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北宋大法官» 第775章 貨幣化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北宋大法官 - 第775章 貨幣化字體大小: A+
     
      其實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公檢法壓根就不是為那個小農經濟準備的,而是為即將到來的商業社會準備的。

      潛龍勿用的計劃,主要就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公檢法,而第二部分則是建議皇帝將重心從農業轉向商業。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而在河中府的時候,張斐沒有強行突破鄉村的防禦,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因為在純粹的小農經濟下,公檢法發揮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唯有商業越發達,公檢法的作用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當時河中府那邊的鄉村,還不是那麼需求公檢法,所以張斐也只是完成公檢法與鄉村的對接。

      如今是先建設好公檢法,再激活商業發展,就會更顯得事半功倍。

      「掌柜的,給我來兩斤紙。」

      剛剛放衙的司馬光,在路過黃家紙鋪,便過去想買一些紙回去。

      「是司馬相公。」

      那紙鋪掌柜見是司馬光,急忙先出門行得一禮,旋即又道:「真是抱歉,這紙都賣完了。」

      司馬光一驚,「賣完了?」

      那掌柜點點頭道:「最近幾日,許多人來買紙,還有筆墨,也都沒了。」

      司馬光皺眉道:「明兒才發行第一批稅幣。」

      那掌柜笑道:「現在馬家都能夠直接用稅幣換錢幣,誰也不擔心這稅幣,反倒是錄事巷那邊是人滿為患,許多商人都要簽訂契約,大部分紙墨都是被他們給買去了,再加上事業學院、醫院那邊都需要紙,這根本就供應不上。」

      司馬光稍稍點頭,又問道:「貴店何時會有紙?」

      那掌柜道:「司馬相公沒有聽說嗎?」

      「聽說什麼?」

      司馬光錯愕道。

      那掌柜道:「是這樣的,事業署那邊正在出售一些貨物,其中包括很多紙張,我們東主現在正在與蔡署長交涉,說不定過兩天就有紙了。」

      「蔡京?」

      司馬光心想,那蔡京不是去懷州了嗎?

      白礬樓。

      「樊員外。」

      一個公子哥朝著樊顒道:「買賣可不能這麼做,這朝廷剛剛決定發行稅幣,你這酒價上漲,而且漲的也太多了一點,是前些時候餓瘋了麼。」

      樊顒哎呦一聲,「劉公子見諒,這真不能怪我,今年酒稅不是也出來了麼,如公子剛喝的和旨酒,是要徵收百分之四十的稅,這要不漲價,咱是賣多少,就得賠多少。果酒就比以前便宜,才百分之五稅。」

      同坐的一個公子哥道:「最近大家都在關注稅幣,忘了這酒稅已經出來了。」

      那劉公子道:「百分之四十的稅,可也太貴了一點。」

      樊顒道:「這沒有辦法,說是這糧食還沒有完全緩過來,不過今年風調雨順,可能明年就會降下來的。」

      樓上最大的包間內。

      「蔡署長,大家都已經簽好了,你看看。」

      一個文吏將一份契約遞給蔡京。

      蔡京接過來,看了看簽名處,又站起身來,向屋內的一眾富商道:「朝廷的存貨,也就能夠維持幾個月,往後可就得靠你們自己了。」

      「是是是。」

      那些富商是連連點頭,又表示非常感謝朝廷給予他們這個機會。那黃燦更是道:「等到我那作坊建好,供應這普通紙張,那是不成問題的,蔡署長大可放心。」

      這一輪財政改革,主要就兩點,貨幣化和商品化,更簡單來說,就是改變供需關係,由之前的自給自足,改為去商人那裡購買,同時將媒介押注在紙幣上面。

      可見薛向還是有很頭腦的,雖然稅幣法案是張斐提出來的,但他這番改革,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不過他在河中府的時候,就已經這麼幹過,改革鹽鈔,然後推行茶馬交易,以最少的錢,獲得更多的馬。

