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混在洪武當鹹魚» 第265章 皇爺爺,我愛死你啦!(依舊1萬1)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混在洪武當鹹魚 - 第265章 皇爺爺,我愛死你啦!(依舊1萬1)字體大小: A+
     

    第265章皇爺爺,我愛死你啦!(依舊1萬1)

    老朱在暗自感慨過一番后,直接命人交給邊上的六部九卿官員。

    眾人離著老朱的龍椅較遠,並未聽到兩人之間的對話,加上某個糟老頭刻意將大孫單獨謄寫便箋扣下,沒拿給下邊的一眾文官。

    因此當眾人看到朱允熥的兩份奏摺上沒有一句批語之時,心中的歡喜可想而知。

    很多人在心裏不屑地想到,就這還是老皇帝親自指點的皇孫?

    也不過爾爾嘛!

    六部九卿都是飽學之士,瀏覽奏章的速度很快的,不論是朱允炆還是朱允熥,所批閱的奏摺都是各地呈報的請求鎮災的摺子,只是兩人所選取的地點不同。

    朱允炆特意選了兩個應天府附近的,一處是鎮江上報夏季江水決堤,淹毀農田無數。另一處是松江府奏報颱風過境,毀壞民屋數百間,請求朝廷撥款鎮災云云。

    朱允炆也不負眾望,每個奏疏上都批示戶部撥款鎮災,並減免兩地秋稅和明年的夏稅之類。

    眾人在看過兩人批閱的奏疏后,互相交換下眼神,心裏立馬有數了。

    只是當他們跟工部尚書秦逵、戶部尚書陳宗禮對視之時,總會飛速地將眼神挪開,彷彿看兩人一眼都會髒了自己似的。

    陳宗禮埋怨的看了眼秦逵,秦逵無奈的聳聳肩。

    事實上,秦逵也挺失望的。在他想來,以朱允熥管理兵器局作坊的能力來說,區區兩份報災的摺子,應該難不倒這位「好聖孫」啊。

    然而,現實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把他的老臉都給打腫了。

    四份奏摺很快就傳到楊新爐、高明、秦亨伯三人手上。

    三人草草看過朱允炆批閱的奏摺后,哪怕帶着挑剔的心裏,也不得不贊一聲好文采,好書法,尤其是對鎮災的處置,稱得上是仁義君子。

    可當他們看到朱允熥的兩份空白奏疏后,一個個頓時面面相覷起來。

    這不應該呀?

    三皇孫跟他們三人也學了一段時間了,就算他第一次見到此等鎮災的奏摺,也應該知道怎麼批吧?

    朱棡見三人看完,主動上前將四份奏摺拿走,先是扔給湯和兩份,隨即自己拿兩份翻看。

    然而,他這邊剛打開奏摺,還沒看上幾眼呢,就感覺有人拽他的袖子。

    「信國公有事?」

    「老夫看完了,麻煩你再給一份!」

    朱棡聽到這話大吃一驚,沒想到大字都不識一筐的大老粗,看奏摺的速度竟然這般快?

    朱棡將另一份遞給湯和,自己則繼續看朱允炆的批語。

    以他皇子的眼光來看,這批語也算是中規中矩吧。如果讓太子大哥和父皇來批示,也就是這般處置。

    然而,當他打開另外兩份的時候,他終於知道湯和為啥看得那麼快了。

    搞了半天,另外兩份奏摺上根本沒有一個字的批語啊!

    朱棡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直至確定上邊確實沒寫批語,這才氣哼哼地將奏摺扔到湯和大腿上。

    老朱見眾人都穿越了一遍,這才不懷好意的開口。

    「諸位都看過兩位皇孫批示的奏章了吧?」

    「現在就請諸位評判一番,兩位皇孫批閱的奏摺孰優孰劣!」

    眾人聽到這話,無不看向站在最左邊的吏部尚書詹微。

    原則上說,吏部尚書乃是有着天官之稱的六部之首。

    只是詹微是個老滑頭,從來不願意出頭。僅有的一次出頭,還是陪太子審問犯人的時候處置過重,跟太子犯了幾句口角。

    因此,坊間總有一些不好的議論,說太子仁慈見不得重刑,詹微為了討好老皇帝,故意對犯人施以嚴懲,把太子給氣病了……

    甚至還傳出太子重病期間大喊,殺我者詹微也,並囑咐一旁侍候的朱允炆,讓他將來繼位替自己報仇。

    雖說這些都是空穴來風,但無風不起浪,必定是宮裏有什麼人對他不滿,這才傳出如此多的風言風語。

    詹微在這種風言風語下,真正做到了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尤其是對於立儲之事,哪怕滿朝文武都說朱允炆賢明孝順,他也不跟這個風,每天總是人前笑哈哈,人後想退路。

