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第83章詠鵝和憫農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 第83章詠鵝和憫農字體大小: A+
     

    吳詠看了看卓文宣,見他正盯着自己,等著回話。轉頭又看了看何蓮和成昭,見她們好像也是這個意思,讓自己去跟一群剛蒙學的童子去背誦《急救篇》,不禁頭疼起來。

    他雖然對這時的蒙學內容不怎麼了解,但不代表他要跟着一群童子,從零基礎開始學啊,這要是天天讓他跟着那群八九歲的孩子一起蒙學,還不得瘋掉!

    他之所以來蒙學學堂,並不是真的想在這裏和其他孩童一樣,每日過來學堂蒙學,而是來看看這漢代的學生都學些什麼內容,還有就是來學習寫繁體字。

    在後世用慣了簡體字,雖說大學時選修古漢語,繁體字也大都認識,但是真要寫起來,肯定還是有些問題的,一提筆肯定會下意識的去寫簡體字。

    這些都要慢慢修改,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潛移默化,養成寫繁體字的習慣,這學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卓文宣讓他從零開始學,這就違背了他的初衷,他可不想浪費時間去學這些。

    但卓文宣也是好心,吳詠也不想直接就拒絕,省得他難堪,於是斟酌一下,開口說道:「叔父有所不知,侄兒雖然並未就讀過蒙學,但神遊太虛時,也時常在學堂聽課,所以一些基礎的知識,侄兒還是懂得。而且侄兒還要跟太守救濟流民,也不能天天在學堂蒙學。」

    吳詠的話還沒說完,卓文宣便打斷了他:「你現在年紀還小,正是讀書的年紀。救濟流民自有官府中人組織,你可不能因為這個,而放棄蒙學,知道嗎?」

    吳詠皺了皺眉頭,語氣有些不耐煩了:「叔父,我不是不蒙學,而是沒有必要去學這些基礎的知識,與其浪費那麼多時間讀蒙學,不如多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卓文宣臉色微沉,開口教訓道:「放肆,誰跟你說蒙學是浪費時間?蒙學的宗旨是教人學習正直的本性,從而形成完整的人格而立於社會,獲得做人的道理。

    正所謂『學無止境』,你雖然在太虛仙境學過一些知識,但這又不妨礙你蒙學。

    豈不知讀過書的人就是比沒讀過書的人更有氣質更有涵養,而讀過很多書的人,也一定比只是讀過書的人要懂的更多,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的理解也一定要更加深刻。

    你要知道,『學然後知不足』這不是玩笑話,我活這麼多年來,切身實際地感受到這句話是多麼有道理。

    不要以為你神遊過太虛,就可以詆毀看不起蒙學。雖是蒙學,卻是啟迪智慧,開啟聖明的途徑。」

    吳詠真是跟他說不通,於是正色問道:「叔父,若是我能證明,我的智慧已經夠用了,不需要再啟迪了呢?」

    卓文宣一愣,不由自主地開口問道:「如何證明?」

    「寫詩!」

    詩是智慧之光,是抒情的語言藝術,卻不是表現感情的自然形態,它是通過詩人的把握和凝聚,讓詩的情思,蘊含着深刻的人生經驗或是新鮮的審美判斷。

    不是任何人通過艱苦努力都可以成為詩人。也不是任何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駕馭語言文字能力的人,便可以寫出優秀的詩篇。因此,一篇經久不衰的詩,肯定是詩人智慧的體現。

    於是吳詠琢磨著寫什麼詩。與其說是寫,不如說是抄!後世能上語文課本的詩篇,哪個不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品。隨便抄一首,保證會震驚當世。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抄一首好詩震動天下更不可取。他現在只是想證明,自己有足夠智慧,抄的太經典,不符合他這個年齡,反倒落不了好。

    吳詠想了想,正不知抄哪首詩才好時,忽然聽到幾聲鵝叫聲,心裏頓時有了計較。當下便一字一句,聲情並茂朗誦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吳詠朗誦完,就目光炯炯地看着卓文宣。

    卓文宣能教授蒙學這麼多年,在詩篇上的眼光還是有的,這是最基本的文學素養。雖然這首詩措辭立意都非常簡單,但卻極具特色,尤其是被吳詠這個十二歲的少年郎作出來,實屬不易了。於是便開口問道:「這首詩可有題名?」

