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重生之吳霸春秋» 第1093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 - 第1093章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字體大小: A+
     
      大吳的州,跟歷史上漢朝的州一樣,屬於監察區,而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域。

      原本在吳國,郡一級有監察御史,隸屬御史中丞,負責監察郡守與其他官員。

      但是,這些監察御史常年待在一個地方,難免染上了不良習氣,有一小部分監察御史可能跟當地的官吏勾結在一起,私相授受,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有鑑於此,慶忌為加強中yang集權,決心設立州一級,以監察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大吳,郡作為一級行政地方,軍民兼治。

      郡設郡守、監御史、郡尉三個互不隸屬的主要官員。

      郡守作為郡的長官,邊地多為武將,內地多以郎官出任,銀印青綬、秩二千石。

      大吳的郡守權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縣令縣長、負責監察郡治的監御史、負責統領駐軍與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員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郡尉則是掌郡駐軍,主管治安、偵緝盜賊,銀印青綬、秩比二千石。

      郡尉直轄於朝廷,與郡守相抗禮。

      郡尉屬官有丞,內地諸郡設丞一人、大郡則設兩人。

      邊塞諸郡則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轄士史、尉史各二,掌邊塞衛戍;關隘之處置關都尉,均隸屬本郡郡尉。

      「陛下,這州刺史只有督察、彈劾所部官吏之權嗎?」

      李克頗為不解的詢問道。

      「不錯。」

      「不知州刺史的官秩幾何?」

      「州刺史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對地方政事,實無所不包。」

      慶忌緩聲道:「刺史秩六百石,銅印黑綬。所察之對象則為二千石之太守。朕之意,以為斷進之士勇於任事,故用低級官監察高官。」

      「刺史可乘傳奏事,總隸於御史中丞。」

      州刺史,只是一個官秩六百石的小官?

      不過,這權力不是一般的大。

      州刺史,其實就相當於後來的「欽差大臣」,或者是八府巡按。

      漢朝鼎盛時期,有一百零三個郡,1587個縣,現在大吳也有1082個縣,郡只有四十五個。

      慶忌是覺得郡守的權力過大,所以設立州刺史的初衷,還是想監察地方,尤其是限制郡守的權力。

      「另外,各個藩王國,也置行省進行監察。」

      慶忌語重心長的道:「復置花剌子模、呂底亞、米底、馬其頓、色雷斯等行省,共三十五個。」

      「行省最高長官為總督,與州刺史一般,五年一任,官秩六百石。」

      慶忌設立行省的初衷,則是苦心孤詣的,完全是為後繼之君頒布「推恩令」,做了鋪墊。

      推恩令一經頒布,各個藩王國就會被一步步的削弱,其真正的治理大權,會加諸於行省的總督手上。

      這其實會讓慶忌心存疑慮的。

      畢竟,他分封諸皇子封邦建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大吳帝國,能夠萬世一系。

      如果朝廷出現權臣,藩王就可以對朝廷的權臣發動群毆,藩王國內發生叛亂,難以鎮壓,皇帝也能出手幫忙,或者下令附近的藩王國出兵鎮壓。

      皇帝和藩王互相捧場,都是一家人,這樣吳氏天下可以千秋萬代……

      所以,在推恩令的問題上,慶忌有些遲疑不決。

      「二三子,朕欲推行科舉制,以取代察舉制,選賢任能。」

      「這……」

      李克欲言又止的問道:「陛下,不知道何為科舉制?」

      「科舉制,乃科舉取士,以試策取士。」

      「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院試由縣令監考,考試通過後為秀才,然後是鄉試,由郡守監考,考中的就是舉人。」

      「再高一級的是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取的叫貢士,如果能考過這一關,就有資格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也就是殿試。」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凡能通過殿試者,賜進士出身,可在朝中或各地方任職,至少是一任縣令,或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吏。」

      「凡殿試,頭名為狀元,次者為榜樣,其三者為探花。」

      慶忌緩聲道:「科舉分常科與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考試科目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五類,考核生員之詩賦文采、書法、數算,以及對典籍、法令的認知。」

      何為進士、明經?

      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

      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

      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總的來說,科舉制的考試內容,對士子們的要求還是極高的,只是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

      「另外,再設『武舉』,由兵部主持,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大吳是一個軍力強盛,文化繁榮的帝國,自然要做到文武兼備,文武並舉。

      ……

      「父皇,武安君他……病逝了。」

      當慶忌回到滋德殿,準備處理日常政務的時候,忽然得到了太子恆的稟告。

      得知這一消息的慶忌,愣了一下,隨後淡淡的道:「知道了。」

      「……」

      慶忌的態度,讓太子恆有些發懵。

      以往那些老臣病逝的時候,慶忌一般都會很哀傷。

      為何對於孫武的病逝,慶忌的態度卻是有些不咸不淡?

      麻木了。

      是的。

      孫武早就年事已高,這個時候病逝,絕對是壽終正寢了。

      這些年來,計然、伍子胥、文種、田穰苴等人,老臣們一個接著一個的病逝,撒手人寰,也教慶忌不勝唏噓,心裡頗為沉痛。

      他們是死一個少一個,撒手人寰。

      「吳恆。」

      「兒臣在。」

      「朕的這些老臣,朕有時候會想起他們,何以睹物思人?」

      慶忌嘆氣道:「命人,將他們生前的樣子繪畫出來,在宮中置凌煙閣,故去的還有尚且在世的二十四人,如孫武、季札、文種、伍子胥、田穰苴他們,都配享太廟,陪葬於紫金山皇陵之功臣。」

      「把他們的畫像都掛在凌煙閣。」

      「諾!」

      贏得生前身後名!

      慶忌對於陪葬紫金山皇陵,配享太廟的功臣名額,只有二十四個。

      現在還設立凌煙閣,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了。

      慶忌不止是想著讓他們跟自己一起萬古流芳,以後他想起這些功臣們的時候,也會到凌煙閣看一看,聊表心意。

      對於這些功臣們的相繼病逝,慶忌何不哀悼?

      



    上一頁 ←    → 下一頁

    逆天至尊帝國總裁霸道寵符皇毒妃戲邪王:馭獸大小姐穿越火線之一槍飆血
    嬈人公主(網王NP)一不小心潛了總裁重生之都市修仙嬌妻誘情至尊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