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家兄朱由校» 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家兄朱由校 - 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字體大小: A+
     
      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

      “萬歲的旨意,諸位也都看到了……”

      三月初七,當畢自嚴的聲音在主敬殿內響起,這也代表著朱由檢的意思傳回了京城。

      為了去南京躲懶的朱由校,毫不猶豫的給他又批了一個月的假期。

      同時,他也讓司禮監寫了聖旨給內閣,而聖旨的內容也和他與朱由檢說的一樣。

      戶部承包南京皇宮外廷修葺的費用,皇帝承擔內廷的修葺費用。

      不過,整個工程由司禮監督辦,內閣和六部只需要出銀子就可以。

      對於這件事情,畢自嚴召集了內閣的大臣們,五位大臣坐在了主敬殿裡,唯獨顧秉謙缺了席位。

      自從顧秉謙生病之後,他就沒有入宮過。

      朱由校也派人去給他看病,並且派的人還是兩兄弟最信任的王肯堂和吳又可。

      然而,顧秉謙這次並不是裝病,而是真的生病了,並且已經連坐起來都很費勁,整個人的體重從一百二十斤,驟降到了不到一百斤。

      因此,在三月初一,朱由校正式批準顧秉謙致仕,並加授其太子太師等各種散階,同時加授其二子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

      第二天,朱由校擢升畢自嚴為內閣首輔,孫承宗任內閣次輔。

      三月初三,時隔一天,中極殿大學士施鳳來請求致仕,朱由校也爽快的批準,並召工部尚書溫體仁、刑部尚書周延儒入閣。

      因此,眼下坐在主敬殿內的官員分別是內閣首輔畢自嚴,內閣次輔孫承宗,文華殿大學士朱燮元,武英殿大學士溫體仁,建極殿大學士周延儒。

      這樣的閣臣配置,不可謂不豪華。

      瞧著下首的四人,畢自嚴也並不覺得會有人敢刁難。

      孫承宗雖然是東林黨人,但東林黨眼下勢弱,根本無力反對這件事情。

      至於溫體仁和周延儒兩人雖然隸屬浙黨和昆黨,但畢竟都是人精,知道眼下時局變了,一味幫助士紳抵抗朝廷就是找死,所以他們基本隻提反對意見。

      除去這三人,剩下的朱燮元雖然是浙黨,但他的脾氣也是出了名的。

      當年朱國祚他們想利用奢安之亂來大量提拔浙黨官員,結果被朱燮元一通臭罵就能看出其脾氣。

      以這群人的性格和脾氣,畢自嚴很難相信他們會執著這件事情。

      所以,當事情說出後而無人回應後,畢自嚴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北方又複大旱,其中以山西、陝西最為重,並且南直隸的江北之地也遭遇旱情,一個半月滴雨未下。”

      “就眼下的局勢來看,恐怕今歲需要蠲免的府縣不下四十,朝廷損失錢糧不下兩千萬石。”

      畢自嚴先是說了朝廷的窘迫,緊接著卻又一改口風說道:
      “雖然如此,但只要情況不擴大,憑借中原之外的四省之地,歲入八千萬石還是沒有問題的。”

      “皇店和各課司那邊,我也曾問過,歲入四千萬兩是有保證的。”

      “因此,二者折色後,不敢說歲入八千萬兩,但七千五百萬兩還是有的。”

      “眼下,京西鐵路已經竣工,京杭鐵路也在年底即將竣工,明年朝廷的支出能省下四百萬兩銀子。”

      “按照今歲的支出來推算明年,即便恩科要選募官員,卻還能結余五百余萬兩左右。”

      “火車通車後,兩京也能靈活運用起來,因此修葺南京皇宮並無不妥。”

      “這次萬歲承諾用內帑修內廷,已經是國之幸事,修建外廷的事情落到六部頭上也倒正常。”

      畢自嚴用“國之幸事”來形容皇帝做出的決定,可見在他們心中,朱由校已經十分節儉了。

      這倒不是朱由校真的節儉,而是對比起經常挪用國庫的嘉靖、萬歷來說,朱由校最少還會用內帑分擔。

      所以,在畢自嚴開口後,倒也沒有哪個大臣敢於反駁。

      畢自嚴見狀,也商量著詢問起了溫體仁:“工部這邊,可有意見?”

