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1635漢風再起» 第二五八章 不差錢的北明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1635漢風再起 - 第二五八章 不差錢的北明字體大小: A+
     
      1682年9月16日,中興(今日本北海道札幌石狩市)。

      寧州府(今北海道石狩平原),面積約四千餘平方公里,為雲州島最大的平原地區。這裡是長寧河(石狩川)及其支流下游沖積地,有大片低濕泥炭地,南部火山灰土廣布,土質肥沃,氣候夏溫而冬寒,農業發達,有水稻、畜牧與林木業。

      寧州府作為北明的直隸府,都城長寧亦位於境內,遂成為北明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這裡也是整個雲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聚集了約三十多萬人口,境內分布著中興、長寧、新義(今北海道岩見澤市)、文安(今北海道江別市)、永盛(今北海道苦小牧市)、鶴谷(今北海道千歲市)等十餘座大小城鎮。陸續建立的工業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皮毛加工、五金加工、造紙、釀酒、製衣等。

      中興作為寧州府最主要的海港,其實地理條件遠不如位於其西南方三十多公里外的長平港(今日本北海道小樽市),那裡三面臨山,灣內港闊水深,是天然的良港。

      不過,中興位於長寧河下游出海口,加之又緊鄰都城長寧,遂很快便成為內陸對外運送貨物的主要中繼點之一。

      兩艘懸掛著大明日月旗的武裝運輸船緩緩停靠在碼頭,船上的一名海軍軍官與碼頭官員稍事交流片刻後,未過多久,便來了一隊全副武裝的大明官軍,端著火槍,迅速將附近閒雜人等盡數清空。

      數十名朝鮮苦力在官兵的監視下,從船艙底部抬出一箱一箱密封完好的箱子和堆滿礦石的木筐,然後整齊地堆放在碼頭。

      「一共有一百二十八口箱子和木筐。」一名大明海軍參將伸手拍了拍堆放在最上面的一口箱子,咧著嘴笑道:「二十六口箱子是金沙,剩下的全都是精選過的銀礦石。嗯,這差不多就是過去大半年全部的產量了。」

      「那裡礦場的金銀儲量可還豐富?」一名接收的戶部郎中滿意地點點頭,「若是加大人手採集,是否可將產量再提升數倍?」

      「還算豐富吧。不過,那裡的環境甚為惡劣,可不是人手多了,就能將產量提升數倍。」那名海軍參將苦笑著說道:「去年才弄過去的四百多苦力,到我們離開時,就剩下三百人了。凍死的、摔死的、被狗熊叼走的,以及因各種水土不服病死的,不一而足,太耗人力了!」

      「無妨,在日本,有的是吃不飽飯的浪人和農人。」那名戶部郎中無所謂地說道:「只要能增加金銀產量,多少人都能消耗得起!我大明朝廷,現在用錢的地方太多了。你可能還不知道,旬日前,陛下決意修建長寧至清遠的鐵路,齊國業已應允,即將派人勘探線路,計算工程量。據齊國人初步估算,這條近三百公里的鐵路,將耗費資金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銀元,幾同於我大明兩年財政!」

      「乖乖!這鐵路耗費如此之大?三百萬銀元,足夠給俺們海軍新添十幾艘專業炮艦了。」

      「……」那名戶部郎中深深地看了一眼對方,微微撇了撇嘴,這些武夫,腦子裡整天想著擴充武備,增加戰力,絲毫不去考慮我大明朝廷的賦稅能否支撐這般強大的軍隊規模。

      目前,大陸上的秦國幾乎所有的精力全被西北和北方的韃虜所牽扯,根本無意與我大明爭奪朝鮮和東北之地。在這種情勢下,完全沒有必要再維持一支龐大的海軍和陸軍,將節省下來的賦稅收入投入到民生建設上面,施惠於民,如此才可贏得國中數十萬子民的擁戴,夯實基礎。同時,國內建設搞好了,民生發展了,還能吸引眾多朝鮮、日本,以及大陸百姓的爭相投附,將會更一步增強我大明實力,形成那個所謂「良性發展」。

      再者說了,數年前,我大明與大齊可是簽署了《安全互助條約》,我大明屬地若是遭到外敵入侵,齊國可是有出兵保護我們安全的義務。

      既然如此,我大明真的有必要保有龐大的武力嗎?