    詹微感受到眾人的目光,本能地就想退一步。但乾清宮太小,他們站得又太靠後,再退就得踩後邊人的靴子了,他這才硬著頭皮胡謅一番。

    「陛下,微臣認為二皇孫批閱的奏摺最好。」

    眾人聽到這話無不心中一喜,暗暗想着詹微這個老狐狸總算是明確表態了。

    然而,眾人臉上的喜悅還沒散掉,就聽到詹微再次開口。

    「但是,微臣覺得三皇孫的處置最為妥當。」

    「奏疏雖小,但卻關乎天下興衰,百姓禍福。三皇孫雖未置一詞,但卻體現了他謹小慎微,對待國事慎之再慎的胸懷。」

    「三皇孫如此年紀,就知道謹慎國事,不逞強,不鬥氣,實乃再賢明不過,當得起陛下的一聲好聖孫稱讚!」

    詹微這番話一出口,整個乾清宮就跟炸了鍋似的。有一些官員當場就對其破口大罵,說他是阿諛奉承的小人,逮到個縫隙就能拍上一番馬屁。

    楊新爐等人聽到這話倒是眼前一亮,他們剛剛正糾結不知道該如何幫三皇孫往回圓呢。現在見到詹微另闢蹊徑,從治國謹慎的角度來洗地,心裏真就跟三伏天吃冰一般舒爽。

    朱棡聞言也是心裏一震,再次拿起大侄子批閱的兩份空白奏章看一遍,心裏不禁疑惑起來,自家那隻知道寫艷情話本和抓蛤蟆的大侄子,批閱奏章的時候真能想到這麼多?

    只有老朱聽得滿心歡喜,感覺詹微這人眼光不錯,一下就說到點子上了。

    要知道,他是親口聽到大孫說過類似的話,並且看到大孫在紙上單獨列出條陳的,這才知道大孫心中所想。

    然而,詹微只是憑藉兩份空白的奏疏,就能想到這一層,這份機智和機敏,當得起天官兩個字。

    「陛下,詹微顛倒黑白,胡說八道,不配當吏部尚書,請陛下革去此人職務,流放雲南……」

    「陛下,詹微身為吏部尚書,不思忠君報國,只知阿諛奉承,實在是愧對陛下隆恩,請陛下誅殺此僚……」

    老朱聽到這兩人的話點了點頭,暗暗將兩人記在小本本上,想着過兩天就把兩人發配雲南喂蟲子去。

    「那兩位愛卿說說,這幾份奏章該如何評斷呢?」

    兩人聽到陛下以「愛卿」相稱,美得大鼻泡泡都快冒出來了。

    「回稟陛下,微臣認為二皇孫所批閱之奏摺,入情入理,仁義為懷,應該點為此次第一!」

    「微臣附議!」

    「臣附議!」

    「附議!」

    「附……」

    朱允炆見到這麼多人支持自己,那漸漸沉寂的心再次熱切起來。就連看向朱允熥的目光,都多了幾分挑釁的意味。

    不過,讓他鬱悶的是,朱允熥壓根就沒看他,他那挑釁的目光只是挑釁了個空氣……

    老朱見眾人都說完了,這才看向一旁的大孫。

    「朱允熥,你來給眾人解釋解釋,你為何不著一墨。」

    朱允熥知道皇爺爺是故意給自己表現的機會,這才扣下自己單獨另寫的條陳。

    「諾!」

    朱允熥從座位上站起來,面對底下站着的一眾官員朗聲說道。

    「諸位大人,孤之所以不著一墨,只是因為孤覺得國事繁重,不敢隨便着墨。」

    「這兩份奏章上的日期非常近,就是這幾天發生之事。皇爺爺都沒在上邊寫字,孤不過是區區皇孫,何德何能敢在上邊寫字?」

    朱允熥這番話一出,朱允炆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無意間竟然犯了大錯,犯了輕佻、不穩重的大錯!

    剛剛稱讚朱允炆賢明仁義的官員,聽到朱允熥這個解釋也齊齊傻眼,暗道這理由簡直絕了!

    皇帝都沒寫字呢,誰敢在上邊亂寫亂畫?

    如果皇帝真信了這個理由,那朱允炆不論寫得多花團錦簇,都會在陛下心中留下輕佻、浮躁的印象!

    只是眾人一想到剛剛詹微的話,無不在心裏犯嘀咕,這孫子該不會是現學現賣吧?