      “沒有……由司禮監監工便是。”

      有朱由檢在,溫體仁也不敢貪汙,更不敢讓下面人貪汙。

      修建南京皇宮油水那麽大,萬一下面的人手腳不乾淨而連累他,那他剛進內閣,恐怕下一秒就要被踹出去了。

      不主動做事,不主動擔事,不主動負責……這就是溫體仁的“三不原則”。

      修葺皇宮本來就是費力費神的事情,又得去南京,又得警惕下面的人偷拿偷取,溫體仁才不乾這費力不討好的活計。

      既然司禮監要接手,那就讓他們接手好了。

      這麽想著,溫體仁反而在想等會議事結束後,要去大庖廚吃點什麽了。

      “既然工部無事,那便散了吧。”

      見所有人都無事,畢自嚴搖了搖頭,一時間還有些不太習慣這個不扯皮的內閣。

      也就這樣,朱由檢和朱由校的事情都得到了落實,不過這個落實的代價可不僅僅是內閣和戶部出銀子那麽簡單。

      兩兄弟都想休息,但那位置總得有一個人坐才行。

      至於這個人……

      “累死俺了!”

      “怎麽會這麽熱!”

      幾乎在同一時間,當畢自嚴他們離開主敬殿的時候,人在淮安府縣道的朱慈燃卻吐著舌頭,幾欲昏厥。

      乾旱的天氣和突然上升的氣溫讓人猝不及防,當朱慈燃他們越過黃河與淮河的大河道來到河北後,他們這才發現河北地的許多小河流都已經乾涸。

      水田裡的秧苗都被太陽曬的有些焉了吧唧,必須靠著河道裡的農民不停踩著引水的機械才能把水灌入水渠之中,讓水田得到滋潤。

      路邊的農民踩踏水車,路上的朱慈燃踩踏單車,這一刻他們倒也沒有什麽兩樣。

      唯一不同的或許就是農民只有一個鬥笠遮陰,朱慈燃好歹還有一個棚子。

      不過即便有棚子,但那迎面吹來的熱風還是讓人無比煩躁。

      “張修……這會兒幾度了?!”

      朱慈燃發泄式的喊著坐在後排四夷館官員張修的名字,張修聞言也拿出了放在一邊的溫度計。

      “二十八度……這天氣,直賊娘的,明明往年都只有二十一二度,今年怎麽那麽高!”

      饒是好脾氣的張修也不免罵了一句,而朱慈燃聞言卻吐槽道:

      “這二十八度跟三十度一樣,不是說只是地方小旱情嗎?怎麽是這幅場景?”

      朱慈燃趴在了車把傘,腳還在不停踩踏,十分滑稽的同時,他也看著田裡焉了吧唧的秧苗心痛。

      他不是心疼江南,說到底江南畢竟水網羅密,大旱不至於讓百姓沒吃的,大多也就是糧食減產罷了,他真正心疼的是北方的百姓。

      “也不知道這一場大旱下來,又有多少畝水田要絕收……”

      朱慈燃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同時他也起身靠在自行車的靠椅上,從旁邊的竹筐裡拿出了地圖查看。

      眼下他們已經抵達臨洪鎮了,距離山東的兗州府地界只有不到二百裡了。

      就是不知道山東過幾日會不會有旱情,而且會不會波及很大。

      想到這裡,朱慈燃就不免看了一眼那萬裡無雲的湛藍天空。

      他從沒有這樣討厭過沒有雲的天空,但他也知道,他個人的討厭無法解決不下雨的天氣。

      他看著沿路不斷踩水車的百姓,最後只能搖頭道:

      “再這麽乾旱下去,恐怕南直隸的百姓又得遭遇一邊遷移了。”

      盡管話這麽說,但朱慈燃也知道,以南直隸和浙江、江西三地的情況,遷移才是最好的出路。

      哪怕當地的百姓已經適應了給人打工,當佃戶的日子,但這樣的日子只能維持溫飽和日常的花銷,想要致富是不可能的。

      百姓沒有存銀,若是江南經濟一直好下去那還可以,可江南的經濟說直白些就是靠紡織業在支撐,一旦大旱來臨,桑樹旱死,那引發的可不僅僅是幾萬、幾十萬人的失業。

      當數百萬人失業,並且還沒有存銀來抗災,那朝廷就得為江南的畸形經濟付出代價。

      “江南禦馬監的紡織場有多少家了?有多少工人?”

