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大隋主沉浮» 第271章:千里之堤潰於蟻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隋主沉浮 - 第271章:千里之堤潰於蟻字體大小: A+
     

    蒲州處於黃河流域的「L」字形帶地,它南抵黃河北岸,與豫州隔河相望;西抵黃河東,與關中的同州隔河相望,是河東地區西進、南下的戰略通道,對岸的同州蒲津關更是連接秦晉的雄險關塞,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為了謀取河東地區,便在蒲津關外的黃河上修建了蒲津橋,要是關東一方進一步拿下同州的蒲津關,關中大門洞開。

    楊堅鑒於蒲州重要性,便將它從并州管轄範圍之內生生划進了豫州,使這個地帶形成并州、關中、豫州交錯的三角關係,無論任何一方進攻第二方,第三方都能在第一時間援助,因此能否奪取蒲州便是楊諒閃電奪取關中的關鍵一步。

    裴文安給楊諒擬定的戰略計劃是趁朝廷人心不穩、軍隊來不及集結之際,讓精銳之師以閃電之勢奪取蒲州和蒲津關,大軍直撲關中,對楊廣來一個斬首行動。

    楊諒不但採納了裴文安這個計策,而且還任命柱國裴文安為主帥、大將軍茹茹天保為副帥,率領五萬精銳向關中進發,同時又命紇單貴和王聃為左右先鋒,各率五千騎兵奪取蒲州和蒲津關。

    楊廣也知道蒲州和蒲津關對於關中的重要,在他即位以後,便派右武衛將軍、平城郡公丘和出任蒲州刺史,率領五千精兵坐鎮蒲州。然而丘和粗心大意,被穿着婦人衣服的漢王士兵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使號稱天下第六雄城的蒲州城被紇單貴殺入城內,當後面王聃率領五千精騎沖入城內時,蒲州城徹底淪陷。丘和見事不可為,單人匹馬的退到同州蒲津關,一方面率領千名守軍死守關塞,一方面向京城緊急求援。

    關中告急!

    「幹得漂亮!」第十天傍晚時分,身在總管府的楊諒便收到了紇單貴和王聃發來的捷報,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激動得哈哈大笑起來。

    「稟大王,咨議參軍王先生求見。」這時,一名侍衛在書房門外稟報。

    楊諒正想找個人分享心中的喜悅,一聽說謀主求見,頓時大笑道:「哈哈,有請!」

    「卑職參見大王!」不到片刻功夫,王頍便步入書房,向楊諒深深的行了一禮。

    「先生來得正好,我正有一個喜訊要與先生分享。」楊諒滿面春風、容光煥發的向王頍說道:「你猜怎麼着?楊廣偎為鐵壁的丘和竟然是一個廢物,使我軍輕易的拿下了蒲州,哈哈,咱們不日即可殺入關中了。」

    王頍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的說道:「便是因此,所以卑職特意前來請辭。」

    在王頍和蕭摩訶、陳叔達的復國大計中,北方雙雄並立的局勢是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只有北方兩雄紛爭不斷,他們才能在南陳舊地舉起複陳的大旗,才有組建政權、練精兵的喘息時間,否則定如開皇十年的汪文進、高智慧、沈玄儈、李忮、蔡道人、沈孝徹、王國慶等人一樣,落得身死兵敗的下場。

    若是楊諒奪取京城、殺死楊廣,只不過是皇族內部換掉一個皇帝罷了,並沒有為他們提供復國所需的雙雄對峙之勢,所以當王頍聽說前鋒軍已經奪取蒲州的消息以後,便着急的跑來了這裏,準備阻止楊諒中止奪取關中的計劃。

    楊諒聽了王頍的話,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愣了好大一會兒功夫,十分不解的問道:「裴文安很快就殺入關中,咱們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先生為何反而要辭職了呢?」

    王頍沉聲說道:「卑職不忍見大王霸業毀滅於旦夕之間,故而決定辭職還鄉。」

    楊諒明白王頍是來勸諫自己,便無奈的說道:「先生有話但請直說,是不是又要中止進軍關中的計劃?」

    早在起兵之初,王頍和蕭摩訶主張兩面開戰,一部進攻關中、一部進攻河北,而裴文安卻認為他精銳之師稀少,若是兩面開戰,會使戰力分散,便提出了集中精力襲擊關中的計劃,雙方就這兩大戰略發生了多次爭執,最終楊諒採納了裴文安的戰略。所以楊諒一聽王頍這麼說,便知道他又來勸自己中止進軍關中的計劃。

    現在形勢一片大好,楊諒自然不想聽王頍勸諫之言,可是聽他說什麼「霸業毀滅於旦夕之間」,也不由重視了起來。

    「正是!」王頍點了點頭:「裴文安就是一個賭徒,把大王的雄圖霸業押到了賭桌之上,目前雖然取得一點進展,可這只是曇花一現、盈不可久。卑職現在有三問,如果大王覺得可以應對得了,卑職二話不說。」