      那必須要裁撤多餘的軍力!

      在近幾年,隨著新軍戰力的提升和規模的逐步擴大,已經成為北明最為主要的作戰力量,大都督府和兵部隨即將原有的舊式軍隊裁撤一空,除了小部分轉化為地方治安警察,大部分被打散後遷移至苦葉島或者明州總督區(割占的日本北部地區),每人授地五十畝(含部分林地、山地),為朝廷屯墾戍邊,開拓邊疆。

      其實,以北明區區八十餘萬人口,賦稅收入折合達一百六十多萬銀元,已屬逆天的存在。不論是從人均賦稅貢獻來看,還是從收稅效率上比較,都完爆周邊的日、朝、秦等國。

      北明早在二十多年前,永王主政期間,就在齊國民政顧問的指導下,完全摒棄了原有的賦稅徵收原則,即「人頭稅」,有多少人,就種多少地,然後收多少稅,簡單、粗暴、效率高。

      北明政府是按照百姓田地畝均攤稅賦,並將丁銀攤入田賦徵收,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徹底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

      若是我大清後世某個皇帝看到北明這種賦稅政策,一定會為之擊掌高呼一聲,「這政策我熟呀,不就是攤丁入畝嘛!」

      在幾乎全為移民為主的北明屬地,自然是不存在什麼高門大族,更沒有擁有阡陌縱橫數萬畝土地的豪紳地主。在建基立業之初,所有的移民也全都是按照擁有的田畝數量和財產規模,繳納一定的賦稅,並提供相應的丁役。

      另外,雲州、苦葉島、江東等地,無不是地廣人稀所在,使得北明政權發展三十餘年,根本不存在任何人地矛盾。現在唯一能限制北明國力提升的因素,那就是缺人,缺乏海量的人口,去填補境內那些荒蕪的土地,去占有極北大片的無主之地。

      崇禎時期,大明朝廷面臨的危機,實質上就是政府的財政危機,由財政危機引發軍事危機,再由軍事危機導致更大的財政危機,如此惡性循環,國家豈有不崩潰的道理?

      早在永王主政雲州時,除了加大移民力度,快速充實雲州實力,他做的最多的便是積極改善政府財政稅收體系,幾乎完全照搬複製了齊國人的地方治理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基層組織,將王權第一次延伸至鄉村。

      曾經大明積弊日久的「飛灑」、「詭寄」、「虛冒」等脫逃農稅的方法,在北明各個屬地是根本沒有施展的餘地,使得賦稅徵收率即使未能達到百分之百,但至少也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曾經在大明享受數百年之久的士紳優待政策,於北明境內也趨於瓦解和消散,繼之而出的便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即廢除官員、士紳、地主免稅的特權。

      雖然,此策難免遭到部分跟隨永王前來雲州的士紳官員暗中腹誹詬病,並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但在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和大明繼統覆亡的威脅下,永王仍舊堅定不移地將這個政策貫徹到底。

      至於曾經被大明朝廷忽略不計的商稅和市舶稅,北明政權更是極為重視,不僅頒布制定了各種商稅徵收律令,還在地方府縣和重要港口設立專門的稅務衙門,以圖做到商稅「應繳、必繳、全繳」的目的。

      想當年,崇禎時期,偌大的一個國家,全部商業稅收加起來,一年也就是可憐的三百多萬兩,市舶稅更是只有區區四萬兩。浙江乃是產茶大省,而茶葉的稅收居然僅僅6兩銀子,簡直荒唐至極!