      朱慈燃吭哧吭哧騎著車,詢問了一嘴劉順,不過這個問題劉順也回答不了,他努力回想過後才回答道:
      “天啟十五年的時候,好像就已經有二百余家,五十幾萬工人了。”

      “這麽多?”聽到皇店的紡織場居然養活了五十幾萬人,朱慈燃有些驚訝的回頭,劉順也借機解釋道:
      “本來以國朝的情況,在不影響百姓男耕女織的情況,應該只能募工二十幾萬才對,不過小西洋那邊多了幾千萬人,加上海外的百姓也需要白布,所以募工便多了。”

      “紡織場的工價倒是一直固定,每日二十文,十日一結,辰做酉歸(7點-17點)。”

      劉順解釋了一下紡織場的待遇和工作時間,朱慈燃聞言也好奇道:“休息呢?沒有休沐嗎?”

      “這……”聽到這話,劉順有些尷尬道:
      “殿下,朝廷要養的工人可太多了,各個工廠加起來,不少余四百萬人,若是讓他們像官員一樣沐休,那朝廷每年得多拿出四五百萬兩銀子來發工錢。”

      “他們拿了四五百萬兩,那朝廷就少了四五百萬兩,幾條鐵路就得停工。”

      劉順道出大明財政窘迫的事實,朱慈燃這時也才反應過來。

      說到底,皇店各地工廠開出的條件都是優於當地的,在眼下這個時代,百姓打工想帶薪沐休就是癡人說夢。

      大明之所以日結工錢流行,原因就在於百姓想休息只能少乾一天,帶薪休假是這個時代生產力無法做到的一個福利。

      能享受這個福利的,只有大明那二百多萬兵馬、官員、衙役。

      因此在了解了情況後,朱慈燃也不再詢問了,他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在回京之後,好好補習一下關於經濟方面的知識,尤其是他叔父編撰的《經濟學》。

      也在他看到東南大旱的同時,遠在河西的朱由檢也收到了各地旱情加重的消息。

      他從嘉峪關退回到了肅州城休息,消息送來的時候,他正準備帶著四小只出去騎馬。

      不過,當奏疏內容被他所看到的時候,他的腦子立馬就飛速運轉了起來。

      “殿下,孫經略已經前往西安籌備平抑糧價的事情了。”

      當朱由檢看著手中寫滿各地旱情的奏疏時,穿著一身圓領袍的滿桂也正好從府外走進來,剛好撞見了在看奏疏的朱由檢。

      他將自己剛剛得到的消息告訴了朱由檢,朱由檢聞言也合上奏疏抬頭道:

      “如果旱情真的如此,那北方的糧價肯定是要平抑的。”

      “很嚴重嗎?”滿桂只能掌握西北的情報,所以他好奇其它地方的旱情情況。

      對此,朱由檢伸出手揉了揉眉心,歎氣道:

      “山東、山西、陝西、北直隸、河南、南直隸……還有廣東……”

      “這幾個地方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旱情,好在朝廷提早對各地進行囤糧,想必糧價不會如天啟十四年般誇張。”

      這麽說著,朱由檢也對旁邊的陸元高吩咐道:
      “告訴孫傳庭,再回奏萬歲,就說北方可放出三千萬石平抑糧,南直隸可以放出一千萬石平抑糧。”

      “是!”陸元高作揖應下,緊隨其後去一旁安排錦衣衛呈送消息。

      朱由檢則是走到了滿桂面前,他沒有說話,而是看著滿桂,感到十分滿意。

      相比較黃龍,朱由檢對滿桂和孫應元總是滿意的。

      他們二人雖然有子嗣,並且也位高權重,但卻沒有利用職務之便來讓子嗣升官發財,而是讓他們在順天學府好好學習。

      不難看出,他們二人是把重心放在齊國的,所以不願自家子嗣過多牽扯大明的軍政要務。

      “家中幾個孩子眼下學習的如何?”

