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三國:漢中祖» 第1章冊封與舉官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三國:漢中祖 - 第1章冊封與舉官字體大小: A+
     
      東吳內亂的消息,瞬間席捲天下,身處長安的劉禪也從密探口中得知了這則消息。劉禪對於孫權的遇刺身亡的消息雖早有準備,但親耳聽到縱橫天下數十年的孫權身死,還是頗感唏噓不已。

      畢竟孫權也是參與過漢末群雄爭霸的人物,其少年繼位,坐斷江東,亦可稱作少年英主;在曹操二十萬大軍南下,又與老劉合作大敗曹操,遂成天下三分之勢。

      在劉禪登基之初,大漢還需仰仗東吳的幫襯。在吳國巔峰時期,在夷陵腳踢蜀漢,於石亭拳打曹魏,可謂意氣風發,孫權得以稱帝江左,威懾寰宇。

      然而其巔峰來得快,去得也快。安豐之戰,被令狐愚所騙,遭遇曹叡率軍伏擊,死傷數萬;襄陽之戰,被鄧艾夜襲,死傷慘重。

      可沒想到這還不是吳國的底線,在大漢出兵進攻荊湘後,東吳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被劉禪、王平大破。孫權不得已自去帝號,親自為其劉禪御車,以求殘喘。

      最終卻因臣子內亂,大漢設計,導致其中箭而亡,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隨著孫權的身死,他一手創建的吳國也隨之分崩離析,分成兩國,刀兵相見。

      「啟稟陛下,越公孫霸、吳太子孫和皆有遣使入我大漢,欲求我大漢冊封其為吳王,以握禮法正統,一統江左。」郄正報告說道:「不過越公孫霸使者或將先至長安。」

      隨著吳國各地勤王的兵馬抵達陸續抵達建業,根基在彭蠡湖(今鄱陽湖)以西的孫霸,聽從全琮的建議,撤軍向西,攻略了彭澤、鄱陽、余汗等鄱陽、豫章等郡縣。

      又在駐軍於武昌的步騭率軍支援下,孫霸徹底在彭蠡湖站住了腳跟,擊潰追擊而來的五營督陳象所部,遂與孫和形成舉國中分的局面。

      當下孫霸得到郢州牧步騭、右大司馬全琮的支持,手中握有豫章、鄱陽以及郢州等州郡。而孫和擁有大將軍諸葛恪、左大司馬朱然、驃騎將軍朱據的擁護,占據了丹陽、吳郡、會稽等大量東部郡縣。

      劉禪放下諸葛喬上呈而來的奏疏,考究問道:「令先以為我大漢當支持孫霸還是孫和?」

      郄正皺著眉頭,拱手說道:「臣以為當下吳國局勢二分,人心惶惶,我大漢不如趁機南下滅其國祚,又為何要分冊封孫霸、亦或孫和乎?」

      郄正的想法代表了大漢當下大部分人的想法,認為應當在孫權身死之後,大漢派兵屯兵吳國。

      劉禪對郄正的想法也不意外,只是笑了笑,簡單地解釋說道:「此非滅吳之機,今下當以魏事為重。」

      頓了頓,劉禪又問道:「不知安國以為我大漢當擁孫霸為吳主,亦或是選孫和為吳主?」

      關興挺直腰背,拱手答道:「啟稟陛下,我國欲讓吳國中分,令其內耗。故臣竊以為可冊封孫霸為吳王,又封孫和為越王,兩國皆有正統之名,必然開戰,待雙方兩敗俱傷之後,再舉兵伐吳。屆時江左百姓人心思安,或可不廢兵卒,唾手可得吳國!」

      關興之策可以說是火上澆油,擁有太子之名的孫和本應該繼承吳王之位,卻被授封越王,不就是在降低孫和的正統性嘛?孫霸缺少正統性,然而大漢卻封他為吳王,另類地加持孫霸的正統性。

      到時候兩國皆自稱正統,視為仇敵。分屬二人治下的江東士族也會因派系問題加深仇恨,內鬥之下,互相削弱他們各自士族的實力。

      等待大漢滅吳之後,治理地方時,便可利用這些矛盾,使之相互牽制,減少龐大士族關係網帶來的鉗制,大漢便可輕易地控制住地方上的局面。畢竟在東吳的治下,這些江東士族勢力急劇膨脹,若不能將這一隱患消滅掉,對大漢治理江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安國之言,亦是朕之所思。冊封孫霸、孫和之事,便交由你去辦吧!讓句扶、諸葛喬盯緊孫霸、孫和二人,不可使其任何一方做大,必要之時,可插手戰事,強令二人罷兵息戰。」

