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科幻靈異 »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 第1129章 高速管束列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 - 第1129章 高速管束列車字體大小: A+
     

    第1129章高速管束列車

    聽完勃拉姆斯的發言,陳瀟心底大亮,一下子想到了很多很多。

    其餘的材料專家也不是吃素的,都是行家,誰又不明白其中的關節點呢?

    什麼叫矽?什麼叫二氧化矽?不就是石頭,玻璃這樣的分子嗎?高強度的玻璃也就是矽元素夾雜一些別的元素,搞得透明又堅硬。

    切莫小看生物自身搞出來的材料,那可是經過無數年月的進化,經受了最嚴苛的自然淘汰后形成的生物機制。

    打個比方,蜘蛛絲的強度和韌度,同等直徑下,沒有別的材料能比得上。最多也就是接近了多少。

    再比如頭髮,隨便一丟丟,吊起一台車子跟玩一樣。再比如蜻蜓飛行中翅膀的煽動方式,沒有任何金屬如此強韌,很快就得疲勞斷裂。

    所以有個學科叫做仿生學,人類只能接近這些東西,無法徹底復刻。

    看到大家都聽自己說,勃拉姆斯就繼續說了起來:「硅藻產生的二氧化矽外殼,強度很是驚人,換算一下,一個指甲片那麼薄的,可以放置數十公斤的重量而不破碎。」

    然而很快就有專家提出了反對意見。

    「你說的是平底擺放,但是很多時候要承受懸空的力量,四面八方的力量,到了那時候,平地放置的強度就不足以承受了。」

    「就算你說的是對的,硅藻分裂后的外殼是星球上最堅硬的物品。但是它太小了,分裂的速度也是有上限的。這樣一來,我們得需要多大的養殖面積才能滿足供應?」

    「硅藻也是要能量的,起碼得光合作用吧?陽光充足的水層才能有硅藻,這樣一來,好像也不是很容易培養呢。養好了之後,還得想辦法搞設備收集外殼,這個工作實在是太麻煩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說的問題也是相當的現實,產量,培養的地點,收集的方式,綜合的成本。那些硅藻殼總不能收集起來就直接糊在管束通道上面了吧。

    這個問題繞不過去,管束通道的強度必須足夠,經過模型推算,目前長天科技可以達到的速度應該是一千公里,但是這點速度根本不夠。根據設想,真空管道列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普通真空高鐵,速度也就五六百公里,如今的技術已經夠了,沒推廣是成本的問題。

    第二個階段是低真空磁懸浮技術,如今長天科技搞的就是這個,領先了時代十年不止。但這個的成本依舊挺高,管束通道的材料還是現有的東西,再提升下也就多個五百公里。

    這要是傳出去,肯定被人罵凡爾賽,一千五百公里每小時還不滿足,要上天嗎?

    然而陳瀟想要的是第三個階段,那就是高真空磁懸浮。更純粹的真空環境,更大的電磁作用力,時速突破四千公里每小時!那真是瞬息萬里,一步到達!

    而要達到這樣前提,管束通道的強度難以想像,起碼現在搞不出來,硬要搞出來,成本又太高,不適合推廣。

    所以,陳瀟才會對勃拉姆斯說的硅藻如此上心,這玩意,能繁殖,能培養,這不正好順應了長天科技的發展思維嗎?一切材料都能培養出來,無污染,可循環,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資源。

    「諸位,把管束通道的具體強度數據都總結整理下,抗壓,抗彎,抗扭這些全都要,我們就從硅藻入手!材料部門這邊對接一下養殖部門這裏,要對現有的硅藻進行改造,現有硅藻無法勝任。」陳瀟讓兩撥人分頭行動。

    雲霞區的生物學大牛也參與了新型硅藻的培養工作。

    生物學,微生物科學,遺傳學家,基因學家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湊在一起開始嘗試攻關。