      但是,在這裡面只是生產模式在發生變化,生產力並沒有得到顯著的進步。

      朝廷也只能做到這一步,接下來就得看商人自己的本事,他們能否提升技術,擴大生產。

      那紡織商人毛勉又問道:「蔡署長,如今朝廷都是發稅幣,朝廷的那些織布作坊會賣麼?」

      在場的所有商人都豎起耳朵來。

      以前大家都是自給自足,朝廷也有自己的作坊,現在改為貨幣,這些奸商又瞄上了朝廷的那些作坊。

      而且,只要朝廷將作坊買了,他們這買賣做得也就更加安心。

      蔡京道:「暫時我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我估計至少也等到稅幣法正式頒布後,才會處理這些事。」

      出得樓來,正好遇見從慈善基金會裡面出來的張斐。

      「學生見過恩師。」

      蔡京趕忙過去,行得一禮。

      張斐欣喜道:「蔡京,你何時回來的?」

      蔡京道:「前日剛剛回來的,這署里一堆事,學生就尋思著過幾日再去拜訪恩師。」

      「無妨!無妨!你知道我的脾性,事情做好就行。」張斐不以為意地擺擺手,又問道:「那你來這裡是?」

      蔡京道:「如今朝廷改為發放稅幣,但是倉庫裡面還有不少存貨,而如今市集上又供不應求,於是我們打算將倉庫裡面的存貨逐步出售給商人,剛剛與黃員外他們簽訂完契約。」

      朝廷這回真不是沒有錢,無奈發行稅幣,純粹就是調整經濟政策,也就是說朝廷是有存貨的,這些存貨本來是要發給官員們的,現在改為發稅幣,王安石就決定將這些貨物通過事業署逐步賣出去,換得一些現金,給糧食署做本錢。

      張斐當然也是知道的,點點頭道:「懷州那邊的事,處理好了嗎?」

      蔡京點點頭道:「已經全部處理好,如今懷州境內的所有煤礦,都歸於我們事業署,我們事業署又跟那些開採的商人合作,而那些煤商也意識到,京城需求在增多,明年的產煤量應該是會大漲。」

      汴京的煤,主要就是來自懷州,但是根據國家律法,這些煤鐵礦業,都是屬於國家的,只是以前對那些偷偷開採的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就是要契約化,法律化。

      由於去年煤炭供應嚴重不足,故此蔡京去年年末就跑去那邊,處理那些煤礦事宜,那些煤商可都不好對對,這些人肯定都是地頭蛇,要麼背後就是權貴,但不得不承認,蔡京在處理這種事,那是非常厲害的,張斐是遠不如他。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那你何時南下?」

      這糧食署的主要任務是在南方,而不是北方。

      蔡京道:「根據王相公的安排,等處理完這些貨物,我就會帶著這些貨物換來的錢南下。」

      張斐突然笑道:「你不會怪我吧?」

      蔡京愣了下,道:「恩師何出此言?」

      張斐道:「安排這麼一份苦差事給你。」

      蔡京忙道:「恩師如此提攜學生,學生感激都不來及。」

      雖然他現在只算是半個官,但是知府也得看他臉色,如今官府的貨物來往,許多都得經他手,他其實替代了發運司,並且他還不用遵守發運司的制度,他既可以走官道,也可以走商道。

      這就是權力啊!

      對此,他很享受。

      翌日。

      「哇哇!」

      高文茵剛剛放手,準備跟著張斐一塊去吃早餐,結果張補之就在奶媽懷裡哇哇大哭。

      「你這孩子,娘就是跟爹爹去吃個早餐,馬上就會回來的。」

      高文茵用手輕輕颳了下張補之的小臉蛋,見於事無補,只能又抱了過來,無奈地看著張斐。

      張斐笑道:「夫人,你這樣寵下去,會將兒子寵壞的。」

      高文茵一邊輕輕拍在兒子的背,一邊向張斐道:「現在兒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等他再長大一些,我自會嚴格教育,可絕不會由著他的。」

