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漢末龍襄» 第333章 董胖子的新發明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漢末龍襄 - 第333章 董胖子的新發明字體大小: A+
     

    蔡邕最近很煩,宅院之外車馬如流,他家門口跟市集一樣嘈雜,這讓他很反感。

    他原本只是個不被皇帝待見的議郎,沒地位也沒心思參與朝政,每日泡在東觀校書,偶爾去太學講學,這原本不合規矩,但他學問高,名氣大,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認他自由來去,日子還算逍遙。

    可董卓突然對他極為敬重,徵辟入府,拜為祭酒,更是三日之內歷經三台,沒幾天又提拔到了巴郡太守,留任中樞,加官侍中。

    侍中是親信清貴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

    短短几天,他就從議郎升到了巴郡太守,侍中,榮寵加身,權威日重。

    可他一點都不高興。

    官位是董卓給的,他這個侍中也見不到皇帝幾面,反而成了別人眼裏,亂臣賊子的心腹。

    董卓實乃亂臣賊子,他把何太后給毒死了,雖然打着為今上報仇的借口,實際上卻是藉此威懾朝堂公卿。

    這話是曹孟德告訴蔡邕的,這位曹家小友被明升暗降,丟了西園典軍校尉的軍權,面對逆賊,無力反抗,心中極為憤慨。兩人早年相識,亦師亦友,經常來他這裏飲酒論詩。

    現在,曹孟德有些日子沒上門了。

    唉!

    來的大多是阿諛奉承之輩,偶爾幾個正人君子,還是罵他的。

    老夫又不稀罕這破官,你們有能耐就去罵董卓呀,來我這裏做甚!

    今天怕是又得挨罵,到不是外人,是他舅舅家的表弟上門了。

    「曜卿不在幽州待着,來洛陽何事?」蔡邕自知理虧,連說話都不硬氣。

    「伯喈兄長在洛陽可好?不如隨我一起回去,也能與昭姬團聚,得享天倫。此次代主公出使洛陽,不日便要回返,兄長隨我一起走吧。」袁渙還是想勸一勸,洛陽非善地,他這個表兄不是擅權謀之人,待在這裏太危險了。

    「吾尚有牽掛,走不得。」

    「昭姬不是你的牽掛?心心念念都是東觀藏書,那些又不是你的。」袁渙都無奈了。

    「昭姬已有歸宿,來信說夫婿性子溫潤大度,她過得很好。女兒從不騙我,無需擔心。」

    「兄長可知,若非主公阻攔,吾今日便要殺你。」

    蔡邕這幾天都習慣被人喊打喊殺了,面不改色的問道:「為何?」

    「主公志向遠大,不可留破綻於外。董賊勢大,主公若救你,代價極大,若不救,便會被人指責不孝。如此兩難,不如由我來承擔弒兄之名。」

    袁渙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主公不同意,他的意思,是不與董賊正面衝突,你可藉著他的威勢,做你想做的事情,董卓不敢傷你,也不會讓別人害你。但是,你也要注意己身安危,你若出事,兩軍必然大戰。伯喈兄長,要當心啊。」

    蔡邕搖頭嘆息,卷進這種漩渦,以後難以安寧了,但女婿對他,真的沒話說。當初自己是看不上這個幽州邊鄙武夫的,怕他粗魯,會苛待女兒,現在看來,自己識人的眼光差著舅舅一大截。

    「吾已明了,代我謝過劉使君。」

    蔡邕兩個表兄弟在交談,董卓等人也在商談。

    「劉宜程拒了封王詔令,計策落空了,該如何應對?」董卓將劉襄的來信反反覆復的看了好幾遍,既感覺氣憤,又覺得輕鬆了不少。

    信中的話,說得噎人,但意思很明顯,不會主動挑起衝突。

    這對董卓勢力來說,是個好消息,能讓他們緩出手來解決一些其他的隱患。

    劉艾進言道:「劉宜程不受詔令卻派出使節參拜新帝,是不想與我軍大戰,以此為由,

    可拉攏宗室承認今上的正統之位,他在宗室中的名望很高。獄中還拘押著劉伯安,明公當赦免其罪並重用之,再任用幾個其他宗室,今上的正統之名便定了。今上安穩,明公才能安穩。」

    董卓點點頭,認為這是個好主意。

    「嗯,就這麼辦,赦免劉虞,任其為揚州牧。」

    董旻開口舉薦道:「吾認識一人,乃是北軍中郎劉表,素有名望,被士人尊稱為八駿、八顧之一,若啟用他,不但能拉攏宗室,還能拉攏士人,兄長不妨再啟用一些名士,召來洛陽為官。」

    「好,便依汝言。那麼,劉宜程該當如何?」

    劉艾沉吟片刻,詢問道:「必須給劉宜程封官晉爵,於內於外,皆有好處,明公與他有交情,覺得他會接受什麼官職?」

    董卓脫口而出:「驃騎將軍,冠軍侯。」

    這是他腦海里浮現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劉襄極為推崇霍驃騎,凡是認識他的都知道。

    董旻撇撇嘴:「驃騎將軍好說,那冠軍侯不妥啊,孝靈皇帝之前封了中常侍王甫為冠軍侯,兄長若是封劉宜程為冠軍侯,那就是罵他呀!」

    董卓氣憤的一拍奏案,惱怒的說道:「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前面的幾個冠軍侯,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王甫這個閹貨憑的什麼?憑他誣告渤海王造反?靈帝失心瘋了么?好好的冠軍侯被糟踐了!」

    董旻、劉艾都覺得可惜,一個臭大街的閹人,壞了軍方的至高榮譽,冠軍侯啊,多少將領夢寐以求的榮耀。

    太可惜了!