    「另外,孤深感奏章責任重大,孤所做的隨便一個決定,都會關乎上萬人的安危禍福。孤一想到這裏,只感覺手中之筆重逾千斤,更加不敢在奏摺上亂寫亂畫了。」

    「因此,孤只是另擇一便箋,在紙上寫下心中困惑。」

    「若孤心中困惑得不到明確的答案,孤是決不敢在奏摺上動筆的。」

    「因為,孤擔不起這份責任,更擔不起天下臣民對孤的信任!」

    朱允熥說完這番話,沒等眾人有啥反應呢,老朱就激動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一邊拍著巴掌,一邊給大孫叫好了。

    「說得好!」

    「咱雖然秉國二十幾載,但每次面對奏摺之時,仍然感覺肩頭彷彿有萬斤重擔。」

    「很多時候,一份幾百字的奏章,咱要看上一天,再三琢磨之後才敢動筆。」

    「因為咱知道,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牽扯到大明成千上萬的百姓身家性命,容不得咱不慎重。」

    老朱這番話一出口,底下的眾人齊刷刷沉默了。

    皇帝陛下這話另有所指吧?

    啥叫他都不敢隨便動筆,這豈不是實錘了朱允炆輕佻,不足以王天下了嗎?

    不過朱允熥這番話說得確實不錯,可謂是滴水不漏,讓人挑不出任何錯來。

    哪怕是一直不待見朱允熥的趙勉等人,聽到朱允熥這番話,也在心裏暗呼此子心思縝密,一下子就抓到了批閱奏摺的關鍵點。

    這哪裏是考察兩個皇孫對奏摺的批示啊,分明是在考察兩人的心性,對待國事的態度!

    不過,也有一些人心裏不服,覺得一定是皇帝陛下提前囑咐朱允熥,讓他故意這樣做的。

    「陛下,三皇孫之言確實有理。但您在考核之處就曾說過,此次考核的內容,是看誰批閱的奏摺合情合理。」

    「二皇孫朱允炆的批語並無不妥,既體現了他的仁義之心,又給予了明確的鎮災方案,可謂是面面俱到,入情入理。」

    「相對而言,三皇孫之舉卻有取巧之嫌,很難說不是事先想好了這套說辭,故意混淆視聽的……」

    這人也算給老朱留面子,沒直接說老朱親自漏題,偷偷給朱允熥打小抄。

    但即使如此,老朱依然氣得爆炸,抄起桌子上的茶盞就扔了過去。

    「伱算個什麼東西,竟然敢懷疑咱故意偏幫大孫,給大孫故意漏題!」

    「來人啊,將此狂悖之人拖下去亂棍打死!」

    二虎早就在門口氣的咬牙切齒了,聽到皇爺的命令都不招呼手下,自己拎着兩個拳頭就沖了進來,拽著邱玄清的衣領就將人往外拖。

    然而,邱玄清哪怕被二虎拖着,依然不住嘴地咆哮著。

    「陛下,您就算殺了微臣,但您能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眾口嗎?」

    「朝野上下皆知,您將三皇孫帶入宮裏撫養,三皇孫整日跟您吃住在一起,就算聽到、看到您的一些想法,故意投您所好也是正常!」

    其他跟邱玄清交好的官員,看到邱玄清被人當死狗一樣往出拖,也起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心情,趕忙跪地上為其求情。

    「陛下,太常卿所言有理。您就算殺了邱玄清,也堵不住天下人之口,只會給三皇孫製造更多的污名!」

    高明也站出來為此人求情。

    「陛下,此人死不足惜,但若是因為此事,成全了此人的忠義之名,那可就得不償失了,也會使天下人恥笑三皇孫。」

    老朱聽到高明這話,當即叫住二虎。

    「二虎,放了此人!」

    「諾……」

    二虎豈能輕易放過此人,當時對着此人踢了幾腳,一邊踢還一邊罵罵咧咧。

    「噫!」

    「你這人扯著咱手幹嘛,趕緊鬆開!」

    「咣咣!」

    「你松不松?」

    「咣咣!」

    「你再不鬆手我還踢!」

    「咣咣……」

    邱玄清被打得都快哭了,兩隻手更是在空中亂舞。

    「本官沒抓着你呀!」

    「你看本官這手,本官何曾抓過你……」

    一眾官員看到這一幕,當場斥責二虎大膽,然而二虎依然我行我素,硬說邱玄清抓着他不放。見到邱玄清自己否認,他還特意將邱玄清的手抓住,擺出一副跟他糾纏的樣子。

    老朱在二虎踹了幾腳后,直至心裏的那口惡氣出掉一些,這才喝止了正在行兇的二虎。

    「二虎!」

    二虎聽到老朱發話,這才一腳將邱玄清踢飛,然後重新回到門外站崗。

    老朱看到被二虎打得鼻青臉腫的邱玄清,心情總算是舒坦一點了。

    「邱玄清,你覺得如何才能讓天下人信服,讓你信服?」

    邱玄清抹了把眼淚,恨恨地道。

    「陛下,臣請求當庭問三皇孫幾句話,若是三皇孫能答上來,臣自然是信服的!」

    老朱聞言心裏頓時再次不悅,後悔自己喊早了,應該讓二虎再踹他幾腳。

    雖然老朱知道朱允熥聰明,但朱允熥畢竟還小,又沒接觸過朝廷事物,哪是他們這種為官多年的對手?