      說到後面,語氣是非常堅決。

      張斐笑道:「為夫倒是很期待夫人生氣的樣子。」

      高文茵錯愕道:「三郎很想讓我生氣嗎?」

      張斐忙道:「倒不是的,只是夫人沒有生過氣,我就想見識見識。」

      高文茵輕輕白了他一眼,「都是當爹的人了,還這麼貧,你先去吧,我在屋裡吃算了。」

      張斐點點頭道:「我今兒放假,吃過飯再過來陪你。」

      「嗯。」

      來到廳堂,許遵一家人早已經坐在裡面,等著他們夫婦。

      吃早餐的時候,許芷倩突然衝著張斐眨了眨眼,問道:「張檢控,你今兒去領薪俸麼?」

      張斐愣了下,「我們的薪俸還是朝廷發。」

      「那是你們,可不是我們。」

      許芷倩亮出自己的薪單來。

      張斐驚訝道:「你這是從哪裡弄來的薪單啊!」

      許遵沒好氣道:「這不都是托你的福嗎?」

      張斐訕訕道:「可是之前在河中府,她也沒有薪俸啊!」

      許芷倩道:「你忘記了,河中府咱們的薪俸都是自己掙來的,發不發有什麼區別,可京城不一樣。」

      「這倒也是。」

      張斐點點頭,莫名地覺得有些辛酸,問道:「你打算去領?」

      許芷倩點點頭道:「我還約玲兒她們,待會領了薪俸,請她們去仕女閣吃上一頓。」

      張斐道:「你那點薪俸夠不夠?那仕女閣出了名的貴,如今酒價還漲了不少。」

      這仕女閣就是專門給這些大家閨秀交流詩詞歌賦的地方,這北宋的大家閨秀,也是好酒好詩詞歌賦好玩牌。

      不過在北宋,基本上有需求的,都有商人的身影,什麼泡澡、搓背、修足、外賣,反正你能想到的服務行業,他們都有,你想不到的,他們也有。

      許芷倩道:「省一點應該夠。」

      張斐點頭:「那你還是多帶一些錢出門,免得不夠錢,被人給扣押了。」

      許芷倩道:「不帶!那銅錢忒也重,還是紙幣用著方便。」

      許凌霄突然問道:「妹夫,小妹,你們今兒不用去衙里麼?」

      張斐道:「我們今天放假。」

      許凌霄道:「可我聽說,皇庭最近非常忙,這一天下來,官司就沒有間斷過。」

      張斐笑道:「那都是民事訴訟,忙得是那些書鋪和法援署,我們檢察院派幾個人去皇庭駐場就行。如今大家都忙著賺錢,都沒有功夫去犯罪了。」

      許凌霄點點頭道:「差點忘記,你們檢察院一般只負責刑事訴訟。」

      許遵突然道:「張三,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皇庭?」

      許凌霄一聽,心道,我這妹夫就是厲害,人家升不升官都是看他人臉色,而他卻是自己想不想的問題,唉。

      張斐道:「至少得等到何執中可以獨當一面。」

      在往常這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薪俸日,但是今天顯得尤為的特別。

      因為這是朝廷正式邁向貨幣化的第一天。

      從今天開始,普通的檢察員和皇家警察改成直接來解庫鋪領取薪俸,為什麼不讓官員來這裡領。

      那是因為考慮到官員的面子問題,總不能讓老爺們在一家商鋪面前排起長隊,向一個商人討要工資,那多難聽啊!

