      但是監督的制度,還是要存在的。

      老趙家是為了防止文臣權利過大,盛長柏是因為絕對的權利,容易滋生腐敗。

      都是認同有一定的監管和制約。

      「確定還是要有約束,我會斟酌。」海岳父點頭道,真給了各個衙門絕對的權利,不管皇帝放心不放心,都不是一件好事。

      翁婿兩個又繼續聊了一些政事之後,還是又回到了家常。

      「等到年後你放外任,朝雲和孩子,要不要與你一起赴任?」

      「孩子還是太小,海氏和孩子就留先留在汴梁吧。等孩子大上一些,我回京述職的時候,再把他們兩個帶到任上。」

      這一次盛長柏放外任,依然是選擇了自己孤身一個人上任。

      「孩子太小,不是可以把孩子留下,朝雲於你一同去任上嗎?」

      海岳父的這個提議,完全可以說跟盛紘、王若弗的提議一模一樣。

      把孩子留給王若弗和盛紘照顧,盛長柏和海朝雲兩口子去外任。

      算是這個年代的常規操作,但是直接就被盛長柏給拒絕掉了。

      也不是怕什麼王若弗,盛紘辛苦。

      盛家有上百號僕人,照顧一個孩子,完全談不上辛苦。

      是盛長柏單純的嫌棄,這兩口子不會教育孩子。

      兩個人真沒什麼教育孩子的能力。

      除了盛長柏自制力強,算是自學成才。

      老太太教育的華蘭和明蘭,算是各方面優秀,其他的孩子,真不能算什麼出息。

      「孩子才幾個月,就離開父母,太過於悽慘,還是等孩子再長大一些更好一些。」盛長柏回道。

      時間已經進入臘月,距離過年的時間已經不遠。

      除了準備過年之外,盛長柏就是處理自己過年之後,離開的一些後事。

      盛家現在還算安穩,沒有太多需要擔心的事情。

      家裡也不剩幾個人,最多就是盛紘後宅,會有一些爭風吃醋的情況。

      這些盛紘自己就能處理,各方面的原因,盛紘現在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被林檎霜拿捏。

      但是盛家嫁出去的四個蘭,盛長柏離開前,總需要安排一下。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最強妖孽三國之召喚猛將會穿越的流浪星球唐朝好地主明天下
    我的大小美女花爆萌小仙:撲倒冰山冷上電影世界私人訂制這個大佬畫風不對一號秘書:陸一偉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