      目前,整個北明的商稅和市舶稅每年共計徵收折合白銀約六十多萬兩,幾乎占了政府賦稅的近四成。若是崇禎帝泉下有知,定然會喟然嘆之。

      為了獲得更多財源,北明政府還將鹽、茶列為政府專賣,每年便可從中獲取約十萬兩白銀的收入。

      除此之外,雲州、江東、苦葉島、耿羅島等地的煤礦、錫礦、林場、牧場,也多為官辦或皇家產業,每年為北明政府和皇室帶來大量的收益。

      三年前,北明海軍的一支小艦隊在嶺北沿海又端掉了一個羅剎人建立的據點,除了繳獲大量的珍貴皮毛外,還獲得了一個意外的消息,距離海邊一百多公里的內陸地區有一片儲量豐富的金礦。而羅剎人囿於人手不足,暫時還未大規模地進行開發。

      北明聞訊後,當即組織了一個百人規模的探險隊,在羅剎人俘虜的指引下,尋到了那處金礦所在。經過數月的探查,探險隊驚喜地發現,金礦確實真實存在,而且分布極廣。山谷幾條溪流中均有大量金沙,山區里還伴有許多銀礦帶。

      隨後,北明政府派出五艘艦船,載有兩百名陸軍、四百多名日本苦力、地方土著,以及大量的物資補給和建築材料,進駐了那片地區,並插上大明日月旗,宣布該地為大明所屬海外領地,並將其命名為銀州(今俄羅斯馬加丹州,該地擁有俄羅斯11%的金砂、15%的金礦石和約50%的銀儲量)。

      想不到,開發未及一年,銀州便能產富含金銀礦石(沙)一百多箱,保守估計,可以精煉出價值十多萬銀元的的足金和足銀。

      另外,北明政府還從朝鮮東南三道,以及明州總督區,大肆盤剝和搜刮朝鮮人和日本人,除了每年強征兩地若干百姓前往北明各地礦場服役外,還通過種種藉口,褫奪那些不服「王化」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土地,轉而售賣給無地或失地的平民、賤民,不僅可以從中大賺一筆,還能順便邀買地方民心,鞏固北明在當地的統治秩序。

      總的來說,北明政府「搞錢」的手段,絕對比大秦政府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以區區八十多萬人口,便能做到歲入一百六十多萬,若是加上皇室收入,很可能會接近兩百萬。

      這便是北明非常有底氣地想要謀劃建設東北亞地區第一條鐵路信心所在。在他們看來,齊國人給出的兩百五十萬到三百萬的投資預算,可能會有些偏高了。

      鐵路需要的枕木,不論是雲州本地,還是北邊的苦葉島,有的是無盡的木材。至於修建鐵路的勞工,完全可以在朝鮮和明州總督區加大「徵募」力度,給他們管上一天兩頓飽飯就可以打發了。唯一需要花錢的可能就是鐵軌和蒸汽機車了,哦,對了,還有指導建設施工的齊國鐵路工程人員,需要好吃好喝地伺候著。

      出於節省費用,以及考慮要進一步增強國內工業實力,北明政府曾試探性地詢問齊國,可否幫著他們在鎮州籌建一座鋼鐵廠,以利用當地豐富的鐵礦和煤礦,大量煉製鋼鐵,以滿足境內旺盛的市場需求。

      據說,齊國駐長寧公使對此建議非常感興趣,表示會將大明政府的要求以最快速度回報本土。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得到本土的積極回應。畢竟,偌大的東北亞地區,沒有一座像樣的鋼鐵廠,確實無法促進本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而本土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鐵路建設和城市化進程,使得每年新增的鋼鐵產量基本上都被快速增長的基建生產所吞噬。為了保證市場所需,齊國工商部在數年前已經下發了鋼鐵貿易限令,減少或禁止出口鋼鐵原材料,優先供應國內。

      鋼鐵產業作為一國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未來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基礎工業品。

      對齊國而言,北明在整個東北亞地區,據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北太平洋航線的起始點,更是控扼日本和朝鮮的有力支撐點,它還是挾制大陸秦國的北方橋頭堡,要是實力太弱了,肯定無法完美達成齊國的預設的戰略目標。

      要想加大對北明的扶持力度,沒有比增強其自身工業實力更為有效的方法。既然可以為北明修建鐵路,加快其物資和人員調動的響應速度,那麼幫著他們建立一座先進的鋼鐵廠,進一步提升北明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其綜合國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上一頁 ←    → 下一頁

    史上最牛輪迴超能小農夫我的合租老婆絕色毒醫:腹黑蛇王溺寵辰少的霸道專寵:強婚8
    陰間神探龍珠之最強神話帝國吃相燃鋼之魂男人當自強