      商鋪也不會願意專門僱人,去給官員送薪俸,成本太高了。

      但檢察員和皇家警察就無所謂。

      今日休假的皇家警察,是早早就來到馬家排隊等候,人人都很亢奮。

      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的警司曹棟棟。

      「衙內,你也需要來這領薪俸麼?」

      剛剛來到這裡的兩個皇家警察,見曹棟棟也在,趕緊過來行禮,又是好奇地問道。

      「本來是不需要,是我自個要求的,在河中府我也是這麼幹的,來這裡領錢,更加方便。」

      「真是的麼?」

      「騙你們不成,你們只需要將戶籍和薪單交給他們,然後在一旁等一會兒就行。」

      「衙內,聽說咱還能將錢存到裡面,要用得時候再取。」

      「好像是可以,在河中府,大家也是這麼幹的,但那因為飛錢,邊防士兵將錢寄回來,家屬不一定立刻會去取,所以暫時都會存在這解庫鋪。」

      「聽說還有利息。」

      「那可得立契,存上一兩年才有利息。」

      「這是為啥?」

      「因為你存一兩年,解庫鋪才敢將你們的錢借出去。」

      「要是賠了咋辦?」

      「賠了算他們解庫鋪的,跟咱可沒有關係。」

      曹棟棟來湊這熱鬧,其實就是來顯擺的,他們河中府早就見識過。

      聊得一會兒,馬家終於開門了,那管事一看是曹棟棟,趕忙道:「哎呦!這是哪個不長眼的,竟然讓衙內在外面排隊。」

      「哎哎哎!」

      曹棟棟不以為意道:「你瞎嚷嚷甚麼,沒瞧見本衙內是在跟兄弟閒聊麼,而且,他們都沒有領過錢,本衙內來給他們做個示範。」

      「原來是這樣,衙內裡面請,裡面請。」

      「少囉嗦。取錢,取錢!」

      曹棟棟大搖大擺地將自己的戶口和薪單扔到櫃檯上。

      不一會兒功夫,櫃檯裡面的帳房便將一些稅幣和戶籍遞還回來。

      「這就行了呀!」

      「快麼?」

      「快快快!」

      「那你們就趕緊一點,領完喝酒去,本衙內今兒請客。」

      「多謝衙內。」

      那些警長可是激動壞了,立刻上前來,有樣學樣。

      這時,一個皇家警察突然道:「衙內,怎麼沒有瞧見稅務司的人?」

      曹棟棟愣了下,立刻將那掌柜的叫來,道:「稅務司的會來這領薪俸麼?」

      「不會。」

      那掌柜搖搖頭,道:「我昨兒也問過,據說稅務司那邊有專門為他們準備的,而且還是官家親自安排的,跟咱們商人無關。」

      曹棟棟撇了下嘴,哼道:「這些稅警就愛搞特殊,有什麼了不起的。」

      如今稅警可真是寶貝,他們的一切信息,只有皇帝和張斐知曉,全都是保密的,其實他們也改為領稅幣,但是是皇帝從內藏庫,單獨給他們開了一個窗口,讓他們去那領。

      不管怎樣,這一輪稅幣發出去後,立刻是引爆整個消費市場,無論就是酒樓,還是市集全都是烏央烏央的人。

      其實這一時刻商人的生產力,是有些跟不上的,好在朝廷也在貨幣化,將倉庫裡面的一些存貨販賣給商人,商人再拿著賣給官員、士兵,暫時還能維繫住這供應平衡。

      但也只是暫時的,商人必須趕緊擴大自己的生產力。

      這還就得等到新城鎮的作坊。

      戶部。

      「你看,這都是我親自規劃的,第一期東西兩鎮共建設三十個大作坊,四十個小作坊。」

      王安石得意洋洋地向張斐說道。

      張斐道:「第一期?」

      王安石道:「我準備分三期來建設,如果一塊建的話,肯定是賣不出好價錢的,再來就是,許多商人也在觀望行情,如今急著要買的,是去年就急著要建作坊的。」

      「原來是這麼回事。」

      張斐笑著點點頭,對於這種招數,他並不陌生,突然又指著中間那個圈,道:「這塊地用來幹什麼的?」

      王安石道:「這裡是市集,到時會建造一些攤位,酒樓茶肆,但這些地,我都不買,就只是租。」

      張斐又問道:「這又是為何?」

      王安石道:「就這種大作坊,得養著不少人,酒樓茶肆不愁沒買賣,租金也有不少。而且,那些商人個個都很精明,是不能放任自由,我只賣作坊,其餘的都不賣,邊上的河道也是屬於朝廷的,到時他們若敢動歪心思,朝廷就可以用市集和河道來威懾他們。」