      朱由檢和滿桂嘮起了家常,滿桂聞言則是憨厚笑道:“就那樣,文不成武不就。”

      他這話倒不是虛言,他有四個孩子,但在官學、府學的成績都不是很好,性格也比較“軟弱”,讓他恨鐵不成鋼。

      不過滿桂跟了朱由檢這麽多年,別的什麽沒學到,怎麽保命倒是學了有一手。

      在他看來、以他眼下的地位,再往上升肯定是升不了了,頂多就是封爵罷了。

      既然拿到了爵位,那就沒有必要讓子孫執掌權柄,只要在朝中有一定地位就足夠。

      中庸才能活得長久,爭強鬥狠只會身消道死。

      “爹!”

      在朱由檢和滿桂閑聊的時候,換了一身衣裳的朱慈烺等四小隻跑了出來,紛紛抱住了朱由檢的大腿。

      兩條大腿被四個小孩抱著,朱由檢有些哭笑不得。

      滿桂見狀也識趣的作揖:“府上還有一些軍務未曾處理,末將先告退了。”

      “嗯……”朱由檢好不容易休息,也不太想聊太多軍政方面的事情,因此他看著滿桂離去,之後帶著四小隻騎馬前往了肅州城北部不遠處的草原遊玩。

      每天保持一定運動,這是朱由檢的習慣,同時也是為數不多能和四小隻玩鬧的時候。

      不過話說回來,爹帶兒子,不死就行,因此朱由檢很是大膽的帶他們去騎馬、游泳,射箭,踢蹴鞠,打馬球。

      四小隻一隊,朱由檢和陸元高一隊。

      他們四小隻騎著四匹矮馬,朱由檢和陸元高雖然也騎馬,但總是閑庭散步式的玩耍,沒想贏。

      如此玩了一天,等他們回肅州城的時候,代表宵禁的暮鼓已經敲響。

      隨著時間推移,工業化不斷進展,朱由檢也能適當休息和放松了。

      不過唯一難為的,恐怕就是在紫禁城裡處理政務的朱由校了……

      “一百四十九斤(89kg),瘦了這麽多?”

      黃昏下的坤寧宮裡,當張嫣看到朱由校的體重瘦了那麽多斤,不免有些心疼的抬頭。

      果然,她這十二日未見的丈夫肉眼可見的小了一圈。

      “萬歲沒有好好吃飯嗎?”

      張嫣心疼的詢問,朱由校卻摸了摸自己的短須:“飯一直有吃,就是有的時候睡不夠,吃得少,人自然也就瘦下來了。”

      說罷,他拍了拍自己依舊很大的肚子說道:

      “我算是知道弟弟為什麽胖不起來了,常年這麽處理政務,能胖起來也倒奇怪。”

      “萬歲,臣還得為您診脈……”

      朱由校感歎之余,旁邊記錄了朱由校體重的王肯堂也作揖說起了正事。

      “嗯……”聞言的朱由校坐在了椅子上,把手放在了診脈的綢包上。

      八十五歲的王肯堂發須烏黑,見朱由校坐好,他也坐下為朱由校診了診脈。

      在他診脈的時候,太醫院的陳實功也到了坤寧宮,他是負責來給朱由校檢查身體骨骼,順帶正骨的。

      在他進來後不久,王肯堂笑著把手撤開,對朱由校道喜道:

      “萬歲這兩個月來瘦了十二斤,脈搏也強健了不少,沒有之前那麽起伏不定了。”

      “那倒是件好事,沒有白吃那麽久的藥膳。”朱由校收回了手,臉上和善的笑著。

      王肯堂聞言也點了點頭:“再保持兩個月,萬歲應該能瘦到一百三十斤左右,屆時應該就身體強健,不易生病了。”

