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家兄朱由校» 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家兄朱由校 - 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字體大小: A+
     
      “燃兒,小心點!”

      “噢!我知道……”

      “嗤!”

      “劈裡啪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北京皇宮乾清宮門口,當朱慈燃在宮門口點燃鞭炮,伴隨著劈裡啪啦的聲音,這小子連滾帶爬的跑回了朱由校身邊,看著四周人一頓樂呵。

      鍾鼓聲在鞭炮聲響起的一瞬間跟隨響起,緊接著整個北京城都響起了鞭炮聲。

      在接下來的一個時辰裡,整個京城不停的有著鞭炮聲作響,而這也預示著天啟十年的過去,天啟十一年的到來。

      整個乾清宮都熱鬧了起來,朱由校帶著他最喜歡的幾個妃嬪,還有朱慈燃等六兄妹,外加上朱由檢和袁禧,合計十六人開始了代表團圓的家宴。

      還是朱由校親手打造的那張巨大圓桌,十六人分坐上面,朱由檢旁邊坐著袁禧嬪和朱由校,朱由校旁邊則是張嫣。

      家宴還沒開始,眾人剛剛坐下,朱慈燃這小子就麻溜的跑到了朱由檢旁邊,虎頭虎腦的詢問:“王叔,李定國呢?”

      “他回家過年了,今年你是見不到他了。”

      坐在位置上的朱由檢搖了搖頭,臉上帶著笑意,想起了李定國一放假就背著書包騎馬跑回了燕山縣的畫面。

      估計是被朱慈燃纏得夠嗆,連飯都沒吃就跑了。

      也得虧他跑得及時,因為他走後沒過兩個時辰,朱慈燃就騎著自行車來找他了。

      當時朱由檢都不知道李定國已經騎馬跑路,還告訴朱慈燃興許他出去了。

      直到晚膳的時候,楊如是才告訴他,李定國已經跑路回家了。

      這不,前日的事情,今日正旦又被朱慈燃提起。

      “回家了?回陝西了嗎?”

      朱慈燃把李定國底細摸得明明白白的,然而朱由檢搖了搖頭:“去燕山縣去了。”

      “爹!我們去燕山縣避暑好不好?!”

      一聽到自家王叔的話,朱慈燃立馬跑向了朱由校,但不知朱由校小聲說了他些什麽,總之他點了點頭後卻是不鬧了。

      倒是朱由校說完後抬頭看向朱由檢:“弟弟今年三月還有空去避暑嗎?”

      “怕是時間不夠了,臣弟大概三月就要帶驍騎衛前往泰寧城,隨後統籌各部輜重,準備六月開伐建虜了。”

      “雖說這一仗不難打,但奴兒乾之地廣袤,從泰寧、亦東河城前往建虜後方的斡朵倫城,都有近兩千裡路程。”

      “算下來,若是不能在九月前滅虜,那恐怕還需要僵持到開春去。”

      朱由檢搖了搖頭,回絕了自家哥哥的話,並且說出了戰爭大概什麽時候結束的時間。

      滅建虜這一戰,朱由檢沒有什麽擔心的,唯一擔心的就是天氣問題。

      眼下雖然沒有達到明末小冰河的巔峰期,但實際上全球氣溫已經下降了一度到兩度之間。

      這個溫度變化,或許很多人沒有概念,如果真的要扯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後世零八年的雪災。

      當時的雪災,朱由檢是經歷過的,即便事情發生在現代,卻依舊造成了上百人死亡,一百六十六萬人緊急轉移。

      這樣嚴峻的極端天氣,這麽大的自然災害,結果一共就影響了0.3攝氏度。

      那一場雪災最遠波及廣東,而朱由檢現在面對的小冰期,實際上已經開始發威了,關外的冬季氣候會比後世的冬季氣候更加嚴峻。

      “三日前瓊州府受了雪災,雪厚尺許,儋、萬、崖三州十縣絕收,三十余萬人受災。”

      “另外,淮安、揚州、徐州、濟寧數地遭遇大雨,水漫堤壩,淹沒民居三萬余處、受災二十六萬余人,百余萬畝田稼絕收積泥。”

      “這數府之地向戶部請求免去夏稅,我認為這是可以的。”

      朱由檢平淡著訴說著新春前,大明百姓遭遇的一些災情,其中瓊州府的暴雪可以說讓朱由校都覺得驚詫:

      “瓊州都下雪了?”