    王頍和蕭摩訶為了阻止楊諒西進,這些日子是絞盡腦汁的找理由,但任何一種說法都蒼白無力,只好求助遠在絳州的陳叔達,他要說三問,便是陳叔達給他開出來的方子。

    「哪三問,你只管說!」楊諒坐了下來,示意王頍往下說。

    王頍情知成敗在此一舉,他暗自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狂跳的心平定下來,以一種平靜的口吻說道:「關中有十二衛的十二萬名百戰精兵,以及拱衛京城的五萬名禁軍,各州府兵州兵加起來也有四萬左右,一共二十萬大軍。而主帥是身經百戰、百戰百勝的楊素,將軍是趙仲卿、宇文述、史萬歲、史祥、吐萬緒、段文振等人,另外還有高熲、裴矩、楊雄、楊達、韋沖等等……而我方精銳之師只有五萬,主將只有裴文安、茹茹天保、紇單貴、王聃這等紙上談兵之輩,大王覺得他們斗得過兵多將廣的朝廷嗎?」

    「就算裴文安以少勝多的殺敗了楊素等人,那麼接下來便是包圍大興的攻堅城了。京城城高池深,兵多糧多人口多,在沒有內應的情況,非三十萬不能拿下,屆時大王必定要率全部去圍城、攻城。這個時候,假如代州李景、朔州楊義臣、幽州楊集、冀州長孫晟、兗州楊綸來犯,兵力空虛的并州抵禦得了嗎?」

    王頍見楊諒臉色大變,微微鬆了一口氣,繼續把第三問說了出來:「并州一旦失守,這幾路大軍一定奪取蒲州,從蒲津關殺入關中,然後將大王困在大興城下。就算他們進不了關中,但如果涼州十幾萬精銳,以及益州總管獨孤楷來援。大王覺得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我軍能夠在這兩路大軍到來之前,攻破大興城嗎?」

    三個尖銳的問題,讓楊諒啞口無言,現在別說是第二、第三問了,便是第一問,經過王頍用紙面上的二十多萬精兵、無數名將來烘托,也使他對裴文安變得毫無把握了,再經過後面的渲染,便讓他產生了十分濃烈危機感,而這種危機感,又使他把閃電戰的魅力、把關中幾十萬大軍還沒有集中在一處的事實全都忘記了。

    他皺眉苦思良久,忍不住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們現在應當如何是好?」

    王頍心知大事已成,強行按捺心中的激動,連忙道:「自古成就霸業者,莫不是先穩根基、再圖發展,先帝和高歡、宇文泰、蕭衍、陳霸先盡皆如此。而大王兼管大隋五十二州,可是此番起事,卻只有并州寥寥數州,所以依卑職之見,大王當務之急是依託并州為根本,將治下五十二州徹底收歸為己有,而不是急於求成。」

    楊諒問道:「若楊廣進攻於我,又當如何?」

    王頍鼓起三寸不爛之舌,說道:「并州表裏河山,有四塞之險,如今又佔領了至關緊要的蒲州,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而楊廣初登大寶、帝位不穩,若是對峙之局持續數月,反對他的關隴貴族定然在內部製造動蕩。他們內部動蕩的這段時間之內,便是大王最寶貴的財富。等楊廣平息內患,大王至少已經收服治下五十二州,屆時,還怕他不成?」

    楊諒點了點頭,他已經完全被王頍說服了:「那依先生之見,我要如何來鞏固并州?」

    王頍說道:「以雷霆之勢攻克兵微將寡的代州、再攻朔州。只要用少量軍隊扼守飛狐陘、軍都陘,便能將幽州軍御於并州之外,如是一來,大王將能抽出重兵東征無險可守的冀州、兗州。」

    「就依先生所言。」楊諒聽到這裏,已經定下了決心。他緊急命令紇單貴拆毀蒲津橋、堅守蒲州,並召回裴文安,並任命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刺史、梁菩薩為潞州刺史、韋道正為韓州刺史,張伯英為澤州刺史……派柱國喬鍾葵率領三萬精兵進攻代州。

    這也意味着楊諒在大好形勢之下,聽從王頍之策,放棄了進攻關中的計劃,將西部改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

    軍情傳到裴文安手中的時候,他率領的前軍離蒲津關已經不到百里了,他本想來一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當他繼續南下之時,卻聽說紇單貴已經把黃河大橋毀了。

    裴文安氣得吐血,一頭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楊諒什麼都不如朝廷,唯一的勝算就是集中兵力攻克關中、殺楊廣,然而他卻在一切順遂的情況下放棄了,這不是找死又是什麼?