    思路也不複雜,就是不斷地篩選。把硅藻分成許多份,分裂一段時間后就將硅藻的外殼給收集起來測試強度。

    多次測量后,確定哪個群體的硅藻基因更好,能產生強度更高的二氧化矽。那些基因較好的硅藻拿出來繼續培育,繼續收集對比硅藻外殼。

    為了加快速度,長天科技還直接對硅藻的基因進行編輯,確定關鍵性的基因。之後再發揮細胞全能型的作用,讓單個基因或者細胞直接發育成為完整的硅藻。

    人工進行篩選和基因編輯雙管齊下,最快速的找到合適的硅藻。在這方面,勃拉姆斯有不錯的心得,幫助團隊節省了很多時間。他甚至還把自己的猜想給貢獻了出來,讓另外的群體嘗試。

    好在勃拉姆斯的想法是對的,無形中提升了硅藻的性能。

    促進硅藻快速生長的生長素也在配合著研究,這種產品的生產,自然不能把產量交給自然,自己需要穩定高效的生產模式。

    物理項目組也在不斷地進步,通過改變列車的外形,啟動的着力點,速度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已經突破了兩千公里每小時。這已經是現有材料的極限了,再快一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那些管束通道已經很厚,材料超貴,根本沒有推廣的價值。陳瀟早早設定了管束通道的重量,厚度,乃至半徑,所有的研究都要在設定的框架內進行,要是研發出來不能用,沒時間沒成本後面慢慢改的。

    管束通道的搭建方法在同步進行,工程大牛們根據硅藻的特性,篩選了規定規格的外殼,以蜂窩狀排布在預先搭建的圓柱型罩子上面,這一搭建不要緊,問題立馬出現了。

    這些外殼都是死物,直接貼會因為水分丟失而失去粘性,整塊整塊的掉落下來。如果用膠水來縫合,成本先撇一邊不說,以後施工怎麼弄?一塊一塊的拼接上去嗎?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便硅藻能產出超強外殼,那麼管束通道也建立不起來。

    工程組的大牛立馬開會。

    「要不,用水泥打底,把硅藻外殼給摻雜進去?」

    「密封性沒法保障,沒有覆蓋的縫隙會成為大氣壓強的突破口。」

    「不就是一個大氣壓強嘛,有什麼好怕的,十六匹馬就能拉開的力量。」

    「你知道個丁丁!列車高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成本算過沒?按照你的邏輯,現在搞出玻璃的就行了。」

    「不行!還得問問車輛設計那邊的想法,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啟動停止方式,不然的話,我們對於強度根本沒有概念!」

    列車項目組那邊也在探討列車的啟動和減速的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其中的力場對於整個管束通道的壓力。

    他們經過反覆的討論,設計出了「彈弓法」。簡單說就是啟動的磁場就設定在導軌上,只覆蓋列車底部,然後再如同彈弓一樣,將列車從靜止狀態加速到極快的速度。列車就是個那個彈丸,磁場就是那個彈弓皮筋。

    此後,磁場就會消失,列車在真空環境內懸浮着,無阻力的前行,需要加速就在某個地方施加磁場力。

    當列車準備要停止下來,前方的磁場提前打開,力道由小變大,猶如一個彈性的彈弓把快速襲來的東西接住一般。等到了列車停止,磁場消失,彈弓自然也就不會反彈。

    這個想法靠譜,就是對距離有點要求,但是比起另一個方法來說,已經好了不少。

    有個人提出過一種辦法,那就是靠着空氣阻力減速。具體的方式就是,在站點前後的若干距離設置閘門,當做減速區的入口。列車通過這裏的時候,空氣緩緩進入,車速自然就降低了。等到人們上車下車后,這段距離抽干空氣變成真空再發車。

    這個提議讓大家腦子都炸了,即便後來做了改進,說是上下車的時候更多的閘門落下進行切分,以最快的速度抽干前方與該段的空氣再發車。但是這麼多閘門開啟,關閉,對管束通道的密封性是個巨大的挑戰。