      “嗯,這還是國朝這麽多年來,瓊州第一次遭遇暴雪。”朱由檢回應著,而朱由校聞言也擺手道:

      “受了災便全年蠲免吧,也別分夏稅和秋稅了。”

      “是……”朱由檢應下,似乎早就知道朱由校會這麽安排。

      也在他們兄弟二人安置了幾十萬災民的時候,家宴的菜肴也開始一盤盤的傳了上來。

      伴隨著朱由校舉起酒杯示意家宴開始,眾人也紛紛拿起了筷子準備用膳。

      幾乎是同一時間,在他們用膳的時候,狂奔三日的李定國也抵達了家裡,趕上了新年的第一頓飯。

      “吃慢點吃慢點……”

      “你這麽著急作甚?可以慢點回來的。”

      燕山縣下的熟悉小山村中,隨著李張氏心疼的聲音響起,坐在土牆院內吃飯的李大壽夫妻倆人正看著大口吃飯的李定國,臉上止不住的笑意。

      簡陋的院裡,只有一間主屋和兩間偏房,外加後院的牛棚和柴房。

      前院的地板是夯實的泥土地,李家三口人坐在木桌前,桌上擺放著一碗雞肉,一盤炒豬肉,以及一盆水盆羊肉和三個素菜。

      三人六菜,這便是李家過年的配置,雖說比不了此刻同樣在吃團圓飯的朱由檢等人,但小家小戶和鄉野味道不是宮裡可以嘗到的。

      四周的空氣彌漫著點點硫磺味,配合著香氣撲鼻的飯菜,讓李定國吃得更香了。

      不過他也不全是吃,這次回家他也是有任務的。

      吃著吃著他抬頭說道:“爹、娘,殿下讓我留級一年。”

      “留級?什麽意思?”李張氏和李大壽愣了愣,聽不懂這話。

      “就是休息一年,明年再讀書。”李定國一邊扒飯一邊咽下解釋道:

      “殿下想讓我隨他去泰寧府,讓我看一看打仗是怎麽打的。”

      “那太危險了,就不能商量著不去?”李張氏一聽到十一歲的兒子要上戰場,立馬就著急了起來。

      “殿下讓乾的事情,哪有商量的道理?”李大壽也愁苦著臉。

      “呵呵……”瞧著自家爹娘的模樣,李定國沒良心的笑道:
      “你們放心好了,跟在殿下身邊不危險的,殿下也就是在中軍指揮一下而已,我過去長長見識。”

      “漲什麽見識啊……當個丘八有什麽用,娘想讓你做文曲星,做狀元郎。”

      李張氏打斷了李定國的話,並且話裡話外埋怨著朱由檢,瞧不上武將和士卒。

      李定國聽到了,也沒有反駁自家娘親,因為這種話他聽很多人說過。

      他也問過朱由檢,而朱由檢給他的回答是“將士被百姓瞧不上是朝廷的問題,與將士無關”。

      這句話李定國覺得很有道理,畢竟在他懂事的這六年來,他並沒有見過曾經的明軍是什麽模樣。

      他所見到的,是經過朱由檢革新的新一代明軍,他們有俸祿有餉銀,有軍紀約束。

      只可惜,雖然朱由檢一直在提高普通士卒的名聲,但大部分大明百姓依舊覺得當兵就是“丘八”,沒有讀書人高貴。

      “年前我就聽說府道上有軍隊在走動,這一仗打完,估計能安穩一段時間了吧?”