      說罷,王肯堂站了起來,而陳實功也走上前來。

      魏忠賢他們讓人推來了正骨用的車子,供朱由校躺好後,為他這段時間疲憊的身體正骨放松。

      全部做完這一切後,朱由校也感覺神清氣爽,在殿內稍微活動了一下身體。

      王肯堂和陳實功見朱由校沒事,他們也就作揖退下,在淨軍的護送下出了乾清宮。

      在他們走後,張嫣也命人傳膳,很快四菜一湯便擺在了桌上。

      這其中除了一道藥膳雞外,剩下的便是朱由校最愛的海鮮亂燉和火燒羊蹄,以及張嫣喜歡吃的一些素菜。

      看著這一桌子菜,朱由校不免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對張嫣感歎道:

      “我當年剛即位時,還能每餐吃上八九個菜,有的時候能有十幾個。”

      “眼下大明國富民強,我反而只能吃四五個菜了。”

      朱由校感歎了一下自己生活的變化,張嫣聞言也只能勸解道:“吃少些也好,每頓飯吃的品類太多,有的時候也會生膩。”

      “這倒也是……”朱由校頷首表示認可,同時也對張嫣說道:
      “算起來時間,燃哥兒也該進入山東地界了,等他回來,也該為他選妃了。”

      “嗯……”張嫣也很關心自己這個親子的婚配問題,因此借機說道:

      “歲末選妃如何?先選三百人。”

      “差不多吧。”朱由校倒是沒太干涉朱慈燃的婚事,反倒是問起了朱慈焴和朱慈炅的事情:
      “這焴哥兒、炅哥兒近來學的怎麽樣?”

      “五叔叔推薦他們學的課程通俗易懂,這兩個孩子學得不錯,就是按照他們的年紀,恐怕學完出來,群臣就要催促著就藩了。”

      張嫣很擔心朱慈焴和朱慈炅,雖然這兩人不是她親生的,但畢竟是她看著長大的。

      一想到他們要就藩,張嫣心裡就有些慌張。

      “嗯……近來范貴妃和我說過這件事。”朱由校一邊吃一邊說道:
      “我倒是覺得,有弟弟這個前提在,他們可以不著急就藩,可以跟在弟弟左右,學習兩年。”

      “臣妾也是這樣的想法。”張嫣松了一口氣,她最怕朱由校把這倆孩子直接送出去。

      畢竟按照新朝的新政,大明本土是不準許藩王就藩的,因此朱慈焴和朱慈炅要是真的就藩,估計不是利未亞就是河中地區。

      這麽遠的地方,兩人又這麽小,張嫣不擔心才奇怪。

      讓他們跟著朱由檢學習反倒極好,不僅能學到東西,日後就藩也能選到兩個比較好的地方。

      “對了萬歲,李賢妃和張惠妃都害喜了。”

      解決完了朱慈焴和朱慈炅的事情後,張嫣想起了內廷的喜事,因此和朱由校匯報了一下。

      倒是朱由校聽後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這次是兒子還是女兒……”

      “……”聽到朱由校這話,張嫣也是哭笑不得。

      按道理來說,朱由校常年往返后宮,理應子嗣眾多才對。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他這輩子天生只有三個兒子的命,辛勤耕耘那麽多年,得到的卻是六個女兒。

      相比較隔壁七年就誕下六子四女的朱由檢,這邊三子六女的朱由校感覺很沒面子。

      朱由校看了看張嫣俏麗的面容,一時間有些心癢癢,不過當他一想到養心殿還沒處理完的那兩百多份奏疏,他頓時就沒了興致。

      望著碗裡的藥膳,朱由校興致缺缺,甚至不由聯想:

      “也不知道弟弟是怎麽每日處理那麽多奏疏,還能生下那麽多孩子的。”

       七點才回來,更的有些晚了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嬌妻高高在上狂探一遇成婚:撿個總裁當老大神別分心網遊之全球在線
    都市血狼大主宰修真界敗類總裁的私有寶貝神話版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