      哇你這也太陰險了吧。張斐只覺汗毛豎立,「王相公,你可真是商人的克星,竟然這麼損咳咳我的意思是。」

      王安石卻不以為意,還哼道:「是損,但也被你們給逼得。」

      張斐委屈道:「跟我有什麼關係?」

      王安石道:「以往朝廷哪需要想這種招數,不都是你們公檢法麼,我要不留個心眼,往後這些商人不得騎到我們頭上來。」

      「誤會!全是誤會!」

      張斐打了個哈哈,轉移話題:「既然王相公已經籌劃的這麼完善,那今兒叫我來是?」

      王安石道:「還能為什麼,當然是擬寫契約,這裡面的權益比較複雜,所擬定的契約,必須確保我方才說得,是能夠合法實現的,免得到時又吵到皇庭去。」

      這些房東都是沒良心的。張斐心裡不禁生出一絲鄙夷。

      王安石又道:「還有就是這土地的問題,如果將地賣給他們,萬一有些人拆了作坊建足球場或者賭坊、青樓,那可如何是好?」

      張斐稍一沉吟,道:「朝廷是可以通過政令,將這些土地全部賦予工業屬性,就是確保這些土地只能建造作坊,不能挪作他用,除非得到朝廷的批示。」

      王安石稍稍點頭,突然想到什麼,「我記得《臨時法》中只有農田保護法,不能輕易在農田上建造任何房屋。那何不區分工業用地、商業用地,相互之間都不能輕易轉換。」

      張斐解釋道:「我們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目前大多數作坊、店鋪,都是在自己家裡,只有大小的區別,是難以區分商業用地、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

      但是如果今後規模變大,肯定還是會區分的,因為大作坊勢必要跟農業爭搶河道,但是現在還沒有必要。」

      如今工商業還在幼苗時期,應給給予鼓勵和自由,一開始全部管住,怎麼發展的起。

      王安石點點頭道:「你們有這個打算就行。」

      等到張斐幫王安石擬定出這份土地契約後,戶部那邊是立刻開始進行撲買。

      不到七日功夫,七十個作坊就全部賣完了,其中大作坊的購買者,都是以紙張、酒和紡織為主,尤其是紡織和紙張,而朝廷從中獲得一百七十萬貫收入,當然,這裡面還包括承建的費用。

      雖然說比起內城的房價而言,這價錢還真不算高,但是那畢竟是內城,你這是建在郊區的。

      其實這價錢已經是非常高了。

      普天之下,可能也只有東京汴梁能夠做到這一點。

      首先,這裡不缺權貴,他們花幾萬貫賭一個未來,還是值得的。

      其次,這裡不缺消費。

      到底京城是在吸全國的血,而且其中占大頭的是禁軍士兵,財政十之七八,都是用於軍費。

      雖然宰相的俸祿高,但宰相就兩三個,他們又能消費多少,主要的消費能力是那些士兵。

      那麼只要朝廷繼續貨幣化改革,擴大生產,那是絕對不會虧的。

      第二期,第三期才是重頭戲。

      因為那得等到最終的稅幣法案出來之後,商人心裡有底,一定會拼命爭搶的。

      第一期只是拋磚引玉。

      不過話又說回來,以前東京汴梁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現在不是,如今大宋又出現一個現象級別的城市,就是熙州。

      熙河開邊的原因,當然是為求形成對西夏兩面夾擊,但目前宋朝中心由外轉內,拓邊也就是到此為止。

      但是,這打通了封閉百來年的絲綢之路。

      而熙州則是承當了整條絲綢之路的重擔,再加上公檢法的出現,這讓熙州是一年一個樣。

      樞密使韓絳前腳剛走,河中府知府蔡延慶後腳就來到熙州,不禁是傻眼了,這城外是牛羊成群,仿佛身在漠北,可剛剛入城,又是絲綢遍地,仿佛到了東京汴梁。

      「仲遠兄!仲遠兄!」

      忽聽兩聲激動地叫喊聲,蔡延慶抬頭看去,但見王韶招著手,朝著他小跑過來。

      未等他拱手行禮,王韶就是一把拽著蔡延慶的袖子,是發自肺腑道:「這幾年,可真是苦了仲遠兄啊!」

      這幾年熙河地區的後勤,全都是蔡延慶在負責,而元絳主要是西北後勤,二人是一南一北。

      但是熙河地區的後勤,真是不容易,內外交困,這邊部族不斷襲擾,而北線的軍閥們也非常不爽,全虧蔡延慶從中周旋,想盡辦法為熙河提供糧草。

      王韶內心滿滿都是感動。

      蔡延慶一看王韶這麼熱情,頓時心慌不已,當即訴苦道:「王宣撫使,我能幫的也就只有這麼多,不瞞你說,我這回過來,就是來看看,能否減少糧草供應,到底北線還有幾支軍隊啊!」