      李大壽畢竟是男人,對時局還是比較好奇的,至於李定國則是點了點頭:
      “等建虜滅了,爹你們準備點錢糧,到時候村裡應該會有不少人會遷移去奴兒乾。”

      “奴兒乾?那地方去了幹嘛?”李大壽來燕山這麽多年,也差不多知道奴兒乾和遼東的環境有多惡劣了。

      反正換做是他,他是不可能去奴兒乾的。

      “殿下到時候會按人頭髮耕牛,只要遷移去奴兒乾,都會發上一百畝的人頭田。”

      李定國解釋著,而人頭田就是按照人頭開墾田地的上限。

      諸如李大壽他們一家三口在這燕山,實際上全家的上限是六十畝,除非出生新的孩子,不然就是一個人二十畝的上限。

      之所以這麽規定,是為了防止有些地方人口過多,導致人多地少。

      他們這村的人頭田基本快分完了,而李定國回來後又看到不少人家生了孩子。

      按照他的猜想,東山村在第三次北伐結束後,應該會有不少人家搬走。

      “一百畝?那我們家這種,能開三百畝地?這種得過來?”

      李大壽不敢相信每個人種一百畝地,因為這超過了他的認知。

      在有耕牛的情況下,一個人頂多就能種十畝到三十畝罷了。

      一個人種一百畝,這讓李大壽和李張氏都差點咬到了舌頭。

      “總之朝廷弄出了一種可以讓人輕松種地的東西,去的人也只有拔草這點活比較累人了。”

      李定國不好說的太明顯,只能這麽說。

      不過他這麽說,倒是讓李大壽心動道:“那我們家是不是也得……”

      “我們家就不用了,你們要是去了奴兒乾,我去找你們也麻煩。”李定國連忙打斷了自家父親的想法,並拍著胸口道:
      “一百畝地算什麽,日後我做了將軍,給你們買一萬畝地。”

      “一萬畝地,那得請佃戶幫忙打理咯?”李張氏笑著打趣李定國,顯然不信他的話。

      對於他們來說,一百畝地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人物了,雖說李定國跟著齊王殿下,但也不可能弄出一萬畝地來種,這便是他們的想法。

      李定國感覺被小瞧了,但他也只是笑笑,並沒有反駁,而是詢問道:
      “爹娘,去年貪官被殺之後,後面來的官好些沒?”

      “唉……”一聽到官員的事情,李大壽搖了搖頭:
      “好什麽啊,聽隔壁幾個村子的人說,後面來的人更過分,他們的鬥能裝進去一鬥二的糧,比之前的那幾個村官還黑。”

      說著,李大壽不免僥幸道:“幸好我們村的那兩個村官沒被論罪,他們基本沒多收村裡的糧食。”

      “沒收村裡的……”李定國有些尷尬,因為他清楚,村官沒收村裡的糧食,那大多就是收了朝廷的糧食。

      他本來以為,把貪官汙吏殺了,換一批上來就能乾淨,卻不想來的人還不如之前的那幾個村官。

      治理地方這事情,他想的太簡單了。

      “等我回去問問殿下。”李定國沒有再自作主張,而是準備回去問問朱由檢。

      “除了村官,村裡還有什麽不公平的事情嗎?”

      李定國想多知道一些村裡的事情,了解百姓的困難,因為這是他在官學裡學到的知識。

      “不公平?”李大壽不太懂自家兒子的話,畢竟他和絕大部分村民都是一樣的,基本不關心村裡的事情,隻關心自家的田地。

      在他看來,村裡不公平的事情,估計就是前天張家扒了一半田埂,被田家十幾個人堵著捶了一頓,然後張家又帶人錘了田家一頓。

      這不,大過年的,兩家人都是帶著傷過的。

      “沒什麽事情了。”向了半天,李大壽只能憋出了這句話,倒是李張氏拍了一下他:“你忘記鄉道的事情了?”