    更不妙的是,攔下這樣高速運行的巨獸,管束通道承受的壓力太大。

    還不如只用磁場,管束通道就只用思考密封和大氣壓強的問題就行。

    工程組的人跟列車項目的人交流信息后,心裏鬆了一口氣,踏馬的,真是不拿施工的當人看了是吧!空氣摩擦停車法?這樣通道誰能搞出來?也就是材料組的沒來,不然就得動手打人了。這麼快速行駛的列車跟空氣摩擦,就像火箭飛上太空一樣,車身得啥材料啊?本來只用思考車底的事情,那就得思考整台車的問題了。

    工程組的成員比較「滿意」的回去繼續動腦如何搭建管束通道,最終他們選擇了通過磨碎硅藻外殼再重組噴塗的方式來建造。

    把大量的硅藻外殼甚至是硅藻丟進縫隙極小的滾輪式碾碎機進行分裂,期間還要用上超聲波進行震蕩,使得硅藻外殼破碎得更加細小。

    然後噴灑在預先搭建的模子上,噴塗數層,這時候,硅藻還是一種存活的狀態,自發的進行分裂,然後鏈接起了這些碎片,保障緊密貼合,沒有空餘。

    模型做了幾個,強度非常高,工程組的成員開心到飛起,總算能交差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更好的消息傳來,生物材料組那邊的成員培育出了新型的硅藻,這些硅藻的外殼不僅有二氧化矽,還有纖維狀的管束,這些管束將二氧化矽外殼給聚合在一起,即便是分裂了,也會慢慢恢復原裝。

    這樣一來,整個管束通道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整體!無數的二氧化矽晶體被無數的纖維狀管束鏈接在一起。

    這個成果來之不易,差一點就被丟棄,好在大家對每一份標本都有事後檢查三輪的習慣,這才發現了某個培養皿內地硅藻已經形成了一體。

    這個習慣也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一般的實驗室壓根就沒這麼大的地方放置被初步淘汰的硅藻培養皿,也沒有這麼多的人員耐心的做復盤工作。

    發現了這一異變硅藻的實習研究員,已經被確定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豐厚的分紅讓她幾輩子人都花不掉!

    長天科技就是這樣的機制,誰發現,誰得利。如果是正常的學術來說,學生的發現都算是老師的成果,下屬的成果也都算是上級的功勞,很多大佬其實是掠奪了學生,下屬的智慧成果。在陳瀟看來,這太打擊大家的積極性了,所以堅決不學以前那種惡劣習慣。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好,長天科技的科研人員什麼時候都打了雞血一樣,任何崗位都兢兢業業,哪怕是這個給培養皿復盤的枯燥工作,實習研究員都幹得熱火朝天。

    得到初始的硅藻種類后,長天科技立馬對其基因結構進行解析,全力培養更為穩定的下一代,經過多次的篩選,現在的硅藻已經被徹底馴服。

    材料搞定,施工方式搞定,車輛的啟動停止方式也搞定了,接來下就是做小模型試驗想法。

    一個巨大的倉庫內,一個小型的試驗場地已經搭建完畢,這裏看上去很像是四驅車的比賽場地,彎彎繞繞非常多,整個長度達到了五公里。

    這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管束列車交通線,小小的列車,小小的軌道,小小的管道,小小的控制器。但誰也不敢小看這東西,一切都是按照實際出發,全部都是現實技術的體現,所獲得的實驗數據以後直接放大就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了。

    「那就開始吧!」

    通電之後,只見模型列車懸浮在導軌之上,下半部的框架與導軌是分離,但如果列車側翻,兩者就會勾到一起,避免列車傾覆。

    磁場開始改變方向,力道不斷增強,車子迅速的啟動,刷的一下,立馬看不見了,然後列車在管道內疾馳,沒有一絲聲音。

    當減速的按鈕按下之時,列車很快就被減速了下來。

    實驗是成功的,大家仔細檢查小車子內的受力情況,推斷人體的感受,據推測,不會比搭乘飛機的推背感來得強。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天官賜福霸仙絕殺琴帝大帝姬顫抖吧渣爹
    聖尊異世重生全才大明星霸道大叔寵甜妻網游之帝皇歸來大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