    他生怕朱允熥一個不小心,就著了別人的道,到時候自己就算有心維護都來不及了。

    然而,就在他這樣想的時候,朱允熥卻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皇爺爺,孫兒願意一試!」

    「朱允熥,你可想好了再說,不懂的不要亂說!」

    「皇爺爺放心吧,孫兒心裏有數!」

    老朱見大孫這樣說,也只好硬著頭皮點點頭。

    「好吧!」

    「你來回答邱玄清幾個問題。」

    朱允熥聞言朝着邱玄清躬身一禮。

    「請這位大人提問!」

    邱玄清故意咳了咳,然後像個出征的將軍一般,昂首挺胸地說道。

    「敢問三皇孫,您是如何看待保定府、河間府的兩份報災摺子的?」

    朱允熥聞言淡淡地道。

    「信息不足,無法判斷。」

    「這兩個地方距離不遠,可一個說自己境內遭遇冰雹,可能影響秋稅的徵收,請求朝廷減免。」

    「另一個卻說有蝗蟲啃食莊稼,致使部分百姓顆粒無收,請求朝廷減免一部分賦稅,與民休養生息。」

    「首先,我不知道兩地確切的詳細情況,因此無從判斷兩地是否有冰雹和蝗災。」

    「其次,我對兩位知府的人品、過往履歷並不清楚,無從判斷兩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最後,兩人在奏摺中語焉不詳。比如說保定知府的奏摺中說冰雹所降,顆粒無收。但他沒寫多大的冰雹,也沒寫冰雹持續的時間,更沒寫冰雹所覆蓋的區域。是覆蓋了保定府全境,還是只是保定府境內的某個縣?」

    「另外,冰雹一般多出現在春夏相交之季節,此時乃夏秋之際,不是冰雹的多發季節。」

    「還有一點,冰雹往往覆蓋面較小,多數時候都只局限在幾里地的範圍內,罕有大面積的冰雹現象。」

    「因此,保定府的奏疏就算不是造假,也在一定事實的基礎上誇大其詞,有騙取朝廷減免賦稅的嫌疑。」

    「河間府的奏摺也有問題,蝗災往往遮天蔽日,牽連數省,很少有聚集在一地的事情發生。如果只是莊稼地里有部分莊稼被啃食,就急吼吼地上書朝廷請求鎮災,那朝廷的賦稅緣何而來,朝廷收不到賦稅,又如何維持運轉,又如何抵禦外侮,保國安民?」

    「孤既沒有皇爺爺的雄才大略,又不像皇爺爺那般治國理政多年,對於大明各府縣的人文地理,如同掌上觀紋那般清晰,更不如皇爺爺對大明各級官員品行優劣那般了解。你讓我如何憑藉奏摺上的隻言片語,相信他們所言是真,而不是偽托災情,騙取朝廷的鎮災銀子呢?」

    朱允熥這番長篇大論一出,宮殿內的所有人都被鎮住了。

    哪怕是質問朱允熥的邱玄清,看到朱允熥如此條理清晰,一句磕絆都沒打,也被朱允熥這番話給震撼到了。

    此子才思尚且不論,單說這個心思之縝密,將來若是當了皇帝,一定是個比老皇帝還難纏的主!

    其他人的心思也差不多,既震驚於朱允熥的言辭犀利,思維敏捷,又震驚於他的心思細密,竟能通過隻言片語分析出這麼多東西。

    再結合此子的年紀,說一句天生聖君都不為過。

    只是可惜,這般好才情,竟然落到了三皇孫身上……

    朱棡可沒他們那麼多顧慮,見大侄子說得如此精彩,當場就拍起巴掌叫起好來。

    「大侄子說得好!」

    「這才是天生皇帝胚子!」

    「要是啥事都被底下的臣子牽着鼻子走,那還當個屁的皇帝,還不如放把火把皇宮燒了,找個寺廟當和尚算逑!」

    這話多多少少有點大逆不道,甚至有詛咒君上之嫌。

    老朱狠狠地瞪了朱棡一眼,隨即也跟着為大孫喝彩。

    「大孫好樣的!」

    「咱這回倒要看看,誰還敢質疑咱給大孫開小灶了!」

    「說句丟人的話,咱大孫剛剛說的那些話,有些咱都想不到!」

    「若不是聽了咱大孫的話,咱都不知道冰雹多發於春夏相交之時……」

    眾人聽到老皇帝這般說,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只能硬著頭皮稱讚。

    「三皇孫心思縝密,實在是不可多得之賢王也……」

    「三皇孫賢明!」

    老朱聽着眾人的稱讚,才不管他們是發自肺腑,還是違心之舉呢,只覺得心裏說不出的高興。

    朱棡那逆子有一句話說得對,要是當皇帝啥事都被人牽着鼻子走,那還當個屁的皇帝!