      “噢對對對!”李大壽被自家媳婦提醒後,立馬想到了鄉道的事情,於是說道:

      “這鄉上和鎮裡,給我們發的工錢有問題,有些村民做工做到一半,家裡有事情要走,他們說不算工錢。”

      “但我那天去工地看了,他們明明就把人算上了,不過他們說不算的那天,他們用朱筆記著,其他都是墨筆。”

      “我去鎮上,有些衙役說,朱筆的就是冒領。”

      “……”聽到自家父親的話,李定國不敢相信下面的人還能這麽做。

      “他們敢這麽做?”李定國驚詫。

      “有甚不敢的……”李大壽倒是見慣不慣的說道:
      “以前家裡還在延安的時候,那府上和縣上的人叫去幹活,咱們家交了徭役的糧食,結果還不是被叫去服了徭役。”

      “你娘生你的那天,我還在延安城外修橋,等你娘生完你過了三天,才被放回家的。”

      “後來我去問,根本就不是徭役,朝廷給了工錢,上面的狗官沒給我們,用了徭役做借口罷了。”

      “現在是風氣好了,殿下和萬歲仁德,免了徭役,那群狗官才沒有借口讓我們去服徭役的,不然這府縣道的工錢,我們一個子都拿不到。”

      “都察院的人不管管嗎?”李定國還是太年輕,居然寄希望於都察院。

      “啥時候?以前?還是現在?”李大壽跟不上兒子跳脫的思維。

      “現在和以前有什麽區別?”李定國想了解一下以前的大明和現在的大明。

      “區別就是以前的巡查禦史來村裡,村裡需要村民自己掏出雞鴨鵝招待,現在就是村裡自己招待。”

      “所以村裡的村官貪點錢就貪點好了,我們也不會揭發他們。”

      “至於巡查禦史,以前的巡查禦史吃完了就走,走之前還得要點銀錢。”

      “當時每戶按照人頭出錢,一個人十文,說是給巡查禦史的路費。”

      “我們這群泥腿子根本見不到他們的面,他們什麽時候來的我們都不知道,只有村正叫每家每戶湊錢和準備雞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們來了。”

      說到這裡,李大壽不免唏噓道:“現在是情況好多了,那巡查禦史來的時候還會騎著馬,穿著官袍繞著村子走一圈。”

      “那能上去告狀嗎?”李定國覺得有些不太真實,這和他在王府,官學裡聽到的“廉潔”都察院有所不同。

      “那有人告也有人不告,告的人都是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或者一些巡查禦史管不了的大事。”

      “還有的是告隔壁村的事情,反正不會告自己村的事情。”

      “這還算好了,那巡查禦史還會聽我們說說話,算作以前,我們連面都看不到,有些人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就是村正。”

      李大壽一邊吃飯一邊說,李張氏見兩父子說的起興,也不免插一句嘴道:
      “前些年,陝西民變的那個事情,不是殺了好多官嗎?”

      “嗯……”李定國點了點頭,陝西民變的事情他當然有印象,盡管他當時還小。

      “當時來村裡來了一個監察禦史,那可是比巡查禦史還大兩品的官,聽說是……”

      李張氏頓了頓,一時間想不起來,而李大壽開口道:“正七品。”

      “對!正七品的官!”李張氏激動說道:“當時村裡好多其它地方遷移來的人還說這輩子沒見過這麽大的官。”

      “那監察禦史當時還說,誰敢壓榨我們,強收稅賦,讓我們告訴他們,我們問他怎麽告訴,他就說讓我們告訴村官。”

      “你說說,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嘛?還不如告訴我家定國管用。”