    吳詠想也沒想,就大言不慚開口道:「此為《詠鵝》,是侄兒剛才聽到鵝叫聲想到的。」

    其實這首《詠鵝》詩恰到好處,此詩乃是初唐時期駱賓王七歲時所作。

    結合他做此詩的年齡,便是童趣與文採的結合的奇妙,而且這首詩在後世知名度很高,是不可多得的一篇詠物詩。

    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覆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有養過鵝的人就知道,鵝的叫聲就是,鵝,鵝,鵝。這三字就是鵝的叫聲,駱賓王寫出了聲音,顏色,動作,很真實生動。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詩的后兩句,「白毛」「紅掌」這些都是緊緊圍繞大白鵝的特點來細緻描寫的,其中運用了綜合感官、動靜結合等方法,寫出了大白鵝的外形特點、習性等。

    所以當你仔細品讀這首詩,你會發現,這首詩雖然看似簡單,甚至可以看成童謠,但是實際上是一幅畫,動靜相生,奇妙無窮。這也是後世《詠鵝》這首詩能流傳千年的原因。

    卓文宣就是專業教授蒙學的,自然知道這首詩的厲害之處,甚至直接當蒙學啟蒙教材亦無不可。

    但他還是對吳詠抱有懷疑的心思,於是開口道:「你現場再做一首詩,叔父就承認你有足夠的智慧,以後也就不逼着你每日來蒙學。」

    「可以!」吳詠認真想了一會,還是沒有頭緒,直到不經意間看到一位老農扛着鋤頭從門口經過時,這才大聲朗誦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它概括的寫出農民從事的活動、時間和天氣情況。

    而詩的后兩句詩人在抒發感慨,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是無病的呻吟。

    詩人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

    這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

    想到這裏,吳詠又想到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堅。」

    這句話在後世很出名,但是鋪張浪費卻隨處可見。許多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知是何道理。難道真的是生活富裕了,人的精神追求就變得不重要了嗎?

    這時吳詠又想到自己,他今日的本意是來蒙學的,卻在看到此時的蒙學的教學內容后,起了輕視怠慢之心。如今更是因為抄了兩首詩,震驚了卓文宣,而沾沾自喜。

    這讓他不由反思起來,難道因為自己是後世穿越過來的,就可以抵觸現在的教育嗎?只願學對自己有利的,不能辯證地看待問題。既然無法回到後世的社會,那就從蒙學開始吧,讓自己徹底融入到這個時代來。

    卓文宣沒有他這麼多心思,當他聽完吳詠的朗誦后,先是沉思一會,然後才問道:「此詩的題名又是如何?」

    「《憫農》」這次吳詠沒有多說什麼。

    卓文宣聽后卻是沉默了,良久之後,才嘆道:「此詩蘊含又大智慧,非一般人能比也。我會遵守事前的約定,今後不再要求你每日來讀蒙學,你盡可隨意,想學就學,不想學,我也逼你。」

    這時吳詠卻笑道:「叔父這是說哪裏話,侄兒既然來到蒙學學堂,以後肯定是要進行蒙學的,只是這很多蒙學內容,侄兒都已經學得,就不用像其他童子一樣照本宣科教導。侄兒日後肯定是要在學堂繼續學習為人處世的,今後學業上若是遇到難解之意,還望叔父不吝賜教。」

    卓文宣點點頭,「你能夠這樣想,是最好不過的。以後學業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儘管來找我。」

    頓了一下,看了一眼何蓮,又開口說道:「其實你這位阿姐,要比叔父更合適教導你,她的學識見解是叔父都敬佩的。」

    接着又自嘲道:「剛才叔父還在說『學無止境』,其實這些年叔父因為要教導蒙學,學識一直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古人云: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也是我見到你這位阿姐后,才明悟出來的道理。你以後要切記,一定要多學,不可懶惰懈怠。」

    吳詠急忙保證,「但請叔父放心,侄兒定會銘記於心,時刻提醒自己。」

    卓文宣點點頭,又問了何葉何草的蒙學進境,得知何葉已學過《急救》、《九九》、《六甲》,便讓她跟着學《三倉》。而何草因為沒有進行過蒙學,只能跟着卓弢去學《急救》。

    安排好兩位小的,卓文宣又問了成昭的想法,他是知道成昭一直照顧著吳詠,又是吳家買的婢女,當然她身份比較特殊,畢竟當年吳家祖母買下她,就是當做吳詠的童養媳培養。如今吳詠恢復了正常,以後也不知如何處理她,現在還是詢問一下比較好。

    不想成昭卻是搖頭,「我跟着詠弟就行,他學什麼,我就跟着學什麼。」



    上一頁 ←    → 下一頁

    農女要翻天:夫君,求壓全職法師婚後相愛:腹黑老公爆萌寵妻無度:金牌太子妃柯南世界里的巫師
    神級奶爸我有一座冒險屋費先生,借個孕穿越諸天萬界惡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