    老朱之所以喜歡這孫子,就是看中了這孫子有主見,不會任由別人擺佈!

    說句難聽點的話,他這個當皇爺爺的想擺佈大孫,都得被大孫在臉上畫個王八呢,更遑論別人了?

    只有把大明交給這樣的人,他才能放心地閉眼。

    高明等三人聽到朱允熥這番話,更是激動得無以復加,高明本人更是淚灑衣襟,感慨自己三生有幸,能教導這樣一位聰明穎悟的聖君之才!

    「陛下!」

    「微臣出來說句公道話,三皇孫方才所言,哪怕是老夫也教不出來!」

    「此乃三皇孫天縱之才,天人之資,跟微臣等三個朽木無關,我等不敢貪天之功!」

    老朱聽到這話心裏更開心了,激動地抱起大孫,俾睨地看向下方眾人。

    「爾等可還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

    「三皇孫天縱之才!」

    「陛下有此等好聖孫,實乃大明億萬百姓之福啊!」

    「哈哈哈!」

    在眾人的恭賀聲中,大殿裏還夾雜着老朱那夜梟一般的笑聲。

    老朱在笑過之後,不由將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朱允炆感受到皇爺爺的目光,嚇得渾身一激靈。

    「允炆,你覺得和你弟弟比如何?」

    「皇爺爺,三弟乃天縱之才,孫兒本就無意相爭。」

    「今天早晨孫兒上書請求就藩,實在是發自內心之想法,並未有任何其他雜念,還望皇爺爺成全!」

    老朱聽到朱允炆這樣說,滿意地點點頭道。

    「嗯!」

    「咱知道你是好孩子,不會因為這點事生出別的想法。」

    「但有個人說得對,你畢竟擔了那麼多年皇長孫的虛名,咱總得給你個公平相爭的機會,讓你明白自己差在哪兒,而不是像某些人似的,只會暗戳戳地說咱偏心!」

    朱元璋這話明顯另有所指,但朱允炆也扛不住這番說辭呀,嚇得他趕忙跪在地上請罪。

    「皇爺爺,孫兒萬萬不敢有此念啊!」

    「孫兒知道自己不論才情還是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三弟,孫兒早在大本堂讀書之時就意識到了。」

    「孫兒天天苦讀,但不論孫兒如何努力,在讀書上都差了三弟好大一截……」

    朱允炆還想再說一些,卻不料被老朱給打斷了。

    「行了!」

    「不用過分謙虛,你也是個很好的孩子。」

    「即使這樣,為了表示咱一碗水端平,咱還是要給你個機會。」

    「咱會給你和朱允熥每人一塊封地,讓你們兩個獨自治理,考驗一下你倆的治理水平。」

    老朱這話看着是對朱允炆說的,實際上是對着跪在下邊的一眾官員說的。

    雖說他今天召見的官員不多,但也囊括了六部九卿,算是一個縮小版的朝堂了。

    另外,朱棡代表的是皇室宗親,湯和代表的是武將勛貴。

    還有朱允熥的三個師傅,更是可以代表江南士林。

    這樣看起來,此時大殿上的眾人,可謂是將皇室勛貴、朝野上下都囊括了。

    一眾官員還以為皇帝陛下會當場立下皇太孫呢,沒想到還有此等意外之喜,一個個不用交流了,直接山呼皇帝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此法再好不過。既可以磨鍊兩位皇孫,又可以讓兩位皇孫感受到壓力,更迅速地成長起來!」

    「陛下聖明!」

    老朱聽着眾人高喊聖明的聲音,心裏只有陣陣冷笑。

    咱聖明個屁,不過是哄你們玩玩罷了!

    就算咱大孫把封地治理得一團亂麻,咱也能給他拾掇利落嘍!

    當然,這話老朱也就是心裏想想,才不會說出來呢。

    因為他也想給大孫點壓力,讓大孫知道自己不是板上釘釘那般穩當,才能更加勤奮地跟着三位先生學本事!

    至於封地之事嘛,不過是老朱的一石二鳥之計。

    既糊弄老天爺,免得天妒英才。又糊弄文武百官,算是給他們一個交代。

    只要他不開心了,可以隨時取消,隨時冊封皇太孫。到時候要是有人敢攔著,哼哼,就讓他看看咱的刀快不快!

    「來人,把咱的地圖抬上來!」

    隨着老朱的一聲令下,頓時有幾個太監抬着一幅碩大的地圖出來,並且在大殿的地上攤開放平。

    眾人一看到這景象,心裏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皇帝陛下這是打算當場分封嗎?