      一想到自家兒子去年開口就讓好幾個村的貪官人頭落地,李張氏心裡就一頓驕傲。

      只是她這話說的,讓李定國有些尷尬。

      讓村民找村官去舉報貪官汙吏,這不就是讓村民直接跑到貪官汙吏面前說要舉報對方麽……

      “他沒說別的辦法麽……”李定國覺得尷尬,所以想問問一些好的方面。

      “說了。”李大壽點了點頭,卻吐了口口水道:

      “他讓我們頭頂《大明律》去縣裡,都察院的衙門裡報案。”

      “不過那時候風聲緊,前面一任的兩個狗官都讓我們不許走出村五裡,還抽了一些男丁,免了他們幾鬥米的田賦,讓他們巡村。”

      “如果誰偷跑去縣裡報案,抓到就打個半死。”

      “那那兩個狗官呢?”李定國沒想到自家父母都能遇到這種貪官。

      “被禦馬監的人有一次送禮給我們的時候發現了,後面拉到燕山縣的菜市口砍頭了嘛。”

      說到這裡,李大壽有些得意,李定國卻十分窘迫。

      他雖然想知道一些村裡的事情,也想知道村裡人的需求,但他不想聽到全篇都是朝廷負面的話啊……

      為此,他只能努力找補,但不等他開口,李張氏卻笑道:

      “那兩個狗官死的時候,村裡的人可高興了,家家戶戶湊了一些錢,買了鞭炮在村口放了三天,你爹還讓人殺了家裡的一頭豬。”

      “嘿……”聽到李張氏的話,李大壽也不免有些不好意思的乾笑了一下。

      只是他們這話讓李定國好奇:“之前延安那個貪官縣令和知府被抓的時候,村裡也這樣高興?”

      “那沒有。”李張氏否認道:“延安的知府和知縣被殺的時候,村裡幾個延安老家的人就聊了聊,感覺和我們沒什麽關系。”

      “為什麽沒關系?他也貪了我們好多銀子啊?”李定國很不解,但李張氏也不解道:

      “是這麽說,只是想了想,感覺還是那兩個村官比較欺負我們,那個知縣和知府,雖然告示說的是他們欺負我們,貪了多少銀子,但就是感覺和我們沒太大關系。”

      “那些狗官,村裡人都沒見過,都沒見過,能怎麽恨他們?還不是罵一句狗官就完事了。”

      “可那兩個村官乾的事情,可都是當著我們的面欺負的,你說村裡的人能不恨他們嗎?”

      李張氏喋喋不休的說著村官乾的壞事,仿佛在他們眼裡,貪汙幾萬兩銀子的知府和知縣是普通人,反而是貪汙了幾十兩銀子的村官是十惡不赦的惡人。

      這一切說白了,就是對於李張氏和李大壽這樣的百姓來說,直接剝削他們的人是村官,而非知縣和知府,因此他們覺得沒有什麽。

      這就好像縣城裡的百姓,大多都是大罵知縣是狗官,根本不會去罵府台。

      雖然他們都知道,這些人貪腐之後還要上下打點,上面的官員也會受利,但他們沒見過那些高官,便很難對他們產生對村官、知縣的憎恨。

      高官貪腐了李大壽他們的銀子,但李大壽和高官相互沒見過,他們只有利益被侵佔的關系。

      可村官,他不僅和李大壽他們見過面,還口頭、言語、行為上來展示著他是怎麽剝削李大壽這群村民的,所以在李大壽他們看來,村官比高官更該死。

      “說這些都沒用了,算起來咱們村的村官也就任兩年了,就是不知道他們走了之後,後面來的村官會不會還這麽“廉潔”了。”

      李大壽的一句話,把李定國拉回了現實,而他也不再詢問自家父母村裡的事情,只是埋著頭,一個勁的吃飯。

      或許今天他所接收的信息,已經讓他震驚到麻木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無敵踩人系統步天綱火影之主神系統艾維亞的霸道公主劍道之王
    婚權獨占:席少的名媛新最強裝逼打臉系統絕對一番穿越未來之男人不好當重生之摳腳大漢變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