    幾人惋惜一陣,可還得談正事,得穩住劉襄,否則洛陽安寧不了。

    經過商談,最終決定:封劉襄為驃騎大將軍,薊侯,食邑一萬五千戶,假節,賜斧鉞,開府,錄尚書事,兼領六州軍事。

    董卓看了半天擬訂的詔令,嘴裏不斷的嘀咕:「董某把顏面和權力都給你了,你可別找事,待我穩定了局勢,咱們再好好的干一架。他娘的,洛陽這破地方不能長待啊。」

    轉頭對弟弟董旻和長史劉艾說道:「得把皇甫老兒調離長安。」

    說完又想起一事:「給蔡伯喈增加八十個甲士護衛安全,絕不能讓他被害。」

    零點看書網

    「唯。」

    第二天,朝堂之上,皇帝下詔:

    「赦免劉虞,任命為揚州牧。」

    「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

    「徵召名士二十人入朝。」

    「召皇甫嵩回洛陽。」

    「封劉襄為驃騎大將軍……」

    詔令很快就被袁渙帶回,劉襄麾下幾個幕僚傳看一遍,覺得這個詔令有實際權力又不會讓人太過非議,可以接。

    劉襄卻忍不住吐槽:「驃騎將軍就驃騎將軍,大將軍就大將軍,這驃騎大將軍是董胖子發明的新詞吧?朝廷有這個官職嗎?」

    他沒記錯的話,得到兩晉時期,驃騎大將軍才成為正式的官位,漢朝的時候,這算是尊稱嗎?

    沮授笑呵呵的勸道:「主公不必計較官職名稱,有開府之權,便能名正言順的分置官吏;有錄尚書事之權,便能代表皇帝行賞罰事;領六州軍事,我軍便可出師有名。董賊很大方了,其他小心思不必計較過多。」

    劉襄默認了,好處已經撈到,確實不用計較過多。

    安平軍各部和麾下的官吏倒是沒什麼大的變動,他以前沒有開府的權利,但照樣分置官吏,根本就不去表奏,一點都不理會朝廷,一眾屬下也明白他的意思,他們當的是劉襄的官,不是朝廷的。

    這是安平軍的共識,沒人提,心裏都懂。

    以後,他也不會給屬下表奏官職,除非,他不當你是自己人。

    這次詔令,不過是給了個名正言順的官位權職罷了,引不起什麼動蕩,各部該幹嘛還是幹嘛。

    冀州民間的重點變成了改水田、蓋暖房,準備明年春耕插秧,他們選代表去參觀了幽州水田,產量是冀州旱田的一倍,知道這事以後,百姓動力滿滿。

    今年安平軍來了以後,減賦稅、分田地,他們已經嘗到了甜頭,雖然糧食減產,可仍然能吃上飯,這已經讓他們感恩戴德,準備死心塌地的跟着將軍幹了。

    發現還有增產的辦法,-他們覺得好日子正在招手,有幽州做榜樣,冀州百姓沒什麼顧慮,他們羨慕幽州百姓好幾年了。

    現在,咱也能過上好日子了。

    民間喜氣洋洋,充滿希望。

    但軍中其實有很多不滿。

    安平軍的士卒滿眼都是軍功,青州、兗州就在對岸,并州還有西河郡、朔方郡、上郡沒有拿回來,可將軍卻下令止步。

    敵人不怎麼樣啊,肯定能幹翻他們,為啥不讓打了?

    沒軍功拿,不爽!

    為什麼大軍止步不前?

    糧草不夠啊。

    去年的糧食產量減半,今年依然如此,幽州新改的水田,雖然產量比旱田強不少,但因為耕作方式改變,產量並沒有達到預期,還有很多田地來不及改造,今年也得趁著農閑繼續推進改田事宜。

    加上冀州、并州持續了好幾個月的戰爭,消耗了不少的存糧。

    三州之地,九百多萬張嘴,得先餵飽他們,餘下的糧食,只夠在家門口打一打防禦戰。

    出征就得大面積的餓死人,他狠不下那個心,也沒發現千載難逢的戰機。

    留一部分兵力駐守邊界,其餘各軍已經調動到產糧地周邊就食,為的就是節省一點運輸的損耗。

    商隊已經動員起來,儘可能的南下購糧,特別是海商,船隊已經雲集徐州、揚州,那裏受降溫的影響比較小。

    劉襄已經提示治下的商隊,把銅錢盡量花出去,回來的時候只帶物資和黃金。

    鑄幣工坊的新銅錢已經開始向各地運送,各縣署衙旁邊專門建立置換所,一旦準備齊全,平安通寶就要開始置換五銖錢。



    上一頁 ←    → 下一頁

    翻窗做案:老公手下留情都市特種兵之暗影殭屍保鏢鳳囚凰遮天
    贅婿重生影后小軍嫂超級卡牌系統修真歸來在都市玄界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