    老朱抱着大孫下了台階,踩着地圖走到「鳳陽」邊上,將大孫往下一放,指了指鳳陽的位置道。

    「大孫,看中哪裏,就把吳王印放在哪兒,哪兒就是你的封地啦!」

    明眼人一看這架勢,就知道老皇帝是想讓三皇孫選鳳陽。

    畢竟,鳳陽在大明有着超然的地位,不僅是當今陛下的龍興之地,還是大明曆代先皇的陵寢就在鳳陽。

    另外一點更重要,那就是皇帝陛下幾次三番想遷都鳳陽。為此還在鳳陽興建了皇宮、城池,太廟等一應設施。

    可以說,跟金陵的皇宮相比,鳳陽那個才是滿血版,是老皇帝花費大心思建造的皇宮。

    事實上,老朱自打建都金陵就一直琢磨遷都之事,只是鳳陽之地確實太過狹小,不足以作為一國之都,這才一度停止建造。

    但即使如此,老朱依然將鳳陽定為「中都」,還時常派遣親王前往祭祖、練兵之類的。

    老朱將大孫放在鳳陽城邊上,就是希望大孫能看到鳳陽城上大大的紅色圓圈,順便將吳王印放在圈裏。

    然而,朱允熥的眼裏可沒有鳳陽。他先是看了看北邊的長城,又轉過身看了看大明綿延的海岸線,最終選擇了星辰大海。

    老朱見大孫奔著海邊去了,氣得他當場咳嗽起來。

    「大孫,你可想好了再放!」

    朱允熥都想好放哪兒了,腳都踩在松江府的邊界上了,聽到這話當即停下腳步,心想皇爺爺是不是點我呢,想讓我先謙讓一下?

    「皇爺爺,孫兒覺得二哥年長,還是應該讓二哥先挑!」

    老朱聽到這話,臉上的笑容當即僵住。但大孫已經說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允炆呀,你弟弟有孔融讓梨之德,你就先挑個地方吧。」

    朱允炆可是真想就藩的,聽到這話當場喜滋滋地來到地圖前,摘下自己身上的一塊玉佩,放在鳳陽那個大紅圈裏。

    他早就惦記上這個地方了,原因只有一個,這裏的宮殿是現成的。

    自己要是跟小蠻搬過去,就不用費心勞力地建王宮了,可以直接搬進去住。

    而且鳳陽之地百姓富庶,在那兒當王爺簡直再好不過了。

    然而,老朱見狀又咳嗽幾聲。

    「允炆呀,你要不再考慮考慮?」

    「啊?」

    朱允炆聽到這話氣得都想哭了,皇爺爺剛剛不是說好了嗎,這次要一碗水端平!

    為啥自己剛選了個地兒,皇爺爺就那話「點」自己呀,嗚嗚嗚……

    然而,朱允炆是真喜歡鳳陽,只想去那兒當個太平王爺。

    現在聽到皇爺爺不滿意自己的選擇,他也來了點小脾氣,當即遠遠地站到一旁。

    「皇爺爺,雖然三弟有孔融讓梨之德,但孫兒年長,理應讓著弟弟。」

    「所以還是讓三弟先挑,三弟挑剩下的孫兒再挑!」

    老朱聽到這話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將朱允熥叫過來,用腳不住的點在鳳陽的地界上。

    「大孫啊,你二哥說讓你先挑,你可得仔細點挑着,千萬莫要辜負你二哥的心意呀!」

    朱允熥看了看不斷點腳的皇爺爺,又看了看自己的星辰大海,一時間也陷入了猶豫。

    老朱都表現得這麼明顯了,他若是再看不出老朱的用意,那自己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可他是真看不上鳳陽啊!

    這破地方前後不著,屈居在內陸,交通也不咋地,實在不是個幹事業的地方。

    因此,在經過一番糾結后,他還是毅然地將吳王印放在了松江府。

    「皇爺爺,孫兒就喜歡這兒!」

    「您若是不捨得,那孫兒去廣州也行!」

    朱允熥一邊說,一邊瞄著廣州的方向。這兩個地方都適合當港口,乃是天然的良港。

    松江府乃是長江出海口,海上的貨物可以依託長江水運,輕鬆地銷往大明各處。

    廣州那邊也不錯,加上還有個小破島。

    朱允熥一想到自己能擁有整座港島,就感覺心裏一陣激動。

    這可比後世的李半城牛多了,咱現在是朱全城!

    老朱才不捨得讓大孫跑那麼遠呢,想着松江府離京城也挺近,不過是一兩天的路程,也就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行吧!」

    「既然你看中了松江府,那就把整個松江府賞給你了!」

    朱允熥直至這一刻,才感覺到生在皇家的好處。

    好傢夥,偌大的一個松江府,說賞就賞了?