    。。。。。。。。。

    大興宮御書房內,楊廣站在地圖前思考平叛之策,日裏萬機的帝王生涯令他在短短的時間內瘦了一圈。他知道大戰過後,淪為戰場的地方會變成民生凋敝的廢墟,故而在戰爭之前,企圖以大勢逼降楊諒,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楊諒還是反了。不過凡是都有利有弊,楊諒的造反竟使他找到了遷都洛陽的借口——那就是齊地不穩,遠在關中的京城鞭長莫及。

    但不管如何,平定楊諒叛亂乃是當務之急。

    便在這時,有內侍將最新的軍情呈了上來。

    「有沒有搞錯?」當楊廣看到楊諒軍毀橋退兵的消息,也是驚得目瞪口呆,緊接着就是難以相信、懷疑這是一個假消息,可是當他再三確定此消息是真實消息以後,這才嘆息道:「阿耶生前就說益錢笨,我當時還不信,如今看來,還是阿耶了解他。」

    「聖人,漢王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他這一退,這仗就變得簡單好打了。」下首的楊素聽了這個消息,也是哭笑不得。

    楊廣點了點頭,心中開始重新審視這場戰爭。

    在這之前,他擔心楊諒的叛亂會給全國造成巨大的政治動蕩,引爆更多叛亂,便打算以赫赫軍勢豎君威、震懾各種魑魅魍魎,於是他從關中、雍州北部、漢中等地調來二十多萬大軍,然而楊素明天就就出征了,氣勢洶洶的楊諒竟然一下子就縮了回去,這又何須如是之多的軍隊?

    但是他作為一個皇帝,所想所思都與臣子們不同,他的心思和眼光早就不在這場戰爭之上了,他考慮的是這場戰爭對君權君威、國內、國外的影響,甚至想通過調動更多的軍隊,告訴心思各異的勢力——這天下由我楊廣說了算,爾等乖乖的給我爬著。

    只有達到了這一步,他的帝位才會穩固,才能使一些計劃暢通無阻的執行下去。

    楊廣緩緩的向楊素說道:「我想調動更多兵力,以雷霆之勢撲滅叛亂,右僕射以為如何?」

    「聖人,兵在精而不在多,漢王舉兵造反,本就不得人心,沒有人心就沒有軍心。以如今之勢,老臣只需五萬精兵,便能將叛亂平定。」楊素心中暗自嘆息,楊廣的風格和先帝的完全不同,先帝生性節儉,辦事是能省則省,而楊廣卻截然相反,做事都喜歡大手筆。若是在這二十萬大軍之外,又調動更多軍隊,又得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啊?

    楊素覺得楊廣知道,只因當年楊廣便是平陳主帥,各軍的物資都由他來調配,又怎麼可能不知打仗所耗?這隻能說明楊廣做事有些好大喜功。

    「五萬精兵?」楊素不但不要增兵,反而減少到了這個地步,這與楊廣的想法完全不一樣啊。

    「正是!」楊素為了打消楊廣增兵之念,連忙說道:「如今已是必勝之局,五萬精銳步騎足矣讓老臣在一個內平定叛亂!」

    楊廣知道楊素用兵大膽卻又從來不輕敵,每打一場戰爭之前,他就能根據敵我雙方的國力、國情、軍情,把戰爭所耗時間精準的算到天數。既然他都這麼說了,那麼五萬士兵肯定能夠圓滿的完成平叛任務,甚至這五萬士兵,還是楊素為了謹慎起見,往多里算出來的數字。

    出於對楊素的信任,又想着以少勝數多也能豎立赫赫君威,楊廣便罷了增兵之念,笑着說道:「右僕射,那我真的只給你五萬精兵了啊?」

    楊素拱手道:「老臣的五萬精兵,加上各路偏師兵力,其實已經不少了,老臣相信大家能夠很好的協同作戰,聖人在京城中聽候好消息即可。」

    楊廣點了點頭,說道:「右僕射到來之前,我收到了幽州的消息,說是衛王和李子雄已將竇抗抓捕,並迫使他將幽州軍權盡數交出,我已令他們率領三萬幽州軍,從井陘直取晉陽,為右僕射牽制漢王叛軍。」

    楊素聞言更喜,楊集可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既然他們已經行動了,自己也該動身了,他起身行禮道:「聖人,老臣擔心漢王集中兵力對付衛王,如果聖人沒有別的吩咐,老臣便去準備出兵事宜了。」

    「軍情如火刻不容緩,右僕射只管自行安排。」



    上一頁 ←    → 下一頁

    妖斬三國無限之配角的逆襲通靈影后:重生國民女神危險關係蠱真人
    糾纏逃妻三體逍遙小書生凌天劍尊君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