      「足矣!足矣!」

      王韶狠狠點了幾下頭,又拉著蔡延慶道:「來來來!仲遠兄,快跟我來。」

      「去哪裡?」

      「你來就知道了。」

      蔡延慶跟著王韶跑過兩條街,來到一個大市集,但見滿眼的糧食,白亮亮的,比那什麼大腿要性感多了。

      「這麼多糧食?」

      蔡延慶驚呼道。

      王韶十分驕傲地說道:「如今我們熙州米價,五百文一石,比京城都要貴上一百文,別說渭州等地,就連西夏商人都是冒著殺頭的風險,將糧食走私到這裡來。」

      蔡延慶震驚道:「西夏的商人。」

      這不是資敵嗎?

      王韶點點頭道:「如今賣糧食的利潤可不比鹽低,再加上我們的人只查私鹽,又不查糧食,那些貪婪的党項人是玩命往這邊運糧食,獲取我們的紙幣,又從這裡購買絲茶回去。

      不僅如此,整個熙河地區,去年一年就多增二十萬頃田地,在這裡不用交田稅,米價還這麼貴,人人都在拼命的種田。今年熙河的糧草供給,可減一半,明年可能就只需要三分之一,而且不要糧食,給一些絹帛就行。」

      蔡延慶越聽越玄乎,「你這又不收農稅,米價又這麼貴,能供應軍隊嗎?」

      「有錢就行。」

      王韶哈哈笑道:「我們這裡只有買與賣,但他們都用我的紙幣交易,交易一回,我們從中收取一點費用,就這可比收農稅還要掙錢,還不需要太多人,一百來個帳房就搞定了,門都不需要出。」

      語氣中充滿著自豪。

      憋屈了幾年,打了勝仗,多要一點軍餉,都跟要命似得,尤其是去年那場敗仗,弄得王韶都快抑鬱了,天天擔驚受怕,他做夢都想自給自足。

      如今夢想正在慢慢照入現實。

      這大半年下來,經過一番努力,他修復與唃廝囉政權的關係,當然,主要還是打得贏。

      基於這一點,大家往後一塊發財,何必打打殺殺了,而當地百姓其實也非常厭戰,關鍵這世道變了,為了酋長打仗,就還不如大家建個商隊,去西域販賣大宋的絲綢、茶葉,順利的話,幾趟下來,媳婦都可以娶上好些個。

      王韶就喜歡他們這種有冒險精神的人,跑貿易的越多,他就賺得越多。

      現今的王韶真是意氣風發啊!

      蔡延慶道:「可這麼貴的米價,城裡住的人,吃得上飯嗎?」

      王韶道:「你去看看,這城裡的腳店都快趕上民宅,全都在店裡吃,就沒有人在家燒飯,米價也就算在菜價裡面,平時也感覺不出來,而且他們上酒樓吃飯,我也有錢賺,因為他們要用我的紙幣。」

      蔡延慶點點頭,道:「王宣撫使可真是好手段,不瞞你說,最近西北能夠持續給你們提供糧草,熙州的成功也是至關重要,正是因為來自西邊貨物變多,使得西北的商業也更加繁榮,這稅收才能夠持續增長。」

      這絲綢之路打通之後,大量的西域貨物,是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原,整個西北地區是深受其益。

      馬匹、牲畜自不用多說,還有皮革、羊毛、胭脂、珠寶、藥材。

      這可都是中原需求的。

      巧合的時,當時西北剛剛完成改革,這一波貨物入境,令西北商業變得更加繁榮。

      不過說到這件事,王韶的狂傲之氣,稍稍收斂幾分,「也不得不承認,這裡的功勞,我只占三成,七成要屬於公檢法,而且不單單是買賣,正是因為公檢法的存在,周邊那些小部族才都願意歸附我們。」