    不愧是皇爺爺呀,說話就是豪橫!

    「皇爺爺,我愛死你啦!」

    朱允熥高興之下,蹭地竄到老朱的身上,驚得老朱趕忙伸手抱住這小逆孫。

    然而,他這邊還沒抱穩呢,就感覺自己的臉上被小狗啃了一口。

    「MUA!」

    「MUAMUAMUA……」

    老朱本來滿心的怨念,可隨着大孫這一口接一口地啄著,怨念霎時消失,換成了滿心的歡喜。

    不管大孫選擇啥,只要這孩子開心,他這個當爺爺的就開心,哈哈哈!

    在老朱跟大孫親熱之時,朱允炆心裏充滿了酸澀。

    他多希望掛在祖父身上的那個人是自己呀,可就算祖父俯下身子,他也不敢用手抱住祖父的脖子,更不敢在祖父的身上如此放肆。

    但一想到自己就要心愿達成,他也變得開心起來。

    「皇爺爺,現在孫兒能選了嗎?」

    「選吧!」

    朱允炆聽到這話,趕忙將自己的玉佩放到鳳陽的紅圈裏。

    「皇爺爺,孫兒選好啦!」

    老朱低下頭一看,見朱允炆選了鳳陽,心裏頓時有點小不爽。

    「你倒是會選地方!」

    「呃呃……」

    「若是皇爺爺不喜,那孫兒再換個地方吧……」

    老朱無所謂地擺擺手道。

    「不用麻煩了。」

    「你倒也當得起這地方!」

    老朱這話一出,朱允炆的心裏當即小小地激動了一下,底下看熱鬧的部分官員,也隱隱地有點激動。

    皇帝剛剛說「倒也當得起」,豈不是認可了二皇孫事實上皇長孫的身份?

    不過眾人一想到剛剛老皇帝的態度,心裏好不容易升起的那點熱度登時冷卻。

    什麼考核不考核,表現不表現,說到底還不是老皇帝一句話的事。

    老皇帝若是執意想立朱允熥,這天下誰能攔得住?

    老朱見兩個皇孫都選定了封地,當場就給朱允炆賜予了封號——皖王!

    接下來就是籌備封王典禮了,順便還將幾個之前就商量妥的改封之事落實。

    豫王朱桂被改封代郡,封代王。

    漢王朱楧被改封甘州,封肅王。

    衛王朱植被改封廣寧,封遼王。

    這三小隻在封王當天,哭得那叫一個凄慘,誰勸都不行的程度。

    只有朱允炆滿臉喜色,覺得自己終於挑了個好地方。

    然而,他的歡喜只持續了一會兒,就被三個羨慕嫉妒恨的王叔,堵在太廟后的角落裏揍了個鼻青臉腫。

    本來朱允熥也想湊這個熱鬧的,但老朱壓根就忘了他這茬,連聖旨都懶得重寫一張。

    沒辦法,朱允熥這個實際上的「滬王」,只能頂着個吳王的名頭四處晃悠。

    至於想離京就藩,那更是門都沒有。

    老朱就跟忘了這茬似的,絕口不提就藩的事。

    問急了就說等朱桂成完親再說。

    朱允熥心裏那個鬱悶啊,整天望着大海的方向,渴望回到大海的懷抱。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朱允熥從福建商人手裏訂購的福船終於到了交付日期。

    朱允熥親自去碼頭檢閱了自己的艦隊,十幾艘巨大的福船橫亘在揚子江上,帶給兩岸百姓極大的衝擊力。

    此事更是驚動了五城兵馬司,和金陵水師衛所前來巡視。

    因為這些船實在是太大了,每一艘都有十幾丈長,寬達三丈,遠遠望去,有如樓閣聳立。

    朝廷水師的戰船跟這些福船相比,如同一個大澡盆上邊安了兩隻船槳,要多滑稽又多滑稽。

    其實大明也不是沒有大船,但很多戰船在打完鄱陽湖之戰後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朝廷又不願意花銀子維護,幾十年過去早就爛成一堆朽木。

    因此,剩下的戰船都是蒼山船、火龍船之中體型較小,便宜耐用好維護的船隻。

    金陵水師指揮使和五城兵馬司在得知此乃吳王私產,也就當場鳴金收兵了,連討個紅包的心思都不敢有。

    朱允熥看到自己的戰船也很高興,當場賞了福建造船廠老闆陳海三千兩銀子,權當是他辛苦造船的辛苦費了。

    陳海倒是不缺這點錢,但對於吳王如此給面子,還是非常開心的。

    非但熱情地介紹船隻,還話里話外透着想投靠的心思。

    朱允熥自然看出他這點小心思,但對於此人不是很熟,也就沒敢給他明確的答覆。

    「吳王殿下,戰船草民算是給您送來了,只是不知道您有沒有合適的人手駕馭這些海船?」

    「若是吳王殿下缺人,在下在福建倒是還有點人脈,可以幫你引見一二。」

    朱允熥聞言微笑着搖了搖頭。

    「人員倒是不缺,主要是缺幾個教頭。」

    「你也不用想着給孤介紹什麼江湖人物,就從你陳家找幾個會操船的子侄,讓他們幫孤訓練下人手就行了!」

    本來陳海聽到吳王說不缺人,心裏還有點小失望的,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個跟吳王拉近關係的機會。