      「諾!」關興躬身領命而去。

      待關興退下之後,劉禪問道:「公淵,孝廉新制,尚書台可有何異議?」

      「啟稟陛下,尚書台仍在磋商錄取名額,以及州郡上相關制度,具體上蔣司徒並無異議!」廖立答道。

      「善!」劉禪點了點頭,吩咐道:「讓蔣卿等人儘快籌辦,草擬後交呈與朕,若是無誤方可實行。」

      「諾!」

      劉禪受到山濤對孝廉制度的啟發後,決定對地方上的孝廉制度進行變更,每個郡除了每年可舉薦孝廉外。在朝廷的詔令下,由各州官吏到地方上舉行郡考,地方上士子皆可參與考試,不論是何出身,皆可入考。

      郡上的考試簡單,在眾多儒、法家學說之中,必考者不過《管子》《商君書》以及《論語》《孟子》四書。

      考試合格之人不代表可以做官,也不代表擁有孝廉,僅有資格參加州的考試,在經過州學院的習讀後。參加由中央到州上舉辦的會考,考試合格者,有資格入學武擔學宮,參與習讀經文,亦可被縣上聘用成為吏員。

      入讀學宮後,還不是孝廉,僅有資格參加中央由劉禪或尚書令住持的端門複試,選考文吏科或儒學科。直到考中之後,這些人才有資格成為孝廉,可擔任郡上或中央的官吏。

      也就是說劉禪在不剝奪郡太守舉孝廉的資格下,為那些無法成為孝廉的普通士族子弟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可以通過他們的努力直達中樞,考取孝廉出任官職。即便他們通不過考試,他們也有資格被縣上聘請去任吏,通過察廉方式,再往上晉升。

      可以說劉禪對當下選官制度的改進,既保留地方州郡舉薦孝廉權利,穩固住了對士族的拉攏,又打通士子自下而上的上升空間,擁有科舉制以及察舉制的雜融影子。

      歷史上別看隋朝出現科舉制,但實際上依然是士族基本盤,沒有五品官以上的舉薦,根本參加不了科舉制度。直到唐朝採用南齊舊制『投牒自進』,科舉才向下層百姓打通了道路。

      何謂投牒自進?理解亦是不難,既用你手上的身份證明去參加考試,便是投牒自進。

      如現代的公務員開始,大學生憑藉手上的身份證便可參加公務員考試。若是按照隋朝或是隋煬帝的科舉制,你需要五品官以上開具的舉薦證明,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幾乎非二代不得參加考試,極大縱容了士族政治。

      而且科舉大規模選官,也需要相應的任官制度配合方可實行。畢竟你選出來了候選官吏,有空缺去任命才是最為重要的,沒地方去任命,這些人不就成為了冗官了?

      兩漢時期因地方郡縣擁有舉官、委任之權,如郡守擁有徵辟官吏的權利,也側面地限制了科舉制的出現。

      但蜀漢則是不同,擁有了這一土壤。早在蜀漢初期,劉禪就與諸葛亮一唱一和,廢除了州郡舉官之制,功曹之上需中央任命方可出任,限制了郡守人事權利。

      這也是為何劉禪在廢除州郡舉官之制後,擴大地方舉孝廉的人數。有增有減少,方可讓這些士子有地方可去。

      可見劉禪對科舉的考慮很早便開始了,也實施去做了,受限於當下的政治環境,或客觀環境,進度緩慢,也讓劉禪限制在舊科舉制思維當中,無法突破而出。

      只不過是山濤的那番言語,卻讓劉禪想通了其間的奧妙。

      不就投牒自進嘛!老子用孝廉代替進士,給地方上保留舉薦孝廉的資格,但是我中央也要一批孝廉資格,雙管齊下,形成大漢獨特的舉官制。

      至於印刷術、造紙術,劉禪數年前早就普及到武擔學宮,現在搭配大漢的舉官制,讓中央官吏帶到州上,讓州上帶到郡上,通過參加考試的士子去傳播技術。

      總體的框架有了,接下來根據運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修補即可。

      


    上一頁 ←    → 下一頁

    三國遊戲之回歸我渡了999次天劫絕世天才系統總裁的代孕小嬌妻同時穿越了99個世界
    紹宋大劫主師父又掉線了醫手遮天武器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