      在宋朝未入之前,這地區是一片混亂,誰拳頭大聽誰的,小部族的生存是非常難的,而宋軍進入之後,先是打垮了幾個大部族。

      而公檢法又是追求公平、平等,小部族當然願意跟著宋人走,他們在這裡不但不用交稅,還能受到公檢法的保護,跟任何人發生糾紛都是打官司,大家都一樣,跟唃廝囉混,每年都得繳不少保護費。。

      蔡延慶笑道:「那不知王宣撫使有沒有跟皇庭或者檢察院吵架?」

      王韶愣了下,「那倒是經常吵,尤其是范鎮那老頭,一根筋,怎麼說都不明白。」

      蔡延慶呵呵道:「范老先生到底年紀大了,精力難免不足,等哪天將蘇檢察長調過來,你就知道其實范老先生挺和藹的。」

      二人越聊越投機,將庭長、檢察長批判的是體無完膚。

      真是又愛又恨。

      這宋朝雖然談不上地大物博,但也是可以做到每天都悲喜交加。

      西邊欣欣向榮,可河北那邊又決堤了。

      雖然這回決口不大,但是你老是這麼搞,也不是個事啊。

      不得不說,這河北百姓是真的苦啊!

      幸運的話,一年一個災,不幸運的話,一年來兩三個。

      誰都別活。

      不過目前來說,河北沮喪的氛圍在慢慢散去,希望的種子,種了下去。

      原因就在於公檢法的到來,在程頤他們的努力下,河北公檢法發展的也非常不錯。

      當然,這裡面其實沾了去年賑災的光,以前朝廷哪會撥這麼多錢給河北,少讓你們交點錢就算不錯了。

      但是在百姓看來,這全都是公檢法的功勞,因為法制之法就是要捍衛他們正當權益。

      如今河北百姓都積極支持公檢法。

      呂惠卿來到一個小山丘上,但見頂上或站或蹲,有著三十餘人,一邊視察著下面的洪水,一邊在泥土上畫著。

      這些人正是大名水利學府的院長侯叔獻和他的學生們。

      「呂轉運使來了。」

      侯叔獻見到呂惠卿,立刻走了過來,問道:「有多少百姓受災?」

      呂惠卿道:「大概有七百餘戶,幸虧我們早有預警,多半都保住一條性命,但是田屋都被洪水給沖走了,好在朝廷剛剛又撥了一百萬貫給河北,可以很好地救濟他們。」

      侯叔獻點點頭。

      呂惠卿又問道:「院長可有商量出結果來?」

      侯叔獻嘆道:「東流淤積,難以清除,想要回河東流,真是難於上青天啊。」

      呂惠卿道:「還是得北流?」

      侯叔獻又道:「但如今北人又在邊境挑事,朝廷會答應更改河道嗎?」

      呂惠卿道:「或許這回會答應的。」

      他雖在大名府,但一直在關注京城,他也聽說了立法會的事情,黨爭不是那麼激烈,即便改道東流,王安石也不會有太多危險。

      其實他一直留在這裡,就是要等到這最後的決定,到底是東流,還是北流。

      這一次決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他們期盼的。

      因為水利學府經過研究,還是認為北流比較穩,但問題是東流是具有政治和戰略意義的,他們也不敢輕易選擇北流,萬一北流也遇水患了。

      去年賑災,他們一方面加固東流,另一方面則是疏通北流的河道,但這河道以工代賑,是沒有財富增長的,這就是為什麼,唯獨河北地區,沒有看到一個泡。

      如今又決堤了,河水還是往北走,那是河水自己的選擇,跟他們就沒有關係。

      倒不是說,他們沒有擔當,不敢負這責任,只不過他們還沒法用科學來證明東流,還是北流。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上一頁 ←    → 下一頁

    都市超級醫聖我的一天有48小時總裁一抱好歡喜重生之都市神帝仙緣五行
    走進修仙焚天劍帝億萬爹地寵上癮妃卿莫屬,王爺太腹黑九星毒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