    然而,聽到吳王殿下最後一句話,陳海的眼睛頓時一亮,趕忙給吳王磕了三個響頭。

    「草民多謝吳王殿下大恩!」

    「請吳王殿下放心,草民一定挑選族中優秀子弟,幫着吳王殿下訓練士卒!」

    朱允熥見陳海如此上道,心裏對這人的評價也高了幾分。

    他之所以不願意讓陳海引見外人,就是不想讓艦隊的控制權旁落。

    現在這支艦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大明最強大的海師了,若是不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那還不如一把火燒了。

    至於艦隊的士兵也簡單,錦衣衛兩萬多軍戶呢,誰家沒幾個半大小子?

    自己只要放出風去,想要上船的人能踏破自家門檻……

    哦,差點忘了,自己還沒蓋王府呢,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沒自己的家。

    朱允熥在檢閱了自己的艦隊后,當天就將徐六子叫來,讓他去錦衣衛的幾個衛所幫他招呼一聲。

    徐六子滿口答應下來,都沒到傍晚,就給他招了一千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這些人都是錦衣衛軍戶子弟,但大明初期軍戶還是挺值錢的,每一戶只能有一個人從軍,可謂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再加上錦衣衛本來就是好地方,多少人想往裏邊擠還擠不進去呢。

    因此,兒子多的軍戶家庭,其父母為了給其他兒子琢磨出路,往往愁得頭髮都能掉光。

    現在聽說吳王這邊缺人,別說只是下海,就是下刀山他們也得跟上啊。

    更何況吳王殿下還給錢,只要被選中,每個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月錢,要是立了功還有額外的賞賜。

    這等待遇,已經比南北鎮撫司的正經錦衣衛力士都優渥了。

    朱允熥不費吹灰之力,就從錦衣衛「大院」,招了一千二百人。

    在將他們按照大明軍制,分成十二個百戶后,朱允熥就不管了。

    每天讓他們跟着陳海帶來的人學習如何操縱船隻,並熟悉水性之類的。

    偶爾還讓陳海領他們去近海轉悠一圈,沿着海岸線試航。

    總之,朱允熥的海師訓練非常順利,沒有任何人打擾,朝堂上更是連個水花都沒響。

    只有一點不好,那就是糟老頭把他盯得死死的,只要他在岸上就一了百了,愛幹啥幹啥。但只要他一上船,立馬會鑽出幾十個錦衣衛跟上,生怕他這個小皇孫被風給刮跑了。

    又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海師終於完成試航訓練,並且順利返航之時,朱允熥的心再次長草。

    想個什麼辦法,能從糟老頭的眼皮底下溜掉呢?

    乾清宮。

    老朱照例在批完奏摺后,將二虎叫過來問話。

    「那小逆孫最近還整天圍着那幾艘破船轉悠嗎?」

    「回稟皇爺,少主最近很少上船了,據跟着的錦衣衛說,少主最近喜歡上國子監了,天天去國子監聽大儒講學。」

    「哦?」

    老朱的心頭突然生出不祥的預感,正所謂事出反常則為妖,小逆孫主動讀書叫見鬼!

    「這兩天多派些人手,給咱把他盯緊了,千萬別讓他上船!」

    「諾!」

    二虎這邊剛答應一聲,就看到秦德順急匆匆地跑進來。

    「啟稟皇爺,大事不好啦,奴婢的人剛剛回來奏報說,三皇孫殿下夥同代王、肅王、遼王乘船出海啦!」

    老朱聽到這話,驚得當場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不敢置信地看向門外。

    二虎也是一臉的懵逼,心道不可能啊,他的人天天盯着三皇孫呢,怎麼可能會讓他出海?

    原則上來說,下一章就該是第三卷了,我就不特意去分卷了,在這兒提一嘴吧。

    另感謝「遊走於光明與黑暗之間」的一萬兩紋銀打賞!

    吾皇最帥,吾皇棒棒噠!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名門暖婚:霸道總裁極致長生歸來當奶爸我的美女公寓極道天魔媽咪寶貝:總裁爹地超給
    女子監獄風雲嬌女毒妃女帝直播攻略神秘首領,夜夜寵!太古龍神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